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原發病灶、轉移病灶、血液的基因檢測結果一樣嗎?
張大爺不幸被診斷為肺癌,兒女們給他訪遍了名醫。比較好的是非小細胞肺癌可以通過基因檢測尋找靶向藥物,但是一家子突然又愁了起來。
王醫生說:做基因檢測最好使用組織樣本,尤其是原發病灶,通過穿刺取原發病灶做基因檢測是最好的。
隔壁床的病友老李說:張大爺的病灶位置不適宜穿刺,還容易引起氣胸,選擇用轉移灶的淋巴結做基因檢測,反正都是組織,組織做基因檢測就是金標準。
前來串門聊天的病友老孫說:別受那罪取組織了,抽血也可以測基因突變,不管是原發灶和轉移灶都接觸血管,都可以通過血液測到基因變異的,而且腫瘤有異質性,取的那個病灶代表不了全身。
究竟誰說的對呢?肺癌患者選擇哪個樣本做檢測才是最好的?
癌度今天跟他們分享的一篇文章就來談這個問題,剛剛發布在《Lung cancer》的一篇研究,比較系統地研究了這個問題。
這個實驗的35個病人有下面幾個特點:
晚期的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病人;
之前從未使用過相應的治療措施,不管是靶向、化療還是免疫治療;
對患者的原發灶、轉移淋巴結和血液同時取樣做56個非小細胞肺癌相關的基因檢測。
先說結論:
1、腫瘤原發病灶、轉移的淋巴結病灶和血液的基因檢測結果並不完全一樣,這個似乎可以理解,畢竟腫瘤具有異質性,長在患者體內的腫瘤病灶是很多的小群體,有可能原發灶穿刺取到了這部分癌細胞,轉移的淋巴結取到的是另一個部分的癌細胞,而血液分析的是分裂和凋亡比較快的癌細胞群,因此檢測出來的基因突變並不完全一樣。
原發灶、轉移灶和血液基因檢測的結果一致性是62%,請注意不是100%,是62%的一致率。
2、如果我們將範圍僅限於組織樣本,也就是目前臨床的金標準,結果也不是100%,在原發腫瘤和轉移淋巴結之間有76.4%的變異一致率。
也就是原發灶和轉移病灶之間的基因檢測結果,不是所有的病人這兩種樣本檢測結果都是一樣的,這也凸顯出腫瘤的複雜性。
我們再將範圍縮小一下,當分析限定於與腫瘤發生密切相關的驅動基因時,也就是EGFR基因或ALK基因,這些驅動腫瘤發生的基因。原發灶、轉移灶和血液之間達到了60.9%的一致率,而如果是組織樣本,則原發灶和轉移灶之間的驅動基因突變是77.3%的一致性。
這就有點讓人吃驚了,找到驅動基因突變就是為了找靶向藥物,但是這三種樣本檢測結果並不是100%,那麼我們病人在面對一個基因檢測陰性結果的時候,就需要考慮是不是換一種樣本檢測,就會得到不一樣的檢測結果呢?
有讀者就問了,上圖那些花花綠綠的小方塊代表啥意思呢?
其實這是測的3種不同樣本的基因突變類型的分布情況。大家只要明白,腫瘤原發灶、轉移灶和血漿是有共同基因分布的,也有不一樣的地方,有人在組織里能測到,有人在血漿里能測到。而且不同的人這三種樣本檢測結果是有差異的。
當然也有患者原發灶和轉移灶的檢測結果是一致的,也就是原發灶測出來了EGFR基因突變,轉移性的淋巴結病灶也測出來了,兩種組織樣本的檢測結果完全一致。這種情況下,患者使用靶向藥物進行治療的無進展生存時間是沒有明顯區別的。這部分患者人數佔17例,也就是48%的病人使用靶向藥物治療的獲益情況差不多。
那麼就可以回答一個大家常見的問題了:
為何同樣是EGFR基因突變,有患者使用靶向藥物的有效時間是1年,而有的患者使用靶向藥物有效時間是幾個月,差別那麼大?
可能就是因為原發灶和轉移灶的基因變異是否一致,如果是一致性較好,說明這個患者的腫瘤異質性不是那麼強,對靶向藥物敏感的癌細胞佔比較大,所以效果較好。而有的患者原發灶和轉移灶的基因變異有差異,也就是一致性不好,則患者的腫瘤異質性較強,癌細胞的群落比較多、亂、雜,這種情況下使用靶向藥物的效果可能時間就不好判斷了。
那麼問題來了,做基因檢測時究竟選擇哪個樣本,選擇哪個公司,測多少個基因?
一定要在專業機構做詳細溝通和了解,結合病人的治療和療效情況,進行平衡和取捨。當然對於檢查結果也要有比較綜合的分析,有時候即便是陰性的檢測結果,也可以通過蛛絲馬跡來尋找後續的檢測、治療方案。
癌度再次提醒病友們,在準備接受靶向治療做基因檢測前,一定要和醫生或基因測序公司做好充分的溝通,看看哪一個樣本對治療更有指導意思。知己知彼,方可在抗癌道路上避免走彎路。
在這方面之前有一定的科普文章,也有專業的客服人員,如果您還有什麼疑問,歡迎隨留言諮詢。
關於靶向藥物和最新臨床數據,留意我們的臨床招募計劃。我們會竭盡全力,讓您參加合適的臨床試驗,免費用到合適的靶向藥物、免疫藥物。報名請點擊下方「了解更多」
推薦閱讀:
※兩個都是內雙的父母有多少幾率生下外雙的小孩?
※性取向是遺傳的嗎?
※DNA和組蛋白的甲基化或者乙醯基化等修飾信號改變轉錄活性,那麼如果同時存在多種修飾,對轉錄有何影響?
※這才是愛情的正確化學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