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健順:吟誦是漢詩文傳統唯一的誦讀方式——中國青年網 觸屏版

央視《中華長歌行》欄目中徐健順老師吟誦《論語》片 龔昊 供圖

中國青年網北京11月11日電 (實習記者 賈學龍)「為什麼要吟誦?因為它是對的,漢語古詩文只能用吟誦來表達。」談及吟誦,中華吟誦學會秘書長徐健順認為它不僅僅是誦讀方式,還是創作方式、教育方式、修身方式、養生方式,是漢文化的意義承載方式和傳承方式,是中國式讀書法,是一個博大精深的文化系統。

中國自古讀書皆吟誦

「今天的傳統吟誦,還有最後的一點點,幾年之後,在中國傳承了幾千年的讀書方式,就將基本消失。我不希望它成為文化遺產,我希望它能傳下去,發揚光大,重新回到課堂,回到中國人的生活,讓中國人重新成為有文化、有格調、有趣味、有魅力的人。」當記者問及傳統吟誦的傳承狀況,徐健順激動地回答。

徐健順表示,自古以來,我們漢語的詩詞文賦都是吟誦的。自古讀書皆吟誦。「朗誦是90年前從歐洲傳進來的,由此上溯三千年,所有的中國人都是吟誦著讀書的。」徐健順說。

徐健順告訴記者,1920年,北洋政府下令小學課本使用白話文,這是白話文教育之始,但是白話文要怎麼讀誰也不知道,於是在教學大綱中出現了「兩字一頓讀法」的字樣。但當時有很多老師、學者撰文反對這種讀法,1926年,「兩字一頓讀法」從教學大綱中被去掉了,但是白話文要怎麼讀,還是沒有一個統一的規定,於是,模仿歐洲重音語言誦讀方式的「朗誦」逐漸興起,直至今日。

「一字一頓地讀是從兩字一頓地讀法發展過來的。不知道是誰發明的,也不知道是誰把這種讀法用到了古詩文的誦讀中。那是外國人讀漢詩,我們居然拋棄自己傳承了幾千年的方式而跟他們學,這不是很荒謬嗎?」談及傳統的古詩文讀法被拋棄,徐健順不勝唏噓。

寫詩不具備作詩那樣的聲韻意義

徐健順告訴記者,從屈原開始,中國人開始「作詩」,「作詩」的主要方式是「先吟後錄」,魯迅也有詩云:「吟罷低眉無寫處」。這種方式與今日之上來就寫、塗塗改改,或者敲鍵盤,刪除回車,完全不同。「創作方式不同,作品的意義呈現方式就不同。」徐健順強調。

「漢詩文的意義是由音義和字義兩部分構成的,我們引進西方理論解釋中國文化,有利也有弊。弊端之一,就是西方理論無法解釋西方人不懂的地方,比如漢語的語音。結果,現在大家都只能從字面上解釋漢詩文,拋棄了音義部分,把詩文只當大白話,非常可惜。」徐健順說。

徐健順強調:「幾千年來,我們的詩人是用吟誦來創作詩文的。現在不吟誦,只憑格律創作了,就叫寫詩,不叫作詩了。寫的詩,已經不具有吟誦作的詩那樣的聲韻意義了,也沒有那麼多聲韻之美了。振興詩詞,還當吟誦。」

「吟誦包括有調子的吟詠和沒調子的誦讀。念不是吟誦,而是口語。一般剛拿到一篇詩文,先是念一遍,那不是誦讀。唱也不是誦讀,唱是重曲輕詞的,與誦讀的志在達意本質是相反的。那時候又沒有朗誦,所以說,吟誦是漢詩文傳統的唯一的誦讀方式。」徐健順希望朗誦界在面對古詩文的時候,能夠改為誦讀。

吟誦是儒家的修身方法之一

徐健順認為,廣義的吟誦,可能世界各民族都有,狹義的吟誦,專指中國的讀書方式。「從語言上說,吟誦是以漢語為主的,所以我們叫中國式讀書法。中華吟誦,也就是中華民族對漢詩文的傳統誦讀方式。從思想體系來說,吟誦主要是儒家傳承下來的,因此要了解吟誦,必須了解儒家。」徐健順告訴記者。

徐健順強調,儒家以修身為人生最終目的,做什麼都是為了修身。學習是為了修身,當官也是為了修身,經商是為了修身,隱居也是為了修身。琴棋書畫、詩詞文賦,都是為了修身。必須明確這一點,才能理解吟誦的功能。

以前,作詩和讀詩都靠吟誦,所以,吟誦是詩教的方法,而詩教是修身的方法。今天很多人讀詩,很多人背詩,還有的背《聲律啟蒙》,但是不親自作詩,徐健順說這是捨本逐末。「詩教是要作詩才行的,今天可以作古詩,也可以作新詩,但都要做才行。只是不要忘了我們是中國人,不要忘了我們的作法--吟誦和詩教。」徐健順說。

吟誦承載著中國的思維和精神

「語言是世界觀的本體,有什麼樣的語言,就有什麼樣的世界觀,吟誦對中國思維和精神有著重要的意義。」徐健順強調,漢文化首先是口頭傳承的,在龐大的典籍背後,都是口頭文化在支撐。

「漢語是旋律型聲調語言,是孤立語,歐洲是重音語言,所以詩歌和音樂也都是押重音的。西方人崇尚剛強,中國人崇尚柔弱。中國人像水,是圓潤的、連綿不斷的、柔韌的、不固執的。太極拳、書法、古琴、茶道、吟誦,都是相通的,水一般的風格。」徐健順說。

「現在我們很多地方都在誦讀經典,聽到孩子們像機關槍一樣地背經典,這種節奏形成習慣,就再也體會不到經典中的跌宕起伏、婉轉迂迴,體會不到聖人之意的深微奧妙、精切細緻,讀經之功、背詩之意大打折扣了。」徐健順表示。

查看全文>>
推薦閱讀:

《青年圖摘1222!》為什麼牛可以,羊就不行? 
《青年圖摘1023!》教練,我,我想健身。
看到了這樣一個帖子《不和窮人談戀愛?》。?
寫作指導《讓你的認識更加深刻》教學設計3(全國中青年課堂教學比賽)
知識青年之歌

TAG:中國 | 傳統 | 青年 | 方式 | 吟誦 | 觸屏版 | 中國青年 | 觸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