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與中國的自主工業體系

  【按】今天是毛澤東誕辰123周年?作為一個巨大歷史符號的毛澤東已然成為諸種話語交鋒的戰場,正說明了他的思想、他的事業並沒有遠去,而仍構成我們今天的事實,關切到中國乃至人類社會在仍面臨整體困境時的實踐選擇?加在他之上的歲月煙塵與意識形態的迷霧太多,我們今天僅力求從看得見的物質成就層面,來展現毛澤東時代的努力之於中國形成自主工業體系從而擺脫帝國主義霸權、避免走上印度式道路的巨大意義?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無論從何種意識形態傾向出發來詆毀毛澤東和他的時代,他領導著幾代人艱苦奮鬥從而為後續的一切發展和便利奠定的堅實物質成就,卻是不容否認的。站在歷史的下游,我們應該感念前人,理解先哲的理想與承擔,以更紮實地探索當今社會問題的出路。

  不遜於日本、德國的工業現代化進程

  (選自莫里斯·邁斯納所著《鄧小平時代:1978-1994,對中國社會主義命運的考察》一書第八章毛澤東時代的經濟遺產以及毛澤東身後改革家們)

  新的政府普遍喜歡把其經濟問題歸咎於前任的失誤?因此,1976年下半年當華國鋒開始其短促的任期時,就有傳言謂:由於「四人幫」的陰謀破壞,中國經濟「正處在崩潰的邊緣」?據稱,正是因為新政權的及時制止,中國經濟才得以免於崩潰?

  1978年10月當鄧小平及其同盟者取得政治領導權時,以往的經濟錯誤大部分被歸溯到毛澤東時代,而且還在很大程度上添上了華國鋒的錯誤,卻不曾提到,鄧小平正是後來被取消的華國鋒「十年規劃」的原初作者?隨著時光流轉,鄧小平時代的政治圈中的經濟學家們為過往的毛澤東時代描繪出的圖景越來越黑暗?這樣一種說法很快被人們接受並成為定論,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史上只有過兩次相當短的經濟發展的進步時期——1953年至1957年間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這一時期儘管也不無失誤,然而在當時那個時代卻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因為那些目前正在當政的人們當時曾是蘇聯模式的倡導者),和六十年代早期的劉少奇路線時期;除此之外的毛澤東時代則幾乎乏善可陳?

  因此,許多那些曾經被毛澤東嚴厲批評過或者忽視過的人們便對這位前主席的幽靈開展了報復,他們把中國的大部分經濟問題歸結為極左的「主觀主義」,「烏托幫思想」以及「平均主義」?毛澤東以後的批評家們指摘道,毛澤東主義者們沒能遵從「客觀經濟規律」,而這些客觀經濟規律的作用現在正在「科學的馬克思主義」的光輝下清楚地展現?然而,即使是按照鄧小平時代的官方經濟學家們編製的統計表展示的事實來看,毛澤東時代的經濟圖景的真實情況也沒有他們所描繪的那樣黑暗?儘管新政權從毛澤東時代所繼承來的經濟問題是非常真實的--而且其規模之大也令人驚愕?

  對於毛澤東時代取得的物質成就閉口不談,也許是對早些年從北京傳播出的言過其實(而且經常帶虛假成份)的宣傳的一種自然反應,然而這些宣傳卻常常被外國的評論家們所重複?許多外國人,一度曾熱切地相信,毛澤東時代的中國取得了最大的經濟成就,現在卻傾向於對它作最糟的評價,似乎以此來彌補他們早先的輕信?這種傾向與現時中國和西方國家的政治方向是一致的,目前無論在中國還是西方國家,人們都普遍對市場的魔力讚不絕口,而對中央規劃的效能持很大的懷疑態度?當前的中國領導人們更關注於他們迫在眉睫的經濟問題和成就而不是過去毛澤東時代的成就,這一點是可以理解的,而西方學者們未能提出一個更全面些的總的估計這一點就有些不好理解了;他們的遺漏促成了一種普遍的印象,即:毛澤東的時代是一個經濟停滯的時代?現在慣常的說法是把毛澤東描繪成一個在貧困的條件下徒勞地尋找一個社會主義精神烏托邦、使發展服從於意識形態純潔之需要的人?言外之意就是,「務實」的鄧小平是中國共產黨第一位發現了現代化的好處的領導人?

  然而,如果不去正確地評價毛澤東時代把中國從世界上最落後的農業國家之一變成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期為止世界第六大工業強國的過程中取得的驚人成就,就不可能理解毛澤東時代遺留給鄧小平時代的經濟問題?實際上,毛澤東發展策略的主要問題和不足中的大部分都是高速工業化的副產品,如果不正確評價這個基本的經濟事實,就無法理解在毛澤東之後時期占支配地位的改革?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經濟史以一個小小的工業生產基地為發端,這個工業生產基地甚至比比利時的還要小一些;當時,中國工業的人均產量不及比利時的工業產量的十五分之一?然而,是在物質資源最貧乏的基礎上,在充滿敵意的國際環境中和極少外援的情況下,中國在四分之一世紀的時間內把自己變成了一個主要的工業大國?在毛澤東當政期間,全國工業總產值增長了三十多倍(如果從1952年算起則增長了十二倍),其中重工業總產值增長了九十倍(1949年以前中國重工業特別匱乏)?從1952年(當時工業生產恢復到了戰前最高水平)到毛澤東時代結束為止,儘管「大躍進」造成了工業生產的混亂,工業產量仍在以平均每年11.2%的速度增長?1953年至1957年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增長的百分比最大,當時工業增長率達平均每年18%,把中國的工業生產力翻了一番還不止?其後一些年裡增長的速度儘管不穩定,但仍然很快?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儘管造成了很大的破壞,但工業生產仍繼續在以平均每年超過10%的速度增長?

  在這個令人驚異的高速工業化過程中有幾個關鍵部門的數據或許值得一提?從1952年至毛澤東時代結束期間,鋼鐵產量從一百四十萬噸增長到了三千一百八十萬噸;煤炭產量從六千六百萬噸增長到了六萬一千七百萬噸;水泥產量從三百萬噸增長到了六千五百萬噸;木材產量從一千一百萬噸增長到了五千一百萬噸;電力從七十億千瓦/小時增長到了兩千伍百六十億千瓦/小時;原油產量從根本的空白變成了一萬零四百萬噸;化肥產量從三萬九千噸上升到了八百六十九萬三千噸?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期,中國還在生產大量的噴氣式飛機,重型拖拉機,鐵路機車和現代海船?中華人民共和國還成了一個主要的核強國,完成了州際彈道導彈的發射?1964年中國第一枚原子彈試驗成功,1967年生產了第一枚氫彈,1970年把一顆衛星發射進了軌道?

  當然,工業化極大地改變了中國勞動力以及社會結構的構成?儘管大多數的中國人民依然是緊緊依附於土地的農民,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為止,城市無產階級的人數卻已從1952年的三百萬上升到了一千八百萬?此外,毛澤東的農村工業化運動--「大躍進」中碩果僅存的幾個成功之一--把兩千八百萬農民(當時農村總勞動力約達三億)變成了農村工廠的工人,儘管許多工廠的工作技術水平簡單而原始?

  無論人們將毛澤東時代另作何種評價,正是這個中國現代工業革命時期為中國現代經濟發展奠定了根本的基礎,儘管這個基礎很粗糙?正是在這一時期內中國從一個完全的農業國家變成了一個以工業為主的國家?1952年,工業占國民生產總值的30%,農業佔64%;而到1975年,這個比率顛倒過來了,工業占國家經濟生產的72%,農業則僅佔28%了?毛澤東時代遠非現在普遍傳聞中所謂的經濟停滯時代,而是世界歷史上最偉大的現代化時代之一,與德國、日本和俄國等幾個現代工業舞台上的主要的後起之秀的工業化過程中最劇烈時期相比毫不遜色?

  這些經濟成就是中國人民自己通過勞動取得的,在那個時代,毛澤東思想仍能夠給人一種使命感和目的感?除了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蘇聯極其有限的援助之外,中國沒有接受過任何外援?敵對的國際環境(在美國對中國革命的敵意之上又加上蘇聯對毛主義的敵意),與毛澤東「自力更生」的思想原則,起到了雙重強烈的作用,使中華人民共和國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以前實際上一直處於經濟自給自足的狀況?毛澤東的自力更生的國家政策造成了經濟上額外的不利與艱苦,但是它也使中國可以自豪地說:在毛澤東時代結束之際,中國實際上是以擁有一個既無外債亦無國內通貨膨脹的經濟而在世界發展中國家絕無僅有?

  在毛澤東身後的時代里,對毛澤東時代的歷史紀錄的污點和罪過吹毛求疵,而緘口不提當時的成就已然成為一種風尚--深恐提及後者便會被視為對前者的辯護?然而,對一個基本事實的承認,即毛澤東時代在促進中國現代工業改造--而且是在極為不利的國際國內條件下做的--的過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並不就等於是為歷史作非分的辯護?如果沒有毛澤東時代發生的工業革命,與鄧小平一同出名的經濟改革家們將找不到他們要改革的對象?

 

  毛澤東的「人本經濟」及其成就

  (選自旅居新加坡學者董玉振《巨人的背影--為毛澤東辯護及當代中國問題省思》第一章 人本經濟的成功嘗試 )

  「毛澤東不懂經濟」幾乎成了定論,而被海內外人士所接受,筆者也不願將毛澤東視之為經濟學家並為此進行辯護。作為一位政治家、執政黨領袖和國家元首,關鍵在於在他任內國家的經濟等方面是否取得了巨大的進展。求全責備,或因一時的經濟失誤而否定經濟的整體成就是不客觀的。至於「毛澤東時期經濟一團糟」、「毛澤東耽誤了中國的發展」等觀點,更是輕率和不負責任。

  建國之初,中國除了東部和內陸中心城市的紡織和一些輕工機械等,根本沒有值得一提的工業基礎,甚至連燈油要靠進口。經過二十七年的高速工業化,中國成功建立了完善的工業體系。1952年,工業占國民生產總值的30%,農業佔64%;而到1975年,這個比率顛倒過來了,工業占國家經濟的72%,農業則僅佔28%了。在毛領導下中國的工業總產值增長了三十倍。即使「文革」十年期間,工業總產值也翻了一番,從1965年的1402億元發展到1976年的3207億元。這樣的高速增長居然被第二代領導人和大陸經濟學家貶之為「停滯不前」、「經濟到了崩潰的邊緣」;而經濟崩潰的所有先兆如:物價飛漲、失業增加、收支狀況惡化等全部沒有蹤影,這讓人不禁要問:「何處不是崩潰的邊緣?」

  從1952年至毛澤東時代結束,鋼鐵產量從140萬噸增長到了3180萬噸,煤炭產量從6600萬噸增長到6億1700萬噸,水泥產量從300萬噸增長到了6500萬噸,木材產量從1100萬立方米增長到了5100萬立方米,電力從70億度(千瓦小時)增長到了2560億度,原油產量從根本的空白髮展到了1億零400萬噸,化肥產量從39000噸上升到了869萬3千噸,農藥從2千噸增加到53萬噸。同時,中國從無到有,建立起規模龐大的航空、航天、原子能及門類齊全的軍工體系,並在這些領域取得了奠定中國大國地位的巨大成就。至毛澤東逝世時,中國已由一農業國發展成為從噴氣式飛機、運載火箭、核潛艇到工業成套設備和所有農業機械無所不能造的工業大國。中國在1976年時的工業門類齊全程度、技術水平和開發能力在發展中國家中是首屈一指的,並在部分領域接近甚至達到發達國家水平。中國的經濟實力在全球排名從1949年的第13位上升到1976年第六經濟大國。

  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毛澤東時代共完成了八十多萬公里的公路(不包括遍布鄉村的非油麵道路建設),兩萬多公里的鐵路,其中絕大部分是穿越於群山峻岭和戈壁沙漠,使雲南(除了早期的一條窄軌)、廣西、四川、貴州、青海、福建、新疆、寧夏、河套平原等地結束了沒有鐵路的歷史(甘肅省在解放初期的鐵路只有隴海鐵路到天水段,解放後延伸到蘭州,並建設蘭新線)。在水利建設方面,完成了主要大江大河的治理工作,興建了五萬多座水庫,庫容在20億立方米以上的31座超大型水庫中,30座為49年後所建。僅淮河治理就修建了3400座水庫(現在即使建3400座標準游泳池也是一個浩大的開支),這些為毛澤東之後從容發展經濟創造了條件。

  在文教方面,「文革」結束時基本實現了義務教育,教育經費的投入最高曾達國民生產總值的5%,建立了上千所大專院校和完善的基礎教育體系(改革開放後,中國的教育經費投入從來沒達到過3%這一世界平均線,人大代表每年喊破嗓子,政府就是不理)。在「文革」期間,學齡兒童根本不存在上不起學的問題,與後來普遍存在的失學兒童現象形成鮮明對照(當時在農村一些家長不讓女孩讀書,純粹是封建餘毒的影響,並不是上不起學的問題。筆者家鄉就有幾十位這樣的女孩,包括筆者的姐姐)。1975年學齡兒童入學率更達到96.8%的歷史高點,毛逝世後卻連年停頓在這一水平線以下,一直到1987年,才恢復到97.2%;初中畢業升學率在1975年為60.4%,從此以後再沒有達到過這一數據,1998年為過去二十多年的最高點,才達到50.7%(筆者家鄉就是個證明,1976年高中畢業生每年有十幾位,後來再沒出現過這種情況,高中生越來越少);在校學生數佔總人口的比例,1976年為22.4%,1977年為歷史最高點達22.7%,後來再沒達到這一比例,1998年為後來的最高點,才達到17.3%,和「文革」爆發的1966年相差無幾(15.7%)。在校中學生數,1977年為歷史最高點,達6779.9萬;小學在校學生數的歷史最高點為1976年,達1.5005億,後來的中、小學在校學生數從來沒有達到過上述數據。因學費負擔而輟學的問題,自改革開放後一直沒有很好解決過。毛澤東時代的升學率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是最高的。這也表明了毛澤東對提高中國人民的整體素質所做的貢獻和中國社會的高度平民化色彩,這和今天「貴族」式教育相比,具有更高的道德層次;當考慮到經濟發展的不同程度,這種對比變得更加鮮明。改革開放之初,海外和香港商人對在中國投資普遍的擔憂是:在大陸是否能招到接受良好教育的勞動力(他們以為大陸像菲律賓和印尼)。中國各級官員和學者也在胡說八道什麼「勞動力素質是制約中國吸引外資的障礙」。但令最初試探性投資的外商驚奇的是,擁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勞動力到處都是,這在其它發展中國家是不可想像的。雖然取消高考使得高等教育受到極大的摧殘,但不能因此否定基礎教育的偉大成就,至於那些說什麼「文革」期間沒人好好學習,更是犯了一葉障目的錯誤,除了「文革」開始的兩年,後來的教育(包括絕大部分高校)受政治運動的影響很小。

  毛澤東時代的另一個巨大成就是建立了規模龐大、分布領域廣泛的科研院所,為我國科學研究和設計的全方位發展,打下了基礎(保守估計有3千多所)。而這樣龐大的科研體系,在發展中國家是唯一的,在全球範圍來看,也只有美、蘇擁有這樣齊全的科研門類配套。沒有這些科研機構,中國在解放後二、三十年建起的較高素質的民用和軍事工業,根本不可想像。這些院所的存在,為改革開放後對進口技術的消化吸收、設備及零部件國產化、跟蹤國際高技術產業的發展等,發揮了必不可少的作用。

  在醫療衛生建設方面,各縣城和公社建立了衛生院,並培養了遍布鄉村的赤腳醫生隊伍(這真是個世界獨一無二的偉大創意)。城市居民實現免費醫療,農民看病也收費低廉,發燒感冒類打針吃藥費用只相當於幾個雞蛋的價錢。相對完善的醫療保健體系,使得1976年中國人的平均壽命達到男人為六十六歲,女人六十九歲,這在發展中國家中幾乎居於最高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所有這些成就是在國際環境惡劣、大戰不斷的情況下,通過自力更生實現的。在毛逝世時,即沒留下外債,也無通貨膨脹,這在發展中國家是極其罕見的。毛澤東時代還留下大量外匯儲備,截止1977年共有黃金儲備1280萬盎司和外匯儲備23.45億美元(請記住:70年代毛逝世前還引進了幾十億美元的飛機和工業設備)。為華國峰和鄧小平時代大規模的技術引進準備了條件。

  實際上,毛澤東時期的經濟增長數據並沒有反映經濟的實際活躍程度,只反映了其中的一部分。另一大塊未被計入的經濟成分(如果按市場經濟的角度考慮)是勞動力的成本。例如,在華北平原上某低洼處修建一座水庫,因無需炸藥開山,也沒有機械參預,只有發動群眾義務勞動建造,這座水庫的建設成本約為零。這一活動在當時的經濟統計數據上根本反映不出。但同樣一座水庫如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建造,其勞動力成本將成為投資部分,建成這座水庫對經濟發展的直接貢獻將等於其實際完成投資額而被計入。

  在毛澤東時代,勞動力開支的低微對確保重工業發展所需要的資本積累是必不可少的。人民的高度主人翁精神確保了當時工程建設的效益和質量。看一下在科技日益發達的今天,中國建設了不在少數的「豆腐渣」工程,再看看毛澤東時代建設的諸如南京長江大橋等工程的質量,就能明白毛澤東時代國家和民風建設的成就。

  至此重新回到主題,即到底何謂「懂經濟」?如果以經濟增長速度來衡量領導人是否懂經濟,那麼毛領導下年均兩位數的增長速度、無疑證明毛澤東是一卓越的經濟領導人。是否只有懂得市場經濟才是「懂經濟」呢?市場經濟是否是人類發展的唯一選擇?毛澤東領導中國人民在短短二十七年間所取得的輝煌成就,無疑給了否定的回答。

  以毛澤東的智慧和他在舊中國生活的經歷,他不可能不知道市場經濟、股票市場等概念。但他試圖尋找發展經濟的一條新路,只有這樣中國才能更快地趕上英美等發達國家。這條新路筆者稱之為基於計劃的「人本經濟」。它的特點是以人為中心,以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作為推動經濟發展的力量;它並不否定貨幣,但僅作為分配物質資源的手段,而不用於購買或激勵勞動力。而市場經濟體系中,人和其它生產資料一樣,不過是生產成本的一部分。相對而言,人本經濟體現了對人的尊重。但它的實現需要較苛刻的環境,即:高尚道德的領導集體,群眾覺悟的空前提高,明確的發展目標,將個體意志轉化為群體意志的共同信仰。相對來說,市場經濟實現的條件比較簡單,即為個人慾望的實現創造一公平競爭的環境即可。

  綜觀毛澤東的革命生涯,他始終將人和人的教育改造放在中心地位。他用最通俗的語言、簡單的口號讓他領導下的軍人和群眾明白國家的目標、個人的價值和信仰。這是他領導下的軍隊戰勝強大對手的重要法寶,也是他領導下的群眾在沒有物質刺激情況下勞動積極性空前提高的重要原因。這是他比其它領袖們遠高一籌之處。

  雖然人本經濟已不適於今天的現實,但這並不能成為否定昨天的理由,畢竟毛澤東創建了適於人本經濟發展的環境,並取得了輝煌的成功。對昨天的簡單否定將使今人失去了吸取其精華,並完善當前市場經濟的機會。毛澤東的經濟實踐為人類的發展道路開闢了新的思路。未來的經濟學家將會發現,毛澤東的人本經濟實踐很可能是人類經濟發展的未來狀態,畢竟它比市場經濟更好地體現了對人的尊重;當然也能更充分地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譬如,中國在工業和科技基礎極其薄弱的環境下,只用十多年的時間就成功地發射了人造衛星;只用9年就完成百噸級「運十」客機的試製。而在市場經濟環境下,在並不很差的基礎上並同時還伴隨著技術的引進,至今推不出一輛像樣的國產轎車。

  附:文革期間的部分科技成就

  一九六六年,仿製蘇聯的66式152毫米口徑榴彈炮製造成功並開始裝備部隊。

  一九六六年,仿製蘇聯的導彈艇入役。

  一九六六年,我國的殲7戰鬥機仿製成功並開始裝備部隊。

  一九六六年,我國的第一型轟炸機,轟5仿製成功並開始裝備部隊。

  一九六六年,我國的第一型地空導彈,紅旗2號導彈研製成功並開始裝備部隊。

  一九六六年,我國自主研製的第一枚中程地對地導彈發射成功。

  一九六六年,我國的第一台2200馬力的柴油機研製成功

  一九六六年,我國的第一台自行設計的紅旗轎車製造成功。

  一九六六年,我國的第一艘自行設計的海洋科學考察船製造成功。

  一九六六年,我國的第一台3.2毫米波段的太陽射電望遠鏡研製成功。

  一九六六年,我國自行設計的第一艘萬噸級遠洋貨輪「東風」號製造成功。

  一九六七年,我國的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

  一九六七年,我國的第一台新型晶體管大型通用電子計算機研製成功。

  一九六七年,我國的第一台無線電望遠鏡研製成功。

  一九六七年,我國的第一台自主研製的100噸礦山鐵路自翻車製造成功。

  一九六七年,我國的第一台自動化立體攝影機研製成功。

  一九六七年,我國開始了國家導彈防禦系統,640工程開始建設。

  一九六八年,我國自行設計的南京長江大橋建成通車。

  一九六八年,我國自行設計的第一台深井石油鑽井機製造成功。

  一九六八年,我國仿製的第一架中型轟炸機,轟6製造成功。

  一九六九年,自主研製的69式40火箭筒開始製造並裝備部隊。

  一九六九年,自主研製的69式主戰坦克開始製造並裝備部隊。

  一九六九年,自主研製的69式水陸兩用坦克開始製造並裝備部隊。

  一九六九年,我國自主研製的殲8戰鬥機首飛成功,並於七十年代末裝備部隊。

  一九六九年,我國自主研製的強5型強擊機製造成功並開始裝備部隊。

  一九六九年,我國進行了第一次地下核爆炸。

  一九六九年,我國研製的第一台電子式中文電報快速收報機製造成功。

  一九六九年,我國研製成功抗菌新葯,慶大黴素。

  一九六九年,我國自主設計的第一台12.5千瓦雙水內冷式汽輪發電機製造成功。

  一九六九年,我國的第一台五千馬力內燃機車研製成功。

  一九六九年,我國自行設計的第一艘萬噸級油輪製造成功。

  一九六九年,我國自行設計的32噸自卸載重汽車製造成功。

  一九六九年,我國自行設計的大型煤氣化溶渣爐製造成功。

  一九六九年,我國自行設計的第一條地鐵建成。

  一九七零年,自主研製的70式130毫米口徑火箭炮製造成功並開始裝備部隊。

  一九七零年,我國研製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

  一九七零年,我國自行設計的第一台「一步法」染印機製造成功。

  一九七零年,我國自行設計的第一台40萬倍的大型電子顯微鏡製造成功。

  一九七一年,我國自主研製的導彈驅逐艦---105艦入役。

  一九七一年,我國研製的第一顆科學實驗人造地球衛星製造並成功發射

  一九七一年,我國自行設計的第一艘導彈驅逐艦製造成功。

  一九七一年,我國自行設計的第一艘兩萬噸級貨輪「長風」號製造成功。

  一九七二年,我國自行設計的容量為七點四兆位元組的磁碟機製造成功。

  一九七二年,我國自行設計的第一台組合式機床製造成功。

  一九七二年,我國研製出第一顆新型氫彈。

  一九七二年,強5核武器運載機製造成功並裝備部隊。

  一九七二年,我國自主研製的自升式海洋石油鑽井平台,渤海1號製造成功。

  一九七三年,我國的第一台百萬次集成電路計算機研製成功。

  一九七三年,我國研製的第一型反艦導彈,鷹擊1號製造成功,並開始裝備部隊。

  一九七三年,世界上首株雜交水稻在中國培育成功。

  一九七三年,我國的第一型反艦導彈,鷹擊1號仿製成功。

  一九七四年,我國的第一台硒靜電複印機研製成功。

  一九七四年,我國自主研製的第一艘核潛艇製造成功。

  一九七四年,自主研製的74式火箭佈雷車製造成功並開始裝備部隊。

  一九七四年,我國自主研製的第一型中型常規動力魚雷攻擊潛艇035型入役。

  一九七四年,我國自主研製的第一艘核動力魚雷攻擊核潛艇長征1號入役。

  一九七四年,我國的第一台DJS—130小型電子計算機研製成功。

  一九七四年,我國自主設計的第一艘2.5萬級油輪製造成功。

  一九七四年,我國自主設計的第一艘2.5萬噸級的浮船塢「黃山」號建成。

  一九七四年,我國自主設計的第一艘500噸級起重船製造成功。

  一九七四年,我國自主設計的第一台4000馬力的交直流電傳動的內燃機車製造成功。

  一九七四年,我國自主研製的視網膜激光凝固器製造成功。

  一九七四年,我國的第一台高級台式電子計算機製造成功。

  一九七四年,我國的第一台30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研製成功。

  一九七四年,我國的第一台大型豎井鑽機研製成功。

  一九七五年,殲偵6型飛機製造成功並裝備部隊。

  一九七五年,我國的第一顆返回式遙感衛星研製成功。

  一九七五年,我國自主設計的第一條電氣化鐵路,寶成鐵路建成。

  一九七五年,我國的第一顆技術試驗衛星研製成功。

  一九七六年,我國研製的第一台大型通用集成電路計算機製造成功。

  一九七六年,我國自主設計的第一艘海底布纜船,「郵電1」號製造成功。

  一九七六年,殲教6型飛機製造成功並裝備部隊。

  一九七六年,我國自主研製的第一型水上轟炸機,水轟5製造成功並開始裝備部隊。

  一九七六年,我國自主研製的第一型反艦導彈,海鷹1號製造成功並開始裝備部隊。

  一九七六年,我國自主研製第一台30萬千瓦雙水內冷式汽輪發電機製造成功。


推薦閱讀:

智能製造:工業提質增效升級進入新階段
200億美元!超過建國整個航空工業的總投資!!!--殲11戰鬥機
堪比潘金蓮掉下的棍子:他用速度改變了世界
煤油和碳氫清洗劑的區別

TAG:中國 | 工業 | 毛澤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