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率先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的思考
字型大小:【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今年全國「兩會」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希望江蘇按照「兩個率先」的要求不斷開創各項工作新局面,並在「兩個率先」內涵中將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重要標杆。率先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是中央對江蘇的殷切期望和明確要求,也是江蘇推進「兩個率先」的必然選擇和緊迫任務。從發展階段看,江蘇正處於工業化發展中後期和城鎮化發展加速期,加之人口高度密集、自然資源不足、環境承載能力薄弱的特殊省情,這決定了江蘇必須把生態文明建設擺上突出位置。從「兩個率先」目標看,江蘇正處於總體上基本實現第一個「率先」、發力第二個「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基本實現現代化新征程的關鍵期。全面小康的核心指標是經濟繁榮、生態良好、人民幸福,現代化更是一個協調推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促進共同富裕、社會和諧和人的全面發展的歷史進程。顯然,生態文明是「兩個率先」的重要內涵、重要槓桿和重要目標。從一定意義上說,只有紮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率先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江蘇的「兩個率先」才是又好又快、科學發展、人民滿意的「兩個率先」,才是體現時代特徵、具有中國特色、符合江蘇特點的「兩個率先」,才是真正對全國具有典型、創新和示範意義的「兩個率先」。生態文明新時代的科學內涵生態文明是人類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而取得的物質、精神和制度成果的總和,反映了社會的文明進步程度。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首先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其科學內涵。生態文明是一種新型社會文明形態。人類社會文明經歷了原始文明、農業文明和工業文明。原始文明階段人們被動接受自然,對自然沒有傷害;農業文明階段人們對自然進行的是初步開發,對自然的傷害程度很小;而工業文明階段則強調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在生產力得到空前解放和發展的同時,也導致了嚴重的環境危機和生態惡化,使發展變得不可持續。正如恩格斯所言,「我們不要過分陶醉於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於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報復」。生態文明就是在深刻反思傳統文明形態特別是工業文明帶來問題的基礎上,認識和探索到的一種可持續發展理論、路徑及其實踐成果,是人與自然和諧的高級社會形態,是一場涉及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發展模式和社會制度的深刻變革。生態文明是超越工業文明的新型文明境界,不是與工業文明相對立的。建設生態文明,不是要排斥工業化和放棄對富裕物質生活的追求,回到原生態的那種生產生活方式,而是要超越和揚棄傳統的粗放型發展方式和不合理的消費方式,使人類活動限制在自然環境可承受的範圍之內,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之路,建設既有金山銀山、又有綠水青山的美好家園。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是一個社會系統工程。生態文明新時代追求經濟社會與生態系統之間的良性互動,要求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融入經濟建設,就是要建立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基礎、以自然規律為準則、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經濟發展方式。融入政治建設,就是要把生態文明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內容,完善法律法規,強化制度保障,納入政府決策和政績評價體系。融入文化建設,就是要弘揚生態文化,在全社會增強生態意識,構建系統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生態文化體系,並充分發揮引領社會和國際輿論話語權作用。融入社會建設,就是要以生態文明理念創新社會管理,構建良好的生態環境公共秩序和公共關係。通過生態文明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的有機融合和同步推進,使經濟生態更加協調,政治生態更加清明,文化生態更加和諧,社會生態更加有序,自然生態更加平衡。生態文明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超越了污染控制和生態修復等傳統理念,著眼於修正工業文明弊端,著眼於國家、民族和人民的長遠發展、永續發展,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價值屬性。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與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與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是同向同行、相輔相成,渾然一體、和諧統一的關係。從這個意義上說,江蘇率先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就是濃墨重彩譜寫好「中國夢」的江蘇新篇章。率先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的路徑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率先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需要創新體制機制、統籌規劃推進,需要全社會重視和參與、積極探索其科學的路徑。確立生態文明的發展理念和價值取向——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自然界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根基,自然生態環境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根基,有其自身運行規律。人們對自然的損害就是損害人類自身,保護自然就是保護人類自身。我們要通過廣泛的宣傳教育、輿論引導和道德規範,增強全民的生態憂患意識、參與意識和責任意識,堅決摒棄人定勝天的思維方式和做法,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價值觀念;要按照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要求,在生產力布局、城鎮化發展、重大項目建設中充分考慮自然條件和資源環境承載能力,高度重視自然環境的保護與優化,在推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同時,給自然留下更多修復空間,給後代留下生存發展資源,給子孫留下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著力形成新的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產業經濟生態化和生態經濟產業化,是率先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的戰略任務。要綜合考慮江蘇的產業基礎和環境資源狀況,科學考量生態環境成本和代價,確立符合省情特點、適應現代化需要的產業政策和發展導向。堅持以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為導向,科學編製產業發展規劃並認真組織實施,從源頭上預防環境污染與生態破壞。加快推進產業優化升級,大力發展高技術、高效益、低消耗、低污染的「兩高兩低」產業,堅決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後產能,加快傳統產業低碳化改造。同時,積極推廣清潔生產,大力發展循環經濟。著力抓好重點領域、重點地區、重點行業節能減排,最大限度減少資源消耗強度和能源消耗強度,減少污染物排放,減少廢棄物產生。以資源高效利用為關鍵,把節約用地放在首位,更加註重節能降耗,在節約集約利用上做文章,在提高產出效益上下功夫,大幅度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綜合利用效益。滿足人民群眾對生態文明的期待——讓江蘇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人的需求既包括物質文化需求,也包括對更多藍天白雲、綠水青山的期盼,對清新空氣、清潔水源、優美環境等生態產品的需求。要圍繞群眾反映強烈的生態環境問題,加大綜合治理力度,下決心解決好飲用水安全、空氣和土壤等突出問題,切實提高人民群眾對生態環境的滿意度。加強重點水域污染治理,強化飲用水源地管理和保護,推進城鄉統籌區域供水,確保城鄉居民飲水安全。加大城市大氣污染綜合防治力度,加強秸稈綜合利用和禁燒工作,切實減少灰霾污染。深入實施美好城鄉建設行動,推進村莊環境整治,疏浚整治城鄉河道,努力實現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全覆蓋。積極推進「綠色江蘇」建設,實施一批重大生態修復和建設工程,促進生態環境持續改善,使大江南北的天更藍、城鎮鄉村的地更綠、江河湖海的水更清,讓人民群眾喝上乾淨的水、呼吸新鮮的空氣、吃上放心的食物、過上幸福美滿的好日子。創新生態文明建設的體制機制——健全制度、完善政策、強化執法。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核心是加強建設,關鍵要形成機制。要完善生態文明考核評價機制,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增加生態文明在考核評價中的權重。建立健全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管理制度和資源有償使用制度、生態補償制度等,重視運用市場化的辦法促進資源節約和生態保護,加強區域生態補償、排污權交易、綠色信貸、污染責任保險等方面的政策創新,形成鮮明的政策導向和激勵約束機制。進一步優化生態環境管理和執法機制,完善資源節約和生態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強化責任追究和賠償制度,嚴厲打擊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的違法行為。健全社會參與和民主監督機制,鼓勵和引導公眾珍愛自然、保護生態、合理消費,在人人參與、共建共享中不斷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水平。(作者為江蘇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
推薦閱讀:
※中華文明的黃金千年
※驚呆!火星文明可能毀於外星核彈 今日早報
※人類社會是怎樣從蒙昧到文明的?
※遊客泰國遊玩惹怒大象!導遊救人被大象踩死...
※英國這是怎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