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國名勝聯(六)

 武夷山名勝聯

  世間有石皆奴僕;  天下無山可弟兄。

毛大周題天游峰。 武夷山:在福建崇安以南十五公里,是我國著名的風景區。四面溪谷環繞,不與外山相連。主要風景有「溪曲三三水」(九曲溪》、「山環六六峰」(三十六峰),峰奇嶺秀,素有「奇秀甲於東南」之美譽。名勝古迹多集中在九曲溪一帶,有沖佑萬年宮、紫陽書院舊址、千年虹橋板、元代御茶園舊址、歷代摩崖題刻等,出產名茶「大紅袍」。 天游峰:在五曲隱屏峰後

  喜無樵子復觀弈;  怕有漁郎來問津。

小桃園,在武夷山六曲北岸蒼屏峰與北廊岩之間,以風光近似武陵桃園而得名。 樵子:據《述異記》載,晉時王質入石室山砍柴,觀童子下棋,以致斧柄枯爛。 漁郎來問津:指陶淵明《桃花源記》中漁夫問桃園故事

  松聲、竹聲、鐘磬聲,聲聲自在;  山色、水色、煙霞色,色色皆空。

石湖澗

  一覽無遺,獨佔地勢;  四時皆宜,樂與天游。

一覽台    

  遺世獨立;  以天為徒。

一覽台。 徒:同類之人,這裡是說我與天已經成為一體,沒有什麼不同

  遠水連天弘碧綠;  近山拔地玉嶙峋。

大王峰,又名天柱,雄踞九曲溪口,是進入武夷山的第一峰。 弘:通宏。 嶙峋:山崖突兀貌。司空圖《詩品》:「海之波瀾,山之嶙峋」

  九曲初通三島愛;  萬山遙拜一峰尊。

黎士宏題九曲溪,發源於三保山,入武夷山,注於崇溪。三島:神話傳說中的三個仙島,此指仙境;一峰:指在九曲溪口的大王峰,大王峰乃武夷山第一峰

  水簾千丈垂丹崖;  晴雪長年舞翠檐。

水簾洞

  赤壁千尋晴拂雨;  明珠萬顆晝垂簾。

水簾洞

普陀山名勝聯

一日兩度潮,可聽其自來自去;千山萬重石,莫笑他無覺無知。

王禹聖。兩度潮:指中午和半夜的兩次海潮,亦稱子午潮

有感即通,千江有水千江月;無機不被,萬里無雲萬里天。

馮恕。不被:不受影響

聖跡著迦山,萬國生靈皆樂育;佛光騰海島,千年潮汐靜波濤。

到這山來,未謁善門當先凈志;渡那海去,欲登彼岸須早回頭。

簡照南

望海亭

  玉堂一街,如在天上;  金沙千步,疑非人間。

玉堂句:玉堂乃明鎮海寺僧如珂的字,他募修了法雨寺前的道路

  四海滔滔,安得一葦航彼岸;  孤亭矯矯,欲齊萬岳聳南天。

王震

  一念即慈航,將以出世渡人還須入世;  十年曾面壁,此是東方初祖來自西方。

沈恩孚

佛頂山

 雲扶石扶雲;  佛頂山頂佛。

郭沫若。佛頂山,普陀之最高峰

普濟寺

  靈跡遍關中,天竺法華,同是慈悲昭感應;  仙山瞻海上,潮音沙嶼,偶留聲色見神通。

普濟寺,位於普陀山白華頂南、靈鷲峰下,北宋元豐三年(1080)始建,時稱寶陀觀音寺,又名前寺。清康熙年間(1662-1722)重建大殿,易名普濟寺,為普陀三大寺之一

  潮汐撼危崖,澎渤濤聲,即是觀音示現;  海天開凈土,莊嚴世界,居然正法如來。

  佛德宏深,廣度眾生當度我;  世情崎嶇,不念彌陀更念誰。

 蓮池印月,非空非色;  塵海藏天,無古無今。

  大慈悲能布福田,曰雨而雨,曰暘而暘,祝率土豐穰,長使眾生蒙利樂;  循善信願登覺岸,說法非法,說相非相,學普門功德,只憑一念起修行。

暘:晴;率土:率土之濱

  自有佛法以來,無不皆仰大士尋聲救苦;  欲度眾生至盡,唯如所說普門隨應現身。

普門殿

  偶爾受持,勝六二河沙菩薩;  剎那稱念,等百千億兆如來。

普門殿。六二:指六十二種有情

  聽南海梵音,頑石亦生善;  看洛迦紫竹,觀音本是人。

圓瑛題大殿

  無住蔭慈雲,蔥嶺祇竹明法果;  真常揚慧日,鷲峰鹿苑在當前。

大殿

  航海朝普陀,遍值齋供千僧,蒙老比丘施我,古銅佛像,想是應真阿羅漢;  梯山禮大士,喜游馳名兩剎,趨觀音洞看他,妙相分形,露出趺坐紫金身。

彭大融題大圓通殿

  東浙著靈庥,綠水洋頭放鐵蓮,夷族移迎終不去;  西方現梵相,紫竹林間瞻金粟,下民信仰等如來。

百子堂觀音殿

  常欣南海駕慈航,普渡眾生超苦海;  時念西天懸慧日,光照萬姓庇鈞天。

觀音殿

  西方貝葉演真經,總不出戒定慧三條法律;  南海蓮華生妙相,也自消聞思修一味圓通。

觀音殿

  忉利會上集無量分身,親受佛囑;  九華峰顛展一衣覆地,永留其跡。

地藏殿。親受佛囑:指地藏菩薩於忉剎天受如來之囑,每日晨朝入恆沙禪定觀察眾機,於如來既天以後、彌勒來生之前,現身於人於地獄之中,以救眾生苦難

  乘本願船、與慈運悲,廣度有情登佛地;  說十論經、拔苦興樂,普令群蔭轉定業。

地藏殿

  蘭若即清,竹林亦靜;  諸天不老,大地皆春。

郭沫若。蘭若:梵語阿蘭若之略語,指僧人之居處。 諸天:眾天之總稱,佛家認為欲界有六天,色界有十八天、無色界有四天等不同的天

  幻跡說花開,海岳靈奇通寶界;  明心同月印,樓台燦爛現金光。

劉鳳生

  晏坐等人來,預攝龍華會裡有緣之輩;  逢機以笑應,圓彰大肚皮中無所不容。

  五朝恩賜無雙地;  四海尊崇第一山。

  雪浪照琳宮,芝草香中,慧日常懸震旦;  天花飛梵座,楊枝雨後,祥雲齊護潮音。

琳宮:仙人所居之處,寺院的美稱

  佛有慈心,眾生普渡;  門留善念,萬事窮通。

李求真

  南海有仙山,仙山儘是菩提樹;  西天通佛島,佛島皆為明鏡台。

吳恆泰

法雨寺

  錦屏臨海浪;  法雨飛天花。

康有為。法雨寺,位於光熙峰下,為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明萬曆八年(1580)始建,初名海潮庵,名曾名海潮寺、護國鎮海禪寺。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改今名,為普陀三大寺之一。現有玉佛殿、觀音殿、大雄寶殿、藏經樓、方丈殿等建築245間,7350平方米。寺前有青玉澗、海會橋等名勝,為觀賞海景之勝地。 錦屏:喻普陀山

 法雨無偏,心田受潤;  慈雲既擁,智海樂深。

  福海波中,龍吐長生之水;  壽山頂上,鶴棲不老之枝。

  心融妙理虛空小;  道契真如法界寬。

虛空:太空

  護我正法,一劍橫空寒鬼膽;  開茲方便,千花擁座仰佛光。

  法流東土,滿天雲彩現空色;  雨潤海甸,遍地賞花聞蓮香。

翁志鵬

  乾坤容我靜;  名利任人忙。

曼殊。慧濟寺,因處全島最高之佛頂山峰,故亦名佛頂山寺。原為一石亭,明時始建慧濟庵,清乾隆一十八年(1793)擴建為寺,成為普陀三大寺之一。現有圓通殿、大悲樓等四殿、七宮、六樓,建築面積達3300平方米。寺中古樹異卉眾多,最著名的為鵝耳櫪。山上盛產佛茶,清香妙絕。寺東南白華頂有天燈塔海上航標

  遠離煩惱垢;  增長菩提心。

菩提:梵文譯音,即覺悟

  自在自觀觀自在;  如來如見見如來。

自在:空寂無礙

  性海非遙,擬議思量起識浪;  靈山可即,譚玄說妙落聲塵。

性海:真如之理性,深廣如海

  七寶樹下黃金地;  八德池中白玉蓮。

梅福禪院,又名梅福庵

  梅花馥馥,苦歷三冬香更遠;  福壽綿綿,蓮開九品德無窮。

九品:佛教中宗派很多

無垢庵

  到門三澗清降海;  繞室千葩艷奪霞。

裘璉

不肯去觀音院

  香像奉金仙,傑閣凌雲,日麗中天通上界;  煙霄騫鐵鳳,華鍾渡水,風回大海引慈航。

魏滋伯。不肯去觀音院,又名紫竹林庵,位於梅檀嶺下。傳五代後梁年間,日僧慧鍔從五台山請得觀音像,歸國途中被風所阻,稽於普陀山,居民張氏聞之,遂舍宅為院,號不肯去觀音院,為普陀山佛教聖地之第一庵。庵周有潮音洞、光明池、觀音眺等名勝。 騫:飛

  普門大士現身塵剎,遍於潮音垂聖跡;  慧鍔禪師請像歸國,途經紫竹建精藍。

圓通寶殿

  三業相應,往生有分;  六根都攝,見佛無難。

念佛堂

  感龍王讓地,遍山石頭開紫竹;  化抉桑留步,滿海波濤涌金蓮。

釋座元、釋聖一

觀音洞

  珠闕瑤宮,萬佛化身難避劫;  神州大陸,一心同德獲重興。

觀音洞,在西天門附近

  普門示現,大悲廣度眾生海;  千手護持,神威永鎮補陀山。

  古洞新顏,國安方有教興;  大士重現,海外亦聞馨香。

普陀精舍

  心關天下蒼生,憂樂為懷,便鐵馬馳疲,也能成佛;  目視手中黃卷,興亡不管,縱木魚敲破,何得登仙。

熊東遨

大乘庵

  欲知堂奧幽深,更進一步;  要識門庭廣大,如在孤峰。

堂奧:房屋的深處,喻深奧的道理

  南海風光,不少騷人墨客,嘯詠經堂,詩心通佛性;  普陀景色,幾多綠嶼青峰,朝恭寶剎,意境入禪機。

潮音洞

  即心即佛?但從彼岸問迷津,渡頭寶筏開時,慈航有路;  是色是空?誠向茲山瞻法相,洞口祥雲護處,變化無方。

葉赫石題潮音洞,在紫竹林內

峨眉山名勝聯

初殿乾坤眼;深山鹿豕心。

摘胡安世詩題初殿,位於駱駝峰下,傳為全山最早建立之寺院

善哉、善哉,即非善法;如是、如是,故名如來。

史致康題初殿

天地幾閑身,試問名利場中,那有此清涼世界?光陰如過客,每到山水佳處,更莫負瀟洒胸懷。

廖成之題初殿

蓮花石可為枕,翠竹峰可為屏,滾滾為道泉,到處層空煙雲色;蒲公庵位於前,華嚴頂位於後,迢迢數千年,至今猶有漢唐風。

初殿

茶鼎夜烹千古雪;華幡懇動九天風。

  舉頭望明月;  放眼看青山。

海瑞題報國寺

  天開千里月;  人隱四時春。

董其昌題報國寺

  一溪紅白桃李樹;  四野青黃菜花田。

乘三題報國寺

  大彌勒拈花微笑;  須菩提於意云何。

田錚題報國寺。 須菩提:釋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號稱「解空第一」。 於意云何:《金剛經》小之常用語,「在你看來」之意

說得天花亂墜;

演來妙諦無邊。

田錚題報國寺

  到處花為雨;  行時林出泉。

康熙題報國寺

  秀語奪山綠;  澄懷悟水源。

方旭題報國寺

  大發慈悲,春風熙物;  掃除私慾,秋月沉浮。

劉止塘題報國寺

  一塵不染;  四大皆空。

  欲識蓬萊今便是;  願為帝子長參禪。

李廷楨題報國寺

  卧南浦雲,詠西江月;  踏東山屐,開北海樽。

夏金陽題報國寺

  翠竹黃花皆佛性;  白雲流水是禪心。

吳擎題報國寺。 佛性:眾生覺悟之因,眾生成佛的可能性。佛性異名較多。《大乘玄論》云:「經中有名佛性、法性、真如、實際等,並是佛性之異名。」《涅槃經》云:「佛性有種種名。於一佛性,亦名法性、涅槃,亦名般若、一乘,亦名首楞嚴三昧、獅子吼三昧。」 禪心:謂佛家清靜脫凡之心

  遍翻三藏,不過明心,展卷時,先要此間乾淨;  歷覽群峰,由茲起步,登樓者,須求向上功夫。

  歲歲平安節;  年年如意春。

慈禧題報國寺

  風和花織地;  雲凈月滿天。

葆光法師(朝鮮)題報國寺

  仙貽桃子供山寺;  天雨靈花勝館娃。

趙熙題報國寺。 館娃:宮名。在江蘇吳縣木櫝鎮靈岩山,傳當年吳王闔閭曾於此建此宮供養越美女

  翻經留作將來眼;  問法先空現在心。

圓瑛題報國寺

  江山增瑞色;  娥眉自多嬌。

報國寺

  皓月無幽意;  清風有激情。

董必武題報國寺

  江山仍畫里;  人物已超前。

陳毅題報國寺

  杏花疏雨,楊柳輕風,酒興洶濃春色飽;  沫水澄波,蛾眉滴翠,仙人風物此間多。

郭珠若題報國寺。 沫水:水名,四川境內之大河,亦名大渡河

  雪濤眉下望;  雲海望中收。

郭沫若題報國寺

  隱約雲痕蛾眉暗;  沉浮天影沫江流。

郭沫若題報國寺

  天府今成真天府;  峨眉秀甲舊峨眉。

陽翰笙題報國寺

  半天開佛閣;  平地見人家。

范鎮詩句聯題報國寺

  勝游從此起;  逸興自無窮。

君謨題報國寺

  我奉雪山為贈品;  君收雲海作詩聲。

趙熙題報國寺

  海拔越三千,高凌五嶽,碧嶂蒼崖,嵐光艷艷映重霄,看蘿峰晴雲,靈岩疊翠,象池夜月,白水秋風,裊裊晚鐘消俗慮,蒙蒙曉雨潤洪椿。勝跡任遨遊,快賞大坪霽雪,樂聽雙橋清音,休忘卻仙峰探九老,金頂覽祥光,盡將峨眉十景收眼底;  崢嶸逾萬紀,秀絕瀛寰,雲蒸霞蔚,瑞靄縹縹縈嶺際,溯楚狂歌鳳,蒲髯追鹿,真人煉丹,涪翁習靜,皇皇功德郁楠林,赫赫神弓誅蟒孽,道場斯仰慕,欣誦子昂感詩,細研蔣史山志,須長詠太白半輪秋,石湖廣行紀,會當天下名山注心間。

 秋雲留遠寺;  明月照深林。

報國寺

  含宏大海千川受;  空洞長天一鑒垂。

劉孟伉題報國寺

  鳳凰展翅期金圓;  鐘磬頻聞落玉階。

釋遍能題報國寺

  功德逾恆沙,七寶莊嚴大千世界;  層峰摩霄漢,三峨雄秀伯仲崑崙。

釋遍能題報國寺

  此地我嘗來,願結一段香火因緣,共矢精誠圖報國;  品題余未敢,但念六朝樓台煙雨,不如簡直說藏經。

林應期題報國寺

 寶剎我再來,憶同學少年、靜室闢佛,慷慨猶懷報國志;  禪堂僧留坐,觀居士老叟、香壇學法,清凈恍聞落花聲。

劉昌溥題報國寺

  勝景不虛傳,別有天地寰中外;  名山多妙處,無限風光冠古今。

趙金和題報國寺

  看他蟠腹歡顏,卻原是菩薩化相;  願爾清心濾塵,好去睹金頂祥光。

報國寺

  獨思喻道;  敷塵說經。

報國寺

  半輪秋月;  大悲慈雲。

報國寺

  半壁山房待明月;  一盞清茗酬知音。

報國寺

  三思過有限;  一笑益無垠。

吳恆泰題報國寺彌勒殿

  大肚能容天下事;  善心不染世間塵。

吳恆泰題報國寺彌勒殿

  意靜不隨流水轉;  心閑還笑白雲飛。

報國寺

  一花一世界;  千葉千如來。

集《梵網經》文題報國寺

  亭空千霜月;  水續萬古流。

集李白句題報國寺

  五嶽尋仙不辭遠;  一生好人名山游。

集李白句題報國寺

  尋僧石磴臨天開;  研葯秋岩倒溪流。

集齊己詩題報國寺

  只道詩人無佛性;  自憐清格笑塵心。

集杜荀鶴詩題報國寺

  千重碧樹鎖青苑;  四面朱樓卷畫簾。

集唐詩題報國寺

  溪聲便是廣長舌;  山色豈非清凈身。

集蘇軾詩題報國寺

  野筍充盤饒別味;  雛僧呈句盼佳評。

集蘇軾詩題報國寺

  燕入群花飛上下;  蝶尋芳草戲翩翾。

集黃庭堅詩題報國寺

  江搖九頂風雷過;  雲抹三峨日夜浮。

集范成大詩題報國寺

  懸佛日於中天,光含大地;  燦明珠於性海,影徹十方。

破山明題伏虎寺,始建於唐,迭經興廢。現寺主要建築為清順治八年重建。解放後數次進行修葺。為四川著名遊覽勝地

  未到上方三界闊;  已看幽壑萬雲低。

集安磬《伏虎寺》詩題伏虎寺

  指下雞丸成福地;  性中龍藏徹諸天。

羅森題伏虎寺

  雲迷大壑覘龍氣;  路轉峰迴覓虎蹤。

五世性題伏虎寺

  忽過山腰探伏虎;  從登蜂頂欲棲鸞。

舒觀生題伏虎寺

  塔熔大貝葉;  鍾吼老龍王。

王日曾題伏虎寺

  宿世身金粟;  初因社白蓮。

康熙題伏虎寺

  一經鐘聲瞻玉殿;  萬松煙色繞瓊樓。

岷樵題伏虎寺

 雲卷千峰集;  風馳萬壑開。

陳毅題伏虎寺

  山色千重眉鬢綠;  鳥聲一路管弦同。

趙仆初題伏虎寺

  詩稱孟六文歐九;  家在湖東屋瀼西。

張船山題伏虎寺。 孟六:指唐詩人孟浩然。 歐九:指宋文學家歐陽修。 瀼:四川水名

  春到雲中時過鹿;  夜來松際幾歸人。

顧光旭題伏虎寺

  棲鳥夜起猿聲遠;  落照晴留樹影重。

程仲愚題伏虎寺

 雨後遊蹤先伏虎;  雲間秀色斂修娥。

鄧之惠題伏虎寺

  瓶添澗水盛將月;  衲掛松梢惹得雲。

趙熙題伏虎寺

  半溪流水響;  滿院朱蘭香。

果玲題伏虎寺

  聖跡渺難稽,傳有行僧曾伏虎;  名山今煥彩,更無羽士再乘龍。

釋遍能題伏虎寺

  樵語落紅葉;  經聲留白雲。

馮驩父題伏虎寺

 幽谷多俊秀;  草木盡崢嶸。

朱德題伏虎寺

  藝為人民方有用;  詩稱聖哲豈無因。

吳玉章題伏虎寺

  峨眉余瑞雪;  大地滿春風。

凌雲題伏虎寺

  霜家林壑依然綠;  雨霽峨眉分外青。

凌雲題伏虎寺

  世外俗塵全不染;  平生心跡最相親。

安居泊題伏虎寺

  普賢留聖跡;  伏虎定禪心。

童韻樵題伏虎寺

  攜來雙黛秀;  擔去一肩詩。

邢麗江題伏虎寺

  塔鈴便是廣長舌;  香篆還成妙翳雲。

衚衕甫題伏虎寺

  壯哉黎民多智慧;  巍然銅塔鑄華嚴。

伏虎寺

  鯨音開半偈;  虎嘯霽長空。

伏虎寺

  山月流古雪;  風虎浴清泉。

伏虎寺

  地連香積水;  門對勝峰山。

伏虎寺

  奇峰盡含千古秀;  春光欲上萬年枝。

伏虎寺

  大石霞蒸龍一氣;  深松月皎鶴千盤。

伏虎寺

  江湖萬里水雲闊;  草木一溪文字香。

伏虎寺

  菩提樹千年不老;  羅漢松四季長春。

王直題洪椿坪

  宇宙茫茫真世界;  蒼天朗朗錦乾坤。

洪椿坪

  彈指不聞花雨落;  掉頭獨見月潭深。

洪椿坪

  願教此樹八百歲;  普蔭全球億萬生。

洪椿坪

  惟求南宗一滴水;  誰識東坡不二門。

洪椿坪

  山色破空觀自在;  溪聲說法了圓通。

洪椿坪

  精神到處文章老;  學問深時意氣平。

洪椿坪

  世事洞明皆學問;  人情練達即文章。

  打不破羈網千重,六根皆是冤孽;  參得透玄關一點,三寶總屬秕穅。

玉清宮

  糾片念公私,漏屋也難逃洞鑒;  震當頭赫濯,入門應各檢平生。

玉清宮

  游福地,入洞天,任許飛瓊邀月;  訪仙蹤,換俗骨,當思滌慮洗心。

真武殿

  偶作青城游,得尋洞府須求道;  何勞黃帝問,但到名山便是仙。

真武殿

  閑數陰陽十八峰;  坐忘道德五千言。

真武殿

  學就長生居勝境;  練成永壽脫塵埃。

真武殿

 四山多石泉聲絕;  萬里無雲日照容。

郭沫若題純陽殿,祀彌勒

  佛地似重遊,想當年說法談經,未嘗無我;  天緣難逆料,問異日菩提正果,能否逢君。

彭時中題純陽殿

  山外孤巒齊俯首;  雲中仙子盡皈依。

康熙題雷洞坪

  老雪凝千古;  殷雷起半空。

張寄庵題雷洞坪

  靜夜松濤千嶂合;  崇朝雨色四天連。

 奇書窺鳥跡;  賜茗出龍團。

集蘇軾、陸遊詩題萬年寺

  白水澄空界;  青蓮問法華。

集舒其志《白水寺》詩題萬年寺

  林放到池月;  風吹入戶雲。

集方孝孺詩題萬年寺

  擘路洪椿去;  幽林古德傳。

集劉邁開詩題萬年寺

  半壁蒼岩依水廓;  一輪明月護山城。

集彭端吾詩題萬年寺

  四山多石泉聲絕;  萬里無雲日照容。

  成等正覺,轉大法輪;  奉阿彌陀,生安樂國。

萬年寺

  白水秋風,此是峨眉勝景;  彌勒樓閣,儼如兜率道場。

萬年寺

  生死海從這裡參透,何須朝南看北;  涅槃路向個中理會,切莫指東畫西。

萬年寺

  竹簡生虛白;  波瀾動遠空。

集王維、陳子昂詩題萬年寺

  禹穴藏書地;  匡山種杏田。

集李白詩題萬年寺

  漫掃白雲尋鳥跡;  自鋤明月種梅花。

 功德林間尋鳥跡;  牛心石上聽清音。

趙金和題萬年寺

  虛懷納日月;  曠望凌風煙。

劉蘆德題萬年寺

  雲中覓古經;  霧裡聽流聲。

楊風題萬年寺

  峨眉獨秀麗;  風景最宜人。

陳半橋題萬年寺

  懷抱白龍風月;  窗含金頂晴峰。

楊爝題萬年寺

  尋聲救苦,仗大願力駕慈航;  立地成佛,施甘露法度眾生。

 欣共群峰頂天立;  好與蒼松並摩肩。

方濟眾題萬年寺

  四壁青山皆入畫;  半溪白水自落花。

凌雲題萬年寺

  山靈笑我多事;  今夕與君談詩。

馬衡題萬年寺

  明月碧山白水;  秋風綠綺清音。

張少成題萬年寺

  鳥下綠蕪秦苑夕;  蟬鳴黃葉漢宮秋。

朱光斗題萬年寺

  清香滿座佛入定;  明月出海天為高。

劉孟伉題萬年寺

  妙相莊嚴,花田曼陀分桔影;  峨眉聳翠,香焚寶篆靄慈雲。

釋遍能題萬年寺

  白水秋風皆妙諦;  瓊樓玉宇不勝寒。

釋遍能題萬年寺。 不勝寒句:化自蘇軾《水調歌頭》詞:我欲乘風歸去,又恐樓瓊玉宇,高處不勝寒

  千古白龍傳佳話;  七重寶樹倚雲栽。

釋遍能題萬年寺

  真知出實踐;  妙理貴躬行。

  清石孤雲閑小坐;  茯苓芝草共長生。

萬年寺

  海到無邊天是岸;  山登絕頂雪為峰。

萬年寺

  西方竹葉千年翠;  南海蓮花九品香。

萬年寺

  百里名山通梵唱;  萬年秋色助詩吟。

萬年寺

  淚酸血咸,悔不該手毒口甜,莫道世間無苦海;  金黃銀白,但見了眼紅心黑,豈知頭上有青天。

萬年寺

  逸情支遁馬;  妙法志公龍。

  龍藏缽,虎參禪,野性都從空里化;  鹿含花,猿獻果,天機總向偈中生。

萬年寺

  佛眼垂青,大地群生蒙福萌;  峨眉疊翠,三山五嶽俱朝宗。

萬年寺

  詩墨淋漓不負酒;  江山雄麗最宜人。

萬年寺

  知人其難九德貴;  聞過則喜百世師。

萬年寺

  逢人覓詩句;  留客聽山泉。

萬年寺

  雨樹晴山分畫譜;  春花秋月換詩題。

彭鰲題萬年寺

  匣中一劍蒼龍嘯;  石上孤松白鶴飛。

趙熙題萬年寺

  放大光明,自發蓮花之喻;  是真解脫,不持貝葉之經。

萬年寺

  五香佛海圍金界;  萬古名山入畫圖。

萬年寺

  當初只屐西歸去;  今朝筆底畫出來。

萬年寺

 禪院妙書桐葉雨;  曲欄聯句藕花風。

朱子揚題萬年寺

  禪堂自有高人坐;  佛地原多學士居。

張鰲題萬年寺

  竹露松風蕉雨;  茶煙琴韻書聲。

張鰲題萬年寺

  烹茶煙暖浮新竹;  洗缽泉香賞落花。

姚飲仙題萬年寺

  閑拈蕉葉題詩句;  醉折花枝當酒籌。

杜黛題萬年寺

  禪院妙書桐葉雨;  曲欄聯句藕花風。

朱子揚題萬年寺

  禪堂自有高人坐;  佛地原多學士居。

張鰲題萬年寺

  竹露松風蕉雨;  茶煙琴韻書聲。

張鰲題萬年寺

  烹茶煙暖浮新竹;  洗缽泉香賞落花。

姚飲仙題萬年寺

  閑拈蕉葉題詩句;  醉折花枝當酒籌。

杜黛題萬年寺

書院聯1福建·南安詩山書院聯萃

萃百餘里通材,木晦養榮,化育尋鵝湖旨趣;培千萬年士氣,芝英重茁,後先振虎榜聲名。

清代戴鳳儀題大門

聖賢垂訓詳矣,萬物皆我躬所備,強恕求仁,純修亦易企友;福祿溺人甚哉,先生成進士有年,從師講學,素志尤當共知。

清代黃貽楫題朱子祠

詩山昔破荒,有博士名齊韓李,筆類歐虞,誦暗室寶箴,百世咸仰文章鼻祖;四海紛談道,惟考亭說本周程,辨嚴釋老,研群書精注,千秋共明聖賢心傳。

清代黃貽楫題朱子祠

教助四門,桑梓競傳博士;位參十哲,馨香恪薦詩山。

清代林瑞璜題朱子祠

  南溪毓傳,南邑應魁,同衍五百年斯文命脈;  四字傳心,四門助教,實開千萬世後進津梁。

清代戴鳳儀題朱子祠

  博士問科地;  文公過化鄉。

清代戴鳳儀題朱子祠

  十哲並躋天地老;  四門助教姓名馨。

清代戴鳳儀題朱子祠

  萬古鵬峰傳聖跡;  七閩虎榜破天荒。

清代戴鳳儀題朱子祠

  白雲室里吟詩地;  尤水洲前畫卦天。

清代戴鳳儀題朱子祠

  韋室鐫銘,暗室書箴,我先師相在爾室;  詩山破荒,文山毓哲,諸後學仰如泰山。

清代戴鳳儀題朱子祠

  天欲破荒生博士;  地因毓哲顯文山。

清代黃仲鴻題朱子祠

 惟帝其難之,浩氣忠心,史官休議一矜字;  夫子既聖矣,振頑起懦,後學宜尊百世師。

清代戴鳳儀題關帝廟

  帝之神在天下,忠肝義膽,咸薦馨香,詎獨詩山供一瓣;  王有恩及閩中,辟草披榛,廓清疆宇,宜偕后土永千秋。

清代戴鳳儀題關帝廟開閩王洎土地神龕

  二三神千年俎豆;  數百士一院栽培。

清代戴鳳儀題關帝廟開閩王洎土地神龕

  聰明正直而壹者;  庠序學校以教之。

清代戴紹箕題中堂

  楩楠出地歸名匠;  柱石擎天屬偉人。

清代戴鳳儀題東軒

  所願弦歌聞十室;  休誇文字賦三都。

清代陳佩韋題東軒

  勝地尚傳詩句在;  好山合作畫圖看。

清代馮彬蔚題東軒

  馬帳鱣堂今煥彩;  鵝湖鹿洞古流徽。

清代戴紹箕題福建詩山書院兩廊

  詩地宮牆新講幄;  海天鄒魯舊儒風。

清代戴鳳儀題兩廊

  碩筆崚嶒鍾碩彥;  詩山風雨萃詩人。

清代黃仲鴻題兩廊

  回首浺天山起鳳;  留心勝地石鐫鵬。

清代柯復元題兩廊

福建·福州書院對聯集錦

萬派匯區中,共教著眼觀滄海;千峰羅戶外,一任摳衣陟泰山。

明代岳和聲題大門

壇上弦歌思孔壁;階前雪色映程門。

明代岳和聲題道南翼統祠

玉粹金貞,一輩弦歌高服鼎;山長水遠,千秋領袖傲傳衣。

明代岳和聲題道南翼統祠

往來童冠還知爾;上下鳶魚共作人。

明代岳和聲題求我軒

長沙名勝園林聯談萃

  賈太傅詞現稱賈誼故宅,地址在城西區上太平街太博里,是紀念西漢時傑出的文學家、政治家賈誼的一處古迹。  湖南楹聯八大家之一,譚嗣同的岳父李篁仙撰聯如下;「當年有痛哭流涕文章,問西京對策誰憂?惟董江都後來居上;今日是長治久安天下,幸南楚敝廬無慈,與屈大夫終古相依。」此聯是用陪襯法搬出了董仲舒和屈原,來提高賈誼的身份。董仲舒是漢朝的大學者,武帝時以賢良對天人三策,封為江都相。聯作者認為賈誼的策論,只有董能並肩。  長沙水陸洲原有「屈賈詞」,現已無存。清人左杏庄曾題一聯云:「親不負楚,疏不負梁,愛國忠君真氣節;騷可為經,策可為史,補天浴日大文章。」上聯說屈原不負楚國,賈誼不負梁王,都盡到了臣子的職責;下聯說屈的《離騷》和賈的策論,都是千古流傳的好文章。   天心閣聳立在長沙城南區,是古城長沙的象徵之一。經重修後,新舊概聯甚多,現選錄數副如下:「四面雲山都入眼;萬家憂樂『喜關心。」這副短聯非常概括,上聯寫景,突出了天心閣的高和四圍景色之美;下聯借景抒情,把作者和游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高尚情操,傾注於筆下。  陶峙岳將軍也題了一聯:「蕭王碧血,彭總英風,長留在三湘勝境;嶽麓晴成;天心朗月,好裝點四化宏圖。」此聯把近代史上兩位人物寫了進去,太平天國的西王蕭朝貴攻打長沙,被炮擊中,死於城下;大革命時彭德懷也曾率紅軍攻打過長沙。全聯把人和景緊密結合,借景抒情,並對新時代熱情歌頌。   書法家胡六皆撰聯云:「我輩復登臨,總難忘四野哀鴻,一城焦土;天公重抖擻,正奮發九外I生氣,三楚雄風。」此聯抒今人之感慨,發思古之幽情,讀來別有一番滋味。  嶽麓山自古以來就是長沙名勝風景區,遷容騷人遊蹤不絕,古迹遍布山間,現錄各景點名聯數副,以供欣賞。  羅典撰愛晚亭石柱聯:「山徑晚紅舒,五百天挑新種得;峽雲深翠滴,一雙馴鶴待籠來。」這是一副廣為流傳的名聯,因與周圍景色非常吻合。亭側為清風峽,楓林紅遍;不遠為白鶴泉,故有馴鶴待籠之句。  「漢魏最初名勝;湖湘第一道場。」這是古麓山寺門聯,王閻運所撰。此寺原稱古麓苑。它是佛教人湘最早的一所寺院,至今已有1700多年。  「西南雲氣來衡岳;日夜江聲下洞庭。」雲麓宮南側為五嶽殿,殿前有望湘亭。此兩句為黃道讓作,這副對聯繪聲繪色描寫出麓山雄姿。  「對雲絕頂方為麓;求道安心才是宮。」這是雲麓宮另一副對聯,嵌「雲麓道宮」4宇。  「二十年前此讀書,記古寺夕陽,常看青楓紅葉臨絕頂;一千里外更窮目,數今朝風物,只有月色灘聲似舊時。」這是清黃本驥題雲麓宮聯,此聯意境獨特,從回憶舊遊寫當前景色;由異地遠眺,想今朝風光,構思不同流俗。   三閻大夫詞現已不存,但流傳一聯卻非常警策。「何處招魂,香草還生三戶地;當年呵壁,湘流應識九歌心。」用《離騷》詞意,美人香草滋生「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之地;湘流依舊,似響九歌之聲。  嶽麓書院兩副短聯,已廣泛流傳,聯雖短而內涵甚深。其一是「惟楚有材;於斯為盛;」其二是「納於大麓;藏之名山。」  嶽麓山還流傳一副折字聯,甚有趣味,對仗亦甚奇特:「嶽麓山,山山出小大尖峰,四維羅繞;漢陽口,口口回上下卡道,千里重關。」這副對聯共折了6個字,上聯出字折為兩個山字,尖字折為大小兩宇,羅字折為四維;下聯回字折為兩個口宇,卡字折為上下,重字折為千里。  定王台在清代尚為長沙著名景點,遊人如織。至民國時已荒蕪,現僅余街名,台址無存。但佳聯數副,尚眾口流傳。  「有遠孫紹漢四百載宗材,只余貧國分藩,剩與築台望慈母;向何處訪景十三王茅土,除卻河間好古,獨來酪酒奠斜陽。」此聯為長沙才子李篁仙所題。全聯以史實為主,言情為輔,讀之使人發思古之幽情。  曲園為私家園林,迴廊曲檄,亭閻甚多。其中題聯,現錄3副:「幾曲欄干文結構;一園花木畫精神」(其一)。「一丘藏曲折;半畝壯園亭」(其二)。「在城之曲;因地為園」(其三)。這3副聯在援寫上具備3個特點。一是每聯中都嵌進「曲園」兩宇;二是短小精悍,言之有物;三是透過聯可知園景。  另有一園,題為也可,園門刻嵌宇聯云:「也不設藩籬,恐風月畏人拘束;可大開門戶,就江山與我品題。」此聯寫得非常豁達筋灑,他這花園沒有圍牆,是恐風月受到拘束;整天敞開大門,是好讓園主人品題太好江山。  長沙舊有把孤所,專把無主孤魂。李夢瑩題聯云:「從來才鬼勝頑仙,清薯一聲,磷火過牆無限綠;每歲春風作寒食,紙錢千里,杜鵑啼血不勝紅。」把孤所主要是外地人停樞場所,故有磷火過牆,杜鵑啼血之嘆。   開福寺是長沙最古老佛教道場。其山門聯云:「紫微棲風;碧浪潛龍。」紫微山居其後,碧浪湖居其前,以地名陪襯,更顯出棲風潛龍的道場莊嚴景象。  長沙各地會館甚多,亦多切題佳聯。試舉文杏所撰衡山會館聯:「八百里浪跡歸來,相逢萍水;七二峰從頭數去,儘是家山。」上聯是說衡山到長沙的距離,萍水相逢,故鄉人倍感親切;下聯是用南嶽七十二峰的雄偉,來讚美自己的家鄉,寫得很有氣勢。

五台山佛教聖地對聯 [晉]   

作者:劍隱琴風  【五台山風景名勝區】     五台山又稱清涼山,位於山西省忻州地區東北部,大部在五台縣境內,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東北-西南走向,長約100公里。北部切割深峻,五峰聳立,峰頂平坦。最高點主峰北台葉門峰頂,海拔3058米。因夏無炎暑,故亦稱清涼山。素有「華北屋脊」之稱,山上多佛寺,是國中佛教聖地四大名山之一,乃文殊菩薩的道場。隋唐全盛時期寺廟曾達360餘所,現存49所。主要有南禪寺、佛光寺、塔院寺、顯通寺、菩薩頂、殊像寺等。相傳早在東漢年間,五台山就開始佛寺建築,隋唐時已成為我國佛教活動的中心,與普陀山、九華山、峨眉山合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為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是一個融自然風光、歷史文物、古建藝術、佛教文化、民族風情、避暑休養為一體的旅遊勝地,對中華文化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五台山主峰五座,東台望海峰可看雲海日出,南台錦繡峰的花的海洋,西台桂月峰可賞明月嬌色,北台葉門峰可覽群山層疊,中台翠岩峰可見巨石如星,更有天造奇觀:「熱融湖」、「冰脹斤」、「石海石川」、「龍翻石」、「寫字崖」、「佛母洞」等。南北穿流的清水河,哺育著沿崖萬物生靈,有野生動物百種,奇花卉草萬頃,是美麗的高山自然公園。   五台山是佛教文殊菩薩的道場,為中國四大佛教聖地之一。相傳這裡最早的佛教寺廟始建於東漢,經歷代擴建已形成一定規模。現存寺院48處,僧尼數百人。五台山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古建成群、文物薈萃、珍品雲集,是中國古建、雕塑、繪畫的藝術寶庫。唐建南禪寺、佛光寺,始建於東漢,規模宏偉的顯通寺以及《華嚴經字塔》詩千百件珍貴文物早已名揚四海。淳撲的民俗風情誘人動情,歷史的名人軼事給人以啟迪,眾多僧尼生活引人入勝。   五台山,自開文殊道場以來,朝台者絡繹不絕。朝台是指佛教信徒到五台山朝山拜佛。朝山拜佛不同於旅遊觀光。旅遊觀光的目的是為飽覽自然風光和名勝古迹;佛教徒朝台則是為朝拜聖跡,表示對佛和文殊菩薩的信仰。海外佛教徒朝台,一般是遍禮五台山諸寺和朝拜象徵文殊菩薩「五智」的五台山五大高峰。同時,還要朝禮金剛窟、般若石等聖跡。般若石,即清涼石,在清涼寺。金剛窟,台台懷鎮北五里的樓觀谷。這些朝台信徒,出於對五台山的無比崇仰,他們一般都要將「五台山土石」作為聖物帶回本國,有的還要在五台山供佛和做佛事活動。   中國內地佛教徒朝台,有所謂「大朝台」和「小朝台」之分。   所謂大朝台,是遍禮全山佛寺,並親臨東台、西台、南台、北台和中台五大高峰供佛和祈禱。中國蒙、藏地區的佛教徒,地五台山和文殊菩薩像極為崇拜,他們朝台,一般都是大朝台,而且形成了固定的路線和日程。從前,蒙藏佛教徒經過長途跋涉,「驅駝馬牛羊數千里」,來到五台山的北大門鴻門岩或西大門濟勝橋後,一般都是見廟進香,遇寺供佛。有人則一步一叩首地跪拜至五台山佛教中心區台懷鎮。濟勝橋距台懷鎮約200餘里,鴻門岩距台懷鎮也有40餘里,由此可見其虔誠。在台懷鎮附近,蒙藏佛教徒首先要朝拜「塔院寺五聖跡」(亦稱「塔院寺五景」)。即:佛舍利塔(大白塔)、佛足牌、文殊發塔、雜花園、般若泉。在大白塔前,蒙藏佛教徒一般均行五體投地之大禮拜佛,且剪髮茶獻佛祖。逐個參拜台懷鎮及其附近寺廟和寺跡後,蒙藏朝台佛教徒便開始巡禮五台山的五大高峰。他們從南台開始,依次巡歷中台、西台、北台、東台,歷時4天,行程約150餘里,旅行路線成一個環狀。沿途經過的主要寺廟有:白雲寺、千佛洞、金燈寺、南台普濟寺、古南台寺、金閣寺、清涼寺、獅子窩寺、中台演教寺、清涼橋、西台法雷寺、北台靈應寺、東台望海寺等。住宿的地點是:第一夜,金閣寺;第二夜,中台頂演教寺;第三夜,東台頂望海寺;第四天早晨,在東台頂望海峰觀日出。爾後,即尋路下山,傍晚時分,即可返回台懷鎮了。蒙藏佛教徒多年來自然形成的巡禮五大台的日程和線路,實際上也是一個徒步遊覽五台山內地區的極好指南。   所謂小朝台,則僅在台懷鎮附近各寺巡禮,並登臨作為呈現台山五大高峰象徵的黛螺頂。黛螺頂把五座台頂文殊菩薩的五種法像集中塑在一起,來到這裡也就等於上了五座台頂,一次就能朝拜五尊文殊菩薩,所以就叫「小朝台」。要把五座台頂都轉遍,不具備較強體質,沒有足夠的時間,是不行的。而登黛螺頂,來回有半天時間就夠了,同樣能了卻「朝台」的心愿。人們常說:不登黛螺頂,不算朝台人。

 【五台山佛教聖地楹聯】     〖佛國中心——台懷鎮〗 台懷鎮,位於五台縣的最北端,距五台縣城81公里,是一個山環水繞,約有漢、滿、蒙、藏四個民族近2000人口的秀麗山鎮。台懷鎮地處由五台山五大高峰東台、西台、南台、北台和中台形成的懷抱之中,故名「台懷」。在五台山,人們把台懷地區(即現在的台懷鄉)稱為「台內」,其他地區則稱「台外」。我國明代的地理學家徐霞客,在他的地理名著《徐霞客遊記》中的《游五台山日記》里,記述台懷鎮的地理形勢時寫道:「北台之下,東台西,中台中,南台北,有塢曰台灣(灣與懷的音義皆同),此諸台懷列之概也。」這樣描述台懷鎮與五個台頂的地理位置是頗貼切的。台懷鎮距東台望海峰19公里,距西台掛月峰22公里,距南台錦繡峰28公里,距北台葉斗峰20公里,距中台翠岩峰19公里,是登台頂的中心。   台懷鎮北有一小峰,人稱靈鷲峰,亦名菩薩頂。所以稱之為靈鷲峰,是因為它的地理形勢頗似古印度摩揭陀國王舍城東北部釋迦牟尼佛說法的靈鷲峰。據佛教史籍記載,東漢時期,我國佛教最初的傳播人攝摩騰和竺法蘭來到台懷鎮,見今菩薩頂的形勢頗似印度的靈鷲峰,因而命名之。所以也稱靈鷲峰為菩薩頂,佛教徒說文殊菩薩曾在峰頂顯靈和說法。據教史籍記載,台懷鎮大白塔的地底下,藏有釋迦牟尼的舍利,佛舍利是釋迦牟尼的象徵,因而最受佛教徒的敬仰。由於台懷鎮有靈鷲峰和佛舍利,因此,歷代以來,朝廷呼佛教信徒紛紛於台懷鎮及其附近修建寺廟,使這裡形成了佛寺鱗次櫛比、寶塔如林的五台山佛教中心區。五台山的佛教寺院,有一半以上集中在台懷鎮。現在五台縣共有寺廟40多所,台懷鎮及其附近就集中了30所,這些寺廟是:顯通寺、塔院寺、萬佛閣、羅睺寺、圓照寺、廣宗寺、菩薩頂、慈福寺、殊像寺、龍泉寺、鎮海寺、南山寺、善財洞、黛螺頂、觀音洞、壽寧寺、碧山寺、廣仁寺、普化寺、文殊院、廣化寺、三塔寺、金閣寺、三泉寺、梵仙寺、七佛寺、集福寺、普壽寺、吉祥寺、明月池。同時,台懷鎮及其附近已經塌毀但遺迹尚存的寺廟還有:竹林寺、金界寺、普恩寺、棲賢寺、萬佛洞、洪泉寺、寶塔寺、靈峰寺、清涼寺等。   台懷鎮的東面有一座經常隱沒在雲霧中的小山峰,人稱黛螺頂,亦稱「青峰項」,以山色翠故名。山頂有寺原名佛頂庵,清代以後改稱黛螺頂寺。寺內供有「五方文殊」像。這處高約400米的山峰,是五台山五大台頂的象徵。「以五頂山高路遙,有不能盡到者,至此猶至五頂也。」朝台的佛教徒,如果體力不支,不能遍臨五個台頂,登上黛螺頂便稱作「小朝台」。黛螺頂是朝山佛教徒一定要登臨朝拜的地方。黛螺頂背靠聳入雲端的東台望海峰,下臨流水潺潺的清水河,峰頂古樹參天,景緻絕佳。清代的乾隆皇帝於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登臨黛螺頂後曾賦七律一首,詩曰:   巒回谷抱自重重,螺頂左鄰據別峰。   雲棧屈盤歷霄漢,花宮獨湧現芙蓉。   窗間東海初升日,階下千年不老松。   供養五台曼殊像,舍黎終未識真宗。   乾隆手書的這首詩刻在黛螺頂寺內的一座漢白玉石碑上,詩中所說的「千年不老松」在大雄寶殿之前,高達30多米,直衝霄漢,獨秀於林。佛教徒認為,台懷鎮是文殊菩薩現靈說法的主要場所,佛經中所說的文殊菩薩與其一萬眷屬也居住在台懷附近。台懷鎮南1里有一座小山叫梵仙山,山頂有寺名梵仙寺。梵仙山的懸崖之上,和許多人工鑿成的小洞,佛律徒說此乃是文殊菩薩弟子們的居舍。台懷鎮是歷代皇帝朝拜五台山的中心,清代康熙時,曾於台懷鎮建立了專供朝拜五台山用的行宮一座。行宮位於今塔院寺前,規模宏偉壯麗,佔地約300餘畝,當地人俗稱皇城,現在尚保留有行宮的遺址。為了保護五台山佛教中心區和行宮,在清代,台懷鎮曾設有「巡政廳」和「城守廳」,城守廳配備有馬軍和步兵,其武官為正七品。   在五台山區,氣候最寒冷地的方是五大台頂之上。其次就數台懷鎮了。台懷鎮海拔1700米,屬於高寒地區,隆冬時節,大雪紛飛,朔風怒號,極端最低氣溫可降至-42℃。7月酷暑的盛夏,這裡的最高氣溫也只有27℃。每當早晚和氣候突變時,甚至要穿棉衣;而當地的老人,一年四季都穿著棉褲。台懷鎮的夏天,山青水秀,綠草如茵,野花遍地,氣候涼爽宜人,的確是「曾無炎暑」的「清涼勝景」。台懷鎮從南到北有三條街,依次是營坊街、太平街和楊林街。營坊街是清代城守廳駐軍的地方,太平街的兩側從前都是為寺院和蒙藏朝山信徒生產銀器、銅器和鐵木器的手工作坊和店鋪,楊林街則是一條商業街。今後,台懷鎮計劃建成一個花園式的寺院集群區,進入寺廟集群區,清靜幽雅,使人超凡脫俗,如入玉宇瓊宮之中。    〖五台山風景區楹聯〗    一璧插天際;  五峰抱觀音。  ——佚名題山西省五台山    行至雲深處;  坐看日出時。  ——佚名題山西省五台山    歸元無二路;  方便有多門。  ——佚名題山西省五台山大山門    法門靈跡觀來異;  人世囂塵到此疏。  ——明·高得裕題山西省五台山  (高得裕,明·金陵[今江南省南京]人。)    萬木陰森香霧合;  千峰靉叇瑞煙開。  ——明·趙夢麟題山西省五台山  (趙夢麟,字永年,明·成華年間人,官至司馬。)    此景只應天上有;  豈知身在妙高峰。  ——金·元好問題山西省五台山   〖元好問〗 元好問(1190-1257),字裕之,號遣山山人。山西秀容[今山西省沂洲]人,金代著名詩人、文學家。元好問年輕時,正值蒙古軍南侵,山西各地兵荒馬亂,他帶首母親,逃到河南。殘酷的生活現實和顛沛流離的遭遇,給元好問以深刻的影響。他初步了解了社會和人民,開始創作一些反映現實,詛咒戰爭的詩歌。同時,寫下了《論詩絕句》30首,對魏晉以來的詩歌作了系統的批評,在文學批評上享有很高的地位。金亡後,元好問避居家鄉,專事著述。他痛感國破家亡的痛苦,滿懷悲憤寫下了大量優秀的現實主義詩篇。另外,他還著有《中州集》、《王辰雜編》等史書。元人撰寫金史,多取材於此。    巔巒雄曠;  翠靄浮空。  ——佚名題山西省五台山中台翠岩峰    天近星河常掩映;  雲深草木自扶疏。  ——明·史鑒題山西省五台山  (史鑒,江蘇省崑山人,字元昭。明代著名詩人、山水畫家。)    三塔寺前三座塔;  五台山上五重台。  ——佚名題山西省五台山    月象光華清風露;  白雲飛升樂地天。  ——佚名題山西省五台山    青天碧水鏡中懸;  山色遠海月空圓。  ——佚名題山西省五台山    光明普照大千界;  聖諦都歸不二門。  ——佚名題山西省五台山大山門    龍得水時添意氣;  虎逢山勢長威嚴。  ——佚名題山西省五台山    心中悟無盡之境;  境上了難思之心。  ——佚名題山西省五台山    疑人前不可說夢;  達人後不可言命。  ——佚名題山西省五台山    試問本來無一物;  更從何處悟三生。  ——佚名題山西省五台山望海峰    通真體於萬化之域;  顯德相於重玄之門。  ——佚名題山西省五台山大山門    滄海納百川而不溢;  尺鏡含萬象而有餘。  ——佚名題山西省五台山    跨五大洲,雄立宇宙;  越三界天,出離世間。  ——佚名題山西省五台山    空色圓融,何有去來之路;  我人頓息,本無生滅之門。  ——佚名題山西省五台山大山門    離言說法,方暢大千奧義;  絕相起宗,理符不二法門。  ——佚名題山西省五台山大山門    覺路滿大千,眾生共赴超塵界;  法門唯不二,奕世同游選佛場。  ——佚名題山西省五台山    此我清涼道場,一萬菩薩常圍繞;  願爾有緣來哲,五台聖境志秉誠。  ——佚名題山西省五台山    世外人法無定法,然後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猶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佚名題山西省五台山    退一步看利海名場,走出了許多魑魅;  在這裡聽晨鐘暮鼓,打破了無限煩惱。  ——佚名題山西省五台山    佇立峰頭,但見雲來雲去,縹緲千山俱在足下;  置身台上,只覺非真非幻,暉陰萬象盡歸眼中。  ——佚名題山西省五台山    清涼勝地,五峰兀起,東掛望海,西懸桂月,南織錦繡,北綴葉斗,中矗翟岩,盡環抱人間煙火,古剎疏鍾度;  古國奇觀,四海踵游,漢建靈鷲,唐築羅睺,宋創龍泉,元造南山,明修觀音,全聚集佛國風光,遙嵐破月懸。  ——佚名題山西省五台山
推薦閱讀:

越南與中國為何反目成仇:懷疑中國利用越南做交易
中國與美國
中國要走自己的民主創新之路 - 交流閣 - 環球博客 - Powered by X-Spa...
揚琴雜談 3.5從音點陣圖的多樣性,看中國揚琴的發展
是否該相信自己的眼睛 中國佛教故事網

TAG: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