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適的年紀做合適的事情-壹心理(手機版)
文 / 叢非從| 心理圈
我還是不快樂:在年紀里做年紀里的事
又快要月底了。
然後收到了中國電信發來的簡訊,大致是說:您的流量包月已用完並超額,您的簡訊包還太剩餘,只使用了20多條,您的通話包月還剩560分鐘。
不禁感慨了下:真浪費。但是卻不會再有這樣的想法:得趕緊用完。開始很坦然的接受自己這個浪費。
然後想到了大學的時候很多時光。那時候對於每分鐘1毛2的話費絕對很計較。對於使用15塊還是10塊的簡訊包套餐,會糾結許久。為了改個5塊錢的套餐能在營業廳排隊2個小時。對於中國移動推出的「情侶號」能5塊錢打300分鐘絕對想每個月都換個對方號綁定。對於怎麼省話費進行了無數的對比和研究。想給對面樓上的女同學打個電話的時候,也得考慮要不要過了22點鐘好進入夜間時間可以便宜點。那時候的話費要是逼近100元,絕對是充滿了愧疚之心,然後到營業廳列印出通話單,拉著長長的紙條,感慨下這個月打了這麼多電話。那時候充話費都是10塊20塊的充,還要跑到小賣部找「空中充值」,還是在收到「你的餘額不足10元」的時候去。那時候多麼盼望不用為話費而犯愁,多麼希望有個免費的電話打個夠,或者有無限多的錢沖話費。
時光冉冉,畢業多年。在這個城市為未來打拚的時候,驀然發現很多和當年並不一樣了。充話費不再10塊20塊的充,而是每當看到欠費簡訊的時候,會直接從支付寶充入三五百,免得麻煩總充。然後話費經常徘徊在200左右也不覺得有什麼。
突然對比了下現在和以往的生活,不禁發現實現了大學時候的一個夢想:打電話不用糾結話費。是的,現在有事就會直接撥給誰,從來不去想話費多少,通話多久。不會再去計算和這個人通話花了多少錢,不會再去糾結這個簡訊要怎麼寫可以1條完成而不必2條。雖然電話不是免費的,但已不會再被其所限制,而是完全實現了通話自由。微信、QQ語音的發達,也直接導致了這些套餐用不完,用來閑聊的時間和人也越來越少。
但是我發現我的快樂並不比那時候多,甚至都沒意識到自己曾經特別想要的東西已經得到了。我的痛苦換成了:
要買個華為大屏手機還是ipad mini+舊手機;要在四環內租個小但是方便的房子還是到五環外租個大房子;要趕緊攢錢買房娶媳婦還是應該自由的過好青春。
我所有的糾結又歸為一個原因:太窮。錢不夠才讓你如此糾結。於是我想努力掙錢,實現這個夢。
我去請教那些買了房的人,他們的痛苦卻也不亞於我:孩子應該去交借讀費去私立小學還是少交點去公立,現在的比亞迪應該換成寶馬還是留著錢給孩子將來用。他們也十分努力的想掙錢,因為他們覺得自己很缺錢。但是他們似乎並沒有意識到他們拿著我消費不起的愛瘋5s,開著「別摸我」的車,住在北京四環里是一件幸福。
就像我沒有意識到打電話不再糾結話費,有微信可以免費簡訊而感到幸福一樣。
我想我也會走向他們的路。然後為更高的目標奮鬥。
然後就覺得好可怕。
網上流行了一段喬布斯的遺言自述,我不知道是真是假。但我覺得很好:
作為一個世界500強公司的總裁,我曾經叱吒商界,無往不勝,在別人眼裡,我的人生當然是成功的典範。但是除了工作,我的樂趣並不多,到後來,財富於我已經變成一種習慣的事實,正如我肥胖的身體——都是多餘的東西組成。
此刻,在病床上,我頻繁地回憶起我自己的一生,發現曾經讓我感到無限得意的所有社會名譽和財富,在即將到來的死亡面前已全部變得暗淡無光,毫無意義了。
我也在深夜裡多次反問自己,如果我生前的一切被死亡重新估價後,已經失去了價值,那麼我現在最想要的是什麼,即我一生的金錢和名譽都沒能給我的是什麼?有沒有?
黑暗中,我看著那些金屬檢測儀器發出的幽綠的光和吱吱的聲響,似乎感到死神溫熱的呼吸正向我靠攏。
現在我明白了,人的一生只要有夠用的財富,就該去追求其他與財富無關的,應該是更重要的東西,也許是感情,也許是藝術,也許只是一個兒時的夢想。
無休止的追求財富只會讓人變得貪婪和無趣,變成一個變態的怪物——正如我一生的寫照。
上帝造人時,給我們以豐富的感官,是為了讓我們去感受他預設在所有人心底的愛,而不是財富帶來的虛幻。
我生前贏得的所有財富我都無法帶走,能帶走的只有記憶中沉澱下來的純真的感動以及和物質無關的愛和情感,它們無法否認也不會自己消失,它們才是人生真正的財富。
「財富於我已經變成一種習慣的事實」的喬布斯,和手機話費已經成為一種習慣而不去考慮的我是一樣的。或許我再努力奮鬥20年,財富與我也會成為一種習慣。
我重新審視了自己為什麼用不完這500多分鐘的電話的時候,我歸結了兩個原因:1,不想打,覺得沒意思。2,找不到人打,不知道打給誰再去扯淡。
情境變了,曾經擁有的再擁有的時候已經體驗不到幸福。
小時候我多麼渴望擁有幾毛錢去買下那塊糖,長大後我有了無數倍的幾毛錢,卻不再需要那塊糖,也無法再愛那塊糖。中學的時候,我很想像後排的姑娘表白,卻被班主任無數次語重心長:等你到了大學,什麼姑娘都有。我大學後,卻找不到「黑板上的數學題你捨得解開嗎?」和「同桌的你」的感覺。
正如我現在覺得:賺到了錢,有了名利,穩定工作,買了車房,才會被人看得起,才能獲得踏實,安心,想做什麼就去做什麼。這些不過又是我的幻想:等我40歲的時候有了這一切後,我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努力一定能在40歲的時候得到,但是,我可能再也不會想去約姑娘去天台看星星,再也不想學這學那,再也不想衝動換工作,辭職,炒老闆。再也不想坐3個小時的公交車去門頭溝,再也不想對著大海大喊:你好嗎?傻B。再也不會做很多事情。然後我又開始幻想:等我退休的時候,我就……然後在我老了的時候,我就想:假如我再年輕40歲,我就可以……
我們所處的每個情境,都有它的優勢和劣勢,資源和短板。我們小的時候,有童心但沒錢,我們讀大學的時候有激情但沒錢,我們畢業後有想法但沒錢,我們有錢的時候驀然發現:什麼都沒了。人上了年紀,就什麼都不想幹了。
然後在垂暮之年遺憾:為什麼我在沒錢的時候不去做這些事。為什麼要讓安全感阻礙了我想去做的事。
我覺得情境比錢和名利都重要,比安全感也重要。情境就是我們當下時間所處的環境,包括我們的年紀、心態、朋友、資源。這些才是限制一個人快樂的因素,錢和名利都不是。然而我們總是盯著這一點沒有的東西,在拚命消耗已有的東西。這感覺像是:花了五千兵甲攻下了一個山頭,突然發現他媽的,什麼都沒有,只是看起來很高。
當然,現在即使再匱乏,我還是很渴望打電話可以省話費。這就是安全感。我們總幻想著有了後才可以做一些事情。但是有了後卻不能體驗到幸福,還要渴望有更多。
《為學》里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貧者語於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缽足矣。」富者曰:「吾數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富者有慚色。
等到舟足糧足再去做的時候,會發現:你在該做的年紀都沒做。當你都有了的時候卻發現:邁不動腿了,不想了。終究不如「一瓶一缽」的過得快樂。
我也不知道我想說什麼,只是亂七八糟的想到了一些東西。我還發現:
所謂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可能就是沒有比有更容易快樂。
所謂知足常樂,就是利用你有的東西去做你這個年紀該做的事,還能想做的事。而不是等著所有資源都具備了才去做。
如果我回到大學,我想我會:每個月多問老爸要200生活費,如果他不理解我就自己去借200塊,讓我快樂的給所有想打電話的女孩都打個遍。那時候會擔心給老爸負擔,後來才知道:200塊每月對老爸的負擔遠遠小於我可能快樂,我現在所能賺到的200塊也遠遠不及那時候的快樂。因為如果有可能:我願意用200塊買回來。現實是,不可能。
所以我不想再10年後,拿著2w塊跟自己說:如果有可能,我願重回青春做那些沒來得及做的事。
「夠用的財富」就是有地方住,有飯吃就可以了。不必攀比,因為他們有的,你也會有,雖然不及他們多。但是他們失去的,卻是你現在唾手可得的。那何必不比比現在擁有呢?
叢非從 大齡2Bility 男青年,搞心理,不文藝。謝謝關心。
在這裡 微信公眾號 | 微博 | 豆瓣:叢非從
小廣告「有了它,就可以隨時看清自己和他人的身體和心靈了呢。」 → OH卡工作坊,傾聽你我的潛意識。詳情點擊。
推薦閱讀:
※怎麼評價說【我裝逼是因為我有資本,你連裝逼的資本都沒有】這樣的人?
※如何看待一個二十歲的人有四十歲的圓滑和世故?
※當你殺死一個無利益相關的虛擬人物時,你是怎樣的心理狀態和體驗?
※從小被拋棄,父母離異或者坐牢,是一種什麼內心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