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世界鋼鐵協會總幹事:在結構調整下實現再平衡

本報記者郭俊國實習記者張鷹

全球產能過剩、結構調整舉步維艱、生產經營困難……目前,中國鋼鐵行業,乃至全球鋼鐵行業,在嚴峻的市場環境下,都面臨著諸多挑戰。全球鋼鐵產能過剩的問題怎樣解決?鋼鐵企業哪種「走出去」的方式更具優勢?全球兼并重組浪潮是否再現?鋼鐵行業和企業的競爭力怎樣提高?帶著以上問題,日前,《中國冶金報》記者獨家專訪了世界鋼鐵協會總幹事埃德溫·巴松。

鋼企國際化的三條路

《中國冶金報》記者:中國鋼鐵企業走向世界、融入世界是必然的趨勢。在中國鋼鐵行業和中國鋼鐵企業走向世界的過程中,有哪些方面的問題需要注意,您有怎樣的建議?

埃德溫·巴松:目前,在全球的鋼鐵產能中,2/3的產能在鋼鐵製造國被消耗,另外的1/3在全球範圍內流通。

因此,對於任何一個想走國際化道路的企業來說,首先要意識到自己在本國市場的優勢,要把本地市場當成鋼鐵消費的基礎。因為在當地市場銷售,一般情況下具有成本上的優勢,企業更了解消費者的需求,消費者也更加忠誠。

在走向全球化的過程中,企業要在地區標準不同、消費者需求不同、長距離運輸成本等方面做出全面考量。

鋼鐵企業全球化有3個途徑:一是直接將鋼材產品賣到國際市場,這並不一定是最好的方式;二是通過客戶實現全球化,即鋼企在本國市場將鋼材銷售給下游企業,如汽車、機械企業,然後再由下游企業出口到國外,這種模式類似於間接貿易,雖然過程會有一定困難,但從長期來看是更容易獲得成功的一種方法;三是本國鋼企通過與其他國家鋼企合作,從而開拓新的市場需求。

目前來看,中國鋼企普遍採用第1種模式,即把產品直接銷售到國外市場。但是,這種模式導致了很多貿易摩擦。第2種貿易模式需要搭配國家層面的利好政策,比如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中國製造2025」等政策,很好地將中國鋼鐵產品與其他產品綁定在一起,從而推動了中國鋼材產品走向世界的步伐。

結構調整和兼并重組從未結束

結構調整和兼并重組從未結束

《中國冶金報》記者:產能過剩是全球的一大難題,您能否通過對歐美、日本結構調整的分析,對中國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和結構調整提出建議?

埃德溫·巴松:鋼鐵行業的結構調整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在調整的過程中,企業需要提高自己的效率,某些鋼廠要被關停,某些鋼廠的某個部分需要被重組。首先,調整涉及到技術層面的問題;其次,鋼廠關停的同時,儘可能不給消費者帶來不良影響;再其次,鋼企如何為轉崗職工尋找新的工作機會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中國目前已經到了結構調整的門口,根據歐洲、美國、日本1970年~1990年結構調整的案例,我總結了5點經驗。

第一,政府部門應該及時引導結構調整的方向,與鋼鐵行業協作制定行業長期發展戰略。市場發揮決定性的作用,這是很重要的。歷史上成功的結構調整,都是在政府引導並消除影響市場有序轉型的障礙後取得的。結構調整後,不僅行業的生產效率不會下降,而且其競爭力更能夠得以保持,甚至提高。

第二,應該從行業法規的角度確保最優秀的企業能夠生存下去,不應該補貼效率低下的企業以幫助其勉強維持生產,確保低效的企業生存下去不是一個好主意。但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由於有些鋼廠的設備仍能維持生產,加之一些經濟方面的考慮,淘汰落後企業阻力重重。但是,只有淘汰落後企業,才能保障市場穩定有序運行。對國家來說,保留最優企業才能保障行業的健康發展。

第三,行業結構調整退出門檻的阻礙應被及時、有序地消除。如果行業退出機制門檻很高,會在一定程度上阻止鋼企關停的腳步。這主要是受到來自用工、環境、兼并與重組等方面的阻力,以及鋼鐵行業產能退出時員工安置對社會的影響。

第四,政府應制定社會保障支持措施,降低結構調整產生的社會、環境等方面的後續影響。例如,在員工轉崗再培訓、員工安置等問題方面,政府應出台一些保障措施,並跟蹤措施的實施,以保證結構調整的順利落實。

第五,應該對鋼鐵工業的結構調整計划進行公布,進行跟蹤直到付諸實施。

當下,中國正處於結構密集調整的一個階段。值得注意的是,行業結構調整不是一勞永逸的———結構調整從未結束,將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市場始終遵循優勝劣汰的原則,高效的企業會持續取代落後企業,市場競爭將使得優質企業得以健康發展。

《中國冶金報》記者:目前,全球鋼鐵行業形勢低迷,是否會出現比較大的跨國兼并重組浪潮?從歐美兼并重組的經驗看,您認為有哪些關鍵點需要提醒中國鋼鐵企業注意?

埃德溫·巴松:在大的鋼鐵企業兼并重組中,安賽樂米塔爾、新日鐵住金、河鋼集團是比較成功的。同時,有些兼并重組是將整體規模縮小,專註於最擅長的業務領域,也非常成功。例如奧鋼聯集團的規模小,但專註於兩三個擅長的鋼鐵領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從大規模兼并重組方面來看,目前的兼并重組已經出現了9000萬噸級別的聯合企業,更大規模級別兼并重組的企業是否會出現、更大規模的聯合企業是否能成功還是個疑問。

所以,在兼并重組的策略上,沒有所謂的對與錯,重要的是看哪種方式對公司整體的戰略更有價值。

當然,大規模產能的鋼企與幾百萬噸產能的鋼企的總體戰略肯定是不一樣的。對於大型企業,由於量大面廣,要接觸大宗商品市場、當地的市場,生產成本也會比較透明,所以,要在競爭力上更加超前;對於小型的鋼鐵企業,由於專註於擅長的領域,盈利性會更強。

此外,還有一種兼并重組的方式就是鋼鐵企業併購下游用戶企業,例如汽車、機械行業的企業,這種產業鏈上的兼并重組與鋼企間的併購重組的運營方式是不同的。例如,德國蒂森克虜伯兼并了電梯和高層建築企業,進入了新領域,現在電梯業務是其最盈利的業務板塊。

所以說,隨著時代的變化和形勢的發展,兼并重組和結構調整是與時俱進、永無止盡的,其出發點是看兼并重組是否符合自己企業的發展戰略。

競爭力是保持運營效率的核心

《中國冶金報》記者:全球行業形勢低迷的情況下,鋼鐵行業和企業提高競爭力的路徑有很多,您認為哪個方面更加重要?特別是,您認為中國鋼鐵工業面臨著怎樣的挑戰?應當如何應對?

埃德溫·巴松:提高鋼鐵行業的競爭力有多種路徑,如多元化、改善品種、滿足用戶需求等,都是非常好的方式。但是,鋼鐵企業如何保持其運營的效率,是鋼鐵企業競爭力提升最根本的出發點。

鋼鐵行業要與其他行業競爭,鋼鐵企業要與本行業企業競爭,首先要確保本行業、本企業的競爭力。在這方面,我們有幾件事情可以做,如淘汰落後、老舊、效率低下的設備;培訓鋼鐵企業的員工;通過自動化和智能化檢測工藝流程,控制產品質量……這些都可以有效確保運營的效率,為下游用戶提供高質量的產品。

只有運營效率的競爭力得到確保,鋼企才能在其他方面更好地發展,如多元化發展、產業鏈發展等。

中國鋼鐵行業和企業目前處在去產能和再平衡的過程中。其一,向外部發展方面,鋼材進口國自身的鋼材產量也會增加,中國鋼企將失去一部分國外市場。大規模出口並非是長久之計,要有所轉變。其二,對於大產能的鋼鐵廠,應該著力耕耘本地市場,服務好本地市場,這也是消化產能的過程。其三,通過與下游用戶合作,在當地市場生產成最終產品,把產品銷往國內外市場。

鋼鐵是工業領域的食糧,在結構調整的過程中,是縮小產業規模,擴大相關領域,還是兼并重組……這些都需要權衡,需要在戰略層面思考探討。

但無論如何,在結構調整中,最主要的還是要提高整個行業和企業的競爭力和效率,這是第一位的。


推薦閱讀:

《二十二》:她們說「這世界真好」
【大千世界】看後豁然開朗!人有善心天護佑
世界婦女日:女權主義對男孩及男人有益的十大理由
仁本主義世界觀
經典語錄:世界上有兩個我,一個假裝快樂,一個真心難過

TAG:世界 | 平衡 | 協會 | 實現 | 調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