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心理學:我們厭惡那些代給我們挫敗感的人

在上一篇《讓人覺得自己很重要,這很重要!》中,讀者朋友們對「為什麼要去認可別人?」這一問題爭執不休。那我們到底為什麼要去認可別人呢?也就是一篇關於社會心理學的主題:我們也許是因為厭惡那些帶給我們挫敗感的人。?在社會心理學中,存在「隨著獎勵減少而態度逐漸消極,隨著獎勵增加而態度逐漸積極」這一有趣的心理現象,我們稱之為「阿倫森效應。」簡單講,就是人在經歷了從倍加褒獎到小的讚賞,再到不再讚賞這樣一系列的遞減,會產生一定的挫折心裡,因而引起人的不悅及反感。?有趣的心理實驗?美國著名的社會心理學家艾略特·阿倫森為了驗證呢個這一猜想,曾做過一個心理實驗,?實驗以四組志願者為被試,讓其中一個人擔任項目臨時負責人,負責在每次實驗的間隙彙報他對其他被試的印象及評價。在彙報過程中,其它被試都可以聽到彙報內容。事實上,這個負責人的彙報都是事先安排好的,分為四種情景;?1·讓負責人對A組被試每次都給與正面評價。?2·讓負責人對B組被試每次都給與負面評價。?3·讓負責人對C組被試先提出負面評價,繼而逐漸轉變為正面評價。?4·讓負責人對D組被試先提出正面評價,繼而逐漸轉變為負面評價。?最後的實驗結果,相信大家也都可以猜得到:通過調查被試喜歡這個負責人的程度發現,A組的喜歡程度為6·42分,B組2·52分,C組7·67分,D組喜歡程度最低,為0·87分。?這一調查結果無疑論證了關係中一個尤為重要的原則;人們最喜歡那些原本否定自己但後來越來越喜歡自己的人,同時最厭惡那些原先肯定自己但後來越來越否定自己的人。換一種說法,我們可以理解為「人們不光喜歡那些喜歡自己的人,而且更喜歡那些越來越喜歡自己的人。?自重感的滿足,確實很重要?通過上面的心理學實驗可見,在日常的人際交往年中,一成不變地講好話沒有先講壞話在即而逐漸轉變為講好話的情形來得更討人喜歡。?日常的人際交往,歸根結底是一種自重感的滿足。正因為我們看重他人對自己的評價,所以就會對評價本身的變化所帶來的成就感抑或挫折感尤為強烈。正因為我們不喜歡挫折感,所以也就不會喜歡帶給我們挫折感的人。那麼反之,我們喜歡成就感,所以就會喜歡帶給我們成就感的人。?事實上,每個人的自我意識中都會對負面情緒產生本能的厭惡,進而出現排斥行為。所以當我們在積極的評價或情緒向消極的評價或情緒轉變的過程中,產生的厭惡感會尤為強烈。反之亦然。?因此,無論是日常的人際交往,還是商務談判,亦或是營銷推廣,「阿倫森效應」都顯得尤為重要。認可他人,通過把握他人的情緒的節奏來獲取來自他人的反向認可,由此形成相互的好感。實際上,這個過程也通常為人所詬病,但它卻影響著溝通,交流亦或商務談判的最終結果。」
推薦閱讀:

慢慢的,堅持做,我們就會變得更優秀
一個雞湯故事的信息量
不要臉的人啊,放過那些可憐的老虎吧
《交差點》#3:「主動一點,讓我們把朋友關係提上日程吧。」
10個有用的人際交往小妙招!可以馬上試的啊!

TAG:心理學 | 社會 | 心理 | 社會心理 | 社會心理學 | 挫敗感 | 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