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不做嘮叨父母的4個訣竅

很多家長在後台留言,反映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有的事情我跟孩子說了那麼多遍,他還是不聽?」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先講一個這樣的故事:

有一次,馬克·吐溫聽牧師演講時,最初感覺牧師講得好,打算捐款;10分鐘後,牧師還沒講完,他不耐煩了,決定只捐些零錢;又過了10分鐘,牧師還沒結束,他決定不捐了。

在牧師終於結束演講開始募捐時,過於氣憤的馬克.吐溫不僅分文未捐,還從盤子里拿了幾塊錢走。

這種由於刺激過多或作用時間過久,而引起逆反心理的現象,叫做「超限效應」。

這個心理學效應,放在家庭教育中同樣適用:很多時候,正是由於家長說的太多,所以孩子不聽。

「愛之深,責之切」,我們可以理解。但總是嘮叨,話語就被削弱了力量,同一件事,反覆拿出來說,只會激起孩子的厭煩、逆反心理,最終弄巧成拙。

本來,嘮叨孩子的目的是出於把我們的意見和想法傳達給孩子,孩子聽進去,有所思考。

可是更多的時候,父母的嘮叨是一場「自娛自樂」的表演,根本不管孩子有沒有聽進去,自己發泄完就行了。

過度的嘮叨,讓孩子感覺被控制,形成「免疫力」:聽到父母的話就條件反射般抗拒、躲避。

長此以往,損害親子關係,也降低了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威信。

不做嘮叨的父母,是很多人需要修鍊的一項技能。

1

不過度關注、給孩子足夠的自主空間

當你喊不動孩子,說100遍孩子也不聽不改時,首先請反思一下是否對孩子控制過多,對孩子做的每一件事都想指手畫腳。

這樣的父母,通常內心過於焦慮,控制欲過強,因此對孩子關注過多,什麼事都想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來。

對於這一類家長,最需要做的就是調整心態,給孩子多一點自主權。

成長最主要還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他需要一定的空間去探索、去嘗試、去犯錯、去思索,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得到真正的成長。

父母只是陪在他身旁的建議者,應鼓勵他獨立做事、自己判斷、自己選擇、自己決定,把屬於他的事情交給他。

而父母只在孩子真正需要你的意見和提醒時出現,給出原則性建議,這個時候你的意見和提醒,將會得到更多的尊重。

2

尊重孩子,變說為聽,耐心等待反饋

《爸爸去哪兒》里,村長李銳一直深受孩子們的喜愛,這和他對小朋友們平等、尊重的態度是分不開的。

村長每次在跟小朋友說話時,都會蹲下來,用眼睛看著對方,認真且平和地和孩子對話,也總是非常耐心地聽孩子的心聲。

村長對待孩子的方式,很值得家長學習。蹲下來,認真聽,這樣的舉動意味著父母放下了大人的「優越感」,孩子能感覺到被尊重。

而當家長不再以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對孩子指手畫腳時,孩子就會更容易把你的話聽進心裡去。

還有些時候,孩子的行為背後有一些深層的原因和動機,在孩子眼裡自有他的道理,可現實中父母常常以大人的想法去評判對錯,忽視了孩子內心的聲音。

其實親子之間的溝通非常重要,孩子再小,也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作為父母,我們要懂得傾聽,多給孩子表達自己的機會,聽聽孩子的內心,給他多一些理解。

只有真正走進孩子內心,理解了孩子,父母才能找到更有效的溝通方法,以最恰當的表達方式去引導孩子。這才是最省力、最有效的教育。

3

用有效的方式和孩子對話

過年走訪親戚時,親眼見證了一段「嘮叨表演」。

在我待的10分鐘內,那個媽媽一邊做家務,一邊數落看電視的孩子,「看看哪裡都是你的玩具,也不知道收一收」「天天就知道看電視,作業做了嗎?」······

而孩子呢,好似沒有聽見一樣,淡定地在這段背景音樂中看著節目,媽媽苦口婆心,卻看不到一丁點效果。

如果你想讓你對孩子說的話有力量,有效果,就要講究方式方法。

停下你自己在做的事,走到孩子身邊,也讓他停下手裡的事情,看著你,這時和他講。否則,很多時候孩子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就自動屏蔽了父母的話。

此外,家長不要總是帶著情緒和孩子說話,指令不要是抱怨、指責、數落,比如,「自己的房間又不知道收拾!」

當一個人發現自己是在被別人指責批評時,他更加不會願意去聽從的。你可以換一種方式:「你的房間可以收拾一下了。」

當家長的指令具體、乾淨利落、不帶負面情緒,孩子更樂於聽,更有執行力,自然省去了無數嘮叨。

4

制定規則,讓規矩來「說話」

很多時候,父母的嘮叨是出於一種「無力感」。

當孩子出現某些問題,家長沒有一定的原則和界限,捨不得依照規矩懲罰孩子,或者乾脆都不知道該怎麼解決,只好不停嘮叨,以安慰自己不安的心。

如果你看不慣孩子的某些行為,想要幫助他糾正壞習慣,和孩子約定好規則,比日復一日無用的嘮叨有效得多。

比如孩子總是喜歡玩手機看電視,怎麼說都不聽,你可以選擇一個恰當的時機,在和孩子商量的基礎上,制定好每天玩手機的限制時間。

如果能遵守規矩堅持一周,一個月,可以有一定的獎勵;但如果超出了時間,那麼就減少下一次玩的時間。

定好規矩,關鍵在於父母要守住底線,不輕易隨著心情或其它外在條件而改變。

孩子並非蠻不講理,很多事情如果你提前定好規矩,堅持立場,不輕易妥協,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就能學會乖乖按照規定來,完全不需要你的嘮叨,逐漸形成好習慣。

很多家長說自己家孩子不聽話,可以反思一下是否自己的教養方式過於隨意,沒有原則,時間一長說什麼孩子都不會信服。

會教育孩子的父母,往往是寬厚、溫和、從容的。嘮叨,是一種非常消極的教育方式,父母和孩子都很受傷。

不做嘮叨的父母,從這些一點一滴的轉變做起。


推薦閱讀:

孩子為何有那麼多為什麼?很多父母看完沉默了
父母最愛中式的傳統與內斂,小夫妻送給父母愛的新年禮物
至今為止,你送給父母最好的禮物是什麼?
通過哪些事情,你突然理解了父母?

TAG:父母 | 嘮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