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回憶周恩來
基辛格回憶周恩來
1971年7月,基辛格初次訪華之際,就在三天之內同周恩來總理進行了六次會談。第一次見周恩來,基辛格還曾「很緊張」。他後來回憶說:「那可是一個偉大的時刻」。
基辛格在回憶錄《白宮歲月》中這樣描寫他所認識的周恩來:
「他臉容瘦削,額帶憔悴,但神采奕奕,雙目炯炯,他的目光既堅毅又安祥,既謹慎又滿懷信心。他身穿一套剪裁精緻的灰色毛式服裝,顯得簡單樸素,卻甚為精美。他舉止嫻雅莊重,他使舉座注目的不是魁偉的身驅(像毛澤東和戴高樂那樣),而是他那外弛內張的神情、鋼鐵般的自制力,就像一根絞緊了的彈簧一樣。他令人覺得輕鬆自如,但如仔細觀察就知並不盡然。他聽英語時,不必等到翻譯,臉上的笑容和表示理解的神情,很清楚地表示他聽得懂英語的;他的警覺性極高,令人一見就感覺得到。顯然,半個世紀來烈火般激烈鬥爭的鍛練,已將那極度重要的沉著品格烙印在他身上。」
1998年周恩來誕辰一百周年之際,基辛格接受《人民日報》記者專訪,他說:我對周恩來是有感情的。
「周恩來智慧超群、學識淵博、道德高尚,無論對哪個國家來說,他都是一位非常傑出的政治家。在我見過的外國領導人中,周恩來是百里挑一的人物。他和戴高樂等人都屬於世界上最優秀的政治家。」
「當我與周恩來在一起會談時,在某種意義上就像是兩位大學教授在探討國際形勢,互相啟發,談笑風生。周恩來了解國際形勢的深刻程度是驚人的」。
在談到周總理的外交風格時,基辛格說那是「非常典雅」的。他說,「我和周恩來的會談通常都是從下午3時開始一直談到晚上,甚至半夜,只在吃飯時才停下來。在這麼長的會談時間裡,從來沒有人進來請他去接電話或送文件要他批示。他總是顯得那麼從容不迫。這不僅說明他能力非凡,而且也是對客人的尊重和禮貌。」他說,他曾開玩笑地對周總理說:「如果你到華盛頓來,我會感到難堪的,因為那裡的高級官員做不到這樣。」他還感慨地說,「周恩來對人謙虛禮貌是處處都體現出來的。儘管我們之間級別不同,周恩來卻不拘禮儀,堅持會談要在我住的賓館和人民大會堂輪流舉行。這樣,他來拜訪我和我去拜訪他的機會就會一樣多。我當時只是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而不是國務卿」。
基辛格認為,周恩來的卓越外交才能和實事求是的作風,還可以從1972年中美聯合發表的《上海公報》中反映出來。他說,美方提出的初稿使用傳統和通常的寫法,共同點寫得模糊不清,分歧又用套話加以掩蓋,看起來似乎共同點很多,實際卻不然。周恩來看了以後說:「沒有人會相信這個的。」後來,中方交給我們一份備忘錄,它的寫法是先把雙方在一些問題上的分歧列出來,然後再談共同點,這樣反而使共同點顯得更有分量。於是我們接受了。他深有感觸地說:「兩國之間公報的這種寫法,我以前從未見過。就我所知,在外交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而實際上這是一份很好的公報。」
推薦閱讀:
※基辛格裝病秘訪中國 為尼克松訪華打前站
※全文|對話基辛格:美國的外交政策不受個人偏好左右
※基辛格:中國著眼大局發展,但美國不是
※基辛格的「點撥」能否讓特朗普開竅?
※基辛格:周恩來的含蓄和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