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朱元璋當皇帝後,都大肆屠殺功臣,為何秦始皇卻一個都沒殺?
無風卻起念
自古每個開國皇帝,手中都有那麼幾個大將,或出謀劃策,或帶兵征戰,為帝王的疆土,拋頭顱、灑熱血來換取一個新朝代的降臨,也換得自己的榮華富貴。但這些功勛將領往往一不小心便會功高震主。
許多開國帝王在坐穩皇位後,便開始惶惶不可終日,害怕這群功臣再推翻自己,奪取江山,因此開始「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這些典型的例子就有劉邦以謀反之罪殺韓信、英布、彭越等功臣,而朱元璋更甚,直接將那些開國功臣基本能殺的都殺了,連劉伯溫都未曾倖免。但是也有個人是個例外,那就是秦始皇。
為何劉邦朱元璋當上皇帝後,都大肆屠殺功臣,為何秦始皇卻一個都沒殺?這需要進行深入的分析。
首先得從三人的階級立場來看,劉邦出身農家,而朱元璋幼時貧窮,曾為地主放牛,還當過和尚。反觀秦始皇,乃是秦莊襄王的中子,雖年幼之時並不為人所重視,且出生地乃是趙國邯鄲,但其絕對是正統秦國繼承人。因此三人而言,秦始皇是名正言順,其餘之人都是造反獲得的皇位,自然從這點來看,秦始皇沒有被臣子推翻的道理,但其餘二人則可以被以造反名義被奪位。
秦崩(從秦始皇到劉邦) 李開元 著 ¥31.05 購買
其次再,說三人既然天生的地位有所區別,那麼秦始皇天生就有皇位為其所有的想法,雖然王翦及蒙恬等人,手中都握著兵權,但君臣有別,地位自然是不一樣的,且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如何去做一個皇帝平衡朝局,懂得如何去控制大臣為自己所用,因此並不需要殺大臣。
反觀劉邦和朱元璋就不一樣了,此二人都是平民出身,其內心是自卑的,坐上皇位後,開始感受到權勢給自己帶來的優越感,自然想將權力把握在自己手中。於是在坐穩皇位後,慢慢地,他們就會開始擔心周圍的這些大臣,他們對自己都知根知底,會不會自己有朝一日令其不服,發兵相逼,那麼自己能做的事情別人未必不行,自己也會被就此推翻。因此殺了開國功臣以絕後患。
最後一點則是為後代擔憂,朱元璋和劉邦覺得自己在世之時,可以將這些大臣都控制了,但自己的後代則不同,在感情逐漸疏遠的情況下,他們並沒有義務擁立自己的後代,因此便將有威脅的都殺了以防後患。而秦始皇則不然,其死前還在積極尋找長生不老之道,認為自己沒有死的可能,況且是突然間就去世的,根本還來不及為自己的後代考慮未來,因此沒有殺功臣的行為。
綜上所述,三人的地位,信心以及考慮問題的出發點不同導致秦始皇與其餘二人行事有所不同。
推薦閱讀:
※秦始皇陵兵馬俑不是秦始皇的,你信嗎?
※秦始皇是史上最悲慘的男人
※假如秦始皇不一次性滅掉六國而是徐徐圖之,以後會不會不會面臨那麼強烈的六國遺民反抗?
※秦始皇創立君主立憲制國家
※為什麼秦始皇兵馬俑那麼逼真,反到出土的漢俑卻沒有那麼逼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