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金融危機時代的馬克思主義省思
(2016-06-01 08:29:46)
資本意圖衝破各種界限追逐最大化的利益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的最終根源,馬克思的資本批判和經濟危機理論可以解釋危機發生的必然性,這表明馬克思主義仍然具有時代價值。資本主義的社會保障等制度抵禦了危機引發的不良反應,需要深刻反思的是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為什麼沒有像危機爆發之初一些人預料的那樣出現高潮。更重要的是學習馬克思當年對待經濟危機的態度,把危機所表現出的新動向、新問題、新特徵轉化為推進馬克思主義時代化的資源,並為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更好地駕馭資本提供重要的理論依據。
2008年爆發的全球金融危機需要馬克思主義在三大問題上作出回應:一是馬克思主義能否解釋這次危機爆發的必然性根源以及為什麼危機的影響緩慢且持續時間很長;二是危機後資本主義的走向和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形勢;三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能從危機中汲取何種資源。回顧危機爆發以來國內外有關研究成果和對世界社會主義、資本主義走向的判斷,可以看到馬克思的資本批判及經濟危機理論依然具有很強的解釋力,馬克思主義仍然具有時代價值和理論魅力。但是,面對危機後資本主義世界的反應和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表現,我們需要對危機之初的一些理論判斷和認識進行修正和反思,不能僅僅停留於運用馬克思主義解釋危機爆發的必然性,重要的是要思考為什麼此次危機產生的破壞力未能使資本主義壽終正寢、未能使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出現我們嚮往的高潮,並且社會主義國家也未能避免危機的衝擊。更重要的是如何運用危機所表現出的一些新問題、新特徵為實現馬克思主義時代化提供豐富的現實資源,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重要的理論支持和經驗借鑒。
一、馬克思的資本批判和經濟危機理論依然能夠解釋金融危機爆發的根源及其必然性
經濟危機的爆發是人類交換行為受阻的必然結果。交換是體現人與人之間社會關係的普遍行為,交換行為能否順利完成,成為生產乃至生活能否接續的根基。在人類最初的物物交換中,買與賣是同時完成的,不存在因購買力的變化引發危機的可能性。貨幣的誕生實現了交換行為中買與賣的分離,正是這種分離「包含著危機的可能性」①。
工業文明起初是以產業資本的形式極大地擴展了以土地為基礎的農業文明時期受限制的財富生產的時空。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資源,同時又不受農業生產周期的季節局限,大量地吸納閑置的勞動力,通過延長勞動時間超常使用人力,通過壓低工資等各種違背人性的手段達到工廠主積累財富的目的。但是,這些非人的手段運用到一定程度就超越人的生理極限,必然會被工人識破,並遭到群體的反抗使生產無法正常進行。於是,為規避這些惡行而出台的相關法律,特別是二戰後,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不斷完善防止不正當競爭和規避產業危機的法律規則,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幼年資本主義的生產弊端,並在一定時期內克服了產業危機的頻繁爆發。生產方式的變革和調節政策的作用延續了資本主義的生命,資本主義沒有如馬克思和恩格斯所設想的那樣在可預見的歷史時段走向滅亡,特別是原本屬於資本主義「專利」的經濟危機周期的拉長,讓一些人覺得資本主義政治、經濟模式終結了人類歷史的進程。
到了發達的市場經濟階段,特別是金融資本的出現,使得賣和買的行為各自取得了更大的獨立性,虛擬資本的大量湧現導致相當一部分擁有多餘貨幣的人利用證券等金融市場獲取利益,而放棄產業領域的投資,也就產生了專門用於投機的資本,投機獲得的豐厚利潤吸引大批資本湧向金融市場。但缺乏勞動投入支撐的金融資本最終成為巨大泡沫上的舞者,一旦泡沫破裂,這些金融資本就會灰飛煙滅。
這次金融危機的爆發打破了歷史終結夢,馬克思再次出場。雖然資本主義國家出台了大量規避產業資本壟斷和不正當競爭等不良行為的法律法規,在一定程度上擺脫了生產無政府狀態的糾纏。但是,資本無限擴張和追逐利益的本性並未改變,正如馬克思所言:「資本作為財富一般形式——貨幣——的代表,是力圖超越自己界限的一種無限制的和無止境的慾望。」②人類慾望的無限性引誘資本家不停歇地尋找資本去向,資本具有的魔力驅使資本家不斷衝破已有法律法規的限制,尋求獲取高額利潤的新形式和新時空。正如馬克思所預料的那樣,當產業資本的活動範圍和運行方式受到限制並制約了資本家的財富增長的速度時,資本避開法律的限制,從產業領域逐步大量地湧入信貸和消費等領域,並以虛擬的形式和大量的衍生工具開拓逐利新時空,藉助信息技術革命,金融資本取代其他形式的資本佔據資本之巔。
以投機和刺激人們超前消費(如次貸行為等)為主要目的、以虛擬形態出現的金融資本可以逃避那些基於產業資本生成的法律監管,獲得了快速增值的新契機。依靠金融泡沫支撐著大批獲利者讓世人覺得資本無須投入產業領域也可以獲取高額利潤,似乎錢自身能夠生錢,正如馬克思批判洛貝爾圖時所指出的:「某些最忠實於資本家的偽善者和文人確認,資本是一個與勞動無關的收入源泉。」③脫離產業領域、逃避監管、自由流動的金融資本就像脫韁的野馬,為急於獲取高額利潤,就會大量注入相對獨立的股市或證券等非實體經濟領域,遠離收益低、周期長的產業經濟。而沒有了實體經濟支撐的虛擬經濟如果無限膨脹就必然會形成泡沫,貨幣本身不會增值,這就為危機埋下隱患。作為資本的貨幣如果不投入到生產實體中,沒有投入人類勞動的產業領域創造實際的物質財富支撐,經濟泡沫就會越來越大,因為「創造價值的是工人的勞動」④。如果貨幣僅僅在金融證券領域流動,最終是哪裡的金融業最發達,哪裡的經濟泡沫就最大,哪裡將爆發金融危機的幾率就會最高。這次由美國開始的「金融海嘯」的必然性就在於此。
有學者認為此次金融危機是美國工人階級無力償還貸款的失信行為造成的,與此前的經濟危機有著極大差異。仔細分析,金融危機的爆發還是源於資本逐利的本性,只是表現形式有差別。人所共知,產業工人是美國的低收入階層,因此他們無法償還貸款的可能性極大。那麼為什麼還要貸款給他們呢?由於中高收入者階層和大資本家已經基本沒有大規模的貸款需求,相反,他們持有大量的資本需要放出去,資本不流動就無法獲得增值,因此,銀行不得不冒著巨大的風險貸款給低收入階層。不能怪低收入階層的失信,導致危機的資本邏輯本質未變。金融危機的爆發是資本主義逐利本性受挫的必然結果,正是基於此,才能斷言馬克思再次出場。
二、客觀看待金融危機後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形勢及其對中國的影響
金融危機爆發後,一些西方左翼人士和國內學者憑著自身對社會主義的眷戀和熱情,認為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即將走向復興或高潮。⑤現在看來,這似乎有悖事實,需要反思危機發生後對資本主義的未來和世界社會主義運動走勢的判斷為什麼會出現巨大誤差,更需要全面剖析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影響和教訓。
第一,這次危機沒有從根基上動搖資本主義的統治地位。其特點在於它對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震動不像此前的危機那樣劇烈和短暫,而是呈現出緩慢的特點且影響比較深遠。這次金融危機與馬克思看到的1873年發端於奧地利的經濟危機頗有相似之處,那次危機沒有像此前經濟危機那樣帶來經濟劇烈震蕩的後果,如大量的工廠破產、銀行倒閉,廣大人民的購買力急劇下降,並因此造成所謂的「生產過剩」和社會動蕩。那次危機的特殊性就是它不像以前的危機使英國這個資本主義的中心地帶迅速跌入低谷,也沒有因危機使整個社會瞬間處於恐慌和騷亂而給工人階級革命提供有利時機,這讓馬克思感到了問題的複雜性和嚴重性,也是馬克思晚年不出版《資本論》後續內容的主要原因。馬克思多次指出,無產階級革命的物質條件是在資產階級社會中自發生成的,也就是生產過剩導致的經濟危機為無產階級提供了有利的革命時機。然而,這次危機的特殊表現卻降低了革命的幾率。2008年的金融危機雖然導致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劇烈的經濟震蕩,購買力急劇下降,但沒有造成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工廠倒閉、銀行破產、工人失業的慘痛局面,也沒有激起工人大規模的抗議行為。這主要源於資本主義國家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和自身對經濟的調控能力。
第二,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和福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資本主義。大量低收入階層依賴資本主義國家較完善的社會保障和福利制度,生活沒有跌入赤貧或無家可歸的境地,這種「減震」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危機爆發後急劇產生的社會矛盾,沒有形成馬克思時代所表現的危機過後就是革命高潮到來的局面。西方學者把這次金融危機歸結為新自由主義的危機、資本主義的制度危機、馬克思式的危機等,也有學者乾脆疾呼西方要走社會主義道路。我們聽到的大都是左翼學者的聲音,這些左翼聲音在西方國家得到了多大程度的回應我們知之甚少,在此情況下,一些國內學者也跟著呼喊世界社會主義要復興,營造出一種社會主義運動的高潮似乎即刻到來的感覺。而中右翼學者如福山則把金融危機的主要原因歸結為:一是美國的金融體系及家庭負債造成的泡沫;二是政府的監管和金融機構的自我監管問題;三是美國給窮人發放補貼解決或減緩不平等問題使工人階級過高估計了自己承擔債務的能力。⑥撇開左右翼的理論分析,我們親身感受一下危機後的歐美社會就會打消那些想像的結論——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人們的購買力普遍下降,但進軍社會主義道路的力量遠未形成,因危機而激發的社會矛盾還不足以把資本主義埋葬。社會主義制度要取代資本主義制度必須憑藉更為發達的生產力,顯示出更為優越的制度特性,建立起高於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福利制度以及更加自由、民主的政治生態,創造出高於資本主義的新型文明型態,僅僅藉助於經濟危機顯然動力不足。
第三,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不平等尚不足以引起大規模的階級對抗和革命高潮,還談不上世界社會主義的復興。儘管在美國等地由於金融危機發生了一些遊行示威或靜坐事件,但其影響範圍或力量還是十分有限的,不能因此斷定資本主義死期將至。正如美國共產黨主席薩姆·韋伯在危機後所言:「最近的民意調查顯示,社會主義對美國人民的吸引力也在增強。不過,顯然社會主義還不會立刻被提上政治日程。目前的力量對比和千百萬美國人的思想觀念還沒有達到擁護社會主義的程度——這是我們進行任何嚴肅的戰略戰術探討的起點。」在金融危機的重災區尚且如此,遑論其他?國內一些學者盲目樂觀的言論缺乏理論和現實依據。我們需要回歸理論研究的正途,通過對危機後的事實分析,發現真問題,解答時代難題,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具有真理性的理論成果,避免成為新時代理論研究上的「堂吉訶德」。
第四,此次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影響前所未有,更應汲取經驗和教訓。除了我國中小企業,特別是以產品出口為主的企業受到了重創外,觸動更大的是廣大股民。2007年的中國股市如日中天,形成了全民炒股的大潮,當時一些經濟專家也在推波助瀾,甚至預言中國股市年內衝破兩萬點,幾乎所有股民都認可只要投錢就賺錢的大勢,許多人把自己多年的積蓄乃至抵押房產的貸款投入股市,夢想一日暴富,很少有人想到股市有風險,更無崩盤的心理準備。當股市大跌之後,國人方才意識到股市的風險。正是資本這個帶有魔力的東西,使中國在財富急劇增長的同時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問題。
三、金融危機表現出的新問題、新特徵為馬克思主義時代化提供現實資源
正像馬克思把1873年的經濟危機作為完善其理論的契機一樣,我們的理論工作者更應向馬克思學習,深入研究此次金融危機的內在深層原因及其對資本主義國家的長遠影響和對正在利用市場經濟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啟示。「馬克思主義的力量總是在於,它願意從令人恐懼的社會現實出發,研究它們並且改造它們。」⑦1873年5月始於奧地利維也納的經濟危機席捲了德國、法國、英國、荷蘭、比利時、義大利以及北美國家。這次危機出現了一個令馬克思十分困惑的特殊現象,「貨幣市場的真正中心(不僅是聯合王國的,而且是世界的)倫敦直到現在僅僅受到些微的影響。與此相反,除了少數例外,那些大股份銀行,如英格蘭銀行,至今還只是從普遍停滯中獲利。」⑧只有蘇格蘭和英格蘭西部一些地方出現了銀行倒閉。1879年4月10日,馬克思致信丹尼爾遜,並囑咐他不要對外人說,「在英國目前的工業危機還沒有達到頂峰之前,我決不出版第二卷。」⑨馬克思以對無產階級革命事業高度負責的態度和一個思想家追求真理的理論品質,決定繼續觀察和研究經濟危機,暫時不出版《資本論》第二卷。到1880年6月,他在致荷蘭工人運動活動家紐文胡斯的信中再次重申:「在目前條件下,《資本論》的第二卷在德國不可能出版,這一點我很高興,因為恰恰是在目前某些經濟現象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因而需要重新加以研究。」⑩這才是馬克思對待資本主義的真實態度,也正是我們當今應該採取的正確態度。
結合此次金融危機,回顧百餘年以來人類經濟發展的歷史,我們看到,資本作為資本主義的本體地位仍然未變,但資本的作用形式卻不斷變化,世界的資本化和資本的抽象化擴展了資本作用的時空,給人類生存帶來了巨大的影響。正如美國學者傑克·拉斯姆斯所指出的,20世紀晚期金融資本自身在制度上發生了變化,最早作為「投資」形式的資本逐步向「投機」資本轉化,到了21世紀初,投機資本逃避監管,大行其道、急劇膨脹,成為世界資本市場的主要運行內容。投機資本總是偏離確保實物資產投資的功能,損害了非投機資本的積累,從2000年到2008年第一季度,美國債務總量從26.2萬億美元急增至47.7萬億美元,七年的增長額超過過去23年的增長額,這個巨大的金融泡沫禁不起任何的風吹草動。20世紀末期至今,金融衍生品及虛擬資本、全球資本市場的一體化以及新的資本形式的出現極大地拓展了資本的作用時空,這為馬克思主義時代化提供了鮮活的資源。
第一,資本的虛擬化和符號化並藉助互聯網在全球的快速流動,極大地拓展了資本作用的領域。資本形態由實體向虛擬的轉變使其變得更加活躍,資本衝破各類限制的力量也變得更加強大。電子貨幣、符號商品等新的金融衍生產品提升了資本的流動速度,既增加了資本的使用效率,也為資本投機提供了更多的機會,更增添了資本的神秘性和魔力。正如戴維·哈維所指出的:「正因為資本主義是擴張性的和帝國主義的,所以,越來越多領域裡的文化生活都陷入了現金交易關係的掌握和資本流通的邏輯之中。」(11)文化商品藉助微電子使其生產速度和複製數量得到巨大膨脹,這為資本尋求更大的逐利空間提供了可能,也為深層次的經濟危機埋下了巨大的隱患,尤其是極大增加了各國政府對這些跨國界且虛擬化的流動資本的監管難度。
第二,資本全球化使民族國家對資本的控制變得更加困難,且消解民族國家的政治功能。資本的全球化使得「全球化的政治形式不是一個全球的政權而是一個"多國』的全球系統」(12)。資本的全球化使得原來依靠軍事力量進行擴張的軍事帝國主義正在轉向以經濟殖民為主要形式的資本帝國主義,也稱「新帝國主義」。在資本殖民化過程中,民族國家的政治權力也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諸多的社會功能從政治控制或共同體監控中脫離出來,並置於資本的直接控制之下,或者服從於非人格化的市場規律」(13),消解國家的傳統功能。這就要求我們必須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不斷轉變政府職能,必須提升政府應對市場變化的能力,謹慎處理政府和市場的關係。
第三,資本的制度化使得原來「僵硬」的個人資產轉化為資本,這樣就逐步建立起一個能夠為窮人接受的所有權制度。資本主義沒有像馬克思和恩格斯所推論的那樣在不久的將來就會進入墳墓,一個主要的原因是建立了合法的所有權制度,這一「正規的所有權制度超越了資產所有人的物主身份本身,提供了一套工具,把"僵化』的資本積累轉化成活躍的資本」(14)。這種合法的所有權制度使無論是窮人還是富人的資產都轉化為可以為主人帶來利潤的資本,合法的所有權產生了極大的效應,它可以確定資產的經濟潛能,把分散的信息融入一套正規的表述制度之中,建立起資產擁有者進入的全面法律制度和責任制度,保護合法資產的互換和贏利,建立起以資產和資產所有人的歷史資料為主要內容的完善的人際關係網路。「西方國家取得成功的關鍵在於,合法的所有權制度遠遠超越了對資產所有人身份的保護。這一制度強調保護交易,因此就幫助了人們去探索資產中的潛能,完成資本實現——而不像其他國家那樣僅僅把資產文件累積起來。」(15)通過完善發達的記錄系統將所有資產進行確認,並對其進行富有成效的組織,依此充分發揮資產的潛能,資產擁有者也從中獲得利潤。有恆產者有恆心,即使是那些擁有微不足道資產的窮人也不肯放棄獲得利潤的機會,這就把整個社會不同階層的人連接成為一個利益共同體,極大地削弱了低收入階層對資本主義社會的不滿。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將資產資本化,資本的總量得到極大的提升,也為資本全球化擴張提供了基礎。
總之,資本的新形態及其作用時空的擴展正在給人類生產和生活帶來巨大的變化,也帶來大量意想不到的問題,這正是推進馬克思主義時代化不可忽視的重要資源,也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育過程中更好地駕馭「資本」提供了經驗借鑒。這是對後金融危機進行省思的真意所在。
(來源:《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15年第5期)
注釋:
①③《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第34卷第577頁,第73頁。
②《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第30卷第297頁。
④《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第33卷第71頁。
⑤相關觀點的集中論述可參見上海社會科學院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所、上海社會科學院國外社會主義研究中心編《世界社會主義研究年鑒(2013)》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⑥福山關於金融危機發生原因的詳細論述可參見陳家剛編《危機與未來:福山中國講演錄》(中央編譯出版社2012年版)中「全球金融危機與資本主義的未來」部分內容。
⑦[美]馬歇爾·伯曼《一切堅固的東西都煙消雲散了——現代性體驗》商務印書館2003年版第156~157頁。
⑧⑨⑩《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第431頁,第431頁,第449頁。
(11)[美]戴維·哈維《後現代的狀況——對文化變遷之緣起的探究》商務印書館2003年版第426頁。
(12)(13)[加拿大]埃倫·M.德《資本的帝國》上海譯文出版社2006年版導言第4頁,第3頁。
(14)(15)[秘魯]赫爾南多·德·索托《資本的秘密》江蘇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56頁,第54頁。
推薦閱讀:
※珍視筆下千鈞力(新評彈·讓文藝作品無愧於時代(4))
※一個時代的山水畫巨匠
※梁軍儒:「慢熊」時代如何投資?
※史前時代的玉器長什麼樣?
※中國男子游泳的黑鐵時代:穆祥雄無奈生不逢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