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人物譜

大平天國》人物眾多,為方便觀眾欣賞,現簡要介紹其主要人物如下: 洪秀全(1814~1864)太平天國天王。自幼熟讀《四書》、《五經》,深受師長及親友讚許。1827年,未滿15歲的洪秀全輕而易舉通過了縣試,但府試卻落選了,此後又先後三次參加了科舉考試,不幸都名落孫山。1843年,洪秀全受《勸世良言》一書的影響,創立拜上帝教,提出天下男女,皆兄弟姐妹,應獨尊上帝,不行惡事,斥封建皇帝為「閻羅妖」,號召人民奮起將其「擊滅」,實現「天下一家,共享太平」,得到了廣大群眾的擁護。 馮雲山(1815~1852)太平天國南王。馮雲山少時聰慧好學,飽覽儒經、天文、歷算和兵書。因父親早故,家道中落,他在家鄉教讀,屢試不中,對科舉與清政府不滿。1843年他與洪秀全仔細研讀《勸世良言》,支持和參與創立拜上帝教。1851年3月23日,洪秀全在武宣東鄉登極,稱天王,設立五軍主將制,他受任為前導副軍師後軍主將,謙讓退居楊秀清、蕭朝貴之下。 楊秀清(1823~1856)太平天國東王。家境貧寒,幼喪父母,飽受生活磨礪,雖不曾讀書,但諳於世事,富於權謀。1844年加入拜上帝會。1848年馮雲山陷獄,洪秀全離開廣西,拜上帝會瀕於瓦解,楊秀清假天父下凡,發號施令,穩定團結眾心,又設法營救馮雲山脫險,使拜上帝會危而復安。永安分王,楊秀清被褒封為左輔正軍師東王,並授權節制諸王,身系太平天國軍政全權。 蕭朝貴(?~1852)太平天國西王。家境貧苦,蕭朝貴稍長,即以傭工及種山燒炭謀生,後舉家由武宣移居桂平縣古棚村,與楊秀清家毗鄰,過往甚密,情同手足。朝貴娶黃氏女宣嬌為妻。宣嬌因過繼楊家,隨養父姓楊,與秀清為兄妹輩。1847年8月,洪秀全自廣東入桂,與宣嬌結為兄妹。1852年9月,在長沙南門一戰中,蕭朝貴不幸被清軍流彈擊中胸膛,壯烈犧牲。 石達開(1831-1863)太平天國翼王。在馮雲山、洪秀全的啟發下,加入拜上帝教,並成了貴縣的一方之雄。1851年,洪秀全在永安封王,石達開被封為翼王,「羽翼天朝」成為太平軍主要將領之一。 韋昌輝(1826-1856)太平天國北王。韋昌輝經馮雲山啟發加入拜上帝會,並奉命在家開爐打鐵,明則製造農具,暗中製造武器,準備起義。金田起義就是在韋家祠堂宣布的。1851年3月,洪秀全登極,韋昌輝被封為後護又副軍師,領右軍主將,是五軍主將之一,永安封王時,又被褒封為北王。馮雲山、蕭朝貴分別在全州、長沙犧牲後,韋昌輝的地位自然上升,僅次於洪、楊、居第三位。 1851年,洪秀全率領拜上帝會起義,建號太平天國。14年後,這場氣勢磅礴、震驚世界的農民革命戰爭失敗了。電視連續劇《太平天國》中的歌曲——「能共那苦中苦,難共那甜中甜;能過那生生死死般般險,難過那花花綠綠重重關;不問那千秋大業為何毀一旦,只嘆那劍上血還是那麼成,風中淚還是那麼酸」——非常貼切地道出了太平天國的衰亡之一:其領導人物在性格方面的缺陷導致了太平天國的衰亡。 一、貪圖享受 常言說,身正為范。一個人只有嚴以律已,才能夠成就一番大事業。如果貪圖享受,這個人就會沿著下坡路走向窪地,甚至邁進深淵。太平天國從建都天京之日起,以天王洪秀全為首的領袖人物就貪圖享受,喪失了進取心。洪秀全從1853年3月進入天京到1864年6月病死,11年中從未邁出天京城門一步,只一次坐64人抬的大轎出宮,去看望生病的東王楊秀清、其餘時間則在他的金龍殿里坐享榮華,其帝王生活的威儀和氣派,是相當排場的。據說,洪秀全曾經擁有88個后妃,其數量超過了歷代封建帝王的72后妃。太平軍進入了天京,大興土木,不少王府、將宅非常豪華,並且上下爭奢賽富,競相大搞華麗排場,連基層管轄25人的「兩司馬」也要乘4人抬的黑轎。東王楊秀清每次出行要乘48人抬的大黃轎,夏日轎下設玻璃注水養金魚的水轎,每次出行時前後儀仗數里,像賽會一般。正是因為太平軍上上下下抵擋不住貪圖享受的慾望,從而導致了百萬大軍轉瞬之間冰消瓦解,這個教訓是極其慘痛的。 二、驕傲專橫 日中則昃,月盈則虧。一個人如果取得了很大的功績,那麼他應該謙虛謹慎,這樣會使他更上一層樓,會使他保一份平安。然而太平天國某些領導人物不採取這種正確態度,他們在取得了一定成績後,飄飄然起來,昏昏然起來,不僅驕傲自大,而且專橫跋扈,這樣,他們就因這種性格缺陷絆腳而栽跟頭。東工楊秀清在太平天國建立過程中,顯示了出色的政治軍事才能,但在革命成果取得的同時,他開始自恃功高,日漸專橫起來。他對太平軍將士隨意處死,連許多王侯包括北王韋昌輝等人,也都受過他的杖責。1856年8月,清軍包圍天京的江南大營被打垮,太平天國的前景更加廣闊,楊秀清乘機擴權,逼迫洪秀全親自到東王府封他為「萬歲」。對此,洪秀全表面上答應,暗中密令在江西的韋昌輝等人,迅速返回天京「救駕」。9月的一日,韋昌輝率心腹部隊三千多人深夜趕到天京,迅速包圍了東王府,大開殺戒,除楊秀清及其親屬外,還有兩萬多將士慘遭殺害。自此,太平天國在軍事上達到鼎盛以後,開始轉向衰退。楊秀清的被殺,是與他居功做校有關係的。 三、虛偽猜忌 俗語說:「巧偽不如拙誠」,「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以誠感人者,人亦以誠而應」。以誠待人者的影響力是很強的,得到的收益也是很大的。與此相反,虛偽猜忌者,雖然自認為非常聰明,但卻常常被聰明所誤,因為與其交往對方得不到信任,自然也就不會與其傾心而交。太平軍席捲半個中國後,革命初期那種「寢食必俱,情同骨肉」的作風沒有了,出現了「彼此暌隔,猜忌日生」的局面。洪秀全殺了楊秀清、韋昌輝後對石達開也有猜忌,他一方面對石達開禮遇有加,賦予其在天京主持軍政大權;另一方面又對其加以防範,封他的兩個哥哥為王,對其牽制。這種虛偽做法,使得石達開感到陷入了危機四伏的境地,覺得在天京大展宏圖之路已被阻絕,他對洪秀全不能以心換心而傷感不已,於是在1857年6月,負氣離開天京,帶走了十餘萬精銳部隊。在太平軍將領的眼中,石達開是個知書達禮、疏財仗義、居心仁厚、才能卓越的統帥,可是洪秀全沒有給他應有的待人態度,從而導致了太平天國領導集團分裂加大,形勢逆轉急下。石達開的出走,大大削弱了太平天國的力量。短短几個月後,清軍乘機反撲,重建了江北、江南大營,圍困住了天京。 四、心胸狹小 蘇三娘是個俊美的太平女將,洪秀全想納其為妃,可是蘇三娘傾情於太平勇將羅大綱,洪秀全很不是個滋味。雖然羅大綱戰績顯赫,功不可沒,可是洪秀全就是沒給他應有的官階。從這件事上,眾將領都意識到了洪秀全心裡有一桿不公平的秤,這都是因為羅大鋼的戀人蘇三娘而起。將領們為洪秀全的心胸狹小而不滿。 五、一意孤行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有了過錯,就應該改掉。石達開負氣離開天京,振臂一呼,帶走了十餘萬太平軍將士,去了雲、貴、川等省份另闢新天地。由於孤軍作戰,沒有根據地,雖然多次擊敗清軍,但支撐日漸困難,將士們越打越少。到後來,連他最親近的部將信心也開始動搖了。他們更加強烈地意識到,石達開領導的道路是錯誤的,於是苦苦相諫。面對眾將的多次勸說,石達開就是抹不下面子,不但不肯回歸天朝,而且言明至死不會回頭。 永安封五王 東王楊秀清 西王蕭朝貴 南王馮雲山 北王韋昌輝 翼王石達開 後期重要的王 干王洪仁玕 英王陳玉成 忠王李秀成 楊秀清,稱九千歲。 楊秀清是太平軍由廣西進攻至南京的實際指揮者,戰功顯赫。楊秀清有節制天王外其他各王之權。而且由於可以「天父下凡附體上身」,「代天父傳言」,在神權上他的地位更高於天王。後因居功驕橫與洪秀全矛盾漸劇。定都天京後,天王洪秀全少理政事,大權落在楊的手上。楊每每以天父上身,訓斥以至要庭杖洪秀全;最終使得洪秀全指使領兵在外的韋昌輝、石達開等返回天京誅殺楊秀清全家,稱天京事變。事後洪秀全追念楊秀清的功績,將其忌日定為「東王升天節」。 蕭朝貴(約1820年—1852年),壯族。太平天國中天王洪秀全所封之五王所之一,蕭朝貴被封為西王,稱八千歲。蕭朝貴是太平天國早期的重要領袖,每以「天兄下凡附體上身」感化將士,是金田起義核心領導人之一。 1852年9月攻長沙時被清軍炮火擊中,重傷不治。蕭朝貴的妻子是洪秀全的妹妹洪宣嬌。 馮雲山(1822年~1852年),廣東花縣人。太平天國中天王洪秀全所封之五王所之一,南王就是馮雲山,稱七千歲。馮雲山是洪秀全最早的支持者,是拜上帝會的始創人之一,起初即在紫荊、金田一帶傳教。1852年4月太平軍攻全州時被清兵炮火所傷,失救致死。 韋昌輝(1823年-1856年),又名韋正,廣西桂平人。是太平天國早期重要的領導人之一。天王洪秀全所封之五王中的北王就是韋昌輝,稱六千歲。 天京事變中,韋昌輝領兵殺東王楊秀清及其部屬,再欲殺石達開未果。後韋昌輝叛變攻打天王府,最終敗於忠於天王的將士及東王餘眾。北王韋昌輝死於亂軍之中。 石達開(1831年-1863年),別名亞達,外號石敢當,廣西貴縣人。太平天國首封之五王之一,為翼王,稱五千歲。 石達開早年在家務農,後加入拜上帝會,稱天父第七子。1851年拜上帝會於金田起兵後,領左軍主將。同年12月,在永安被封為翼王。其後屢立戰功。1855年1月,在鄱陽湖大破湘軍水師。1856年天京事變後,石達開在天京奉洪秀全命輔政。後因洪氏兄弟攬權,知道自己在天京並無立足之地,於1857年潛逃出走到安慶,一路太平軍相從者如雲。後來石達開領兵到江西,1858年經浙江到福建,1859年分兵入湖南及廣東再到廣西,1860年率十萬之眾,北上過湘西,入川東,並在1863年攻下貴州遵義。1863年5月,石達開的太平軍到達大渡河邊。當地土司千戶王應元拆橋防河。太平軍在紫打地進退無路。6月13日,石達開向清軍請降以救全軍。於6月25日在成都被凌遲處死。 石達開被認為是太平天國將領中最富有謀略的人。曾國藩說「查賊渠以石為最悍,其誑煽莠民,張大聲勢,亦以石為最譎」,曾國藩的幕僚薛福成則贊其為「絕代英物」。 洪仁玕(1822年-1864年)是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的族弟,曾在香港居住多年,天京事變後到天京(即南京),獲封為軍師、干王,一度總理朝政。洪仁玕是太平天國領導層中對西方見識較廣的一位,提出的《資政新篇》是具有發展資本主義主張的政治綱領,在當時的中國算是相當先進的思想。 洪仁玕是洪秀全1843年創立的拜上帝教最先的信徒之一(另一人為馮雲山)。1851年太平天國金田起義時,洪仁玕在廣東未有參與。1852年洪到香港,認識瑞典籍傳教士韓山文。次年在廣東受洗。1854年曾到上海,欲到天京而未果。後來回到香港,成為倫敦佈道會傳道人,並學習西方事物。 1859年3月,洪仁玕在英國人的幫助下終於到達天京。洪秀全見面後得知洪仁玕曾學習西方事物,大喜,封為軍師、干王,讓他總理天國朝政。不過天朝其他幹部對洪仁玕未立吋功而封王感到不服,洪秀全於是亦封其他眾人為王。 洪仁玕據他在香港及上海多年所見所學的西方知識,提出《資政新篇》,作為太平天國長遠發展的綱領。《資政新篇》除了有政治上團結領導的主張外,在經濟上更提出要學習西方:興商業,辦銀行,建設鐵路、開壙、辦郵政;而且還提出要有保護人身的司法制度、辦報紙傳遞訊息、監督政府等等。外交上,新篇提出放棄萬方來朝的幻想,向西方開放,雙方平等對待。《資政新篇》的內容基本上包涵各種發展資本主義社會的要素,在某程度上比日後滿清的洋務運動及維新運動更為全面及徹底。曾國藩的幕僚趙烈文看過《資政新篇》後,亦稱「於夷情最諳練……觀此一書,則賊中不為無人」。 不過洪仁玕在1861年初即開始失勢,權力被削弱。而太平天國當時的客觀環境亦沒有機會讓他認真推行新篇內的主張。至終《資政新篇》仍是紙上談兵。 陳玉成(1837年~1862年),廣西藤縣人。太平天國後期重要將領,封英王。14歲參加金田起義。 李秀成(1823年-1864年)廣西藤縣人,是太平天國重要將領。太平天國忠王,在天京事變後同陳玉成一起成為軍事方面主要統帥。主持第二次擊破清朝設立在天京附近的江南大營。天京攻陷之後,帶領幼天王突圍,失散後被捕,後寫下萬言自首書,被殺。
推薦閱讀:

人物春秋 不倒翁---張廷玉倒了 大清朝第二大漢臣——張廷玉
貴州歷史人物——第6輯
明仇英工筆人物畫:《帝王道統萬年圖冊》
油畫-名人佳作 林風眠之《人物、肖像篇》
什麼是文藝復興人?歷史上有哪些文藝復興人?

TAG:人物 | 太平天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