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P2P的概念會消失

合作/投稿,請聯繫微信:p2p711

閱讀提示:吃水不忘挖井人,讀文莫忘原作者;投稿請發:p2pribao@163.com。

作者:校長

來源:貸出去

P2P最終比拼的無非是兩端,資金端的融資成本和資產端的風險控制。誰能以低融資成本圈住一群人,也不用廣告也不用營銷也不怕有人在第三方說壞話,那就牛逼。誰能輕易的找到好的資產做到風險最低,那也是牛逼。兩個牛逼加一起叫什麼?叫陸金所。

今年不談P2P了,因為基本上已經不存在這個概念了,只要和錢有關差不多都可以拉個平台進行融資。你能想到的所有金融機構和非金融機構,包括銀行、信託公司、證券公司、基金公司、典當行、擔保公司、小貸公司、基金銷售機構、財富管理機構、資產管理機構、融資租賃公司、保理公司、配資公司、私募股權機構、金融消費公司等只要是和錢打交道的基本上能對接的都對接上了。P2P平台的概念其實就是街道上眾多銀行網點的概念。一切P2P平台都只是資金入口。P2P理財只是一個把所有線下理財線上化的集合概念。

P2P的興起其實不是突然間發生的,只是以前一直在線下玩而已,也就是說本來就有大量資金處於理財狀態,由於機構與機構之間隔得比較遠,大家各玩各的而已。現在都跑到線上來了,名字也統一起來了,叫「P2P理財」。之所以這件事情會發生,主要是金融領域的開放。中國是轉軌經濟,哪個領域要放開哪個領域的機會就最多。以前誰敢在網上如此光明正大的搞非法集資?其實指責誰搞非法集資,誰自融,誰資金池,誰違法,也真沒啥意思,因為大家幹得都是同樣一件事,誰也不比誰乾淨多少。出事了也一樣的後果嚴重。

出事是肯定要出事的,這是市場的邏輯決定的。沒看見賣鞋的在倒閉,賣水果的在倒閉,做餐飲的在倒閉嗎。那你賣錢的憑什麼不倒閉?市場通過資源浪費的方式來實現資源的最合理配置。有一句話我們常聽到卻一直不理解,那就是「投資有風險,理財需謹慎」。神馬意思?不就是告訴你P2P一定會有平台出事嗎,不出事這句話還有什麼意義呢。就是說啊,認清一個現實,那就是一定會出問題,大小而已。你要選擇那些出事概率小的理財產品。只是說如果是完善的債券市場,應該有關於風險的明碼標價。然後自己看著選,賠了也別怨人。當然,在債領域,一般都以低風險為主,並且進行結構化處理,不大容易出事,年化7%的理財產品還要天天擔心,那為什麼不投股票呢,這裡的風險收益就不對等。因此一般情況下,債是躺著也能掙錢的理財產品。而我們目前的情況是,3A債券和垃圾債券一個價,平台不出事,所有責任都得平台來兜,平台出事,投資人遭殃。所有的P2P平台其實就是一個不斷擴槓桿的高息銀行。

剛性兌付的話題會一直聊下去,越是沒得聊的話題越喜歡聊,再怎麼聊都沒用,環境如此,時候未到。春天只是花開,結果還要等很久。再說也不是每朵花都能開,春天造成的只是新的氣候新的環境,所謂的民間金融終於可以和官方金融一起玩了。但這並不意味著能一直玩的下去。現實總是很殘酷,知道是機會但輪不到你了,不是每朵花都能有幸在春天開放。

P2P最終比拼的無非是兩端,資金端的融資成本和資產端的風險控制。誰能以低融資成本圈住一群人,也不用廣告也不用營銷也不怕有人在第三方說壞話,那就牛逼。誰能輕易的找到好的資產做到風險最低,那也是牛逼。兩個牛逼加一起叫什麼?叫陸金所。所以好做的越來越好做,難做的越來越難做,不是水平問題,不是運氣問題,18%的融資成本加各種運營廣告刪帖費用根本無法支撐其繼續走下去,而資產端更是爛的離譜,基本上都是撿沒人要的資產高息放貸。這能說是他的風控水平低嗎,根本就沒得選擇,白富美都給高富帥搶走了。

據我了解,現在很多資金其實早就流出債市之外,都拿去炒股票炒期貨了,P2P就是資金入口,只有找到高回報率的投資渠道才能覆蓋融資成本。風險也不是固定的概念,專業性能降低風險,能拿投資人的錢去股市玩的都是在其中馳騁多年的高手。再說難道那些垃圾資產就比股市風險低?別扯淡了。比拼的還是投資能力,還有一部分是運氣。

所有P2P的玩法我差不多都已經弄明白了,只要還需要剛性兜底,本質上都是銀行模式。P2P的發展結果只是多了幾家銀行,幾家投行,幾家財富管理機構而已。是對傳統金融的補充和完善,實現真正的金融市場化。

而P2P的出事也無非兩個原因,要不就是互聯網出事了,要不就是金融出事了。互聯網出事主要是指技術和互聯網習慣上出現問題。比如黑客攻擊,再比如原先不會造成的擠兌在互聯網上非常輕易。金融出事主要指壞賬風險和流動性風險等金融本身具備的屬性。

我想的是,如果以前的所有P2P的玩法都是機構對個人的,未來有沒有可能實現真正個人的金融。什麼意思呢,現在投P2P,資產是機構找的,你的錢是投給機構的。那有沒有可能實現社群金融,就是有一個基於信任的群體,這一群人構成資金來源,只要其中某個人發現某項資產然後到群里來展示和討論,大家自願投自願承擔最後的責任,並且享受這項投資的全部收益。因為機構的存在很大一部分收益其實給機構拿走了。用一個已經建立信任關係的社群去完成資產尋找、風控審查、自願投資和風險收益自擔。包括眾籌,也可以用這種方式去完成,找到合適的投資項目,大家參與是否投資,對投資項目進行監督,幫助投資項目成長,最後享受投資收益。整個過程都是由一群人一起來完成,由個人形成社群,用社群來替代機構,真正形成凱文凱利所說的互聯網蜂窩組織。

金融的本質是無法改變的,但金融機構的組織形式是可以改變。通過改變金融機構的組織形式來改變金融才是互聯網金融的要義所在。把機構變成社群,把層級扁平化成平等的單個個體,把資金、資產、風控變成一個過程里的三個階段,用協作的方式去替代統制的模式。從這層意義上講,我覺得互聯網顛覆的並非金融的本質,而是金融的組織模式。這也是我自己的一點想法。

互聯網巨頭的玩法主要有兩種,一類是代銷,一類是銀行。像百度啊新浪啊做的就是前者,因為流量足夠大,有流量就可以賣任何東西。京東和阿里呢,也有代銷業務,但他們更多的是走銀行的路子,因為存在電商的基礎業務,大量數據沉澱下來,他們的風險控制成本更低,走銀行就順其自然。騰訊的微眾銀行也是基於社交數據。所以他們都是圍繞著自己的基礎業務來玩的。

至於第三方機構,坦白說現在也沒看到什麼新玩法,不是自己變成了P2P平台,如樂投寶,就是做代銷,如投之家。都沒什麼新意。二級市場應該都會做起來,之家的已經很明確了,未來一定會建立橫跨各平台的二級債權流轉市場,目前只是做自己的標準化債權組合產品。樂投寶未來也無法這幾個出路,要不變成標準的P2P自己去線下找資產,要不也建一個二級市場,沒有野心就一直做著代銷,多選點安全的債權。其實說到底,第三方機構比拼的還是流量。有流量了,打打廣告也能賺錢。

這個行業基本上沒別的什麼了,接下來就是不斷增量的問題,更多的平台,更多的投資人,更多的第三方,更多的網貸忽悠名人,更多的行業扯淡協會,更多的互聯網阿貓阿狗金融論壇,更多的媒體胡吹亂捧,反正也都挺熱鬧的。監管也應該是時候出來了,出來再死一批,落得個乾乾淨淨。永遠的花自飄零水自流。

喜歡瞎扯淡,可能寫得也沒什麼內在邏輯,就是個人的一些想法。春天來了,陽光正好,淺草含露,青山吐翠,該是出去走走的時候了。

by沙師弟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P2P日報立場。??沙師弟個人微信:p2p711,歡迎拍肩,拍肩時註明公司&姓名。

P2P日報 (ID:P2Pribao)

笑看P2P風雲,指點網貸江山,盡在P2P日報!WeMedia聯盟成員;投稿、採訪請發:p2pribao@163.com。

推薦閱讀:

數十顆恆星接連落入看不見的空洞後消失,專家稱它們比想像還多
范雨素消失半年後現身:日漸拮据,寫完去做保潔員
正在消失的一妻多夫制[17P]
美國的唐人街正在漸漸崩塌,但它永遠不會消失
??東北十八怪,逐漸消失的民俗!

TAG:消失 | 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