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氣逼人
專題熱點
天氣潮濕百病生
除濕保健要做好
潮濕的日子一長,許多人就會感到渾身不得勁,更有些人會出現脘腹脹悶、不思飲食、口淡不渴、腹痛溏泄、頭重如裹、身重或腫等癥狀。來自醫院的消息,受低溫、潮濕、溫差大的影響,兒童呼吸道感染的病人明顯增加,同時,皮膚病專科、消化專科、哮喘專科、心血管中心、血液病專科,以及癲癇專科的病人均有所增多。
中醫認為,濕為陰邪,會傷人體陽氣,因其性重濁、粘滯,故易阻遏氣機,得病後多纏綿難愈。不僅如此,濕邪亦好傷脾陽,因為脾性喜燥而惡濕,一旦脾陽為濕邪所遏,則可能導致脾氣不能正常運化而氣機不暢,臨床可見脘腹脹滿,食欲不振,大便稀溏,四肢不溫。尤其是脾氣升降失合後,水液隨之滯留,常見水腫形成,目下呈卧蠶狀。
此外,濕邪重濁,故外感濕邪後多有身重倦困,頭重如裹等癥狀。又因濕邪粘滯,病損往往著而難易,若其侵犯肌膚筋骨,每每既重且酸,固定一處,故有「著痹」之稱。一般情況下,濕邪為病,病程較長,如濕溫病,常有如油入面難分難解之臨床特徵。風濕夾雜,侵犯肌膚,關節所形成的風濕痹症則往往反覆發作。內濕病常見其病理性產物多呈穢濁不潔之物,如皮膚病變之滲出物,濕熱帶下之分泌物,質粘而腥臭。因此,人們常稱濕為「有形之邪」,其性穢濁。
由於濕的形成往往與地之濕氣上蒸有關,故其傷人也多從下部開始。臨床所見之下肢潰瘍,濕性腳氣,帶下等症往往都與濕邪有關。
醫學專家提醒市民,要克服陰雨潮濕天氣對人的影響,首先要加強人體對環境適應性的鍛煉。其次,是根據天氣預報採取適當的預防措施,尤其是老人兒童,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室外寒氣、水氣太重時,要避免到戶外活動,否則,一旦感冒,拖的時間會較長。第三在飲食方面也要注意。要多吃清淡的、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避免吃高熱量、高脂肪、煎炸的食物。濕氣太重,身體條件許可的人,也可適當吃些辣椒,通過吃辣,可幫助消化,增加食慾,增加體內發熱量,從而有助於防止在高濕的時候,人們常有的消化液分泌減少、胃腸蠕動減弱現象。
專家提醒
濕熱易致皮膚病和婦科病
三四月,最讓人們發愁的是:不僅外邊雨水一陣接一陣,家裡也常濕漉漉的,被褥、衣服、毛巾潮濕難干,很容易滋生黴菌。不過,返潮發霉固然還是有形的影響,而「濕氣」對人體的傷害卻往往無色無味,讓人難以提防。
「濕氣」有損健康
專家表示,濕邪致病,常纏綿難愈,病程較長,反覆發作。濕熱共存,更使病邪難以祛除。臨床上,一些常見婦科炎症多屬於濕熱症,治療起來非常棘手,就是這個道理。此外,「濕熱」還易導致皮膚病變,如春夏天熱潮濕,濕熱之邪易侵襲人體,人們易患皮炎、濕疹、腳氣等病,慢性炎症也易加重。
此外,每年一到春季氣溫逐漸升高、濕邪加重的時候,各種可致婦科炎症的細菌、病原體就活躍起來,稍不注意就很容易通過各種途徑襲擊女性,給女性的身心和工作、生活各方面帶來很多麻煩和困擾。
「其實,這種現象每年春季天氣回暖變潮的時候都會發生。因為這種季節最適合各種病菌的滋生和繁殖。在婦科方面,比較多見的有黴菌、滴蟲、淋球菌、支原體和衣原體等病原體,稍不注意就很容易通過各種途徑來找女性的麻煩。」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婦科副教授李莉指出,健康的女性,由於對病原體侵入有自身的自然防禦機制,並讓各菌群之間能共棲共存、相互制約,身體一般不會發病。但氣候一旦潮濕悶熱,眾多的病原體會被相繼激活,引發婦科炎症的風險自然不斷增加。
祛濕僅靠食療不夠
說起祛濕,人們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食療,據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四內科主任鍾嘉熙教授介紹,化濕茶平時經常可以在街邊買到;可以選取木棉花、扁豆花、玉米須、雞蛋花等材料,新鮮的煲粥,乾的煲湯;清明前後,不少農村人還會把雞屎藤、白頭翁等草藥與米粉一起做成野菜糕,可以起到化濕消滯的效果。
但是,要防止病毒感染,光靠食療仍然不夠。鍾主任說,為免「濕邪」入侵,這段時間還應盡量避免到人多的地方去,而且要經常洗手,保持潔凈。氣候變化處於寒熱交接時,也要注意保暖,但也不可一味「捂」著,特別是孩子,「捂」出汗來再吹吹風,很容易受涼。由於濕氣、霧氣大,污染物重,凝結到霧裡,建議不要在霧大時晨運,選擇空氣好的時候再進行適當運動。
婦科炎症是最常見的疾病,各年齡組都可能發病,並且易發作、常反覆。對付這類疾病關鍵是要早防治。如果能在早期自查中發現,並及時進行診斷和治療,基本都能治好。在治療上主要以清熱解毒(抗菌作用),健脾(提高免疫力)袪濕,止帶(抑制腺體分泌)三個方面為主。內外並治是有效方法,具體根據病症可口服中藥、中藥煎劑熏洗坐浴或局部上藥相結合。
專題名詞
濕邪定義
濕邪是人體內的濕度不適中或超出人體的適應能力引發的病症。
濕邪病因及癥狀
病因為六淫(風、寒、暑、濕、燥、火六種病邪)之一。濕屬陰邪,性質重濁而粘膩,它能陰滯氣的疾動,妨礙脾的運化。如果是外感濕邪,常見惡寒風熱、雖然出汗但不熱不退、四肢睏倦、關節肌肉疼痛等癥狀;如果是濕濁內阻腸胃,常見胸悶不舒、小便不利、食欲不振、大便溏泄等癥狀。
祛濕驗方
健脾祛濕有妙方
春天天氣潮濕,身體易積聚水分,造成皮膚鬆弛;此外,春節期間吃了不少豐脂食物,在體內積存。古語有說:千金難買春來泄。這裡給大家介紹一些祛濕排毒的食療方法。
蘋果和鮮奶
別輕信民間的排毒藥物,簡單的蘋果和鮮奶,就已經有排毒的功效了。試試早上起來喝一杯鮮奶,吃一個蘋果。溫和有益,又有排毒的效果。其他的水果,例如:草莓、櫻桃(車厘子)、葡萄也有不錯的排毒功效。
海帶綠豆湯
海帶中的膠質成分能促進體內有毒物質的排出,綠豆性寒涼,可清熱解毒。間中飲用海帶綠豆湯,毒素就自然隨著你的大小便排出。另外,薏米也是很好的祛濕食物,加在一起煲湯飲,又增加了祛濕的功效。
桑葉老火湯
功效:解毒利濕、清肝明目、健脾益腎。
做法:干桑葉、白豆、粉葛、生薑與龍骨一起煲。桑葉本身具有疏散風熱、清肝明目之功,白豆有調中益氣、健脾益腎之用,粉葛有消渴解毒之效,搭配一起就有很好的解毒利濕功效。
淮山茯苓豬骨湯
功效:健脾祛濕溫補。
材料:淮山10g,茯苓10g,溪見草10g,豬骨若干(脾胃差的選豬肺、豬脾臟更佳)。
做法:整鍋煲老火湯。
三花薏米豬肉湯
功效:和中化濕。
材料:木棉花15g,雞蛋花15g,槐花15g,薏米15g,豬肘瘦肉1兩,炒扁豆15g,陳皮或砂仁6g
做法:整鍋煲湯
推薦閱讀:
※夏季祛濕:11種食物幫你排除體內濕氣
※女性體內寒氣重,濕氣重,血氣不足,會有什麼後果?
※濕氣不除,你只能又胖又丑
※夏季養陽 吃走濕氣
※秋乏又來了,小心體內濕氣作祟,三款葯粥幫你簡單去濕
TAG:濕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