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一日:最難過的時刻,是沒有人理解我 |雜·讀
本文經授權轉自公眾號網易公開課(ID:open163)
問身邊的朋友,最難過的時刻是什麼,5個人里有3個人回答:沒有人理解我。
是啊,熱戀的人理解不了單身的寂寞,工作清閑的人理解不了加班的痛苦。在這個星球上,每一小時都上演著迥然不同的故事,人們生活在一起,本質上是隔離的。
魯迅在《而已集小雜感》中寫道:樓下一個男人病的要死,隔壁的一家唱著留音機。對面是哄孩子,樓上有兩個人狂笑,還有打牌聲。河邊的船上有女人哭著她死去的母親,人類的悲喜並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
村上春樹也在《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里表示:世上存在著不能流淚的悲哀,這種悲哀無法向人解釋,即使解釋人家也不會理解。它永遠一成不變,如無風夜晚的雪花一般靜靜沉積在心底。
是的,生命的存在方式各有不同,都無法真的被理解,也無需被憐憫。
豆瓣評分8.8分的紀錄片《浮生一日》/(Life in a day)中,著名導演雷德利·斯科特利在視頻網站上,邀請全世界網民用攝像機紀錄下2010年7月24日這一天自己的生活瑣事以及對一些簡單問題的回答,用95分鐘時間將「你」的生活展示在大家面前。
被厭煩的瑣碎人生
片中有一位旅行家,他已經去過190個國家、人生無比精彩,仍然會焦慮,他說:「我們時常恐慌,覺得別人的生活無比精彩,而自己的人生乏善可陳。」
如果走出圍城,去體悟別人的日常,是否可以發現生活的真相?就因為有了這樣的懸念所在,使得紀錄片《浮生一日》好評如潮。
片子涉及的內容有的極其宏大:戰爭、愛情、自由、貧富差距、生命、環保 ;也有當前主流價值觀中富有爭議的話題:同性戀、毒品、偷盜和戰爭。
導演在全片開頭用了許多壯麗的風景轉場每個人的生活片段,形成了非常強烈的反差——景色壯美讓人振奮,而所有人的生活場景都不如風景激動人心。
在自然的世界裡,所展現的是極致的美好。
極光:
滿月:
朝陽:
高山:
但在人類的世界裡,呈現出來的事物並不完美。
在宗教政治鬥爭的環境下,年輕爸爸格雷無法安然入眠,他擁有著和平年代的人們無法體會的焦慮:
窮困潦倒的家庭,一位父親需要獨自拉扯全家14口人的生活:
凌晨在街邊長椅醉倒的男子,迷糊中覺得自己正在經歷人生中最棒的一天:
媽媽去世後,爸爸和兒子照常繼續著生活,最重要的事是和媽媽說早安:
嫌人生「乏善可陳」的旅行家在加德滿都的小餐館裡頭,吐完一路的苦水後,開始認真地講述世界各地蒼蠅的區別:
比起講經佈道式地遊說,就這樣直接把生活的本來面目展現出來,讓觀看者去自己探尋生命的奧義,領悟幸福的方法,這就是《浮生一日》誕生的原因。
它是一部讓你站在上帝視角審視人間的片子,雖然沒有告訴任何人關於幸福的答案,但處處都蘊含著生活的真相和人生的隱喻,它從頭到尾都將場景反差刻畫的十分到位,把天差地別的兩件事剪輯在一起,然後再去展現主人公身處其中的悲歡喜怒。
請回答人生的三連問芸芸眾生喜怒哀樂背後,導演用三個問題引導著全篇的敘述脈絡,這似乎是在尋找每個人對於自己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如何和自己相處,去擁抱平淡、無聊和寂寞,也去馴服夢想、慾望和野心。
問題1:你的口袋或手袋裡有什麼?
戀愛中的青年,拿出的是一瓶維持生命的藥片:
物質生活豐厚的中年人拿出了豪車鑰匙,然後坐上車開始自己的一天:
也有人兜里什麼也沒有裝:
來自秘魯早早輟學維持家庭的小朋友,開心地告訴鏡頭自己揣著很多錢:
問題2:你最愛什麼?
有人熱愛生活:
有人愛自己:
有人愛自己的家庭:
有人不幸愛上了不愛自己的人:
有人有幸愛到了深愛自己的人:
問題3:你害怕什麼?
一個登山者說「我害怕失去這片美麗的土地。」
一個泡在游泳池游泳的小女孩說「我害怕長大。」
一個中年女人回答:「我害怕孤獨,我害怕我愛的人離開我,如果有一天他們都不在了,我不知道自己還撐不撐得下去,因為我又害怕又不願意聯繫別人」
一個中年男人說:「我害怕自己孤零零地一個人死在家中,過了一個星期才被發現。」
雖然大家彼此之間擁有的東西不盡相同,但深愛的與懼怕的東西是何其相似。
「幸福」不關別人的事在這共同的一天里,有生命誕生,也有生命離去。年輕人常常不開心為什麼又是糟糕的一天,而長者們都在慶幸又多了一天可以經歷。社會底層的人以為跨越了階級就會開心,小孩子覺得長大就可以沒有煩惱,孤獨的人渴望愛情的救贖,窮人一生追逐財富,但並不能徹底擺脫所有的沮喪。
正因為每個人所擁有的不同,以至於許多人會將生活的不如意歸結於物質。
事實卻並非如此,在一項「收入與主觀幸福感之間的關係」研究中,研究者對1426人使用蓋洛普情緒調查,進行測量測試後發現:收入與積極情緒之間無顯著相關,收入並不能預測積極情緒。收入與消極情緒之間顯著負相關,收入對消極情緒有顯著的負向預測作用。
一些影響較為廣泛的主管幸福感量表
也就是說,是否過得開心與收入沒太大關聯,但貧窮倒真的會使大部分人沮喪。貧窮的時候,貧窮是不開心的原由,而等到不再貧窮的時候,不開心的原由就多種多樣了。
我們常常迷戀重大的改變,把生活的意義歸因於外部環境的提升,希望能夠根本改變現狀時再去享受生活,於是時間就在期待中流逝,我們仍未能知曉改變何時發生。
夢想富有的秘魯男孩在幫人擦鞋
有一種心理學現象叫適應:「我們往往習慣於所擁有的東西,因此隨著時間的推移對它們的喜歡會越來越少。我們就會形成新的慾望,並相信這些慾望與我們先前的慾望不同。」
人類的慾望是一個無底洞,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指出了人類慾望的無限性,它把人的需求從低到高分為五個等級: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實現需求,越高級的慾望越難滿足。
與此相對的一種實際現象就是,大部分人過度的使自己產生膨脹的慾望,而實際能力卻無法滿足慾望,追隨盲目的成功,探索人生的捷徑。
著名編劇廖一梅在接受魯豫採訪的時候談論了自己對於成功的看法:「我也覺得成功很必要,成功為什麼很必要呢,就是成功會讓你知道成功沒有任何意義。」
這是只有不斷探索過自己思想邊界的人才有資格講出來「成功沒有意義」這樣的喪氣話,我們沒成功過,所以無從去定義它是好還是不好,只能在庸常的人生中找到一些令人驚喜的瞬間以資鼓勵。
在片子的結尾,這一天還剩不到4分鐘,一個女孩在總結這一天:「可悲哀的是我一天都期待著能發生什麼特別的事情,一些美好的事,一些值得感激的事,自己可以參與其中,向世人展示普通的一天,即使一個普通的人也會有不平凡的事情發生。但真相是好事不常有。至於我,今天一整天都沒有發生什麼值得一提的事。」
然而事實上,沮喪的她並不知道,大部分人都和她一樣,並未真的迎接到了波瀾壯闊的一天。人人生而孤獨,能迎接生活本身就是莫大的勇氣。
最後一幕是一隻蝸牛出現在一隻球上,吃掉了一張寫著「mind your own business(不關你事)」的紙條,似乎導演在告訴觀眾:在追求幸福的路上,平淡無奇的日子才是生活的真相,不要被不存在的桎梏限制,要去找真正的自己,和自己相處,幸福就是你自己的事情。
苦難不值得感謝,但總需要有那麼幾秒閉上眼睛,看看光明。然後轉身,繼續自己的旅程。
參考文獻:
1.侯雲淞. 收入與主觀幸福感之間的關係研究[D].暨南大學,2014.
2.傅紅春,王瑾.兩種幸福悖論:收入悖論和慾望悖論[J].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45(01):79-86+154.
3.楊國榮.日常生活的本體論意義[J].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版),2003(02):1-8+121.
4.鄭震.論日常生活[J].社會學研究,2013,28(01):65-88+242.
5.趙丹.幸福體驗的層次及影響因素分析[J].新西部,2018(02):19+16.
6. 韓愷. 利己性、利他性及其與幸福感關係研究[D].武漢大學,2017.
7.Happiness in the Perspective of Evolutionary Psychology[J] . B. Grinde. 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 . 2002 (4).
8. Money and happiness. Boyce,C.J.,Brown,G.D.A.,Moore,S.C. Psychological Science . 2010.
本文轉自公眾號「網易公開課」。網易公開課,分享全人類的知識。公眾號:「網易公開課」(ID:open163)微博@網易公開課。
推薦閱讀:
※五一了,感恩一路幫助過我的所有人! (轉)
※有人說「如果不想被性侵害,就別穿的像個婊子」?
※十個笑話:剛進公司的時候,所有人都看不起我
※送你一首《感恩歌》感謝一路幫助過我的所有人(3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