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學習理論

一、混合式學習的提出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e-Learning在教育領域得到了迅速應用與發展,由此推動了教育革新,併產生了許多新的教育思想與理念。人們在應用e-Learning 的過程中逐漸體會到不同的問題需要用不同的方案來解決。通過對e-Learning 的反思,在企業培訓領域中首先出現並經常使用一個詞語「混合學習(Blended Learning)」。在企業培訓中,目的是通過培訓使企業獲得更多的利益而投入越少的成本。考慮到培訓對象在時間與地點方面的多樣性需求,企業在應用e-Learning 進行培訓的實踐中,逐步探索把網上培訓與傳統培訓相結合。人們逐步探索採用課堂教學、分組討論、專題研究及遠程教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培訓。由於當今企業培訓範圍的廣闊,因此,這種更有效、適應性更加靈活的術語「混合式學習」就廣泛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國外:到2000年,美國教育部向國會提交的「教育技術白皮書」中下列觀點已經佔據統治地位(從而為 Blending Learning的提出鋪平道路):E-Learning 能很好地實現某些教育目標,但是不能代替傳統的課堂教學。E-Learning 不會取代學校教育,但是會極大地改變課堂教學的目的和功能。進入21世紀以後,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和E- Learning 的發展,國際教育技術界在總結近十年網路教育實踐經驗的基礎上,一種新的學習理論Blending Learning(混合學習)誕生了。儘管對於這個名詞的解釋眾多,國內:Blending learning 在我們國內的引入,源自於何克抗教授在2003年12月參加的計算機教育應用國際會議,他在總結了國外學者報告中關於Blending learning 的有關知識後,賦予了Blending learning新的含義。二、混合學習的定義(1)在一些企業學習中,有些人認為,企業可以選擇的「傳遞系統」主要有四種選擇:通過寬頻傳遞高質量視頻的解決方案;網際網路傳遞實時的、教師指導的課程或自定步調的訓練;不能接入網際網路時,通過光碟傳遞訓練;帶有模擬或不模擬的課堂訓練。這樣混合式學習中的「混合」是在傳遞方法上的混合。(2)美國培訓所對混合式學習定義為:它是關於學習者如何掌握並且提高個人學習工作績效的學習方法,是以下幾個方面的統一協調:①商業與績效目標。②小組學習者共同學習最優化的學習方法。③學習內容最好的個性化展示以及學習的各種方法。④支持學習、培訓、商業以及社會活動的各種資源。⑤最大化的提高與人接觸、交流及處理社會關係能力的方法。在國內學者關於混合式學習的定義中,以何克抗教授和黎加厚教授的定義具有代表性。何克抗教授認為,混合式學習「就是要把傳統學習方式的優勢和e-Learning(即數字化或網路化學習)的優勢結合起來;也就是說,既要發揮教師引導、啟發、監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要充分體現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3)Josh Bersin的觀點「Blending Learning應當是優化各種學習資源的組合」,即:1+1>2,被業界認為是對Blending Learning概念最精準的闡述。(4)上海師範大學黎加厚教授把Blending Learning 翻譯為「融合性學習」,他認為「融合性學習」是指對所有的教學要素進行優化選擇和組合,以達到教學目標。同時他也強調,「融合性學習」意指教師和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將各種教學方法、模式、策略、媒體、技術等等按照教學的需要嫻熟的運用,達到一種藝術的境界。(5)何克抗:混合式學習就是要把傳統學習方式的優勢和e-Learning(即數字化或網路化學習)的優勢結合起來;也就是說,既要發揮教師引導、啟發、監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要充分體現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結合以上國內外學者的定義,我們可以認識到Blended Learning是基於這樣一個前提的:學習不是一個一次性的過程而是一個連續的過程,混合比用單一的傳遞方式有優勢。三、「混合學習」理論的內涵及混合式學習的最本質的核心混合學習是指為達到「教」與「學」的目標和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對所有的「教」與「學」中的組成要素進行合理選擇和優化組合,使「教」與「學」的相關成本達到最優的理論與實踐。混合式學習的最本質的核心就是,對特定的內容和學習者用適合教學內容傳輸和學習者學習的技術手段來呈現與傳輸,在此過程中運用合適的學習和教學方式。四、混合學習的基本思想是:1、混合學習過程強調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地位的結合2、混合學習研究的本質是對信息傳遞通道的研究3、混合學習的關鍵是對媒體的選擇與組合五、混合學習的理論基礎混合學習的核心思想是根據不同問題、要求, 採用不同的方式解決問題,在教學上就是要採用不同的媒體與信息傳遞方式進行學習, 而且這種解決問題的方式要求付出的代價最小, 取得的效益最大。這種思想有重要傳播學理論依據。1.麥克盧漢( M arshall Mcluhan) 的媒體是人體的延伸的理論2.施蘭姆( W. Schramm, ) 的媒體選擇定律預期選擇率 =可能得到的報酬/需要付出的代價這裡需要付出的代價包括製作媒體所需要的費用( 設備損耗、材料費用、人員開支等) 以及所付出的努力程度( 難易程度、花費時間等) , 統稱為成本。可能得到的報酬是指能完成教學目標的程度, 即學生通過媒體能獲得多少新的知識, 是否獲得能力培養的效果等因素。公式表示, 需要付出的代價越小, 而可能得到的報酬越大, 則媒體的預期選擇的概率也就越高。從媒體選擇定律中可以得到啟示: 媒體的選擇和使用, 應以提高報酬與代價之間的比值為目標。混合學習就是期待以付出最小的代價, 得到最大的報酬。在設計混合學習方案時可以採用如下的途徑:( 1) 教學效能不變, 盡量降低成本;( 2) 保持成本不變, 盡量提高效能;( 3) 盡量降低成本, 努力提高效能;( 4) 成本略有提高, 更大提高效能;( 5) 效能略為下降, 但大幅度降低成本。3. 梅里爾提出的「首要教學原理」也為混合式學習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支持。梅里爾認為,「學習只有在學習者從事解決真實世界裡發生的問題時,只有當學習者能夠通過論證或應用而激活已知知識、並將其作為理解新知識的基礎時,新知識才會被整合到學習者的世界當中」。簡而言之,只有在學習者承擔了合適的任務,並知道應該怎樣去做的時候,有效的學習才會發生,這也正是本文提出的混合式學習課程設計理論的主要理論依據。對於混合式學習,正如Singh & Reed 指出的那樣,混合式學習必然是有效的,因為學習者在混合式學習中不僅要去解決真實世界的問題,而且也得到了如何解決問題的指導。六、混合式學習(Blended Learning)的組成要素混合學習包含了面對面(Face toFace) 教學和在線(Online) 學習兩大部分, 這兩個部分都不是單一的。如果不明確混合式學習模式的各個組件,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 我們往往靠有限的經驗或使用自己熟悉的教學方式來構建混合式學習模式, 這樣並不能真正的實踐混 合 式 學 習 模 式 。Donald Clark 在 「White paper:BlendedLearning」中將混合式學習分為兩個部分, 離線學習部分和在線學習部分。每個部分又分為六個小組。1、 離線學習(1)在工作 /實踐中學習(2)面對面的指導(3)教室 (4) 印刷品(5) 電子媒體(6) 廣播媒體2、 在線組件(1) 在線學習內容(2)電子導師(3)在線協作學習(4) 在線知識管理(5)網路(6) 移動學習Mark Harrison 在「Whitepaper: blended learning inpractice」中將構建混合式學習分為三步, 具體內容為內容分析、學生分析與學習目標要求與約束機制。七、混合式學習的四種模式1、 技能驅動模式(Skill-Driven Model)2、 態度驅動模式(Attitude -Driven Model)3、 能力驅動模式(Competency-Driven Model)4、 Barnum和Paarmann模式八、混合式學習的應用1、混合式學習在智能媒體中的應用混合式學習在智能媒體中的應用的傳播模式。在學習者的學習過程中教師起主導作用,教師對學習者所學的知識篩選和整合過後通過數字學習和教室學習讓學習者學到系統的綜合的知識,學習者學到知識後進行自身的消化再通過智能媒體查詢不懂的和疑惑的知識以及拓展知識,最後學習者再將學到的知識反饋給教師,反饋的方式包括作業、考試以及其它。教師對學習者的反饋再做出合理的評價使學習者盡量做出正確的反饋。整個過程是以學習者為中心,教師為引導,最主要的是提高學習者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動性以及動手實踐能力。在此基礎上我們可以將遠程教育的應用與智能媒體中以打破學習的空間和時間的限制。就好比學習軟體應用與手機、掌上電腦等以解決學習的空間和時間上的問題。2、混合式學習在成人教育中的應用混合式學習起源於企業培訓中,並被實踐證明是企業中最好的培訓方式. 而成人教育的對象也是成人,因此,混合式學習在成人教育中的應用應該是可行的.學生知識層次、結構參差不齊,其教學應以混合式學習為主,學生工學矛盾突出,宜採用混合式學習方法加以解決,學生學習目標明確,適宜用混合式學習方法,學生學習自制力、自學能力較強,應用於混合式學習方法,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成人教育與實施混合式學習成為可能。3、 混合式學習在函授教育中的應用參加函授的人員都是在職的成年學習者,他們有一定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經驗,一般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學習內容,根據自己的時間靈活學習。在歐美企業中,混合式的培訓已被證明是目前最好的培訓方式。混合式學習集中了多種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運用起來很靈活。根據混合式學習的優勢,可以說混合式教育應當比較符合函授教育的需要,並且可以通過學習目標的制定、媒體通道的選擇、教學模式和學習評價四個方面來實現混合式學習在函授教育中的應用。九、「混合學習」理論的特點1、時代性「混合學習」是教育領域出現的一個較新的名詞,自其在企業培訓中被提出到作為一種教育理論進行深入研究有近10年的時間。儘管其相關的一些理念已經存在多時,但是作為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或作為一種有發展前景的教育理論,不管在企業培訓中還是在學校教育中,都引起了人們積極探討和投入應用實踐。「混合學習」理論明顯具有時代特徵,它是隨著信息技術和網路技術的發展出現的,是在E-learning(網路學習)進入低潮後人們對純技術環境進行反思而提出的。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現代教育技術的不斷創新,「混合學習」理論也必將不斷完善。2、綜合性「混合學習」理論的綜合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混合」是與「教」與「學」相關的多個方面的組合或融合。不同的教學方式、教學環境、教學媒體、教學要素等諸多方面的有機結合。二是「混合學習」的理論基礎深厚,相關的支撐理論不斷地被提出。混合學習的理論是多元化的,是多種理論的混合,主要包括行為主義學習理論、認知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人本主義思想、教學系統設計理論、教育傳播理論(麥克盧漢的「媒體是人體的延伸」的理論和施拉姆的媒體選擇定律)、首要教學原理、活動理論以及創造教育理論等。3、應用性混合學習實踐起點則源於企業培訓,最先在企業中得以應用。採用混合學習的方式,企業在一定程度上確實減少了成本投入,增加了商業收益。而對於學校教育而言,很多國家在研究混合學習理論的同時也著手進行了實際的應用實踐。在中小學教育和高等教育中,不同學者和老師將混合學習理論應用到教改中,對其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討。2009年,美國教育部通過對1996年到2008年間在高等教育中開展的實證研究數據進行元分析,指出與單純的課堂面授教學、單純的遠程在線學習相比,混合學習是最有效的學習方式。大量的研究和試驗表明混合學習在學校教學、教師培訓以及企業員工培訓等方面的運用,確實增強了教學效果、改進了培訓投入-產出比、提高了學習者滿意度。4、發展性「混合學習」理論的發展性也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混合學習」理論的內涵將會得到不斷的充實和完善,混合學習的模式和方法將會越來越多樣化,混合學習涉及到的內容(主要是課程)將會越來越廣,其趨勢將遍及所有課程,將會打破語言和地域障礙,精品的學習資源將逐步實現全球共享;二是「混合學習」理論的應用將會不斷深入,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學校、企業、機構、國家等參與到其中。混合學習的不斷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會大力促進教育的國際化和全球化。十、Badurl Khan提出的混合式E-Learning的結構,也稱為Khan八邊形結構。這個模式可以幫助人們在設計混合式學習時選擇合適的內容,也可以成為設計、開發、傳送和管理以及評價混合式學習課程的指導性原則。Khan將這些因素概括後組成了一個八邊形(如圖1所示),其維度有:教學、技術、界面設計、評估、管理、資源支持、倫理和機構。以下將對它們作一簡要的闡述:機構:主要涉及組織、管理、學校事務以及學生支持服務等。教學:涉及要傳送的學習內容(內容分析)、學習者需求(學習者分析)和學習目標(目標分析),同時也包含E-Learning的設計與策略方面。在這個維度中,要列出給定課程中的所有的學習目標,以及所選取的最合適的內容的傳送方式。技術:包括設計一個學習環境和學習內容的工具。此處可能需要一個最合適的能夠管理各種學習內容傳輸方式的LMS(學習管理系統)和一個LCMS(學習內容管理系統),LCMS可以對所需要的各種教學內容進行管理。界面設計:包括混合式學習中各組成元素的用戶界面。這個用戶界面要保證支持所有的組成元素,可以使用戶在不同的學習元素之間相互切換。內容結構、導航、圖表以及幫助設計等都應該在界面設計中予以考慮。評估:是關於混合式課程的可用性的衡量。該課程的評估具有評估課程材料和每個學習者的績效的功能。在混合式學習中,合適的評估方式應該適合各種傳遞方式。管理:涉及到各相關混合式學習活動管理(管理課程、基礎設施和邏輯過程),同時也包括註冊、認證以及不同混合元素的順序安排等。資源支持:使學習者可以隨時使用管理的資源,當然這些資源支持也可能是一位經常可以通過面對面、E-mail、實時聊天系統接觸的諮詢者或指導教師。倫理:開發一個混合式學習課程時需要考慮倫理因素,例如學習者機會的均等、文化的多元化以及國籍等。十一、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與混合式學習1、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是混合式學習的理論基礎之一混合式學習並不是以某一個特定的學習理論為基礎的,它不是一元的,而是多種學習理論的混合,是多元的。混合式學習認為學生獲得知識的多少取決於學習者在教師幫助下,根據自身經驗去建構有關知識的意義的能力,而不是學習者重現教師思維過程的能力。這與建構主義認為「學習的質量取決於學習者根據自身經驗去建構有關知識的意義的能力.而不取決於學習者記憶和背誦教師講授內容的能力」是致的。2、混合式學習幫助教育界重新認識建構主義教育界對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一直有著不同的看法,其中有兩點值得反思:第一,是堅持以學習者為中心,還是強調主導一主體相結合。傳統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片面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而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但教學各個環節的設計和實施,都離不開教師的主導作用。所以,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和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二者並不矛盾。他們完全可以在建構主義學習環境下和新型教育思想的指引下統一起來。在混合式學習中,教師的主導作用不僅是指對內容的講解,對學生的啟發、引導,還表現在各種學習環境的創設、多種學習資源的提供、多樣化學習方式和學習風格的選擇、學習評價的組織和實施等方面。在這種情況下,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得越充分,學生的主體地位也會體現得越充分,最終形成一種學習的共同體結構;第二,學習者所建構的知識是主觀的還是主客觀的統一。混合式學習給我們的啟示是,既要重視學習者的經驗和原有認知結構,又要重視客觀事物對學習者所產生的刺激。3、混合式學習豐富了以建構主義為主的多元化教育理論觀進行教育改革需要以先進的教育理論為指導,而各種教育理論都有其適用的領域和範圍.目前還沒能找到一種普遍適用的理論,所以指導教育改革的理論不應當只有一種,而是有多種,即指導教育改革的理論應是多元化教育理論的混合。當然,在一定的歷史時期內.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存在的教育問題是不一樣的,即不同時期的教育改革必定針對不同的目標,而為了更有效地達到這個目標.往往要採用與該目標直接相關的理論。比如.美國長期以來傾向於以學生為中心,而我國則主張以教師為中心。正是由於國情不同.美國當前的教育改革多強調些傳統教育理論,而我同則相反。針對我國的現狀,今後一段時間內提倡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還是必要的,但是必須注意,我們倡導的不是那種建立在主觀主義認識論和片面的以學生為中心基礎上的極端建構主義.而是建立在主導和主體相結合,主客觀相統一的教育思想上的新型建構主義。何克抗教授認為, 混合學習的思想將對建構主義認識深化、對信息傳播技術( ICT ) 教育應用認識深化、對信息技術課程整合認識深化和對對教學設計認識深化( 何克抗, 2004) 。十二、混合學習的設計

十三、混合學習的設計步驟

十四、混合式學習的課程設計理論1、前端分析。 在對課程資源和活動等進行具體的設計之前,必須先對課程教學的基本情況進行分析觀測,即前端分析,以便確定該課程是否適合開展混合式學習。前端分析階段包括三個方面的工作:(1)學習者特徵分析,通過評定學習者的預備知識、學習風格、學習偏好等掌握學習者的相關特徵。(2)基於知識分類的學習目標分析,即根據教學內容的實際情況確定學習應當達到的目標。(3)混合式學習的環境分析,把握課程教學所具備的外部環境條件。前端分析的目的是根據學習者的熟練程度確定學習目標,從而為後續工作提供依據,其結果表現為一份綜合上述基本教學情況和教學起點的分析報告。2、活動與資源設計。這個階段的工作由混合式學習總體設計、單元(活動)設計和資源設計與開發三個環節組成。在總體設計環節,課程設計人員應當在明確課程整體學習目標的基礎上,對相應學習活動的順序做出安排,確定學習過程中信息溝通的策略,並充分考慮為學習過程提供哪些支持。總體設計實際上已經為其他兩個環節的設計工作確定了基調,而目『總體設計的結果也正是一份詳盡的設計報告,將課程設計的主要思路和設想充分地表述出來,使單元(活動)設計環節和資源設計與開發環節不必再為這些基木問題存在疑問,可以專心完成具體的技術工作。總體設計報告是混合式學習課程設計的基礎文檔,其中對課程目標和學習過程的構想同時也為課程評價提供了基木依據。總體設計環節必須不斷追問的問題是,究竟哪些活動和資源適合於讓學生自學,還有哪些適合於典型的教室情境由此不難看出,這個環節是混合式學習是台能夠達到Singh & Reed所說的那些「適當」的關鍵-3、教學評價設計。教學評價設計是課程設計的第三個階段,主要通過學習過程的評價(如使用電子學檔)、課程知識的考試(如在線考試)和學習活動的組織情況評定等方式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前而兩個階段所確定的學習活動目標、混合式學習的環境等是進行評價設計的重要依據。

十五、混合學習實施策略1.教學模式的混合教學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學思想指導下,圍繞著教學活動中的某一主題,形成相對穩定的、系統化和理論化的教學范型。教學模式包含指導思想、主題、目標、教學程序、策略、內容、評價等要素。表1簡要對比了不同教學模式的特點。

2.教學媒體的混合教學媒體是儲存和傳遞教學信息的載體。表2簡要對比了不同教學模式下所使用的各種教學媒體的特點。

3.教學環境的混合教學環境是與人類教學活動相關的環境,是教學活動賴以存在的各種客觀條件的總和。其中包括師資水平、校風學風、道德品格、師生關係以及教學場所、教學設備、圖書資料等軟硬體環境。表3簡要對比了不同教學模式下教學環境的特點。

4、在遠程教育中實施混合學習策略的技術實現方法在遠程教育中實施混合學習的策略時,很重要的一環是教師的面授、輔導和答疑以及學生實驗。然而由於遠程教育教學模式的固有特點,教師與學生面對面教學的機會是有限的,因此混合學習策略的實現主要採用在技術支持下融合面對面教學中的各種優勢的方法完成。

十六、混合學習與教育技術首先混合學習在教學理念上克服了片面強調以教師為中心和以學生為中心的缺陷提倡主導主體相結合。其次,混合學習與學習理論不同,它是在教育技術學科領域自身發展的產物數字化學習興趣的形勢下產生的,因此它屬於教育技術學科範疇,是學科自身的成果。數字化學習是媒體技術發展的反映,教育技術學對於它的深入研究體現了學科還沒有完全擺脫唯媒體技術論的思想,從原來的視聽教育、電化教育,到現在的現代教育技術,教育技術每一階段的發展似乎都離不開媒體的更新換代,導致了媒體技術成為人們心目中教育技術的代名詞,媒體理論及技術是教育技術理論及實踐的重要內容之一,但它並不是教育技術最本質、最核心的內容,而只是教育技術理論框架中較接近實踐的部分,教育技術的理論核心是教學設計理論,混合學習應該從目標理論、教學策略的研究、學習過程的研究,評價理論等方面切實在常規學習基礎上結合數字化學習的優勢,從而豐富教學設計內容和教育技術學體系,並在此基礎上實現教育技術學以系統教學設計為研究和發展重點。混合式學習應用案例設計在案例分析中選用了《大學攝影基礎教程》中的《第六章黑白暗房工藝》作為一個教學單元,在此單元中包括了教師課堂教學、學生在線學習以及學生的試驗課程。4.1課程分析《大學攝影基礎教程》課程中第六章的教學對象是教育技術學專業大一學生,學習時間為5個課時。教學小組由一名主講教師和一名技術支持人員構成。4.2教學設計4.2.1前端分析在具體的混合式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我們按照本文前一部分所提出的混合式教學設計過程模型開展設計活動。作為該模型的第一個環節,即前端分析,我們除了根據學習對象的具體特點進一步明確總體教學目標和章節的教學目標,對教學內容進行了劃分和重組,改變了過去套用教材章節作為教學單元的做法。同時,我們認為教學設計的一切活動都是為了學習者的學習,教學的目標能否實現,要在學習者自己的認識和發展的學習活動體現出來,因而在學習者特徵分析環節,我們通過與學生溝通、觀察學生在上課時的表現進行。表4-1是進行前端分析的結果。表4-1 課程教學設計之前端分析課程名稱黑白暗房工藝教學對象教育技術學大一學生課程教學目標l 掌握黑白暗房工藝的主要原理;l 了解暗房工藝中所用到主要藥品的名稱、作用和特性;l 掌握黑白暗房工藝的主要操作流程,並能獨立進行正確操作;l 掌握影響膠片沖洗的主要因素;l 能夠鑒定負片的好壞,並能找出原因;l 能夠進行黑白照片的製作。學習者特徵分析本課程的教學對象為教育技術學專業一年級的新生,在學習本課程之前已經學習了計算機應用基礎,基本具備了學習本課程的基礎。結合相關研究,我們得出當前在校大學生的一般特徵是:比較依賴面授,習慣由教師控制學習過程,缺乏自主性,不善於自學,過於強調信息內容,慣於表面學習,容易受外界誘因的支配,學習動機通常為成就導向而不是著眼於知識掌握的內部導向。具體到本次研究的對象,由於是大一新生,學生的自學能力普遍較差,但是對網路學習具有好奇心,通過合理的引導可以成為我們一個有利條件。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課程的教學中注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以任務驅動和小組協作作為主要的教學方法。課程內容課程內容為教育技術學專業教材《大學攝影基礎教程》第六章《黑白暗房工藝》,包括「膠片沖洗的原理」、「藥品的性能和常用配方」、「影響膠片沖洗效果的因素」、「沖洗的程序和方法」、「負片的鑒別和保存」和「黑白照片的製作學習內容分析本章節內容共包括了五個內容,其中「膠片沖洗的原理」、「藥品的性能和常用配方」、「影響膠片沖洗效果的因素」三節內容偏向理論,要求學習者了解或掌握理論知識;「沖洗的程序和方法」則為實踐內容,要求學習者在掌握前三部分內容後,進實驗室自己操作實踐;「負片的鑒別和保存」和「黑白照片的製作」要求學習者結合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和鑒別。教學資源PPT、Flash、圖片、網頁等4.2.2學習支持環境的設計在學習活動為中心的教學設計中學習環境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學習環境包括信息資源和工具。目標明確、結構合理的課程內容是開展教學並達到教學目標的基礎,教育教學資源為教師設計課程內容提供了大量的素材資源,學習活動管理系統LAMS為教師設計課程內容提供了良好的參考。LAMS是一種設計、管理和發布在線協作式學習活動的創新工具。利用 LAMS直觀的可視化學習活動設計環境, 教師可以創建一系列圍繞教學內容或者基於協作的教學活動, 包括個人作業、小組討論和班級項目等。[6]基於以上認識,我們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和LAMS相結合的學習支持環境。4.2.3教學活動設計在教學活動設計中,在前期分析的基礎上,我們可以為相應的教學單元確定的基本的混合模式,接下來我們充分利用了知識類型、學習目標與學習活動之間關係的二維表,完成了活動類型的選擇,然後圍繞單元目標將上述學習活動組織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但這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進一步對學習活動做細化設計,包括活動的具體組織形式、資源準備、活動評價等,以完成整個學習活動的設計。表4-2 教學活動設計學習目標知識點活動組織資源準備了解黑白膠片的沖洗原理了解黑白膠片的沖洗原理;了解顯影、定影過程。教師講授關於教學內容的課件;顯影、定影過程的Flash動畫掌握黑白暗房工藝的主要操作流程,並能獨立進行正確操作掌握黑白暗房工藝的主要操作流程,並能獨立進行正確操作。分小組試驗暗房照片沖洗設備負片的鑒別和保存能夠鑒別出負片的好壞,並能找出不好的原因;掌握保存負片的方法小組討論不同沖洗效果的照片;黑白照片的製作黑白照片製作的程序;放大照片的曝光、顯影及定影。教師講授;教學課件、Flash掌握黑白照片製作的過程以及用到的器材掌握黑白照片製作的各個步驟,認識器材,好準備。通過LAMS進行自主學習。LAMS實際操作黑白照片的製作黑白照片的製作步驟、器材的實際操作和藥品的特性小組實驗暗房照片放大設備;沖洗好的負片。評價對小組作品進行評價教師與學生同時進行評價各組選出的作品;評價標準。4.3教學過程的實施與組織教學過程是由若干能夠實現預定教學目標的教學環節組成的,是教師講授與學生學習的雙邊互動的活動進程。混合式教學過程中,由於有網路教學環節的加入,考慮到網路學習對於絕大多數學生而言是一個新生事物,因此,我們在教學實施中借鑒了網路教學的相關研究,把整個混合式教學的實施過程分解成四個不同的關鍵環節:課程導入、教學活動組織實施、學習支持和教學評價。4.3.1課程導入在課程開始之前教師需要將整個課程的教學計劃以及各個階段的教學計劃公布在網路教學平台上,在課程教學進行的過程中,在每次課之前教師也需要將該次課的教學計劃公布在LAMS上,以便學生準備和預習。教學計劃說明的內容應該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活動安排和教學評價方式等。在課程導入環節,任課教師主要採用「問題式教學法」,教師先用PPT出示幾張曝光不足或適度、顯影不足或適度以及曝光正常、顯影正常的照片,讓同學們思考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同時給學生說明學習任務,也就是要進行黑白照片的製作並且會對各個小組的作品進行評價,選出最好的照片,獎勵的方法是把照片裝框掛在實驗室里保留。學生就有了一個很真實的目標,提高了學習興趣。4.3.2教學活動組織實施儘管我們為混合學習精心設計了很多活動,但是如果學生不能積极參与到每個學習活動中來,不能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混合式學習的優勢也就無從談起。我們知道,在傳統的基於課堂教授的教學過程中,簡單的「宣講紀律」的方式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在混合式學習中結合了對學生自主性要求比較高的基於網路的學習,如果沒有一套新的辦法來組織和督促學生學習,混合式學習很可能就成為吸收了課堂教學與網路在線學習弊端的一種失敗的「混合」。4.3.2.1課堂教學實施注重學習動機的激發和維持,無論是課堂教學還是在線教學都需要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通過在課堂上討論同學們感興趣的話題,表揚積極的學生並與學生進行情感互動,是鼓勵和維持學生持續在網路上參與和討論的最有效的措施,也是對在線教學的局限進行補充和完善的重要機制。為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注意給學生髮言的機會、積極吸取和尊重學生的意見、適時地給學生鼓勵等。對課程中的重點內容的講授,是保證學生快速掌握課程知識結構的重要措施。教師在課堂中使用預先設計好的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多媒體課件從多感官上刺激學生的感覺器官有助於學生的理解和記憶。在本教學單元課程的混合式教學的課堂講授中,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採用「情景一探究」模式開展教學活動,主要包括以下幾個環節:(1)利用數字化的共享資源,創設探究學習情境;(2)指導初步觀察情境,提出思考問題,對數字化資源所展示的學習情境,指導學生進行深入觀察,和進行探索性的操作實踐,發現事物的特徵、關係和規律;(4)藉助信息加工工具,(5)藉助測評工具,進行自我評價,及時發現問題,獲取反饋信息。4.3.2.2在線教學的實施這個教學單元在線學習的時間安排在黑白照片製作的課程教授與實驗課程之間,用時一個課時。在LAMS上展示給學生課程講授內容、教學資源以及教學設計。學生在此課時中在線複習前面所學的內容,對學習內容達到真正的理解和掌握,還為下次課的試驗課程做好準備。除了課程內容之外,教師還提供了輔助學生理解和掌握課程內容的擴展資源。在線討論與交流通過LAMS的論壇工具和聊天工具來實現,可以針對某一主題展開討論,參與討論時可以使學生對主題進行深入的思考,不同的角度思索和不同的觀點可以促進學生對主題深刻理解。學生是否積极參与討論以及討論的深入程度是學習評價的一個重要指標。4.3.3學習支持學習支持的概念來源於遠程教育領域,在遠程教育中,學習者與教師處於時空分離的狀態,在學習中可能遇到與課程內容相關的困難,也可能遇到單純的學習方法上的困難。所以,學習支持是遠程教育必不可少的環節之一。在混合式學習中,由於引入了e-learning的成分,因而學習支持也很有必要。在混合式學習的實施過程中,無論是課堂講授還是課後輔導,無論是在線學習還是離線學習,學生都越來越需要來自教師學校乃至於社會方面的支持。特別是在設計當中,教學對象是大學一年級新生,面對混合式學習這樣一種全新的教學形式,在開始之初的新奇感消失之後難免會感到茫然,所以為他們提供必要的學習支持特別是學習方法方面的支持顯得尤為重要,這也是保證混合式學習活動過程得以順利進行的必不可少的環節。在本課程混合式學習活動中,學習支持服務貫穿了整個教學過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技術支持技術支持主要解決設備和設施的相關的服務。在課程的混合式教學實施中,技術支持主要解決的是學習者學習環境的問題。2.學習方法支持在混合教學中,學習者需要適應新的學習方式,修正學習習慣,而這樣的調整與適應並非單純依靠學習者自身就可以完成的。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要不斷的提升學習者的學習方法,幫助他們轉變觀念,調整心態,加深對混合型學習的認知,培養學習者的學習能力。3.情感支持情感支持主要指學習者與教師、學習者之間的情感交流。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對學習者情感方面的支持,目的在於幫助學習者解決各種心裡和情感方面的問題,緩解精神壓力、消除孤獨感、增加自信心。在課程的實施過程中,對於情感支持,我們主要利用當前比較流行的即時通訊工具QQ以及e-mail來幫助學習者解決學習期間心理和情感問題。4.3.4評價在最後一個課時中對學生在本單元學習進行評價,評價過程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在小組展示作品以及彙報的同時其他小組和教師進行評價,不僅僅包括了對小組作品的評價,而且包括了在整個單元學習過程中小組協作水平、成員積極程度等等方面。最後根據審核得出最佳作品。參考文獻1、黃榮懷、周躍良、王迎.混合式學習的理論與實踐[M].高等教育出版社。2、何克杭.從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術理論的新發展[J]. 電化教育研究,2004, ( 3 )。3、李克東,趙建華.混合學習的原理與應用模式[J].電化教育研究,2oo4, ( 8) .4、程雁.混合學習理論對教育技術的重要意義——對學習理論的再認識[J]. 中小學電教,2005,(6).5、黃榮懷,馬丁,鄭蘭琴,張海森. 基於混合式學習的課程設計理論[J] 理論 探討, 2009(1)。6、高卓.基於混合學習的課程教學設計[D]廣州:華南師範大學,2006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45920-571245.html 此文來自科學網李磊博客,轉載請註明出處。上一篇:[轉載]此文選自曾國藩家信中的一段,讀後悅目愉心,分享以共勉。下一篇:閱讀分享—學會用技術解決問題
推薦閱讀:

四大經典學習理論
學而不厭:學習理論綜述(一)
你買了那麼多微課,除了費錢,一定沒學到什麼吧?
奧蘇貝爾的有意義的學習理論
從結構主義到後結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嬗變

TAG:學習 | 理論 | 學習理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