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簡,是一種生活態度
當很多人絞盡腦汁在家裝上做著加法的時候,有一種人始終把「少即是多」奉若神祗。他們把黑白灰玩出了高級感,把家徒四壁玩出了時髦感,把沒有主題玩出了內容感。
這種人,我們稱之為「極簡主義者」。他們推崇沒有繁瑣細節的生活品質,極簡的設計表達著他們最為原始的平和心態。他們拋開一切元素、線條、色彩的束縛,用近乎執拗的留白方式無限放大著對生活的渴求:拋開形式,關注內心。
所以極簡主義者在面對不同情況時,只考慮自己的需求。雖然「主義」這個後綴讓人覺得生硬,極簡過頭也難免使人感到冰冷無趣,然而在大做減法的過程中,它讓人重新審視:其實裝修最重要的是重視自己的想法,然後改變自己的生活。
日本極簡主義者佐佐木典士曾說過:"物品不是我們的主人"。現在不少人開始深刻理解到,幸福感,跟擁有的東西數量多少一點關係都沒有。當擁有的東西變少了,人反而比較容易珍惜現有的東西,反而更容易感到幸福。這位日本大叔變態地扔掉了98%的家當後,迎來了人生的逆襲,從一名默默無聞的窮小編一躍成為一家出版社的副總編輯……
這是佐佐木典士曾經的家
四處堆放的雜物顯得邋遢不已
這是佐佐木典士現在的家
白色+原木色的卧室只有一張榻榻米
簡潔乾淨的書房,滿滿的只有陽光的味道
同一風格的浴室沒有過多修飾的痕迹
整個家乾淨明朗,加起來只有200件物品
看來累贅拖沓的人生需要一次「斷舍離」式的洗禮才會迎來新生,在人們忙著準備新一年的「雙十一」購物清單的同時,有一些人正悄悄加入了「丟東西」大軍。看著越來越滿的家居環境,你是否會問自己:我們為什麼擁有那麼多非必需品?擁有那麼多物件的目的是什麼?難道我們每個人亟欲透過物品才能向他人展示自己的價值嗎?
這讓我聯想到拉羅什富科的一段話:「人們希望看起來幸福,遠勝於擁有幸福,這就是人們感到痛苦的原因。」
有時候東西少了,你將會看到更多。
推薦閱讀:
※蘇軾逆境中曠達的人生態度
※朝核危機攤牌時刻美對台態度大變 向蔡英文發出三項警告
※吳韋朋:如何讓自己在哪裡都能發光發亮
※中日韓民眾態度:中日彼此最不待見,中韓稍好
※應該以何種生活態度面對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