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哲講透新零售:便利店要做好,有一個解決方案!
07-22
「便利店不是新零售的風口,而是新零售的門口。」
5月10號,嘉御基金創始合伙人兼董事長衛哲在中國連鎖經營協會(CCFA)主辦的「2017中國便利店大會」上打出這樣一句口號。
在題為《移動互聯網時代便利店的新機遇》的演講中,他認為,物流和引流這兩個成本問題,反而將成為實體便利店的發展機會。
「每一個便利店應該是7-11+Costco。」衛哲為未來便利店月銷售翻十倍提出「產品、客戶、員工、管理」四個「在線」的解決方案,並說「便利店站在新零售的大門口,要大膽、堅定地走過去」。本文為衛哲演講精編,由天下網商記者陳之琰整理。
口 述 |衛哲
編 輯 |陳之琰
來 源 | 新零售智庫
01
「兩個成本」不突破,搞不定便利店商業本質中有兩個剛性成本,一個是物流成本,一個是引流成本。第一,物流成本。便利店的客單價十幾塊錢,用50%的物流成本,即7-8塊錢去做配送,完全就違反了商業的本質。這種模式是不可持續的。第二,引流成本。便利店這種小客單價的零售,經測算,需要有10次復購才能收回引流成本。100元的生意,120元引流成本合理嗎?這兩個成本就是互聯網沒有辦法突破最後一公里的死穴。所以,不是資本願意放過便利店,而是這兩個成本無法突破。02
更應鼓勵就近自提,而非附送物流為什麼便利店能夠成為這隻互聯網打不倒的小螞蟻?因為便利店離千家萬戶很近,已經成為了一個物流的節點。我認為,更應該鼓勵的是,消費者就近自提商品,而不是疊加附送物流。對消費者來說,便利店就在他散步100-500米的地方。不要去提升所謂的消費體驗。檢驗一個好的商業模式要滿足「兩個凡是」:凡是對消費者體驗有大幅提升的,凡是能提升行業和企業效率的。有些模式能夠提升消費者體驗,但是不能提升行業效率。比如上門做蛋糕,在門店一天可以做8次,而上門只能做3次。行業效率沒有提高反而下降了,這就不是好的商業模式。同樣的,便利店給消費者配送商品,消費體驗略有提高,但行業效率降低了。所以,我認為便利店應該成為毛細血管似的物流節點,這是現有的其他消費形態無法做到的。03
便利店須從獲「單」到獲「客」今天如果做得好的話,便利店還是可以做到2-3塊錢一個獲客。客已經到了你的面前,你是獲「單」,還是獲「客」?以前,便利店是獲得這一單,沒有獲得這一客(人)。但如果你能夠獲得這一客,作為你的用戶留下,那你的獲客成本也就是2-3塊錢。那麼,便利店的引流成本是令現在的互聯網都羨慕的,也是別人無法取代的。04
每一個便利店都應該是7-11+Costco我們通常把客戶體驗總結為多、快、好、省,但是,用戶體驗中的多快好省不可能同時滿足。Costco主打省和好,它犧牲了多,它的SKU比沃爾瑪要少很多。它也犧牲了快,一般在美國15-20分鐘車程總能找到沃爾瑪,可總要45分鐘車程才能到達Costco。Costco的這種犧牲背後,是更偏遠的地方土地成本更低,只有把產品線壓縮、採購更集中,才能使商品更便宜。便利店正好相反。便利店最主打的一定是快,最短的距離內、最快的時間內能夠找到他想要的商品。次打的是「相對好」。同時,犧牲了多和省。但是,這是新零售之前的Costco和便利店。今天,便利店的解決之道應該是——經營好每一個會員,每一個便利店都應該是7-11+Costco。這不是夢想,我們在做一些嘗試,也看到一些契機。現在一個便利店的月銷售可能是10多萬,優秀的大約30多萬。我說,便利店單店月銷售額150-300萬不是夢想,也就是今天經營水平的10倍。如果每個便利店能發展1200個會員。每天發展4個,幾個月就能完成。如果每個會員每年消費2500元,那就是300萬。2500元對於一二三線城市一家人的消費而言,佔比並不高。但是,只靠現在的便利店商品、靠便利店的價格是無法實現的,需要在每一個便利店後面加上一個虛擬的Costco。在那個Costco,去實現大包裝、更低頻的銷售。在快和好的同時,加上省和多。05
要想月銷售×10,需從四個「在線」做起所以,傳統企業要從四個「在線」做起——產品、客戶、員工、管理。產品在線,便利店是否能在背後架起幾千甚至上萬SKU的虛擬店?虛擬店的商品根本不用進門店,而是要幫消費者實現更省和更多的選擇。客戶在線,現在已經有很多便利店在做客戶100%電子會員化。每一個便利店要奔著近一萬個會員去。便利店有沒有這樣的決心?管理在線,不能再用互聯網誕生前的、層層推導的開會模式來管理。有一家企業沒有設置任何二級管理部門,總部直接管理。每天早晨總部給1000個電商開在線會議,有視頻遠程巡店,節約下來的區域經理、大區總經理的預算投入到神秘客戶的投入量上。最好的監督就是消費者,而且這些神秘客戶的反饋通過APP也是實時的。這就是管理在線。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