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鑒賞的小知識
07-22
《小知識》安志敏:中國新石器考古概論,在中國的新石器時代晚期,以山東龍山文化、良渚文化、石峽文化、紅山文化等為代表,制玉工藝相當興盛,甚至可能已成為獨立的手工業部門。特別是良渚文化的大型玉琮、玉璧,製作精美,規格定型,雕刻有繁縟的獸面紋飾(見彩圖良渚文化獸面紋玉琮、曇石山文化彩陶壺)。它們多出土於大、中型的墓葬里,具有貴重禮器的性質。璜、玦、琮、璧等,商周以後得到進一步發展,成為中國古代文明的一項重要內容。早先的仰韶文化、馬家窯文化很少佩用玉質裝飾品和享用玉器,而齊家文化的玉器數量猛然增多,並且新增了新的玉石器品種和樣式。如武威皇娘娘台、廣河齊家坪等齊家文化遺址出土的玉琮的器形,就可能是由遠在太湖流域和錢塘江下游的良渚文化傳播過來的。齊家文化的玉石璧較多,在武威皇娘娘台齊家文化墓地48號墓,隨葬的玉石璧多達83件。齊家文化一些玉璧的質地較好,其中有的可能產自新疆和田。齊家文化的玉璧與玉斧、玉鏟等精美的玉器,並非是實用的器物,除了是財富的象徵外,可能是用於特殊禮儀的禮品。《黃河上游齊家文化玉器》一文中說,齊家文化與陝西龍山文化有密切聯繫,隨著這一文化的發展,吸收當地馬家窯文化一些因素,表現出一定的地域性。齊家文化最早發現於甘肅臨洮齊家坪,遺址中普遍發現銅器,顯然年代較晚,下限可能晚到商代,距今約三千五百年至四千年。齊家文化除了琮、璧、璜等禮儀用玉較為發達外,生產工具中的斧、錛、鑿、鏟,有的採用硬度較高的玉料來製作,這些玉質生產工具,通體磨光,邊棱整齊,有的器形雖不規整,但製作尚精緻。紅山文化、良渚文化紅山文化。所謂紅山文化是新石器時代眾多的一支,因為在現今內蒙古赤峰市的紅山首先被發現而得名。目前,發現的紅山文化玉器已多達萬計,形體大小都有,且都光素無紋,製作工具像是以圓形器琢磨,工藝獨特,以鳥、獸、蟲造型較為普遍,與其它地區的史前玉器形制截然不同,具有顯著的地域特色,較常見的造型有龍、獸、鳥、蟲、魚、勾彎形佩和圓筒形玉器等等種類繁多,造型千變萬化,每件形制各不一樣,具有非常抽象各種動物造型是紅山文化器最大的特色。它所使用的玉材大部份為岫岩玉,就地取材,按遼寧省南部的岫岩縣盛產岫岩玉情況來看,紅山文化居民用岫岩玉做為琢玉材料應當是比較方便的。<br>良渚文化。距今五千年左右的長江三角洲(江蘇、上海、浙江等地區),考古工作接二連三的重大發現數十座新石器時代晚期的玉斂葬大墓,出土了數以千計稀世珍品的史前玉雕,其主要的地點有江蘇吳縣的草鞋山、武進東墩、常熟黃土山、上海青浦福泉山、浙江吳興楊家山一帶,這些「玉斂葬」大墓,在考古學上屬於良渚文化。大件的琮、璧是良渚文化玉器的大宗,造型獨特,雕琢工藝精湛,反映出良渚時期卓越的玉雕工藝水準。古代有天圓地方之說,玉琮一般認為是祭地的禮器。玉琮的基本上造型相似,呈方柱形,外方內圓,中間對鑽圓孔,四面中間各有一豎槽,琮身分為若干節,每節以四角為中心,琢刻獸面紋四組,一般獸面紋的眼、嘴由對稱的圓圈,平行凹弦紋組織。古人認為璧是禮天的禮器,玉璧的款式為扁平圓形,中間對鑽圓孔,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的玉璧大、小有別,厚度不一,似無定製,周禮有「黃琮禮地」、「以蒼璧禮天」的說法,一般認為玉璧是祭天的禮器。良渚文化玉器的玉材,經南京地質礦產研究所,主要系透內石,陽起石軟玉,產自太湖地區、天目山脈和寧鎮山脈。二、夏商周戰國玉器概述夏代:以二里頭文化(夏文化)的玉器為代表。二里頭文化於一九五九年在河南偃縣二里頭(村名)遺址挖掘中首次被發現,因而得名。距今已有四千年。二里頭文化遺址出土的玉器造型和裝飾風格,都表現出承襲山東龍山文化、浙江良渚文化,龍山文化玉器的一些特點,就目前出土的資料而言,二里頭文化玉器的種類較為複雜,有生產工具:扁斧、多孔刀等 武器:戈、戚、鉞、矛頭、鏃等 禮器:圭、琮、牙璋等裝飾品:方柱形飾、柄形器、臂環、錐形器等,以及用途名稱不詳的玉器,以上所列出的玉器,其中如牙璋、戈、方柱形器、柄形器等多是新石器所沒有的種類,其它種類如戚、鉞、多孔刀等都淵源於史前玉器,正好說明二里頭文化玉器與新石器時代具有發展和承襲的關係。夏文化的玉器在製作工藝上有所創新例如發明了勾撤雕法。<br>商代玉器。中國玉雕工藝由二里頭文化時期(夏代)演變至商代,可以說是一個巨大的發展,商代玉器長期以來被認為是中國古代雕刻藝術的奇葩,一直受到中外考古學家的重視。一九七六年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的七百多件玉器可見一斑。依用途可分為禮器、工具、生活用具、裝飾用具、雜器等等諸類,俏色玉器出現。裝飾圖案發明了雙勾線雕法,即雙線並列的陰刻線條間又呈現出一條陽線,圖案畫面由陰線構成,使畫面變得更加生動,凡此都表示為商代玉器發展的一個新的高峰。商代婦好墓的玉器分為禮器、儀仗、工具、用具、裝飾、藝術品以及雜品等七類,反映出當時玉器的用途甚廣、地位至尊的歷史面貌。其中生肖玉器占很大份量。尤其是婦好墓還出土了紅山文化的玉勾形器及石家河文化的玉鳳,這說明收藏古玉已經是古人的一種文化生活。《小知識》虎形玉器:在考古發掘中出土的和傳世的虎形玉器,有圓雕、浮雕和平麵線刻的虎紋,多作為佩飾之用。玉琥位於6種瑞玉之末。據文獻記載,琥是以白虎的身份來禮西方;以虎符的身份來發兵。但從目前出土發掘情況來看,一直尚未見到琥的實物。商代婦好墓出土的圓雕和浮雕玉琥各4件,都有孔,稱為虎形玉佩,屬於裝飾品類,並不作為發兵或禱旱之用,也不是儀禮中使用的瑞玉。因此有人認為,表面刻虎紋的玉器應依器命名,前加「虎紋」二字;對於虎形玉器,有孔的可稱虎形玉佩,無孔的可稱為玉琥。商代玉琥或作圓雕,或作薄片雕。昂首,圓眼或「臣」字眼;張口露齒,身飾雲紋或條形紋等;屈足,作行走狀,長尾後卷。西周玉琥,昂首,圓口,身細長,裝飾簡樸。春秋玉琥,俯首,或躬身,或直背,橢圓眼,上唇上卷,下唇內捲成孔,肢足前屈,作伏卧狀,長尾下垂,尾端上卷。身以雙陰線飾龍首紋、雲紋等,周邊輪廓線飾繩紋。戰國玉琥基本承襲春秋玉琥造型,但雕工更加精湛。漢代玉琥多以一種紋飾圖案出現,裝飾於玉鋪首等四靈紋中。單獨的琥形佩其頭部則很像龍頭,輪廓線也飾以繩紋。金代的「秋山玉」中,琥的形象較多,一般作低首蹲伏或回首伏卧狀,圓眼細眉,簡潔生動,表現了北方少數民族善狩精射的勇猛之氣。元代玉琥作行走狀,俯首,單圈眼,身以雙陰線刻長短條斑紋。明清時期玉琥圓雕較多,細部刻畫一絲不苟,注重寫實,尤其對琥的神態特徵表現得惟妙惟肖,入木三分,以體現琥的威猛之美。這件玉琥應該是儀禮中使用的瑞玉。觀迎關注我的微信號:玉石愛好者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手機wifi的相關小知識
※古董小知識 | 南宋官窯
※做個亮眼新郎 教你挑選領帶小知識
※k9餵養小知識——高加索犬餵養方法
※「雞蛋」小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