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家譜大全,王姓人必看!(來源+字輩+祖訓+圖騰)
1王氏簡介
王姓中華姓氏之一,其始祖姬晉為黃帝後裔,王姓主要源於姬姓;2014年,根據國家官方數據統計顯示人口為9468萬人,其人口之多;(WángXìng):是一個源頭眾多、族派紛繁的姓氏。有的出自媯姓,為齊王田和(陳厲公次子田完的第9世孫)後裔,以王族稱謂為氏。[1] 有的出自子姓,為殷商王子比干之後,以爵號為氏。有的出自姬姓,為周文王之後,以王族爵號為氏,得姓始祖是太子晉,其名晉,字子喬,系周靈王太子,在山西太原有「子喬祠」就是對王姓始祖子喬的紀念。王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位的大姓,擁有人口近一億,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7.4%。
2王氏祖訓
琅琊
夫言行可覆,信之至也。推美引過,德之至也。揚名顯親,孝之至也。兄弟怡怡,宗族欣欣,悌之至也。臨財莫過讓。此五者,立身之本。(摘自《琅琊王氏家譜》)
太原
一團結宗族,捍衛國家,不容有違背渙散之行為。
二服從祖訓,端本孝弟,不容有悖偷蔑禮之行為。
三保護祠產,維護公益,不容有侵蝕欺詐之行為。
四崇尚道德,遵守法令,不容有作姦犯科之行為。
五注意教養,勤求職業,不容有放棄貽誤之行為。
六禁食鴉片,嚴禁嫖賭,不容有傷風敗俗之行為。
七律己治家,忠信篤敬,不容有卑劣偷惰之行為。
八刻苦耐勞,節儉樸實,不容有奢侈遊盪之行為。
九合敬同愛,排難解紛,不容有歧視推諉之行為。
十振作精神,見義勇為,不容有廢弛敷衍之行為。(摘自《太原王氏家譜》)
3王氏起源
王姓是一個源頭眾多、族派紛繁的姓氏。出自媯姓,為齊王田和(陳厲公次子田完第9世孫)的後代,以王族稱謂為氏。有出自子姓,為殷商王子比干之後,以爵號為氏。有出自姬姓,為周文王之後,以王族爵號為氏,得姓始祖是太子晉,其名晉,字子喬,系周靈王太子,在山西太原有「子喬祠」就是對王姓始祖子喬的紀念。王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位的大姓,擁有人口近一億,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七點四。
起源主要有五:
1.出自姬姓,分為三支。
其一為周文王第十五子畢公高後裔。據《通志·氏族略》及《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春秋時畢公高裔孫畢萬自畢國出奔晉,為司徒,並被分封於魏,傳至魏文侯斯,與趙、韓三國瓜分晉國,公元前225年為秦所滅,其子孫四散,因是王者之後,便以王作為自己姓氏。
其二源於太子晉。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周靈王太子晉因直諫被廢為庶人,其子宗敬為司徒,其後人由洛陽遷居於太原、琅邪,時人號稱「王家」,因以為氏。
其三為周平王太孫姬赤之後。周平王在位五十多年,去逝後由太孫赤繼承王位,但不久便被推翻,不得已出奔晉國。其子孫也因是王者之族,改姓王姓,是為山西王氏。
2.出自媯姓,齊王田和後代。公元前404年,田和廢齊自立國君,將姜姓齊國改為田姓齊國,後齊國被秦國所滅,國滅後齊國末帝齊王建居共(今河南輝縣),生有三子:田升、田桓、田軫。田升生田安,田安被西楚霸王項羽封為濟北王,西楚滅亡後,田安失去王位。其子孫為紀念這一時輝煌,改姓王,為河南王氏。
3.出自子姓,殷商王子比干之後。據《通志·氏族略》所載,殷商王子比干(商紂王叔父)因屢次勸諫紂王,被剖心而死。比干被殺後,葬在當時的國都朝歌(今河南衛輝北)附近,子孫世代為他守陵,並改王為氏以紀念。
4.他族改姓或賜姓。公元8年12月,王莽建立新朝,始建國二年(公元10年)下詔說:「明德侯劉龔、率禮侯劉嘉等凡三十二人皆知天命,或獻天符,或貢昌言,或捕告反虜,厥功茂焉。諸劉與三十二人同宗共祖者勿罷,賜姓曰王。」五代時,幽州人劉去非追隨劉守奇在後梁政權中任河陽行軍司馬,李存勖攻破後梁河洛地區,劉去非投奔後梁荊南兵馬留後高季興,後唐建立,高季興表示歸順,劉去非因曾與李存勖作對,為保護自己改姓王,名保義。北朝時,西域胡人支頹褥遷居到新豐(今陝西臨潼東北),不久即死去,他的妻子帶著兒子支收又嫁給北周王粲,支收改姓王,兒子即隋朝末年一度稱帝的王世充。明朝汀州府(今福建長汀)經歷王得仁,其家本姓謝氏,「父避仇外家,因冒姓王氏」。明朝都御史王一鶚本姓楊,大理評事王大崇本姓孫,都改姓王。[2] 愛新覺羅家族也有一支改姓王。
5.少數民族改姓王氏。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下令遷到洛陽的鮮卑人一律把籍貫改為河南洛陽,姓氏改為漢姓,可頻氏改為王氏。隋唐之際羌族鉗耳宗、鉗耳干兄弟,在隋煬帝大業年間「以王后兄弟並改姓王氏。」營州地區高句麗人改姓王氏在北朝至隋唐屢見不鮮。如《周書》卷二十《王盟傳》記載:「王盟字子仵,明德皇后之兄也。其先樂浪人」。《舊唐書》卷一百一十《王思禮傳》記載:「王思禮,營州城傍高句麗人也」。同書卷一百六《王毛仲傳》載,霍國公王毛仲「本高句麗人也」。唐高宗總章元年(668年)設立安東都護府,所轄回紇人中有姓阿布思的,是回紇大姓之一,唐肅宗上元二年(761年),安東都護府被取消,阿布思姓中一個叫五哥之的人投到成德節度使李寶臣帳下,被裨將王武俊收為養子,從此改姓王氏。匈奴是中國古代北方少數民族,進入中原後,在與漢族交往中也有不少把姓氏改成王姓。契丹人建立遼國,皇室耶律氏也有很多人改姓王氏。另女真、蒙古、滿等少數民族在長期與漢人接觸過程中也有許多改姓王氏。
4王氏字輩
各地王姓字輩如下(祖籍省份排序按拼音音序):
安徽省:
琅琊王氏安徽望江世芬堂:永信志得守,彥本從之道,應時自大興,萬年常克紹,學業征官符,文章啟榜兆,敦修源裕世,雲仍由茲肇。
安徽績溪王氏:玉大元祥兆,安邦維義誠,宏開能紹業,積德慶長春,俊傑輝光顯,家聲永茂庭,驊騮駒驥驌,龍鳳鹿麒麟,卜吉謙恆益,希賢智勇仁,儉勤忠信讓,均正適時平。
天長市王姓字輩:玉祥兆慶保,萬永進長春,俊傑名增顯,家聲自茂庭,安邦定國榮,文光昭盛世,大吉謙恆益,德仁希賢智,儉勤忠信義,秉本從業道,應善運遠興,均正適時平。
湖北省:
湖北松滋王氏字輩(以楊林市王家灣為代表):
啟燕詞先,繼聖紹賢,經文光煥,毓秀序年,忠正世澤,吉慶維緣,宏宜家治,應運相傳。
江西省:
吉安府三槐王氏(江西吉水縣灘頭村→河南衛輝→湖南常德、黔縣
→貴州天柱,歷經二十餘世)字輩:...志海通光昌;廣學紹家方;瑞慶...
萍鄉王氏字輩:
「文運人才盛奎光斗漢齊青箱延世澤儲俊隸金閨」。
青海省:
湟中雲谷王氏:
運時(陳氏、李氏)→( )→國( )→可( )→( )→進( )→( )邦→廷( )→( )清→啟( )→( )→生( )→增( )→( )成→[3]
青海湟中雲谷王氏歷史變遷:始祖王普發祥於河北靈璧,漢代居山東臨沂,元初遷居南京,明初隨移民至青海,明末又遷至湟中雲谷川上西河。[4]
四川省:
四川大竹王氏:嘉錫良士,以奕正萬,懷仁履道,立名守善,典敬慎修,秉公度憲,光燦榮華,世代永煥
都江堰王氏:入蜀始祖:慎公,字顯臣。偉公。灌縣(今都江堰市)始遷祖:銘祿公,慎公之子生六子:一房諱之位公,住靑龍場余家廟;二房諱之進公,住筏村場(今新渡口);[5] 三房諱之禎公,住太平場香花院;四房諱之賓公,住街子場;五房諱之奇公,住火燒坡;六房諱之貴公,住石羊場皁角廟。字派:長房:成天世啟文,明正國朝興。榮華增福祿,富貴德長淸。二房至六房登天懷德永,普化建邦長。開國經倫偉,榮華世代昌。註:普與甫同。長房:明字派與二房至六房:登字派同輩。錫字派與天字派同輩。貴字派、子字派、文字派、萬字派與春字派同輩。
四川瀘州王氏:海印大又順,登芝王元文,汝正聯心德,天明在朝廷。守永賓奇富,亨安帝寧童,宦亭定廣宗,慶宣應寬宏。
都江堰市王氏宗譜 (3張)
山東省:
嶧縣王樓三槐堂王氏字輩
王姓家譜,家族網,姓氏,尋根,族譜
十七世至五十二世):道統廣運,純正自勵,粹豫巽豐,百儒偉昌.成憲貽續守,鴻業振衍長,耀宗宜向盛,榮來啟智生。
巨野草坡王姓:十九代月字輩後續20字輩:瑞廣延緒長繼先傳嘉良德培福澤厚道立萬世昌。
鄆城縣武安鎮華營村:體善傳家寶
德州王氏字輩:文明學書青開國俱朝臣修德承先志積善福慶臨。
萊州府王氏字輩(順治八年遷奉天海城縣,公元1651-):起道成應好,三開洪殿永,世德元齡懋,國賓福耀昌,蘭新臣希樹,文顯汝維祥。
高密城律王氏字輩:十六世以下「家述儒教,啟佑延基,同茲懋勉,益續遠徽。
山西省:
善慶堂王氏派語:禮樂修明定,湘南泰運開,傳家徵世澤,光國蔚人才,道立英賢作,心恆孝友培,熙朝榮俊彥,寶樹植庭槐。
太原堂王氏派語:自紹玉昆誠,經緯雄才具,安邦定國榮,文光昭盛治,懿瑞振家聲,敦本前謨顯,修倫世道平,休仁知緒永,敏學興時行,以上培原裕,方來受命旌。
民國三十二年太原堂王氏派語:有章汝煥,式德聊昌,修禮立義,守本安常,興家成業,錫慶致祥,功昭道顯,聲遠名揚。
民國癸酉年太原堂王氏七大房合修族譜派語:禮樂修明定,湘南泰運開,今逢清鼎位,代毓國家材,世際人文起,源從晉祚來,子孫發千億,賢仕策金台。清道光丙戌續譜所載派語:文運人開,洪猷日展,克慎芳修,用敬盛典,士德茂昭,卿材益顯,寶善立名,祖詒雲衍。
湖北省:
湖北省洪湖市燕窩鎮王家邊、烏林鎮王家洲王氏分支王氏派語:宗正仲勝天,曰(yue)之予廷家,國有文明士,光生際會中,克承先製作,必啟後安豐,世本仁和義,祖傳德與功,當時垂令典,萬代可以同,(大開雲運昌,立朝方高強。)(註:括弧內的字在新修族譜時刪除了)。
湖南省:
寧鄉烏石王氏:文運人才盛,奎光斗漢瑩,葆衷恢世澤,作善振芳聲,植樹先知貴,魁英實得名,緒從忠厚衍,瑞應集簪纓。
湖南隆回隆治王氏:源自三槐堂上梅王氏,自盟盛公始字輩如下:盟光添萬祖,良才文思廷,秀清義國正,世代守乾坤。祥雲調化育,師聞有道周,鳴風維景德,(本利學實優)。三十六世起改用王隆中將軍(光遠房後裔,軍長職)所撰的五言詩十二句:忠孝承家訓,慈惠征瑞芳,岐晉宏基業,漢唐顯文章,治陳大平策,學宗知園方,圭壁聯輝遠,詩書遺澤長。根本勤培植,福祿爾自昌,徹懷先德著,永奉為典常。
湖南益陽王氏派語:先善友至子,仕仲孟文廷,萬生永以用,秉德信元平,仁崇禮可育,中正本和心,器字輝星漢,詞章耀錦城,科名光世澤,祿位定均申。老譜歷傳派語:鼎范銘功遠,詩書啟俊英,家聲傳益盛,前武克相承。
湖南瀏陽王氏鑿石支派字:裔榮篤本先德顯揚,紹修世澤遠繼廷芳。南華案山支派字:家德澤新克念顯揚,紹修正學遠繼廷芳。
長沙王氏字輩:守元寅汝世必斗翁崇友佐添應子。(前十四派序不能成句,自十五世國字派起編成四言八句共三十二派):國正學文,洪開式哲,啟兆萬年,顯承謨烈,忠厚傳家,光昭祖澤,綿延永紹,祥鍾俊傑。
湖南湘鄉牢田王氏原訂編派:添元用義祖,承顯立鉉宗,忠孝守仁義,安邦定太平。續派:世業紹前德,詩書裕後昆,修齊為國本,名教耀芳聲。
湖南安化王氏舊派語:派傳先善友,子仕仲孟文,廷萬永以用,秉德信元平,仁崇禮可育,中正本和心,立代資祺壽,亨佳福慶增。續修新派語:驥足騰雲路,鴻章重玉京,彝鼎垂功遠,賢書啟俊英,令名光世澤,祿位自能申,家聲傳必盛,前武克相繩。
湖南省(貴州省桐梓縣小水鄉)龍山縣桂塘鎮王氏舊派語:重承維貞賢,顯忠世應先,家紹成庭仕,定開永萬年.
河南省:
河南沁陽常樂村王氏字輩:
王姓原輩分字:
思 肇 世 來 之 有 維
沁陽王氏宗世系譜總表
春 喜 光 明 貴 榮 尊
德 業 重 修 家 運 振
興 起 功 烈 自 煥 新
新續輩字:
耀 祖 應 紀 志 高 潔
懷 寛 道 遠 安 守 親
誠 信 若 宇 敏 勤 學
智 仁 堯 舜 再 續 根[6]
雲南省:
雲南王氏(主要分布在鎮雄、威信、石屏、貴州威寧、六盤水一帶):志遠興德政、承文國天章(中)、朝仕永應洪、貴廷思耀封、光建定安澤、顯揚裕先宗,高明登大寶,治濟慶家邦。
雲南富源王氏家譜字輩(富村支)
天尚世朝國連邦,廷臣文學正有光;
修齊治平全德教,信義傳家顯長安。
這一支系四川王氏大善公後裔,富源王氏始祖大善公身為將軍,統兵蜀川,人稱「鐵川柱石」,後因戰事宦遊滇東,落跡雲南曲靖沾益縣城坊橋,大善子天玉、天玉生尚熏、尚熏生世尊、世尊生朝盛,朝盛公從雲南沾益遷移富源縣上小寨村後傳國成,國成生連鳳、連友(遷移吉白村)、連科,連鳳子平邦,其下子孫開始發展,平邦有六子,廷相、廷枋、廷樞、廷楷、廷模、廷梅(早卒無出),繼之傳忠臣(有七子一女)、金臣、顯臣(有八子四女)、輔臣、正臣、直臣、公臣、平臣、宏臣等十幾孫,後又傳文選、二文、文正(中國人民解放軍四野),忠福、文星、文蘭、文勝、文光(遷塊澤),文采(遷下布村)、文浩(遷黃泥河)、文華(遷黃泥河)、文廣(遷塊澤)、文來、喬文、文榜、文富、有福、碑林、碑文、文周、文凱等四十幾孫,至今傳有學字輩、正字輩、有字輩共幾十戶人家,家族中在外工作者逾百人。
貴州省:興義市王家家譜
一勤維秉庭,圖尤證和平;
道德思克富,禮讓關定青。
貴州省:遵義市王家家譜
雙崇明自友,永遠在朝廷。
其他:
文德堂王氏二房車礁舊派序:宗派始均千,郎寶邦繼焉,文允廷光政,用世萬興天,丹懋崇宏大,思昭甲第聯。
碩舊王氏:聲振朝堂,世德傳芳,求志達道,大顯家邦。
5王氏圖騰
推薦閱讀:
※《郭氏家譜》(一):郭家人的寶藏!
※林氏家譜1
※揭邵逸夫家譜:遺囑早立 曾與兒子斷交
※家譜的寫法
※??【學家譜品家訓】遂寧黃氏家譜:睦宗族 和鄉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