年輕科研人員如何走向成功(23)——學術論文(下)
這次,從學術論文的讀者談起。關於讀者,值得你記住的是這麼一個事實:他們是一個有判斷力的科學群體,他們有能力並且希望作出他們自己對你論文的判斷。這句話的潛在含義是他們會從一個科學共同體的最高專業水平去判斷你從論文中反映的工作的意義和水平,而不會首先相信你在論文中所說的意義和水平。記住,如果你的論文充其量只能成為某個專業課程的輔導材料,他們為什麼要看你的論文?另一方面,如果你特別欣賞你得到的成果,也要避開自己誇耀。小心地使用諸如「真是太有趣了」、「這些結果非常有趣」這類文字,它可能引起反感,有時還會導致這樣的反應:「誰會對此有興趣?」你可能的確為自己的數據(科研結果)而激動,不經意地在論文中說「這些數據非常激動人心」。但這樣做不僅不會讓讀者激動,而且還會令他們討厭你的假想。只有說別的作者得到了激動人心的數據,才不會有這個問題。
讀者當然需要你對自己論文的意義和水平的提示(或認識)。為了說明意義,你需要有一種由於「站在巨人肩膀上」而產生的理解能力,對自己從事的課題有著與本課題所在科學共同體至今最高專業水平一致的理解和判斷(想想看,文獻調研有多必要)。而你的水平通常是通過與上位文獻的比較、對照等方法就可以確定的。上位論文即你引用的那些體現最新最高水平的經典或公認的學術文獻(參考文獻)。這裡的基本原則只有一個,即如實相告。既不要誇大,但同樣也不要太過謙虛。假如實驗結果不是像你所預期的那樣,這並不是你的錯。假如實驗結果確實很重要,它總會被人看出來,你所在的科學共同體不乏這種能力。如果別人不同意你的觀點,你也應當接受,但這不是接受審判,不需要在這一點上糾纏不休。你真正需要做的無非就是要融入到自己所在專業的科學共同體中,能應用他們的專業辭彙和他們集體所體現的水平,成為他們之中的成功者之一。
前文說到科學技術類文章的寫作不同於寫文學作品。學術論文中一個重要的特點是它要求其報道的內容有「精確性」,儘管做到這一點有時候是十分頭疼的。精確性在與科學共同體同事們作溝通和交流時是十分重要的。文學作品關心的是個案(或叫典型),科學研究關注一般規律。雖然在學術論文中也要使用概數,但是你真的要用「大部分」、「許多」、「有時」、「偶爾」這樣的詞時,就應該給出一個值,比如「大多數(70%)的樣品有反應」。這個要求實際上也在告訴你一個「潛規則」,即你不能「隱瞞」數據。科學研究的特徵之一是追求事實(真理),其中極大部分表現為數值或數據。文學作品則極少這種追求。在學術論文中提供一個人人都知道的「典型事例」當然不會成為你最差的例子,但是如果你不能按該課題的要求提供其他類似的數據,那麼你的學術論文就有被否定的危險。要是你做的是生物科學與技術方面的研究,在討論各種生物機制時,無論是做的生物體內的還是生物體外的實驗,在描述結果時都應講清楚生物的種別,還有那些做動物實驗時必要的來源、品種,以及其他特徵數據,若需批準則要有批准文號等。
也許你所在的團隊在積累學術文獻方面十分強勢,更好的情況下也許還是引導著本課題學術前沿的團隊之一。值得指出的是,一位科研人員應該廣泛閱讀,除了掌握和收集信息,把一篇一篇分散的論文通過獲得那些真實和本質的信息,上升為科學共同體的集體水平,而且還要注意那些頗具才能的科學家是如何撰寫簡明、精確同時又通俗易讀的作品的。還記得前文講的曹沖稱象的故事吧。學術論文是使你的研究結果從經驗走向規律的極好載體。寫作的目的是要讓讀者(科學共同體)明白作品的內容,盡量看懂那些數據,承認研究結論適合於一般的領域,並且看出其中的含義。這種升華的工作,最需要精確的表述。所有這些要讓讀者明白的,都要在最短的時間內、花最少的精力並且在有限的版面內完成——科學家都很忙,而編輯們要控制他們的版面數。
這裡不妨設想一次寫作。寫作中遇到的最糟糕的事,莫過於手裡拿著紙和筆,或者手指觸摸著計算機鍵盤,卻眼巴巴地瞪著空白頁,沒有任何進展。你明明知道有東西可以寫,但卻下不去筆。有時就算你能夠填上一些內容,但最後還是將它一頁一頁地丟進垃圾簍。這樣當然既浪費了精力,也浪費了時間。也許你要調整心情,放鬆一些——換另一種方式寫作。至少你可以從你能夠寫的東西開始,比如,把你每個實驗計劃中所有的資料列在一個表上(說不定你會發現有某些遺漏)。如果可能的話,把所有的數據以相同的格式集中起來並附上摘要。為圖形和圖表寫出說明(即使其中有些內容以後可能沒有用)。對你的研究和發現作一個概括。然而,最重要也是最值得推薦的是制定一個計劃。
為學術論文制定一個計劃,無論是對於有條理的寫作還是批評式的討論,甚至是對於個人的信心,都是十分重要的。有經驗的人會把這個計劃醞釀於心,大多數初學寫作的不妨把計劃寫出來。這樣可以幫你確定一個框架和目標,一旦你確定了所要寫的內容,實際的寫作過程就會簡單很多。這些內容也不一定要順序而寫。如果你遇到一些覺得非常困難的東西,那麼,可以先寫計劃中比較容易的部分——實驗方法顯然是其中之一。討論部分會比較難寫,你可以放到稍後再寫。事實上,「引言」並不一定是最先完成的部分。如果沒有計劃,空白的紙上就可能一直這麼空著,你也可能會陷入無目的地翻查文獻資料的困惑之中。
制定計劃的第一步,是要明確你要寫什麼,你的讀者是誰,這似乎是顯而易見的,但卻往往被忽視。在你的研究論文或實驗中,有些可以寫出來,有些不必寫出來。有一些事你必須多想一想,例如,你的論文用什麼格式寫?投到哪家學術期刊?必須詳細到什麼程度?這些問題會影響到你寫什麼。不管寫什麼類型的作品,都要把你想讓別人知道的信息確定為最主要的內容。圍繞你的研究成果安排你的論文先後是合適的。這些最主要的內容要給以最多的關照。當你深入細節時,會很容易忽略主要的目的或內容。必要時,用最簡短的話把這些要點寫出來,標上「一、二、三」等序號。在你對主要部分有了一個簡要的安排後,還要加上一些實質的內容,比如每部分要寫什麼,大概寫多長?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給自己一個機會,因為你可能會在這裡發現自己遺漏了一些重要的資料、數據或參考文獻。有時需要反覆思考自己的結果究竟說明了什麼。即使這些都有了,要進入實際的寫作過程還為時過早。一是要再次檢查研究結果是否全面,二是要與學科組的學術帶頭人(有經驗的人)——可能是你的導師,他也是你論文的最大支持者——討論一下你的計劃。然後把計劃擱置一段時間(其實是放到心裡,給予一個琢磨的過程)。幾天後再回過頭來看一下——它看上去還與你最初寫的時候一樣好嗎?計劃不一定是固定不變的,在寫作過程中,你制定的計劃肯定是要被修改的。和有經驗的人一樣,你會看到它並不完全適合於你真正想要表達或能夠表達的東西。計劃的作用是在於寫作思路的導引。你可以在寫作過程中不斷加以修正,它始終為你提供一個框架。
人們通常習慣於按部就班地寫,也就是從「引言」開始寫。但更多的人會從方法或結果開始寫。大多數學術論文要求有摘要,這通常在寫作的最後才能完成,且往往寫得比較匆忙。你並不重視摘要,但我要提醒你,摘要其實很重要。一些重要的文摘和索引刊物,會刊登論文的摘要,人們從摘要決定要不要把你的論文作為「上位論文」。許許多多大學本科學生恰恰也是從摘要了解各學科的進展的。他們的文獻調研就是閱讀摘要。如果把摘要在寫作之初就完成,可能會對你有很大幫助。摘要實際上是另一個形式的寫作計劃。雖然這個部分以後肯定是要修改和改進的,但它與計劃一樣有助於明確撰寫思路。
前文建議「不妨設想一次寫作」,且也談到了「摘要」。摘要也許是論文中最重要的部分。這是因為它往往最先被讀者看到,並給讀者留下難以改變的印象。你在拿到一篇學術論文的時候,最先進入眼帘的當然是題目,但是題目提供的信息是十分有限的,且往往不成為讀者最渴望的信息。摘要就承擔了這樣的期待。它確定了文章的基調,並告訴讀者能夠讀到什麼內容。我最初在導師指導下共同發表學術論文時,有一個體會,即導師總是把摘要寫得十分流暢,亮點突出,成為全文使用語言最精彩的部分之一。你一定明白,如果它寫得很拙劣,含糊不清或不切主題,就不會給讀者留下什麼印象了。如果這樣,誰會說得上你的論文是好是孬?誰會引用你的論文呢?
當你寫作時,一定要想到讀者。這些讀者,不是你的同行(有些肯定是本專業老資格科研人員甚至「權威」),就是比你晚一些時間進入本專業的博士生、博士後。他們一定希望方便、迅速地獲得信息。請你回憶一下,當你剛剛成為博士生時,你開始搞研究、做實驗,你最需要從學術論文中了解什麼信息?你對學術論文有過這樣的渴望,所有搞科研的人都如此。你的導師只可能與你有有限的接觸(他有自己的工作),這決定了導師並不能成為向你提供100%你渴望中的信息的源泉,這個角色、這個源泉是你手上那些學術論文,它們構成了你最需要的100%的信息。科學共同體對於哪些學術論文具有這方面功能,哪些論文並不具備這方面的功能是有共識的。這往往反映在學術論文中對「引用論文」的仔細挑選和具體評價。現在,你在寫學術論文了。你能否使自己的論文向同行們提供可能被大家認可的貢獻呢?我相信你行。為了不至於使同行認為自己的引用過於外行,請你認真對待「上位論文」。你寫「引言」的目的,就是要使自己的研究有一個背景,並使學術論文成為一系列「上位論文」「鏈」中的一分子。你不過是準確引用了大家公認的「上位論文」,但恰恰因為這樣做,你的論文成了許多後續學術論文的「上位論文」。當然,要這樣,你的學術論文總要在「上位論文」的基礎上有發展(或者有結果,無論什麼方面)。
不要把「上位論文」只當成你的學術論文中印刷符號「[ ]」中的一個數字,你可以而且應該為你的「上位論文」的意義和作用做一個具體評價。這是展示你的專業知識最直接的「試金石」。我通常告訴博士生要引用具有這三類性質的學術文獻:里程碑性質的、標誌性的、基石性的。而且我要求他們在論文正文中要寫出「上位論文」的作者姓名,把他們寫成姓名而不是「數字」,前者要比後者禮貌。學術論文中參考文獻的引用和標註,體現著一種在廣泛範圍內促進同行認可的基本和重要的做法;學術論文中嚴謹的參考文獻標準和對同行工作的評價,就是一個科技評價的平台。事實上,越是會從專業角度準確用文字評價「上位論文」的實際貢獻,你越有可能發展成為本專業的領軍人物。
當你寫到正文的更具體的內容時,要通過清晰的小標題、圖形和表格中簡明而規範的註解、客觀而非主觀的討論以及清晰的「道路標誌」,幫助讀者閱讀文章。「道路標誌」之一是小標題,但更有可能的是各個部分開頭和結尾的簡要陳述。尤其是在「討論」這一部分,簡要的陳述作為「路標」時,既很概括前面出現的內容,又可以承接下一個部分。當文章稍長時,精心設計上述「路標」,能夠幫助讀者選擇自己想要閱讀的部分,並且有助於保持他們閱讀的注意力。(待續)
作者簡介:馮長根,北京理工大學教授,《科技導報》原主編。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推薦閱讀:
※成功約會絕不能做的十件事
※成功勵志:成功取決於你的心理狀態
※撲倒女生成功率最高的2個套路
※瞭望:中間階層形成 是十二五成功與否重要指標
※相親最容易成功的兩種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