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贏肝臟「堡壘」防衛戰
肝臟
在人體系統中,肝臟如同一座多功能的「堡壘」:集解毒、代謝、分泌膽汁、造血儲血、免疫等於一身,在人體正常運轉中佔據重要地位。離開這座「堡壘」,人將難以生存。然而,如同其他人體器官一樣,這座多功能「堡壘」也面臨著這樣那樣的威脅,被「攻擊」,甚至面臨被「攻陷」的風險。肝炎就是給肝臟帶來最多困擾的「壞分子」。肝臟一旦被這個「壞分子」入侵,就面臨著功能受限的威脅,更有甚者,這個「壞分子」會發展成為肝癌,直接威脅人的生命。
肝炎離肝癌到底有多遠?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我們就來分析一下,肝炎「入侵」,是不是一定會導致癌變?肝炎患者又應該如何「攻防」,保護肝臟「堡壘」的正常運轉。
首先要說明的是,肝炎雖然並不是導致肝臟癌變的直接「元兇」,但是肝炎、或者是肝炎導致的肝硬化,會讓肝臟成為一座「危城」,稍有不慎就會被癌細胞「攻陷」。
流行病學數據顯示,具有乙肝或丙肝感染、肝硬化、肝癌家族史的人群,肝癌的發病率遠比其他人群高。在諸多臨床病史資料中,也會發現很多肝癌患者的病史遵循「肝炎——肝硬化——肝癌」的軌跡,也就是說肝炎的持續感染,會極大提高罹患肝癌的風險。
就像堡壘中出現了一些形色可疑的「破壞者」,如果不及時加以干涉,這些「破壞者」的勢力將越來越壯大,發展到一定程度時,不僅會形成與正常肝臟「分庭抗禮」的局勢,還會導致整座「堡壘」被攻陷,引起「堡壘」的正常功能喪失。
目前,肝癌已經成為我國的第四大常見惡性腫瘤,肝癌患者的死亡率更是高居惡性腫瘤死亡率的第二位。在上海地區,原發性肝癌佔據男性惡性腫瘤發病排行的第3位,在女性中位列第7位。
所以,為了防止肝臟「堡壘」被「破壞者」攻陷,首先應當防微杜漸,在形色可疑的「破壞者」——肝炎出現之前,將其扼殺,以免其形成自己的「勢力」。
應當注意的是,「破壞者」的形成並非天然。外界病毒、細菌等因素的感染,都有可能導致肝臟損害,進而導致肝炎的發生。我們常見的肝炎大多是由甲型、乙型與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
為防止這些「破壞者」形成,首要的原則是控制傳染源。例如,肝炎患者和肝炎病毒攜帶者一旦被確診,應當及時隔離避免與健康人群接觸,並接受治療;肝炎患者使用的個人用品都應當仔細消毒並避免他人接觸。目前,最為廣泛的控制肝炎傳染源的方法就是接種疫苗,接種後,人體免疫系統會產生肝炎抗體,一旦肝炎病毒入侵,人體的自我免疫系統就會被激活,並將其殺滅;其次,應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注重生活衛生,避免酗酒、寄生蟲感染等,降低肝炎發生的風險。
如果已經是肝炎或肝硬化患者,也不必過於擔心,肝炎與肝癌並不等同。我們建議肝炎患者應當積極接受治療,避免向肝硬化發展;而肝硬化患者也應當在接受藥物治療的同時,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免肝臟功能進一步受損。
很多時候,當肝臟「堡壘」被癌細胞「攻陷」,其「多功能」將不能正常運轉,如發生黃疸、厭食等癥狀,晚期的肝癌還會出現右上腹的疼痛。但等到這些癥狀出現,病情大多已經進展到中晚期了。因此,對於肝炎、肝硬化、肝癌家族史等肝癌高危人群,應當及時參加肝癌的早期篩查,每6個月至少進行一次檢查,及時捕捉癌細胞「入侵」跡象。
目前,血清甲胎蛋白(AFP)和肝臟超聲檢查是早期發現肝癌的主要篩查手段。AFP是肝癌細胞合成的一種特殊蛋白,在原發性肝癌患者的血液中,AFP的水平會顯著提高,在AFP水平檢查中,肝癌陽性率可以達到90%。但是,臨床上還有30%的肝癌患者AFP水平表現正常,所以還需要配合其他方式進行檢查。例如腹部超聲是臨床上常用的肝臟影像學檢查方法,常規的超聲篩查可以早期發現肝臟內部的可疑病變,並觀測肝臟內是否有其他轉移灶。
當確診為肝癌時,外科治療是肝癌患者獲得長期生存的最重要手段,也是肝癌的首選治療方法。通過肝切除術直接將肝臟的「淪陷區」切除並保留足夠的功能肝組織,保證「堡壘」的功能受到最少的影響;或者通過肝移植術「更換」一個新的「堡壘」,從而實現有效的治療。也可以通過局部消融的手段,通過醫學影像的引導,將消融針插入病灶部位,採用物理或者化學方法直接殺滅腫瘤組織。
肝癌的治療手段不能一概而論,不同的患者適用不同的治療方案。在規範的多學科治療中,往往是「多兵種」聯合作戰,外科、內科、病理、影像、介入等多個學科強強聯合,為肝癌患者制定個體化的「作戰計劃」,選擇出最適合的治療手段。已經罹患肝癌的患者,一定要選擇正規醫院接受規範的治療,以免貽誤病情。
推薦閱讀:
※晚上11點凌晨1點是肝臟排毒時間 有那麼回事嗎?
※肝臟累過頭,身上這處「溝」很深,2種食物多吃,逼走肝病
※肝功能正常,不等於肝臟正常!
※喝酒時學點小訣竅, 讓你在酒桌不易醉, 並且還能保護肝臟
※它雖然丑卻是肝臟「解毒高手」,白開水泡著喝,給肝臟「大掃除」
TAG:肝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