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過100多次相親,31歲的我至今一次戀愛都沒談過 | 故事薑餅人
本文為三明治相親作為一種行為藝術的研究非虛構寫作項目第02篇故事
愷棠 中國三明治
口述 | 小夜
整理 | 愷棠
我叫小夜。
今年31歲,在大學裡當老師,至今為止一次戀愛都沒談過。
但通過相親的方式,我認識了超過100個人。最多的時候,一天里中午見,晚上也見。90%的人我都只見了一面,就沒了下文。他們有的是朋友介紹的,有的是通過中介找到的,還有的是我媽在公園相親角聯繫到的。
我們城市的相親角是市中心的一個廣場,家長們聚在那裡,為自己單身的成年子女們張羅終身大事。那裡沒有門檻,去相親的人什麼樣的都有,但就是沒有年輕人自己去的。
在這幾種途徑相親里,可能朋友介紹的相對靠譜一些。但其實朋友未必了解你,也不一定真的了解被介紹的對方。
比如有一次,一個朋友跟我說「我覺得你跟我弟弟性格特別適合」。但我們見面後才發現,我比他弟弟年齡大5歲,兩人都覺得不合適。
相親對象不一樣,我的反應也不一樣
我見過的相親對象都很不一樣,我發現自己的反應也不一樣。
有時遇到特別善於聊天的相親對象,我就渾身不自在。他們開朗自信,又愛開玩笑,可我覺得Hold不住。如果對方洞察人性,能迅速地了解一個人,我就會有所防備。我不想暴露自己的缺點。
有時遇到喜歡我的,我也覺得他不是喜歡我本人。因為我們家是本地的,我又是老師,容易被默認為適合結婚的對象。也許有一些人是被我作為「老師」的職業標籤所吸引,但我自己並不認同這個身份,所以我會覺得他們看中的不是我本人。
有些人見了一兩面,沒聊什麼深入的話題,還不知道我究竟是什麼樣的人,他就會展開非常熱情的追求,死纏爛打。有時甚至我已經說了我們不合適,他還是每天打一個電話。說些「今天冷,多加衣」之類的話,讓我覺得他是放低身段在追求我。
有一次,和一個人見了一面,聊了以後覺得不太合適,就跟他說了不合適。他覺得我說話貶低了他,之後一直給我發簡訊,詛咒我出門被車撞。我覺得如果一個人是一個情緒上比較正常的人,他應該在我表示不合適之後就算了,不會繼續死纏爛打,這是很不愉快的相親經歷。
別人都覺得我看起來文靜,但我覺得自己內心很極端、熱血。我有很多自己想去做的事,但受現實情況限制其實是做不了的,我又不想放棄。比如說,當年我本來想在北京從事公關行業,可家裡幫我在老家的高校安排好了工作,我很想辭去現在的職位、在有興趣的領域重新找工作。
所以,最開始的時候,我希望對方身高比我高、學歷和我匹配、事業上有上進心。有段時間,和被介紹的人見面時我總是試探對方,想看他是否是有事業心、有衝勁的人,能不能支持我辭職。因為沒有別人的支持,自己可能沒勇氣去做,但如果讓我放棄現在穩定的本職工作,家人一定會非常生氣,我也覺得沒辦法承受這樣的壓力。
後來我發現,這種試探是沒有必要的。無論對方同意或不同意,我的內心都有種惶恐。假如對方說支持我去北京找公關的工作,我就會考慮異地了戀愛要怎麼談;要是他不贊成,我又會覺得追求不一樣,更沒法談了。
曾經有一個我覺得不錯的相親對象,他剛從澳洲留學回來,挺想結婚的,雖然長得不算很好看,但人很體貼。
一開始我以為他是個學霸,很有好感,但後來我問他為什麼不留在澳洲,他說雅思過不了太難了。我這才了解到他是專科畢業直接申請的澳洲研究生,又覺得他很水。再加上他當時的工作不是很有技術含量,我心裡就挺失望的。我所在的二線城市比較閉塞落後,心裡本來有移民的想法,對他還挺抱希望,可當他說「回國挺好啊,不然怎麼會遇見你呢?」我只好有點尷尬地說「是啊」。
第一次見面我們聊得很好,很熱情沒冷場,但到了第三次,我跟他講話時他就開始玩手機了。再後來慢慢地就淡了下來,他沒有主動約我,我也沒有主動約他。
5個月後,我在朋友圈看到他在馬爾地夫和新婚妻子度蜜月的照片。我不知道那是他在和我相處同時交往的女生,還是和我淡下來之後閃電認識的新人。
「你都有工作了,該相親了」
相親是要跟另外一個人建立親密關係,而我的父母對我建立新的親密關係是有影響的。
我和父母從小就沒有過多情感上的交流,對我有要求,但並不關心我的個人感受。如果他們覺得不對,那我就是不對。我試過跟他們講道理,可只要是他們認準了的事,是沒法講道理的。
在我們家,我媽是個強權的人,我爸聽她的,父母之間也沒有平等的交流。處於服從地位的爸爸並不想做主,不想承擔責任,我媽整天又叫累,埋怨我爸一點主意都出不了。我媽當年選擇我爸是迫不得已,因為當時的她沒有更好的結婚人選。她承擔了很多的活,卻並不是很甘心。而我爸在服從我媽的關係中,獲得了一種安全感。
我跟媽媽的關係不好,跟爸爸關係相對好一些。其實和爸爸也稱不上親密,只是有些事情爸爸會允許我去做,而我媽不會。比如說我想跟朋友出去玩,說要晚一點回來,我爸會說行,我媽說不行,然後我爸就會放棄。他們不讓做的事情,我就沒法做,或者只能自己偷偷地做。
當我畢業回到家鄉,開始上班後,我媽說,「你都有工作了,你該相親了。」
直到這兩年,我才突然理解了她當時說這話時真正的想法。在她看來,婚姻是一種具有「交換」意義的行為。找到了工作,意味著在婚戀市場上終於有了籌碼,可以開始交換了。
我知道在大城市有很多這樣的女生,她們30歲以上,家境不錯,從小學習成績很好、工作能力也不錯。但她們從小被家裡管得都很嚴,個性無法得到釋放,自己真正的需求也找不到,就不容易跟別人建立真實的關係,以假的面目示人,活在自我掩飾之中。
她們和我的狀態很相似,越是這樣的人,越渴望深層次的交流,和沒有傷害的交流。但是我們可能沒有意識到,沒有傷害的交流是不存在的。對於沒有安全感的人來說,哪怕別人正常的反應,也可能會被解讀成一種傷害。
相親後,我發現不善言談的男生反而讓我有掌控感、安全感,這又讓我陷入了我爸我媽那種關係的循環中。我是個安全感不太足的人,怕被否定,害怕衝突,不敢把自己的真實感受告訴別人。我不知道怎麼樣去和別人交流我的感受,只能要麼絕口不提,要麼就用極端的形式表達。
也許調整好自己,才會遇到我的緣分
我周圍還有幾個同事、朋友,他們也是單身。
有一個朋友,她來自單親家庭,在培訓機構當老師。給她介紹誰都不行,別人會介意她的家庭背景。她的脾氣性格,也總是和跟對方不匹配。但她也不是特別急,「反正我要遇到的人不在這」,她說。這個大齡單身的姑娘正在準備出國。
還有一個男生,他玩心重、愛名牌、追求時尚。小時候一起上學時,就覺得他屬於比較「痞」的那一類男生,他挑女生時,在意對方的年齡、長相,他總掛在口頭的話是,」那她起碼也得比我小xx歲「。他跟我同歲,他也不急。
我媽覺得,一個人這輩子,你總是要結婚的。但我倒並不覺得結婚是一件必須要做的事情,我也不認同「到了什麼年紀該幹什麼事」的說法,幹什麼事是由心理成熟的程度,而非生理年齡決定的。
記得上中學時,我同桌問我什麼時候結婚,我說27吧。那時候的我,好像覺得到那個年齡就該結婚了。結果真到了26、27開始相親,卻還想玩,不想安定。
我覺得自身需求沒有得到滿足的人,是沒辦法照顧別人的。就好比你自己有了一杯水,你才能給別人分一口水。而我是特別希望別人能給我分一點水的那種人,我自己的水太少了。
我想不會有誰願意一直給我水,他會不耐煩的。我說的水,指的是關愛。
在相親里,我發現有的人比較擅長如何對待一段關係,知道在相親情境下才知道問哪些問題不會讓別人尷尬,知道如何互動。有些人很清楚自己要找什麼樣的人,比較會控制相親話題的互動方式,相對容易通過相親的形式找到伴侶。
而我,就屬於不太會進行一段關係的人。
過去我根本不知道自己內心的聲音是什麼,真實的想法被沮喪的心情淹沒了。現在,我父母不認同的事情,我自己也在嘗試著慢慢了解。他們也不知道,從去年開始,我就在接受心理諮詢,我在用自己的方式尋找自己的聲音。
現在我還是單身,但我的心態比前幾年好多了,更平和了。我知道自己是迴避型人格,一直沒法走入一段親密關係,既缺乏安全感、有點自卑,又對對方要求高。
也許只有等我調整好自己,沒那麼抗拒和別人的交流,才會遇到屬於我的緣分吧。
閱讀原文
推薦閱讀:
※談戀愛,要趁早
※網戀,一頓垃圾快餐你訂餐過嗎
※【轉帖】戀愛最美妙的8種感覺
※分手後該怎樣挽回深愛的女友?
※命理評點楊威楊雲8年戀愛成正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