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東北
外東北又稱外滿洲(俄語:Приамурье英語 Outer Manchuria),是指外興安嶺(斯塔諾夫山脈)以南、東南和東部臨鯨海(日本海)和鄂霍次克海烏蘇里江以東、加上江東六十四屯和庫頁島合計一百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這些地方在歷史上曾先後為夫余、室韋、黑水靺鞨、女真等部族與遼朝、金朝、元朝、明朝和清朝等政權所佔。到了19世紀,沙俄通過不平等條約,逐步地取得了這片相當於中國十分之一面積的土地。
外東北
外東北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以前是北方少數民族如肅慎、東胡、鮮卑、夫余等的發源地,一直在中原王朝直接或間接統治之下,他們的歷史也都是中國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到了唐朝,安撫室韋、勿吉後,外東北大部分(除庫頁島)屬黑水都督府和渤海都督府。遼屬上京道,元朝大部分歸遼陽行省,明朝歸奴爾干都司和女真族。清朝時,一部分屬黑龍江省,一部分屬吉林省,氣候宜人,資源豐富,森林覆蓋面積是70多萬平方千米,占外東北面積的70%,覆蓋率非常高。
2 歷史 2.1 唐朝725年唐朝在內外東北方向民族地區的行政建置,歷史記載是明確的。即在契丹各部置松漠都督府,奚,亦稱庫莫奚各部置饒樂都督府;粟末靺鞨各部置渤海都督府,黑水鞋鞍各部置黑水都督府。 以上在唐代合稱「四府」。
外東北
另外,在室韋地區還置有室韋都督,但都督所轄僅為其中一部或各部並受節制。凡此,為唐朝對內外東北方向民族地區行使管轄權的大致情形。 在四府中,契丹與奚唐代又稱為「兩蕃」,「同類異種」,到遼代已合而為一。渤海、黑水,是唐代靺鞨中最強大的兩部。渤海國(669年—926年)是我國唐朝時期,北方古老的靺鞨族建立的地方民族政權,始建於公元698年(武則天聖曆元年),初稱「震國」。 七年後(公元705年)歸附於唐王朝, 十五年後(公元713年)被冊封為「渤海國」。公元926年被契丹國所滅,傳國十五世,歷時229年,促進了東北邊陲的進一步開發,豐富了中華大統一的歷史涵量。渤海全盛時期,其疆域北至黑龍江中下游兩岸,韃靼海峽沿岸及庫頁島,東至日本海,西到吉林與內蒙古交界的白城,大安附近,南至朝鮮之咸興附近。設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一百三十餘縣。是當時東北方向地區幅員遼闊的強國。
2.2 明朝在明朝外東北屬奴兒干都司管轄範圍。西起斡難河(今鄂嫩河),北至外興安嶺,東抵大海,南接圖們江,東北越海而有庫頁島。奴兒干與內地的郵傳通信主要幹線是海西東水陸城站,北起都司治所特林之西的滿涇站,中經四十五個驛站,南抵底失卜站,經遼東都司直達北京,交通全程達兩千五百公里。
外東北不過,奴兒干都司與內地不同,主要是實施比較鬆散的羈縻統治,從其設立的永寧寺碑亦可看出。永樂七年(1409年)明政府設置奴兒干都指揮使司,第一座永寧寺碑於1413年建永寧寺時所立,一直到1432年明朝政府官員亦失哈才知道永寧寺已毀,而重建該寺,並於1433年立「重修永寧寺碑」。兩碑建立時間相隔20年,期間明朝中央顯然對於奴兒干都司之事務無實質統治,乃至寺毀仍毫無所知。奴兒干都司於宣德九年(1434年)正式廢棄,共持續25年,但原設於此處的衛所仍然存在,如建州衛,以對當地繼續實施羈縻。 2.3 清朝
16世紀俄羅斯跨過烏拉爾山,侵略入亞洲的西伯利亞,17世紀前期俄國人侵略入外東北,外東北的少數民族拒絕向沙皇納貢,俄羅斯人進行殘酷鎮壓,康熙帝組織軍民抵抗;1689年,中國跟沙俄簽署第一份關於邊界的條約—《尼布楚條約》,條約中明確表示整個外東北皆是中國領土。1858年5月,沙俄乘英法聯軍進犯天津、威脅北京之際,俄國東西伯利亞總督尼古拉·穆拉維約夫率領兵船多艘駛至璦琿(今黑龍江省黑河),向清朝黑龍江將軍奕山提出俄方擬定的條約草案,宣稱以黑龍江為邊界,如果不從,俄國將聯合英國對華作戰。雙方交涉時,俄國兵船鳴槍放炮,以武力相威脅。5月28日,奕山與穆拉維約夫簽訂《璦琿條約》。這條條約以黑龍江為邊界、江東六十四屯由中俄共同管理,而在1860年簽訂的《中俄北京條約》把整個外東北歸於沙俄。
外東北
江東六十四屯,是指黑龍江左岸,從愛輝縣黑河鎮對岸的精奇里河口處開始,往南直到孫吳縣霍爾莫津屯對岸處為止的一段土地(南北長約一百四十里,東西寬五十——七十里)。這裡很早就是滿族聚居的地方,歷史上曾有過六十四個中國居民村屯,因此人們習慣地稱它為江東六十四屯。《中俄璦琿條約》第一條,對處在黑龍江左岸、為中國人歷代居住的六十四屯作了如下規定:「原住之滿洲人等,照舊准其各在所住屯中永遠居住,仍著滿洲國大臣官員管理,俄羅斯人等和好,不得侵犯。」根據這個條約,中國人在六十四屯享有居住權,中國政府對該處人民享有管轄權,但是中國並無此地之主權。1900年發生義和團運動,清政府無暇兼顧東情勢,俄國遂派兵製造了江東六十四屯慘案和海蘭泡慘案。一九〇二年中俄議和後,雖經清朝政府多次交涉索還江東六十四屯,但沙俄政府卻採取種種無賴手段,拒絕原住這個地區的中國人民返回世代久居的家園。
1616年:根據魏源所著《聖武記》記載,「清太祖遣兵四百收瀕海散各部,其島居負險者刳小舟二百往取,庫頁內附,歲貢貂皮,設姓長、鄉長子弟以統之」。清朝建立後,庫頁島先被劃歸寧古塔副都統管理;1715年後,又歸三姓副都統管轄。島上居民需每年到黑龍江下游的普祿鄉向清廷進貢貂皮。到了19世紀,經過不平等條約,被迫割讓給俄國。日俄戰爭時,日本侵吞了全部庫頁島。後來,又給蘇聯一半,雙方各佔一半。二戰時,蘇聯奪回了庫頁島,庫頁島現在歸俄羅斯。
2.4 現當代中蘇東段邊界以烏蘇里江、黑龍江為界。由於珍寶島、黑瞎子島等島位於界河之上,俄國、蘇聯都曾聲稱擁有珍寶島等島主權。1929年中東路事件後,前蘇聯將黑瞎子島佔領。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八月風暴行動之後,從1947年開始蘇聯紅軍在珍寶島巡邏。 1964年中蘇邊境談判中,蘇方準備將珍寶島歸還給中方,但由於中蘇關係日趨惡化而談判中止。1967年到1969年初雙方在邊界上的若干地方,比如烏蘇里江上的七里沁島和珍寶島,不斷發生巡邏隊衝突,從對罵到推搡、棍棒武鬥等。從1968年開始中方準備在中蘇東部邊界進行武裝行動。外東北1969年在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的批准之後,瀋陽軍區司令員陳錫聯部署3月在珍寶島進行「珍寶島自衛反擊戰」,為在4月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定基調。 1969年3月2日蘇軍發現中方有人上島,便派出邊防巡邏隊上島驅逐對方,被中方伏擊,打死打傷數十人。3月15日和17日,中蘇雙方的邊防部隊在此再次發生武裝衝突。蘇軍動用了坦克、裝甲車、飛機和當時的「秘密武器」「冰雹」火箭炮。解放軍使用了反坦克炮、無后座力炮、40火箭筒等輕武器和岸上的縱深炮火。雙方都聲稱是對方蓄意挑釁,先開火。其後中方打退了對方的進攻,戰鬥之後中方控制全島。1990年,珍寶島歸屬問題得以解決,1991年俄羅斯承認珍寶島屬於中國。 2004年,中俄也達成了關於黑瞎子島的協議,俄羅斯將把佔領的銀龍島的全部、黑瞎子島的一部分領土,以及額爾古納河上靠近內蒙古滿洲里的阿巴該圖洲渚,歸還給中國。
3 有關條約 3.1 尼布楚條約1689年,中國跟沙俄簽署第一份關於邊界的條約——《尼布楚條約》,條約中明確表示整個外東北皆是中國領土。該條約是中國及清政府與外國簽訂的第一份條約。
1 從黑龍江支流格爾必齊河到外興安嶺直到海,嶺南屬於中國,嶺北屬於俄羅斯。西以額爾古納河為界,南屬中國,北屬俄國,額爾古納河南岸之黑里勒克河口諸房舍,應悉遷移於北岸;貝加爾湖與額爾古納河之間的部分割讓給俄羅斯
2 雅克薩地方屬於中國,拆毀雅克薩城,俄人遷回俄境。兩國獵戶人等不得擅自越境,否則捕拿問罪。十數人以上集體越境須報聞兩國皇帝,依罪處以死刑
3 此約訂定以前所有一切事情,永作罷論。自兩國永好已定之日起,嗣後有逃亡者,各不收納,並應械繫遣還
4 雙方在對方國家的僑民『悉聽如舊』
5 兩國人帶有往來文票(護照)的,允許其邊境貿易
6 和好已定,兩國永敦睦誼,自來邊境一切爭執永予廢除,倘各嚴守約章,爭端無自而起。
3.2 中俄璦琿、北京條約1858年5月28日是沙俄的東西伯利亞總督率領軍隊直逼黑龍江璦琿城下,用武力逼迫清朝的黑龍江將軍奕山簽訂了中俄璦琿條約。這一天簽訂的璦琿條約規定,原來在黑龍江以北的土地劃歸俄國,60萬平方公里的廣大地區從此脫離了中國版圖。璦琿條約還規定,黑龍江下游烏蘇里江以東的地區歸中俄兩國共管,實際上也是歸俄國控制的一種託辭了,這一片4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也被划走,當時1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沒有經過任何戰爭劃歸了沙皇俄國。
清朝安定天下之後,關內的人口大量增加,剩餘勞動力有很多想向關東謀生,為了阻止漢族居民北上,清朝在遼東還修築了一道種著柳樹的邊牆稱為柳條邊由旗民看守,阻止闖關東的人過去。當時的人形容黑龍江流域百年之間都是一派沃野千里有土無人的景象,在黑龍江下游千里之地,一個基站也沒有,一個駐軍點也沒有。
黑龍江南岸清軍的主要駐地璦琿城,也只有1000來個士兵,他們的守邊任務就是每年在解凍季節乘船到下游收一點皮毛稅,後來是多少年不去一次。
俄國軍隊從1847年開始就佔領了黑龍江口的廣大地區,結果清朝的黑龍江將軍在幾年之內對此竟然茫然不知。1851年上奏朝廷的時候還說巡視黑龍江口疆界安定,其實這個時候俄國已經在外貝加爾省集結了16000軍隊。從1854年到1860年,這6年間,分頭進佔黑龍江以北和烏蘇里江的廣大地區,還建立移民點,建立城鎮和城堡。到了1858年俄國軍隊上萬人裝備的新式武器兵臨璦琿城下,清朝的黑龍江將軍奕山才大吃一驚,他手下只有不到千人的殘兵,主要武器還是弓箭沒有力量抵抗。為了避免開戰簽訂了璦琿條約,對這個條約清朝委員認為過於苛刻沒有承認。到了1860年英法聯軍打進北京還火燒了圓明園,咸豐皇帝逃到承德,沙俄就乘火打劫了,表示願意出面調節中國同英法的戰爭,卻要求報酬,迫使清朝同他簽訂了北京條約,這個條約不僅承認了璦琿條約,把烏蘇里江以東的4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也由中國共管改為歸俄國所有。
《中俄北京條約》共15條,主要內容有:1.中俄東段邊界以黑龍江、烏蘇里江為界,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劃歸俄國;原住這一地區的中國人,仍准留住。2.中俄兩國未經劃定之西部疆界,今後應順山嶺的走向、大河的流向以及中國現有常駐卡倫路線而行,即從沙賓達巴哈界牌起,經齋桑湖、特穆爾圖淖爾至浩罕一線為界。3.俄國在伊犁、塔爾巴哈台、喀什噶爾設領事官;"遇有大小案件,領事官與地方官各辦各國之人,不可彼此妄拿、存留、查治。"4.滿洲新定邊界地區准許兩國之人隨便貿易,並不納稅;新疆貿易除伊犁和塔爾巴哈台外,增闢喀什噶爾一口;恰克圖貿易,俄國商人可由恰克圖照舊到京。《中俄北京條約》確認了中俄《璦琿條約》的效力,再次承認了沙俄對中國黑龍江以北領土的侵佔,並把《璦琿條約》規定為中俄"共管"的烏蘇里江以東40多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強行割占。同時《中俄北京條約》的簽訂,又為沙俄進一步割佔中國西部領土製造了"條約依據"。這個條約極大地破壞了中國的領土完整。
3.3 中俄解決懸案大綱協定
1919年,列寧領導下的蘇維埃政府發表致中國國民及南北政府宣言,廢除沙俄對中國的一切不平等條約,這令到中國對外東北的主權恢復了一絲的希望。但自斯大林上台後,蘇聯開始否認之前的宣言,拒絕將這片領土歸還給中國。
1924年5月31日,當時的中華民國和蘇聯簽訂《中俄解決懸案大綱協定》,也叫《中蘇協定》。
主要內容:
一、廢除中俄間一切不平等條約
二、蘇聯放棄帝俄在中國的一切租界、租地
三、蘇聯放棄庚子賠款的俄國部分
四、蘇聯取消帝俄在中國的治外法權和領事裁判權
五、中東鐵路同意由中國贖回
六、承認外蒙古是中國領土,中國在外蒙古有完全的永久的主權
1945年抗戰勝利後,中華民國政府曾進行過一次國界公布,除江東六十四屯外,蘇聯對外滿洲有控制權,但並無簽訂任何書面國際協議。
3.4 中蘇國界東段協定1991年,時任中國共產黨總書記的江澤民,與蘇聯簽署《中蘇國界東段協定》,這協約確認了蘇聯對外滿洲的統治,並確認黑龍江是中俄的國界。
1991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蘇聯的中蘇國界東段協定關於航行權的規定有:
第八條:「締約雙方同意,各類船隻,包括軍用船隻,可從烏蘇里江經哈巴羅夫斯克城下至黑龍江(阿穆爾河)無阻礙地往返航行。航行規則由雙方主管部門制定。」
第九條:「蘇方在與其有關方面同意中國船隻(懸掛中國國旗者)可沿本協定第二條所述第三十三界點以下的圖們江通海往返航行。與此航行有關的具體問題將由有關各方協商解決。」
3.5 中俄國界東段的補充協定2004年根據中俄雙方簽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於中俄國界東段的補充協定》,俄羅斯將把佔領的銀龍島的全部、黑瞎子島的一部分領土,以及額爾古納河上靠近內蒙古滿洲里的阿巴該圖洲渚,歸還給中國。2005年4月,俄羅斯政府批准了這個補充協定。而此前一個月,我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也通過了關於批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於中俄國界東段的補充協定》的決定。至此,不僅黑瞎子島的領土爭議塵埃落定,中俄長達4300公里的邊界也全部得到了確認。2008年10月,中俄兩國政府在黑瞎子島上舉行了中俄國界東段界樁揭幕儀式。黑瞎子島西側約171平方公里陸地及其所屬水域正式劃歸中國。
3.6 後續評價中國失去外東北地區,也會失去了通往日本海的海岸,例如重要的遠東港口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與此同時中俄《璦琿條約》以及《北京條約》開啟了沙俄蠶食鯨吞中國東北及西北領土的序幕,此後的近一百年期間,沙俄以及後繼的前蘇聯共使中國喪失了近30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也成為了中國近代帶來最深遠危害的帝國主義勢力。
3.7 台灣中華民國政府對外東北的領土要求1949年國民黨政府敗退台灣之後,宣布不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所有國家的領土邊界,並廢除1945年與蘇聯簽訂的中蘇條約,宣布包括外蒙古以及外東北全部黑瞎子島、江東六十四屯皆為中國領土,同時將其他外東北地區稱為「東北失地」宣稱擁有主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