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坐禪的入門方法
初學坐禪以「念息」為入門方便,是最容易得力的法門。一呼一吸,叫做一息。息是依緣身心而出入變化的,對身心的粗動或安定,有密切關係,所以安定身心的禪定學,對修息,呼吸,極為重視。如何修念息?念息的方法有六種:數、隨、止、觀、還、凈;前三法是「禪定門」,後三法則是依定起觀的「智慧門」的修法。
一、「數」息:以息為所緣,吸入時,以心引息而下達於臍下;呼出時,心又隨息而上,自鼻中呼出。這樣的一呼一吸為一息,數入息的不再數出息,數出息的不再數入息。一息一息的默數下去,到十數為止,再從一數起。數息,就如念佛時捏念珠一樣,使心在息,所緣上轉,不致於忘失。初學者如果中間忘記了,那就從一數起,以做到一息一息能安穩的自然念數,憶念分明為止。這時用心的關鍵點就在於我們不要討厭它、壓制它,討厭和壓制會使心更加煩亂,我們要學會對自己講悄悄話,安慰它說:你不要煩,慢慢來嘛,心可以停下來了。你這樣很安靜地給自己講兩遍後,心就會產生力量了,它就會很安穩地慢慢停下妄動和散亂了。
南懷瑾大師說過:佛有個秘密的吩咐,當你要數息的時候,譬如鼻子氣進來出去數一,在你們的觀念裡面,在哪個時候計數呢?人的貪心、私心多半在呼吸進來的時候計「一」,那是做氣功,不是修道。佛告訴你真正修道是數出息,注意出息,這個秘密重點我告訴你了。修涅槃要注意出息,出息怎麼數?當你在數出息的時候,你把所有的一切,連自己的生命,一切煩惱、病痛,跟著出息放出去。你如果這樣數息,身體馬上就輕鬆了,先試—分鐘再說。你注意出息,思想跟著呼吸自然走,一切煩惱痛苦,一切病痛、業障,呼出去就沒有了。
二、「隨」息:久久心靜了,不會再忘失了,就不必再數,只要心隨於息,心息相依,隨息而上下,覺息遍全身等。這樣,連記數的散亂也離去了,即是得力之相。隨,隨比數的用功就更加深入了。通過數息初步定下來後,慢慢讓自己習慣於這種安定的感覺,這時我們就可以把數這個比較粗的繫心法放下,只是隨著這個息,進一步深入禪定。
三、「止」息:久久修息漸成,心與息,如形影之不離。忽而心息不動,身心泯然入定,也就是修「止」成就。念息修止應注意那些事項?凡修息的,以細長為妙,但初學者不可勉強,以免傷氣。又息須均勻,切勿忽長忽短。佛法的持息,本意在攝心入定,所以不可在身體上著想。止。做到隨時,身心的狀況就很清楚了,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一切很清楚,心卻沒有動搖。不會再有煩躁、雜亂的表現,身心會體會到非常輕鬆、舒適的覺受。讓心停在完全沒有動搖、明明白白的狀態裡面,這就是第三門「止」。
止的狀態非常的空靈,清清楚楚卻沒有一絲的妄想,心裡再不會想要任何外界的東西,甚至連禪定也想不起來,所有散亂和動搖都停止下來了,但是,此時它卻仍有兩個毛病,昏沉和掉舉。比如,我們功夫不純熟時,心一沉靜下來,馬上就會睡著了,或者迷迷糊糊地什麼也不知道了,這就叫昏沉;掉舉呢,就是心難以安住在止的狀態里,周圍的一切都清清楚楚時,心就東想西想跑掉了。在生活當中要學會運用禪法,比如我們很清楚自己正在做的這些事情,走路、吃飯等等,心不要被這些事情轉過去,保持自己清楚明了的心態,不昏沉、不掉舉,實際上這就是定。
四、「觀」息:當心能止下來後,慢慢就會生起一種覺照,就是說,讓我明白身邊的環境,明白所做的事情和我的心態。一旦觀照明白,這個心就不是停在止當中,而是能起觀照了,這就是禪定力更強的表現。如果修其它的法門,比如說念佛,只管將心停在阿彌陀佛這句佛號上,只有所念之佛,其它什麼都沒有,這就是止。觀呢,我們對念佛就產生了覺照,也就是既知道能念佛之心,又知道所念之佛號,注意力在知道上,這就是觀,就是對所修之法起了觀照。
五、「還」息:「還」就是還家,回家。「還」有兩層意思,一層是如果我們修了止、觀之後,發現心裡還是太亂,基礎功夫不夠,那我們就要重新回到前面幾門再去修數、修隨,把基礎打牢後,才能安步進功。「還」的第二層還有就路還家,就止觀之路回歸真心的意思。也就是觀照生起來後,還有個對境在,因此還都是心外求法,還不是我們的心本身,但是能觀、所觀雖然都是妄想,也是我們還家必經之路,所以如果我們觀照的功夫能做得好,就可以就路還家,回歸凡夫心的本來的面目。就是老子講的「如嬰兒乎」,回到在娘胎里,或剛出娘胎時那個嬰兒的呼吸狀態,應該回還到這裡。
凡夫心歷來妄想紛飛,雜亂無章、毫無規律,讓我們身心很疲憊、沒有快樂和輕鬆的感覺,四禪八定雖然也是妄想,但它是讓我們學會有規律地妄想。比如凡夫平常不知道自己會想什麼,妄想都是突然生起來的,或者四處生起來的,沒辦法把握。禪定就能讓自己的妄想變得有規律,想一樣事情就想一樣,想兩樣就想兩樣,不想就不想,心態非常穩定,如果什麼都不想了,想與不想都放下了,就還歸到自己的心性上了,這時候的覺受就是還。
六、「凈」息:清凈,就是只需體會清凈的感覺,外界的一切萬物、包括我們的修行方法雖然清清楚楚,但都和這個清凈無關。比如我們想到花,心卻不在花上,而是在想到花的這個清凈的能上了,這個能就是俗稱的「我」,佛教里稱為我執。
這個能想的「我」是什麼樣子?其實它沒有樣子的,就像照相機的功能一樣,照相機的功能是看不到的,但我們一用,就能拍出照片來。我執就如同照相的功能,身體就如同照相機,妄想就是照片。照相機的功能就是把外部的景物拍成照片,拍了就拍了吧,我們卻拿著照片不放,比較來比較去,一會兒高興一會兒煩惱的,卻把照相的功能忘到一邊去了,這就是凡夫最大的顛倒。
實際上,照相機雖然有各種型號,可是拍照功能卻是一樣的,完全平等,因為如果沒有拍照的功能,就不叫照相機了。所以修到了第六門的時候,心念終於從對照片的執著回歸到了平等的照相功能上了。不管拍不拍照,照相的功能永遠不會變化。
禪定就是讓我們把心綁在這六個狀態上,不再去迷惑、煩惱和痛苦。所以這六個妙門,其實就是心所緣的六個不同境界。念佛、參禪也都是把散亂的心綁住。綁定,即心不散亂,專一!
可以採用適合自己的方法,把心綁定。比如:念阿彌陀佛,綁定在佛號上。六妙門是一層一層深入,一層一層綁定的,到最後的「凈門」才能進一步走入初禪。
修習久了,假如小腹充滿,發熱,氣動現象;或吸氣時,氣息直達足跟趾端,或覺臍下氣息下達,由尾閭沿脊髓上升,或氣息通過時,幻覺有雷電、光色、影像、音聲等等,這都是氣息通暢,生理上的自然現象。切勿驚奇誇玄!禪定其實就是生命的一種非常健康的狀態!
推薦閱讀:
※坐禪 . 全面指導手冊 (一)
※道元榮西禪師:普勸坐禪儀
※【聖法大長老】長老,我每次坐禪時總是坐得很穩、很直...
※坐禪三昧經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一】具緣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