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了!科學家確認44種抑鬱症基因 為新療法鋪路
參考消息網5月2日報道美媒稱,科學家們發現,有數十種基因會增加患抑鬱症的風險,這項重大發現不僅凸顯出抑鬱症的複雜性,也揭示了抗抑鬱療法對一些人有用卻對另一些人完全無效的原因。
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4月29日報道,一個由200多名科學家組成的全球聯合研究團體鑒別出44種基因變體(即基因發生的微小變化),其中每種基因變體都會在較小程度上影響一個人患抑鬱症的風險。其中30種基因變體是首次被鑒別出來。
報道稱,研究人員希望這項發現能為研製新的、多樣化的抗抑鬱療法鋪平道路。世界衛生組織稱,抑鬱症通常會造成嚴重傷害,該病影響著全世界近15%的成年人。僅有約一半的患者對藥物和心理療法等現有治療手段反應良好。
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共建的布羅德研究所下屬的斯坦利精神病學研究中心的主任史蒂文·海曼博士稱,抑鬱症是世界上最嚴重、最令人困惑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海曼本人並未參與這項研究。
海曼對美國趣味科學網站記者說:「儘管付出了數十年的努力,但到目前為止學界對抑鬱症的生物學機制仍認識不足。這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研究朝著闡明抑鬱症的基礎生物學原理的目標邁出了一大步。」
這項大型研究的結果已於26日發表在英國期刊《自然·遺傳學》上。研究人員對13.5萬多名重度抑鬱症患者的基因組進行了分析,並將其與近35萬名非抑鬱症患者的基因組進行了比對。
研究結果顯示,很多種與抑鬱症有關的基因還和精神分裂症和躁鬱症等其他精神疾病相關,也和與抑鬱症有關的健康問題(包括肥胖症和失眠症)相關。
報道稱,其中一些基因變體控制著腦部神經遞質,比如多巴胺和腎上腺素,這些正是現有抗抑鬱藥物作用的目標。但科學家們說,其他基因變體則與腦部神經遞質完全無關,這可能就是抗抑鬱藥物對一些人沒用的原因所在,因為此類人患抑鬱症的基礎遺傳學原因源於腦內的其他部位。
北卡羅來納大學醫學院精神病基因組學中心主任、研究報告聯合撰稿人帕特里克·沙利文博士說,新鑒別出的每種基因變體本質上都是可通過藥物療法加以治療的目標。
推薦閱讀:
※要小心產後抑鬱症!
※科學證實:抑鬱並非一無是處
※抑鬱症,「想開點」就能好嗎?
※重度抑鬱症的癥狀表現有哪些?
※「休假式療養」不能治癒抑鬱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