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傳統從遵禮儀做起
張 濤 |
在中國傳統社會,德刑並用、禮法融合是一個基本的治國理念。在這一理念中,德治、禮治的重要性往往要大於法律和刑罰,德主刑輔,重禮輕法。孔子說:「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立其德要依靠「齊之以禮」,依靠禮樂之興,道德的力量要通過禮儀的形式來彰顯和落實。
就傳統的德禮關係而言,禮儀是道德的外在體現,是實現道德建設的重要手段和途徑,也是實現政通人和、國泰民安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孔子主張以德立人,但又反覆強調「不學禮,無以立」。如果說,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立其德的終極目標,那麼應該說,實現這個目標的必由之路就是學禮、知禮、尊禮、行禮。講究禮儀是人生境界、道德修養提升的至關重要的表現和標誌,只有主動用傳統禮儀來嚴格規範自己、約束自己,才能真正把自己修鍊成謙謙君子、有德君子。
和諧是傳統禮儀的根本精神和最高訴求。禮儀的應用要致力於追求和諧,但若沒有禮儀的調節,和諧也是不可能真正實現的。中國傳統文化所講的和諧,包括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以及人自身心靈的和諧,而這幾個層面的和諧都不同程度地需要某種禮儀形式來引導或規範,從而真正達到天人合一、陰陽和諧、剛柔相濟、方圓結合的高度和諧的「太和」境界。
數千年來,傳統道德、傳統禮儀以其強大的生命力,一直深刻影響著中國傳統社會及中華民族精神的形成和發展。進入20世紀以後,傳統禮儀一度作為封建遺毒被無情地批判和丟棄,令人扼腕嘆息。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最近幾年,由於新時期思想道德建設的需要,傳統禮儀又重回人們的視野和生活。優秀的傳統禮儀仍然在現代文明建設當中發揮重要的啟發和借鑒作用。在這方面,安徽省合肥市走在了全國前列。他們藉助自己的文化傳統、文化優勢,注重現代文明與傳統禮儀的對接和融會,宣傳、推廣傳統禮儀的現代價值、現代應用,並且從娃娃抓起,從小學生抓起,為我們提供了一系列寶貴的典型案例和成功經驗。
推薦閱讀:
※傳統與現代化的新議題:儒學與女權
※楊家埠傳統老木版年畫欣賞(三)!!!
※繼承與超越——對我國幼兒家庭傳統德育的思考
※彭林:傳統文化進校園的重心與支點
※端午節的八種文化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