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人蔘蘆頭,野山參蘆頭,分類特點詳解!
2017-01-04 00:13:05
買賣人蔘網野山參——草蘆蘆碗比二馬牙還細小,圓蘆部分碗問結節距離較二馬牙寬,節痕上的潛伏芽較二馬牙品種的潛伏芽粗大明顯,似破土新出的小草,十幾個二十幾個蘆碗堆積成一根纖細彎曲的長蘆,環環生草,煞為觸目,這種蘆頭習稱草蘆。
人蔘
《神農本草經》中對野山參的藥用價值就有了詳細的記載,「主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久服輕身延年」。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稱野山參為「神草」,謂「人蔘治男婦一切虛症,發熱自汗,眩暈」。
那麼人蔘蘆頭是什麼呢?
我國古代大部分本身醫籍中,有人蔘「不去蘆令人吐」的記載,從而把參蘆作為催吐葯。《華氏中藏經》首載參蘆,並有「吐人」的記述。歷代醫家也多沿襲此說,如《本經逢源》就認為「參蘆能耗氣,專入吐劑」。經有關部門研究,參蘆的有效成分含量比鬚根、莖、葉還高,並未發現有其它特殊的不同成分。
這些研究,既推翻了前人對參蘆和片面認識,又為人蔘的合理利用創造了理論依據。參蘆佔全參的8%-15%,以往入葯前須將其除凈,削下的參蘆雖有少量作催吐葯,但大部分卻霉爛掉了。
現今,參蘆隨人蔘一併入葯,既能節約藥材資源,又可增加經濟效益。因此,奉勸選購人蔘進補者,請勿固守陳規而去掉參蘆。
下面買賣人蔘網給大家介紹一下野山參的蘆頭分類:
野山參的基本鑒別方法是看"五形""六體",而人蔘蘆頭就是五行之一。
野山參——子母蘆
蘆碗邊緣的滯伏芽萌動復出小芽,不像往常長成艼須,卻又長出蘆頭,此蘆頭即為子母蘆。一兩(50克)以上的老山參、大山參常有多個子母蘆。多莖多蘆,增大了光合同化面積,有利於物質積累,年增重是一般野山參的1至2倍。
野山參——多頭蘆
從主根頂端膀頭,因傷殘遭受強烈刺激,齊長兩個、三個乃到四個蘆頭。蘆頭多而光合作用強大,生長旺盛,主根健壯。
野山參——蹭蘆
蘆頭短,非自然環境逼迫,而是被野獸牲畜跺刨踐踏而折,或蟲吃鼠咬而斷,蘆頭芽胞被破壞,主根在地下憋了幾年,終於在潛伏芽處再生出芽胞。沒過多久又受殘,又再生,如此周而復始的歷經磨難,遭遇多次挫折,使得蘆頭始終長不高,短短一節蘆頭傷痕纍纍,沒有圓蘆(斷殘)或有很短一段圓蘆。因被野獸蹭擦而斷,習稱蹭蘆。蘆頭本應越來越長,可反而越長越短,因此有人形象地稱退蘆。
野山參——縮脖蘆
野山參生長在肥沃而淺薄的腐殖質層,土壤濕度稍高,下面是岩石,生硬黃粘土、硬質砂土,參根怎麼使勁都無法向下收縮,毫無後退餘地,蘆頭大又不能冒出土層受凍,只得委屈自己,被迫擠壓成短蘆,習稱縮脖蘆。縮脖蘆往往是大馬牙蘆碗,粗大、敦實。
蘆頭自我壓榨成堅實粗壯疙里疙瘩,難辨蘆碗,似一個又似幾個疊加,堆花蘆全都省略了。
野山參——三節蘆
三節蘆:成熟合格的野山參四、五十年以上,蘆頭包括段馬芽蘆、中段堆花蘆、下段圓蘆,具備完整的蘆頭,習稱「三節蘆」,是野山參進入健壯期的美稱。造假者將幾節短蘆用膠水粘接成完整的三節蘆,抹上點黑泥遮蓋破綻,冒充老山參(野山參),售假牟利。
野山參——二節蘆
二節蘆:野山參生長年限不長,僅30年左右,習稱小捻子,其蘆頭短,下段為短小一節圓蘆,上段或馬牙蘆或堆花蘆,整支蘆頭只包括上下兩段,年少體嫩,參已成熟,因此習稱「二節蘆」。幼嫩的野山參只能是二節蘆,隨著歲月的推移,年限長了,會進化為完整的三節蘆。
野山參——竹節蘆
蘆碗節距比草蘆還要寬長,結節膨大,形如竹節突起,竹結狀碗節自下而上左右交錯排列。土壤疏鬆,土層深厚,光照強、濕度低,蘆頭長得快,蘆碗與蘆碗之問距拉得開,就長成竹節狀蘆頭。
栽培人蔘的園子里土壤疏鬆,常出現竹節蘆。培育趴貨的行家,為使蘆頭長得漂亮一些,不至出現令人討厭的竹節蘆,則會把表土敲實,防止蘆頭瘋長。野山參也會有竹節蘆,長在森林的主根紋絲不動,但是表土被野獸刨過或者放山人挖參,刨起的鬆土蓋在漏眼的小參上,蘆頭下部分有圓蘆無疑是野山參,上部分長成竹節蘆。竹節蘆外觀雖不能稱優美,但怎麼也說不上難看,因為年短的趴貨常見竹節蘆,因此見了竹節蘆,則有趴貨嫌疑。所以有人為了避嫌而鄙視帶竹節蘆的野山參,其實野山參的品相、品質、品位只與年限老嫩、形美靈秀、有無傷殘有關,與蘆頭形態關係不大。
野山參——草蘆
蘆碗比二馬牙還細小,圓蘆部分碗問結節距離較二馬牙寬,節痕上的潛伏芽較二馬牙品種的潛伏芽粗大明顯,似破土新出的小草,十幾個二十幾個蘆碗堆積成一根纖細彎曲的長蘆,環環生草,煞為觸目,這種蘆頭習稱草蘆。
草蘆之主根多數溜肩膀(尖肩膀),長得奇慢,原於坡陡士薄,養分少,幾十年的老山參(野山參屋),還是個小疙瘩,蘆頭細而且長,節間距較寬,常無艼須,似乎力量全在蘆頭上。
野山參——線蘆
蘆頭頂端有三、四個開花蘆碗(蘆碗碩大),沒有堆花蘆段落,下段圓蘆部分修長,平滑光潔,節痕不明顯,不像二馬牙、草蘆品種的圓蘆部分,都有些清晰的蘆碗節痕可數,都有些或左或右的潛伏芽可摸。參體幼嫩白胖水汪汪,這跟土壤濕度稍高有關。
野山參——雁脖蘆
地上台稈直立而生,健壯的山參,主根蠕動橫卧,蘆頭細長,有的長過九寸,其中的下段圓蘆長而彎曲。由於蘆頭防凍收縮,細長的圓蘆委曲求全,極像引頸飛翔的人雁脖子,彎曲的弧線光溜順滑,賞心悅目,美稱雁脖蘆。雁脖蘆是用來形容健壯山參,其不僅具有圓蘆特徵,而且相當長,只能彎曲而生,且造型美觀。有人誤解是指整支蘆頭的彎曲。年老的野山參(野山參屋),圓蘆彎,堆花蘆、馬芽蘆也彎,整體蘆頭旋轉彎曲,變化多端,比雁脖狀彎曲複雜多了。
野山參的圓蘆
指整支蘆頭的下段,緊接主根,不見蘆碗而且相對細長平滑的那段蘆頭,習稱圓蘆。圓蘆是野山參的典型特徵,二馬芽品種圓蘆尤為明顯。圓蘆是因為野山參生長時間長,早期的蘆碗逐漸退化消失而形成的。園蘆上有緊密的環形棱皺,一般可認為每一棱皺是生長一年的標記,鑒別時萬萬不可忽略,由此可以判斷野山參的生長年限。
圓蘆是怎樣形成的?傳統說法是野山參日久年深,近期者蘆碗清晰可數,中期的蘆碗疊壓擁擠,早期的則蘆碗模糊退化,不再明顯所致。這種說法很容易被常人接受而流傳至今。可是10年左右的籽貨照樣長出圓蘆,對這個問題許多移栽野山參和栽培「山參趴貨」的人,他們認為這種說法根據不足。只要自然環境適宜,在參園子里,刻意模擬野外森林中的光照、氣溫、濕度等等環境因素,趴貨也能長出圓蘆來。因此,圓蘆的傳統說法在生產實踐中受到無情的質疑。這圓蘆並非歲月退化而成,很可能是從蘆頭與主根交界處拔節而新長的組織結構。有學者提出是「節問生長」現象,是值得重視的。
推薦閱讀:
※人蔘養榮湯
※秋後蘿蔔賽人蔘 為什麼蘿蔔比人蔘好?
※冬吃蘿蔔賽人蔘,但是不會搭配還是白吃哦!
※人蔘精的傳說
※第六十八講 補氣葯:人蔘(二)、西洋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