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明與春嬌》:絕望的人生不需要解釋
《志明與春嬌》最大的特點是它非常不像電影,它更像是一個人在手舞足蹈添油加醋地向自己的哥們或閨密講述自己最近的一段桃花運。其實這些所謂的感情經歷,講述者往往刻骨銘心不能自己,而講述對象則大多覺得索然無味,也不是梁祝羅朱那樣的生死絕戀,沒什麼能超出人的想像力的東西。《志明與春嬌》本來是五月天的一首歌,這是兩個在台灣最普通的男女姓名,展現的也是最尋常不過的愛情方式,即使是從中擷取了自以為最有趣最有情調的橋段,在旁人聽來也不過就是善男信女的發春症候群而已。以彭浩翔的機智,他應該是能意識到這一點的,如何讓一部純聊天的電影不那麼枯燥,於是他就運用了粗口和黃段子來調節氣氛。本來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見怪不怪的低級趣味,但經過大銀幕的放大,觀眾立刻就有一種偷食禁藥的快感,所以此片在香港被定為了三級,可以說這是導演很聰明的一個推廣策略,要不這麼個極度小眾和清淡的題材和表現方式,扔進電影市場立刻就會被淹沒。 但這只是針對香港那一版《志明與春嬌》而言的,內地引進時對其中的語言部分做了大量的刪改。我看的是粵語版,其中黃段子沒有了,粗口所剩無幾,留下的類似「丟你」、「頂你」這樣的話在字幕中統一變成了「去你的」,對於國語配音版相信就更簡單了,如果觀眾沒有讀唇語的功夫,配音演員說什麼你就得信什麼了。對於這樣處理之後的潔本,一個洋溢著惡趣味的淫口愛情茬曲就變成了一個清純的都市愛情童話了,儘管裡面還是由彭浩翔的一些小機靈在起作用,但整體的觀看趣味已經大打折扣,除了兩人冒充外國人矇騙巡警和春嬌女友被網友放鴿子這兩段,全片的喜劇效果幾乎可以忽略了。所以除非是特定的影迷群體,我並不建議觀眾勞民傷財地到電影院去看這部電影,可能很多人花了與美國大片相同的票價和時間成本看了這樣一部幾個人轉換場景純聊天的電影之後出來會罵娘的。當然對於這樣一部電影來說,就不能以票房論英雄了,引進電影本身就具有相當大的意義了。
有事先在香港看過本片的專業人士給了這部電影很高的評價,不過我真覺得這些人和大眾的審美趣味相去太遠了。這樣的電影有人敢拍是因為投資足夠小,收回成本毫無壓力,而彭浩翔在這裡迎合某些意見領袖的小算計太精明了。彭浩翔的創作心態很年輕,所以他能在電影里嫻熟地融合時尚元素,比如簡訊、Facebook、網路約會等等,而且這裡有很多欲說還休的小情趣能準確地撩撥到所謂的高端觀眾的小資情懷,比如兩人第一次從夜店分手後互發簡訊時所表露出來的以退為進的醋意和負氣,都很符合都市痴男怨女的行為邏輯,這裡對具有一定文藝修養的觀眾來說,他們體味到的是一種對個人情懷的投射。
這個妞是誰?被驚艷到了。。。
《志明與春嬌》對觀眾的投射作用更體現在影片所瀰漫的那種虛無和玩世的氣質上。其實影片中的幾個人物中,認真生活的只有春嬌的前男友一人,志明被前女友拋棄不到一周就開始勾搭春嬌,春嬌為了一個剛結識的煙友就放棄了維持了幾年的感情,這裡沒有給出充分的重新選擇的理由,一切的情愫暗生都是一種因無聊而意欲尋求新刺激的心態。影片的一個大背景是香港政府的公共場所禁煙運動,其實香煙本身就具有著強烈的象徵意味,代表著一種消極和放縱的人生態度,儘管最後兩人做出了一個似乎讓人感到一絲光明和積極的決定,但還是難以擺脫這部電影悲觀絕望的基調。一個很重要的情節是,在志明前女友的採訪VCR中曾經指出的志明最讓她難以容忍的幼稚舉動,在志明和春嬌之間再次發生,儘管那個仙境般的廁所在兩人的柔情蜜意下充滿了愛的期許,我們通過這一舉動可以預見到兩人在未來的平淡生活所必將遭遇到的悲哀結局,這種絕望的人生不需要解釋,這是一種生活的常態,考驗的是人的忍耐力,而不是感情的新陳代謝水平。
彭浩翔有著很好的把握力,一個電視電影格局的故事,放在大銀幕上卻並不顯得勉強,光影和變化和音樂的烘托都是花了心思的。更重要的對演員能力的挖掘,余文樂和楊千嬅的表演很鬆弛,與角色渾然一體,讓我懷疑生活中他們就是這樣的,這一定是個很愉快很默契的創作過程。
推薦閱讀:
※10年腳氣基本絕望,誰知用了它,7天就斷根!
※人生哲理感悟:世上的事,有順,有逆;人生的情,有喜,有悲。順境,不要得意狂妄,逆境,不要氣餒絕望。
※貧窮到底有多可怕?網友:有錢人永遠體會不到的絕望
※絕望的句子
※有些詩,從天堂落下來(一)——《二十首情詩和一首絕望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