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你要什麼 經文:約1:35

  經文:約1:35-39 , 可10:35-40、46-52,唱詩:10/244/245,啟應:詩86篇

  曾聽過這樣一個故事:說是有位記者跑到一個貧困山區,看到一個男孩在山坡上放羊,便過去問他,「你為什麼要放羊啊?」「攢錢娶媳婦。」男孩回答。「娶媳婦做啥呀?」記者又問,「生娃。」男孩說。「生娃幹什麼呢?」記者再問,「放羊!」男孩乾脆地回答。

  這就是我們常聽到的放羊娃的故事,故事雖然簡單,但卻帶給我們一個深刻的思考:在你的人生中,你到底要什麼?今天要藉著所讀的幾段經文跟弟兄姐妹分享一個主題:《你要什麼?》。

  一、人的困境,不知所要

  施洗約翰是主耶穌的開路先鋒,他的一生為主耶穌作過美好的見證。約翰福音1:35-36節說,再次日,約翰同兩個門徒站在那裡。他見耶穌行走,就說:「看哪,神的羔羊。」施洗約翰毫無隱瞞地將耶穌的身份告訴他的兩個門徒。這兩人就是後來成為耶穌門徒的安德烈和約翰,他們聽見施洗約翰的宣告,立刻做出了一個決定:他們就跟從了耶穌。那個時候耶穌剛接受過施洗約翰的洗禮,也剛剛得勝了撒但的試探,還沒有人跟從他。耶穌轉過身來,看見安德烈和約翰跟著,就問他們說:「你們要什麼?」(約1:38)「你們要什麼?」這句話是主耶穌第一次對人提出的問題,顯明主耶穌對人的生命和需要的關注。弟兄姐妹,如果主耶穌現在問你說:「你要什麼?」你該如何回答呢?面對耶穌的提問,人應該仔細思想,我到底想要什麼?不同的年齡、不同的性別、不同的生活環境,每個人所要的都不一樣。但總體來說,人想要的無非是幸福、快樂和滿足,而這些東西似乎不是直接可以得到的,因此人常常間接地去獲得它們。人們以為只有當他們獲得了某些東西的時候,他們才會幸福、快樂和滿足。於是乎拚命地去追求,以為有了錢就會幸福;以為有了名利地位就會快樂,以為得到了想要的就會滿足。然而,人的慾望是無限的,人常說,慾望像個無底洞,無法填滿。即就是得到了想要的只能帶來暫時的滿足,下一步又要尋求新的東西來滿足新的慾望。有這樣一首打油詩,說到人內心的不滿足。「終日奔波只為飢,方才一飽便思衣。衣食兩般俱已足,又思嬌柔美貌妻。娶得美妻生下子,恨無田地少根基。良田治得多廣闊,出入又嫌少馬騎。槽頭扣了驢和馬,恐無官職被人欺。七品縣官還嫌小,又想朝中掛紫衣。一品當朝為宰相,還想山河奪帝業。心滿意足為天子,又想長生不老期。一但求得長生樂,再跟上帝論高低。若要世人心裡足,除非南柯一夢西。」

  人生中有個困境,就是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麼?很多時候,人常常把想要當的成了需要的。如果人能把自己需要的和想要的分辨清楚,這樣人會幸福很多。

  有位國王,天下盡在手中,照理應該滿足了吧,但事實並非如此。 連國王自己也納悶,為什麼對自己的生活還不滿意。一天,國王在王宮中四處轉轉,他聽到有人在快樂地哼著小曲。循著聲音,國王看到是一個廚師在唱歌,臉上洋溢著幸福和快樂。 國王甚是奇怪,他問廚師為什麼如此快樂? 廚師答道:「陛下,我雖然只不過是個廚師,但我所需不多,頭頂有間草屋,肚裡不缺暖食,便夠了,我的妻子和孩子是我的精神支柱。我之所以天天如此快樂,是因為我的家人天天都快樂。」 國王就此事諮詢宰相,宰相答道:「陛下,我相信這個廚子還沒有成為『九九一族』。」 國王詫異地問道:「九九一族?什麼是九九一族?」宰相答道:「陛下,想確切地知道什麼是九九一族,請您先做這樣一件事情,在一個包里,放進去九九枚金幣,然後把這個包放在那個廚師的家門口,您很快就會明白什麼是九九一族了。」 國王按照宰相所言,令人將裝了九九枚金幣的布包放在了那個快樂的廚師家門前。

  廚師回家的時候發現了門前的布包,好奇心讓他將包拿到房間里,當他打開包,先是驚訝,然後狂喜:金幣! 全是金幣!這麼多的金幣!他將金幣全部倒在桌上,開始數點起來,一共九九枚。廚師認為不應該是這個數,於是他數了一遍又一遍,的確是九九枚。他開始納悶:沒理由只有九九枚啊?那一枚金幣哪裡去了?廚師開始尋找,他找遍了整個房間,又找遍了整個院子,直到筋疲力盡,他才徹底絕望了,心中沮喪到了極點。

  他決定從明天起,加倍努力工作,早日掙回一枚金幣,以使他的財富達到百枚金幣。由於晚上找金幣太辛苦,第二天他起來得有點晚,情緒也極壞,就對妻子和孩子大吼大叫,責怪他們沒有及時叫醒他,影響了他早日掙到一枚金幣這一宏偉目標的實現。 他匆匆來到御膳房,不再像往日那樣興高采烈,既不哼小曲也不吹口哨了,只是埋頭拚命地幹活,一點也沒有注意到國王正悄悄地觀察著他。

  看到廚師情緒變化如此巨大,國王大為不解,得到那麼多的金幣應該高興才對啊。他再次詢問宰相。宰相答道:「陛下,這個廚師現在已經正式加入『九九一族』了。九九一族是這樣一類人:他們擁有很多,但從來不會滿足,他們拚命工作,為了額外的那個「一」,他們苦苦努力,渴望儘早實現「百」。原本生活中那麼多值得高興和滿足的事情,因為忽然出現了湊足「百」的可能性,一切都被打破了,他竭力去追求那個並無實質意義的「一」,不惜付出失去快樂的代價,這就是九九一族。」

  這種有了還想要,得了不滿足的心態,傳道書描寫的最為淋漓盡致:「萬事令人厭煩,人不能說盡。眼看,看不飽;耳聽,聽不足。已有的事、後必再有,已行的事、後必再行,日光之下並無新事。」(1:8-9)由此可見,能使人得著滿足的不是在日光之下的一切。神的兒女並非要看破紅塵,乃是要看清楚世界,因為神打開了我們心中的眼睛,也使我們能透過他的眼睛看世界。知道「這世界和其上的情慾都要過去,惟獨遵行神旨意的是永遠長存。」(約一2:17)那麼,什麼是我們所要的呢?應當是那能存到永遠的!聽聽聖經對我們的教導吧。約伯記22:21「你要認識神,就得平安,福氣也必臨到你。」約翰福音6:68節西門彼得回答說:「主啊,你有永生之道,我們還歸從誰呢?」約翰福音6:27節耶穌說「不要為那必壞的食物勞力,要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勞力,就是人子所要賜給你們的,因為人子是父神所印證的。」

  二、知其所要,得其所要

  馬可福音10章46至52節記載的這個瞎子巴底買是一個真正知道自己要什麼的人,他所要的不同於使徒行傳3章中記載的那個生來瘸腿的人。聖經說,那個生來瘸腿的人,天天被人抬來,放在殿的一個門口,那門名叫美門,要求進殿的人周濟。他看見彼得、約翰將要進殿,就求他們周濟。彼得、約翰定睛看他。彼得說:「你看我們。」那人就留意看他們,指望得些什麼。(徒3:2-5)這個生來瘸腿的人,所要的無非是一些周濟,來滿足自己日常生活所需。他每天都來聖殿門口求周濟,這已經成為他生活的一個習慣,除了求周濟、求別人的施捨之外,他不知道該求什麼。但瞎子巴底買卻不是這樣,聖經告訴我們,這個巴底買在沒有遇見耶穌之前,他是一個討飯的瞎子。對瞎子巴底買來說,眼睛看不見使他不能自食其力,只好以討飯維持溫飽。但在他的內心深處,他多麼渴望自己的眼睛能看見。他在遇見耶穌之前,肯定聽過耶穌的事情,他聽說耶穌滿有憐憫的心腸,也行過很多神跡,曾經使瞎子看見、瘸腿的行走,長大麻風的得潔凈,甚至能使死人復活,他還聽說耶穌不推卻人真實的需要。他巴不得想見見耶穌。機會終於來了,可10:46-48說,耶穌同門徒並許多人出耶利哥的時候,巴底買坐在路旁。他聽見是拿撒勒的耶穌,就喊著說:「大衛的子孫耶穌啊,可憐我吧!」有許多人責備他,不許他作聲。他卻越發大聲喊著說:「大衛的子孫哪,可憐我吧!」從經文的記載我們看出,瞎子巴底買是一個敢於抓住機會的人,並且是一個鍥而不捨的人,當有人責備他。不許他作聲,他卻越發大聲喊叫。因為他知道錯過了這個機會,想要看見的願望就再也無法實現了。他顧不了別人怎樣看他,他一心只想得醫治。巴底買敢於抓住機會、鍥而不捨、堅持到底的精神博得了耶穌的同情。經上說,耶穌就站住,說:「叫他過來。」他們就叫那瞎子,對他說:「放心,起來,他叫你啦!」瞎子內心無比歡喜,就丟下衣服,跳起來,走到耶穌那裡。耶穌說:「要我為你作什麼呢?」耶穌這句話至少有二層含義:即耶穌對瞎子說:「你要什麼?你相信我能為你作到嗎?」瞎子毫不猶豫地說:「拉波尼,我要能看見。」瞎子的言下之意就是:「主啊,我要能看見,我相信你能做到。」耶穌對他說:「你去吧!你的信救了你了。」耶穌的這句評論的話,我們可以這樣理解:你既知道你真實的需要,且憑著信心來求,就必得著。這個故事最後的結果是,瞎子立刻看見,就在路上跟隨耶穌。感謝主,瞎子巴底買知其所要,也得其所要。

  舊約聖經中的所羅門王,他也是一個知其所要,得其所要的人。當所羅門接續他父親大衛作以色列國王時,年僅19歲。年紀輕輕的所羅門,既要面對當時政權的爭奪,又要治理這複雜的國家。耶和華神知道所羅門的需要,於是在夜間夢中向所羅門顯現,對他說:「你願我賜你什麼,你可以求。」所羅門說:「耶和華我的神啊,如今你使僕人接續我父大衛作王,但我是幼童,不知道應當怎樣出入,僕人住在你所揀選的民中,這民多得不可勝數,所以求你賜我智慧,可以判斷你的民,能辨別是非。不然,誰能判斷這眾多的民呢?」(王上3:5,7-9)聖經記載,「所羅門因求這事,就蒙主喜悅。」神對他說:「你既然求這事,不為自己求壽、求富,也不求滅絕你仇敵的性命,單求智慧可以聽訟,我就應允你所求的,賜你聰明智慧,甚至在你以前沒有象你的,在你以後也沒有像你的。你所沒有祈求的我也賜給你,就是富足、尊容,使你在世的日子,列王中沒有一個能比你的。你若效法你父親大衛,遵行我的道,謹守我的律例、誡命,我必使你長壽。」(王上3:11-14)所羅門因求智慧,得神喜悅,神不但賜給他聰明智慧,連他沒有祈求的富足、尊榮、強盛都賜給了他。弟兄姐妹,但願我們都知道我們所要的是什麼,在神面前也得著所要的。

  三、人所要的,神所給的

  在今天的證道信息中,我的思路是分三個層次的。第一,人的困境,不知所要;第二,知其所要,得其所要;第三,人所要的,神所給的。在人向神祈求所要中,有時候神按著人的祈求成就,有時候神按著他的旨意成就,有時候神不給成就,因為人求的不對。雅各書4:2-3「你們得不著,是因為你們不求。你們求也得不著,是因為你們妄求,要浪費在你們的宴樂中。」 我舉幾個例子,馬可福音10:35-40記載雅各和約翰這對兄弟對耶穌說:「夫子,我們無論求什麼,願你給我們作。」耶穌說:「要我給你們作什麼?」他們說:「賜我們在你的榮耀里,一個坐在你右邊,一個坐在你左邊。」耶穌並沒有給他們成就,因為他們求得不對,耶穌還責備他們說:「你們不知道所求的是什麼。我所喝的杯,你們能喝嗎?我所受的洗,你們能受嗎?」他們竟然回答說:「我們能。」然而耶穌卻對他們說:「我所喝的杯,你們也要喝,我所受的洗,你們也要受。只是坐在我的左右,不是我可以賜的,乃是為誰預備的,就賜給誰。」這個是妄求,得不著的祈求。剛才我們所講的瞎子巴底買的祈求,就是神按著人的祈求給成就的,因為他有信心,求的也是真實的需要。弟兄姐妹,有時候,我們祈求得合乎神的心意,也是我們真實所需,但神並沒有按我們所求的給成就。使徒保羅身上有根刺,他曾為此,三次求過主,但主給他的答覆是:「我的恩典夠你用的。」主並沒有醫治他。為什麼呢?以賽亞書55:8-9耶和華說:「我的意念非同你們的意念,我的道路非同你們的道路。天怎樣高過地,照樣,我的道路高過你們的道路,我的意念高過你們的意念。」下面我要用一個喻道故事來理解這句經文的含義。

  很久很久以前,小山丘的森林裡有三棵樹,他們興奮地討論他們的願望和夢想。第一棵樹說:「我希望成為一個藏寶盒,盒中能夠收藏黃金、白銀以及各色珍貴寶石。我的身上精工雕琢,每個人都要看見我的美麗。」第二棵樹接著說道:「有一天我要成為一艘大船乘載各國國王與王后,帶他們到達世界的每個角落。讓每個人都感到安全,因為我有堅固的船艙。」最後第三棵樹說:「我想要努力長高,成為森林裡最大最直的一棵樹。人們會看到我在山的最高處,他們抬頭仰望我的枝葉,思想天堂與神,思想我跟神的距離,好近好近。我的偉大將是空前絕後,人們會永遠記得我。」

  接下來的幾年,三棵樹不斷地禱告他們的夢想能夠成真。直到有一天,一群伐木工人來到森林,有個工人看到第一棵樹便說:「這樹看來很強壯,我應該把它賣給木匠。」說完就把樹砍下來。第一棵樹非常高興,因為他知道木匠會把他造成一隻藏寶箱。在第二棵樹前,另一個伐木工人說:「這樹看來很強壯,我應該把它賣給造船廠。」第二棵樹很快樂,因為他知道他正踏向成為一艘大船的路上。當伐木工人來到第三棵樹前,樹非常驚恐,因為他知道一旦工人將他砍下他的夢想將不復存在。有個工人說:「我並不特別需要什麼,所以我選這一棵。」說著,就把第三棵樹砍下了。

  當第一棵樹被送到木匠那裡,他被做成動物的餵食槽。他被放在馬棚里,肚子里塞滿了稻草。這並不是他所求的。第二棵樹被切割造成一隻小船。他渴望成為一艘大船,運載各國君王的夢想也隨之破滅。第三棵樹被砍成幾大段,扔在黑暗中。數年過去了,樹兒們早已忘卻自己當年的夢想。

  一天,一名男子和女子來到馬棚。女子在馬棚中分娩,並且將嬰孩放置在餵食槽中。這槽便是用第一棵樹所造的。當有人獻上黃金、乳香和沒藥來朝拜嬰孩時,第一棵樹便知曉他懷中褓抱的,是前所未有的稀世珍寶。又過了數十年,有群人乘坐以第二棵樹所建造的漁船,其中一人因疲累而入睡。正船在海上航行時,忽有巨大風暴襲船,第二棵樹覺得他再也支撐不住了。那群人慌張喚醒沉睡的男子,男子便起身斥責風和海說:「風平了吧,浪靜了吧!」海浪便應聲平息。這時候,第二棵樹便知道他承載的是世上萬王之王。最後,有人來拾去第三棵樹。樹被帶過大街小巷,而一路上人們嘲弄嬉笑那扛抬第三棵樹的人。當他們停下來後,那人便被釘在第三棵樹上,而後高舉在半空,最後在小山頂上死去。當禮拜天到來,第三棵樹豁然明白,他夠強壯能站立山頂,並且盡其所能與神親近,因為耶穌在第三棵樹上被釘十字架了。

  每一棵樹都得到他們所期望的,但並非按照他們所想像的方式。弟兄姐妹,在你的人生中,你的所要與神的所給到底如何?當事情發展不像你所祈求所期望時,請永遠記得神在你身上的計劃是最完美、最合適的。因為神的意念高過我們的意念,神的道路高過我們的道路。


推薦閱讀:

金鎖玉關經文解釋
凈宗朝暮課誦經文講記(第十一卷)
023 妙法蓮華經文句(釋普門品)(隋,智顗)
聖經中有關寶座的經文
【今日晚課】《高王觀世音真經經文》

TAG:經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