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若無塵 「道」從中生——淺讀《王陽明最神奇的心學》

一次偶然的機會,看到了王陽明和他創造的心學,出於好奇,隨手拿來一讀。剛翻了幾頁就被書中厚重的思想吸引住了,他的人生際遇和他的心學深深震撼了我。王陽明,明朝偉大的哲學家、軍事家、教育家、文學家,「心學」創立者,他的《傳習錄》是他哲學思想中的精華部分,也是研習心學的重要經典。他將儒、釋、道中的思想精華融會貫通,提出用「真我」的本心去感知世界,存天理(即事物的發展規律)、去人慾、致良知,通過不斷強化自己的內心,完善自己的人格使自己變得強大起來,即修得真正的「道」。

我認為這就是中國哲學的獨到之處,它沒有西方哲學的晦澀,而是將天地宇宙的發展規律和人的本心的感知相結合,去除心中的雜念,參透天地玄機,達到一種天人合一的境界,從而冷靜專註地去處理各種事情。無論做人、做事、做學問,這本書都值得細細品讀。他的思想中有佛家的「空性」,也有道家的「無我」,是我們修身養性的一盞明燈;他的心學即強調了涵養心靈,又不失進取精神,對於越來越注重追求物質利益的今天,對我們心境的提升又不失為一劑良藥。

學習:虛無寧靜一顆心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我們每天都有需要學習的東西和更新的知識,可是好多東西總是一知半解或者老是學不會,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為有時候我們讀書時心中的雜念和紛擾太多,沒有將心真正用到讀書上;有時候我們讀書是功利的,心中就有了得失牽掛,就有了壓力,過大的壓力就會抑制一個人的智慧和潛力,就不能進入全神貫注的高效狀態,使得我們讀完時間不長就忘記了內容;有時候我們只讀書不思考,讀完就讀完了,白白浪費了時間。所以我們讀書學習也是磨鍊心靈的一個過程,要保持虛無寧靜的一種心境,達到空虛無物、靈動活潑的境界,將學習的內容理解並找到規律,這時你才不拘泥於所學的知識經驗,將知識化為一種本能的智慧,從心裡自然而然將它發揮出來。像小孩一樣,他們幼小的心靈沒有收到任何世俗的牽制和私慾的蒙蔽,他們只知道一個自認為充滿樂趣、至高無上的目標,獻上無限的熱情,本能的智慧和領悟能力才能顯現出來,所以他們學習的效率十分驚人。

那麼,我們學習知識是為了什麼呢?《傳習錄》中說「與其為數頃無源之塘水,不若為數尺有源之井水,生意不窮」。這是王陽明在給他的學生講學時做的一個比喻,就是說我們學習知識不能只是為了學習而去學,要像有源泉的水井一樣充滿活力,不單是要有學問,更重要的是擁有一種能力素質,也就是學以致用。王陽明就是一位學習能力特彆強的人,他對三教九流知識、技藝皆有涉獵,尤其一個文人學習兵法並且能夠用兵如神,這又是為什麼呢,就是因為他將知識與心融合在了一起,成了具有生命力的東西,遇到事情只是隨機應變而已,所以學的最終目的是要學到用知識去改變自己的一種能力,而不是把書本的知識存放在腦子裡。

工作:寵辱不驚一顆心

人的一生大部分時間是用來工作的,在工作中我們也不可避免地要接觸許多的人和事,那處理好這些人和事的關係就有很深的學問。《傳習錄》中說「人須在事上磨鍊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靜,遇事便亂,終無長進」。有時候我們會因為一些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而煩惱,或者因為怕任務重而逃避,這樣做的話我們遇到事情就會手忙腳亂,永遠也不會有進步。所以一個人要想提升自己的能力素質,一定要積極投入到現實環境的磨鍊中去,只有多吃點苦,不斷完善自我,才能將那些諸如渴望走捷徑、是非不分等浮躁、不健康心態磨掉,培養受用一生的良好心態。事務不分巨細,只要用心去做,掌握其發展變化規律,就沒有什麼難事了。正如柳宗元的《江雪》一詩所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在皚皚白雪的天地間,老翁獨自享受垂釣的樂趣。在他的心目中,人與大自然已經融為一體。在工作中,老翁的精神不正是我們借鑒的嗎?超越功利,我自無心於萬物,何妨萬物常圍繞。試著用這種心境去工作,還有什麼事情不能做好呢?

利益也許是這個世界上永恆的話題,物質世界中人們對利益的追求也是孜孜不倦,如何能做到遇事寵辱不驚呢?《傳習錄》中說「人若著實用功,隨人毀謗,隨人欺慢,處處得益,處處是進德之資。若不用功,只是磨也,終被累倒」。就是說我們只要用心做好了自己該做的事情,不管別人怎麼去說,依然不改自己的初衷,這樣對自己也是有益的,更是一種德行的培養,否則終會被這些心魔所累倒。所以我們要用一顆豁達的心去看待事物,不能因為一次榮辱得失而斤斤計較,這樣不但在別人心中給你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也使自己的本心越來越被利慾所蒙蔽,漸行漸遠,迷失了自己。《老子》中說「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磊土」,只有慢慢積累,不斷地做好自己,使自己強大了,別人對你自是另一種看法。

生活:淡定從容一顆心

人都是有七情六慾的,生活中的喜怒哀樂、柴米油鹽總有讓人不順心的時候,很多人過分追求外在的人生高度,如金錢、地位、名利那些東西,導致了心靈過於沉重,承受了太大的壓力。然而由於心靈的牽累太多,做事也沒有效率,永遠達不到自己的目標。《傳習錄》中說「吾儒養心,未嘗離卻事物,只順其天則自然就是功夫」。就是說我們所有的不快都是由於我們不肯接受現狀,對遇到的不合自己心意的人或者事情產生厭惡和對抗心理而引起的。要消除這種痛苦,只有順其自然去容納這一切,放下心中的包袱。這並不是一種逃避的消極思想,而是保持自己的本心,靜靜地思索產生這些不快的原因,試著不強求別人或外界的事物與自己一致,適應事物的發展規律,一步步向自己的目標前行,那將會是另一番風景。

王陽明被貶龍場的時候也是想不通,準備逃避遁世,途中遇到一位禪宗的僧人點醒了他,告訴他如果他逃避了,那官府能放過他的家人和父母嗎?這句話點醒了他,於是他便毅然決然地去了偏遠的貴州龍場赴任,到那裡以後到處都是瘴氣,語言不通,沒有住所,就在那樣艱苦的環境中他仍然保持了積極樂觀的心態,克服了種種困難,勵志修身,終於在一個夜晚徹悟了「知行合一」這種天地間的終極智慧。反觀現在的生活環境,我們有什麼抱怨和煩惱的呢?正如佛家所說「一切的煩惱都來自於心中的執念」。只要我們掃除心中那份執念,淡定從容地立於天地間,還有什麼事情能影響我們的心境,讓我煩惱呢?

有時候,我們總感覺自己碌碌無為,是因為我們的心多被名利、誘惑、毀譽等東西分散了,什麼事都想做,最後什麼事都做不好,我們的內心的雜念和紛擾太多太多,與「道」背道而馳,終被心所累。有句話說得好「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所以,我們一定要保持那顆寧靜的、「本我」的心,遇事不慌亂,不煩惱,用豁達的心胸去坦然的面對一切,活出一個精彩的自我。

作者簡介:朱玉方,男,現年32歲,張掖市圖書館幹部。

推薦閱讀:

紐西蘭神奇秀美的米佛峽灣,世界第八大奇觀!
神奇的八卦環境調理鏡
太極陰陽八卦的神奇之處
海帶裡面加點醋,竟有如此神奇的功效,只花幾塊錢不到!
64平換布局,神奇多出兩平米——門廳收納和大浴缸全有了,好贊!

TAG:神奇 | 心學 | 王陽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