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於青春期而得名。它是一種慢性皮膚病,多發於與皮脂代謝相關的毛囊。引起痤瘡的因素有很多,主要表現為粉刺、膿皰、丘疹、囊腫、結節等癥狀,病情極易反覆,處置不當極易感染,具有毀容性特點。發生處常見於面部、胸部、背部等區域。據調查,痤瘡在11歲~25歲年齡段人群中發病率超過80%,在25至35歲人群中發病率為15%左右。其在青年人中的人高發病率使之成為青年人的主要疾病之一,並由於其多發於面部,不僅對身體健康產生不利影響,對於青年人心理也造成極大陰影,嚴重影響青年人的正常生活。 通過多年研究表明,痤瘡皮脂分泌增加、雄激素、痤瘡丙酸桿菌感染和毛囊皮脂腺開口處過度角質化等有關。此外,有些病例的發生與免疫、遺傳和內分泌障礙等影響因素有關。其主要是由於各種毛囊內容物溢出,進入真皮層導致毛囊周圍不同深度的炎症,使之出現炎性丘疹以及囊腫等一系列癥狀。中醫認為,痤瘡屬於「肺風粉刺」的範疇,多為素體陽熱偏盛,復受風邪,肺經蘊熱,熏蒸面部而發;或過食辛辣肥甘厚味,濕熱互結,助濕化熱,上蒸顏面而致;或脾氣不足,濕濁內停,運化失常,郁久化熱,熱灼津液,煎煉成痰,濕熱瘀痰,凝滯肌膚而發。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收集在2012年8月到2013年3月到我院進行痤瘡治療的80例痤瘡病人,其中男性為52例,女性為28例;年齡15~29歲,平均年齡為23歲。將80名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經比較,兩組在性別,年齡,病程及臨床皮損嚴重程度分級上無顯著差異(P>0.05)。
1.2臨床表現 輕度變現為僅有粉刺癥狀,共有12例,佔15.0%;中度為有粉刺,並有膿皰、炎性丘疹的患者,共有53例,佔66.2%;重度為有粉刺、膿皰以及炎性丘疹以外,還有囊腫、結節或疤痕等癥狀,共有15例,佔18.8%。 1.3痤瘡的中醫辨證分型 肺經風熱型,表現為顏面有粉刺癥狀,苔黃膩,舌紅,脈滑數。與上述輕度患者相對應。 濕熱蘊結型,表現為顏面有粉刺,並同時有較多數量的膿皰、丘疹,舌苔紅且薄黃,脈細數。與上述中度患者相對應。 痰濕凝結型,表現為除粉刺、膿皰、丘疹外,還有囊腫、結節或疤痕等癥狀,或痤瘡呈聚合狀,脈滑,舌苔膩。 1.4 治療方法 對照組40例,使用一般治療加用西藥治療。實驗組40例,在對照組治療方法的基礎上,同時輔助以中藥治療。7天為1個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 一般治療:對於痤瘡的一般治療,日常護理很重要,每天用熱水洗臉數次,洗臉可用硫磺皂、硼酸皂等具有抑制皮脂分泌的香皂。對於油性皮膚,日常洗護更加重要,洗護時應著重加強油脂分泌較多部位,如鼻翼兩側皮膚應作為重點洗護區域。日常飲食應注意調理,盡量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嚴格控制糖類和油脂的攝入,多吃新鮮蔬菜、水果以及富含豐富維生素的食物。作息規律,勞逸結合,避免熬夜,對於便秘及時調整,保證消化系統正常。此外,還需避免服用含碘、溴類藥物。 西藥治療:口服紅霉素0.125克,每日3~4次。克林黴素軟膏外用,將克林黴素軟膏塗在痤瘡處,每日3~4次,使用抗生素是應嚴格遵守「衛生部擬制定抗生素使用強制性標準」的規範要求。
中藥治療:中藥方劑:連翹15g,雙花20g,黃芩12g,蒲公英30g,魚腥草12g,枇杷葉15g,平地木15g,薏苡仁30g,山楂12g,澤瀉12g,生地15g,莪術12g,甘草3g,大黃3g,牡蠣30g,一日一劑,用文火水煎兩次,早晚分服。 1.5 痤瘡診斷標準 中醫診斷標準參照2008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布《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粉刺的診斷標準。西醫診斷標準參考趙辯主編的《臨床皮膚性病學》(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 1.6臨床分級標準 依據Pillsburypl臨床分級系統,按痤瘡嚴重程度和皮損性質將痤瘡分三度,四級,I級(輕度),II級(中等),III級(重度), IV級(重度-集簇性)。 1.7 療效判定 基本痊癒標準為皮損消退大於90%;顯效標準為皮損消退60%至89%;有效標準為皮損消退25%至59%;無效標準為皮損消退小於24%,或皮損加重。 2 結果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比較嚴重的患者治療加服四環素,在治療2個療程後,絕大部分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好轉和痊癒,實驗組總治癒率(87.5%)明顯高於對照組(67.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見表1。
表1 實驗組與對照組療效的比較(n)
組別 |
n |
痊癒 |
顯效 |
有效 |
無效 |
總治癒率(%) |
實驗組 |
40
|
35 |
2 |
1 |
2 |
87.5 |
對照組 |
40 |
27 |
8 |
3
|
2 |
67.5 |
註:實驗組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 複發率比較 治療2個療程後,對痊癒的患者進行跟蹤觀察1個月,實驗組35例痊癒患者中有5個複發,複發率14.3%,對照組27例痊癒患者中有10個複發,複發率37%。實驗組複發率明顯低於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不良反應比較 治療結束時,兩組均無嚴重不良出現。在服藥期間治療組有3例患者出現便溏,1~2次/日,其餘病例沒有出現不良反應;對照組有6例患者出現腹痛,腹瀉和噁心。所有的患者沒有其他不良反應出現。 3討論 痤瘡是一種青春期多發的皮膚疾病,常見於青春期男女。由於青春期男女的特殊性,多種因素使得痤瘡極易發作,對於青春期患者影響極大。在飲食方面,由於青春期正處於身體快速發育階段,患者普遍食慾旺盛,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對蔬菜的攝入量減少,而油脂類攝入量大幅提高,加之青春期男女在學校學習,喝水較少,極易便秘,促使痤瘡的發作。在個人衛生方面,青春期男女戶外活動較多,灰塵較大,而油脂分泌使得灰塵附著在皮膚表面,使得毛孔堵塞,誘發痤瘡。此外,由於大部分時間在學校,運動後很難得到及時的清理,加之痤瘡本身具有瘙癢的刺激,使得患者通過抓撓而感染,加重病情。在心理方面,青春期患者極注重個人形象問題,痤瘡往往會引起皮膚表面的紅腫,尤其是面部的紅斑出現,影像患者心理,因而患者通過簡單的擠破痤瘡處理,擠破後得不到相應的衛生處理,造成感染,加重病情。 通過中西結合治療痤瘡,對痤瘡有很好的治療效果。其優勢在於通過中藥質量痤瘡,對患者毒副作用小。由於患者多半為青春期患者,內分泌旺盛,且激素分泌水平較高。一些療法運用西藥對患者激素分泌進行調整,以實現抑制激素分泌,從而抑制痤瘡發作。這種治療方式固然有效,但對患者身體傷害較大,抑制青春期激素分泌會直接影響到身體發育。因此,此類療法對於青春期患者極其不適。使用中西結合療法,通過中藥熏洗,不但不會影響患者身體發育,對於患者身體調理也有一定的輔助作用,有助於患者生長發育。此外,通過中西醫結合治療痤瘡複發率低,對於藥物過敏幾率低,無藥物依賴性。總而言之,中西醫結合治療痤瘡以其毒副作用少,治癒率高,效果顯著,治療方法簡單等優點具有廣泛的臨床應用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