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曹操高陵疑信辨

曹操高陵疑信辨 牛潤珍 刊發時間:2010-01-29 08:00:00 光明日報  [字體:大 中 小]  2009年12月27日,一則曹操高陵被發現的考古消息一經披露,立即引起轟動,同時也招來各方質疑。安陽西高穴大墓墓主是否為曹操?從已公布的發掘信息看,哪些證據可信?哪些證據令人生疑?還有哪些證據有待補充?茲採取文獻與考古互證的方法,梳理有關證據及疑信點,談點淺見。

一、文獻中所見曹操高陵

  高陵即高平陵,又稱西陵,其地望在鄴城西,位於西門豹祠西原之上。文獻所記西陵最早者為建安二十三年曹操《終令》:「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規西門豹祠西原上為壽陵,因高為基,不封不樹。」(《三國志·武帝紀》)建安二十五年又作《遺令》:吾死之後,「斂以時服,葬於鄴之西崗上,與西門豹祠相近,無藏金玉珍寶。」曹操卒後,曹丕作《哀策》:「卜葬既從,大隧既通。漫漫長夜,窈窈玄宮。有晦無明,曷有所窮。鹵簿既整,三官駢羅。前驅建旗,方相執戈,棄此宮庭,陟彼山阿。」(《魏文帝集》卷一)曹植《誄》曰:「敦儉尚古,不玩珠玉……既即梓宮,躬御綴衣。璽不存身,唯紼是荷。明器無飾,陶素是嘉。既次西陵,幽閨啟路。群臣奉迎,我王安厝。窈窕玄宇,三光不晰。幽闥一扃。尊靈永蟄。聖上臨穴,哀號靡及。群臣陪臨,佇立以泣。」(《陳思王集》卷一)這兩篇作品描述了曹操遺體安葬的場面,也反映了西陵的基本狀況。魏黃初年間,高陵建有陵屋、祭殿。曹操部下老將于禁從吳國回到洛陽,文帝曹丕派人於陵屋之壁圖繪關羽水淹七軍逼于禁投降故事,又命于禁「北詣鄴謁高陵」(《三國志·于禁傳》),于禁觀圖,因慚愧發病而死。黃初三年,曹丕作《毀高陵祭殿詔》:「先帝躬履節儉,遺詔省約……古不墓祭,皆設於廟。高陵上殿,屋皆毀壞,車馬還廄,衣服藏府,以從先帝儉德之志。」明帝太和四年「六月戊子,太皇太后崩……秋七月,武帝卞後祔葬於高陵。」(《三國志·明帝紀·后妃傳》)曹魏時王沉官修《魏書》、魚豢私撰《魏略》和晉初陳壽所撰著《三國志·魏書》,均載及高陵。陳壽之後,陸機於元康八年在秘閣閱「魏武帝遺令」,慨然嘆息,撰《吊魏武文序》(見《文選》)。從文獻材料反映的情況看,魏晉時期曹操高陵的地理位置是清楚的。

  到了十六國時期,高陵見諸文獻記載就不多了,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記漳水,言及西門豹祠,卻不曾提起高陵。隋唐以後,地理書中雖有高陵的記載,然大多是轉抄且較為模糊。《元和郡縣圖志》卷十六「鄴縣」條曰:「魏武帝西陵,在縣西三十里。」所記僅是大概方位。元納新《河朔訪古記》卷中記魏武高平陵,「在鄴鎮西南三十里,周二百七十步,高一丈六尺。」明嘉靖《彰德府志》曰:「在縣西南三十里,周圍一百七十步,高一丈六尺。」相互轉抄的跡象明顯。文人詩文中也曾記詠西陵,如唐貞觀十九年,李世民征高麗,過鄴,作《魏太祖祭文》;沈佺期等寫有《西陵詩》,然其中並未具體描寫高陵。時至北宋,高陵地處情況就不清楚了,於是出現了「疑冢說」,將鄴西北北朝墓群演繹為「曹操七十二疑冢」。文人作《疑冢詩》以諷操:「青山如浪入漳州,銅雀台西八九丘。螻蟻往還空壟畝,麒麟埋沒幾春秋。」(北宋王安石)「安排死去千年事,刻畫生前一寸心。」(金蕭冰崖)「荒城寂寂無煙火,疑冢累累半野田。」(明周朝中)訛說流傳,曹操西陵就變成了一個歷史之謎。

  後世曾有尋覓曹操西陵者,宋俞應符有詩說:「人言疑冢我不疑,我有一法告君知。直鬚髮盡冢七二,必有一冢藏君屍。」詩人之氣,不切實際。元納新為找到高陵,「登銅雀台,西望荒郊煙樹,永寧寺僧指示余曰:『此曹公西陵也』。」後又將北朝墓群誤作「曹操疑冢」,「按轡其間,自午抵暮,縱橫出入墓中,不知所向。噫!何其用心之詐也,使操能見武侯八陣圖,則有愧多矣。」(《河朔訪古記》卷中)1922年磁縣鄉民於彭城鎮西十五里叢葬地開井為塋,得古墓,「室之四壁塗堊如新,中置石棺,前有刻石,志文所敘乃魏武帝操也。」鄧之誠認為此墓即高陵,說:「前五十年發石室十餘處,唯皆無棺,至是真冢始現。」(《骨董瑣記全編》卷三)但是後來又證實這並非操墓。由上可見文獻所記高陵愈益迷茫,由是生成諸多傳說,撲朔迷離,困擾人們千餘年。

二、新近考古發現的「高陵」

  2009年考古發掘的西高穴大墓被確認為「曹操高陵」,所列依據有六條:1、這座墓葬規模巨大,形制結構類似漢魏王侯墓,與曹操的身份相稱。無封土,符合「因高為基,不封不樹」的文獻記載;2、出土的器物、畫像石等遺物具有漢魏特徵,年代相符;3、墓址與文獻、魯潛墓誌記載完全一致;4、墓內裝飾簡單,符合《遺令》所囑,隨葬品應是曹操日常所用;5、刻有「魏武王」銘文的石牌和石枕,證明墓主就是魏武王曹操;6、男性遺骨經鑒定為60歲左右,與曹操終年66歲吻合。

  這六條依據雖都有作證的價值與可信度,但還達不到鐵證如山的地步,因為它們無法直接說明大墓的確切年代和墓主的身份,只能由此推斷出大墓很可能就是高陵。它們作為證據,既有可採信的價值又有讓人生疑的地方。所舉石牌「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刀」等出土於大墓,這些石牌當為墓主日常所用,且死後隨葬的器物標籤,古墓被盜,器物被拿走,留下的石牌雖被擾亂,但其存放的環境沒有變化,位置沒有大的改動,應該視為第一等的證據。曹操生前曾被稱為「明府」、「明後」,封王后,稱魏王,死後謚曰武王,即魏武王。魏武王謚號的使用始於建安元年二月,同年十月漢魏禪代,改元黃初,武王被尊稱為武帝,即魏武帝。武王之稱歷時八個月,石牌之作當在此間,應該是與隨葬品一起放置於墓內。而且石牌字體風格與鄴城遺址出土的曹魏時期石刻頗相類似。

  至於「魏武王常所用慰項石」、「後趙魯潛墓誌」則是兩件徵集來的文物,已經脫離了它們的原始保存狀態與環境,發生了位移。證據在發生變化的過程中,某些環節出現未知,人們不能將其連接起來,那麼其價值與可信度就要打折扣,對這些證據提出懷疑也是自然的。然而這兩件文物在作證據的時候,可與墓中出土的文物聯繫起來作為旁證材料。因其與大墓聯繫較為密切,可視為第二等的證據。「魏武王常所用慰項石」行文、字體風格與出土石牌相類,因其是被徵集來的,不能排除其他的可能性;《魯潛墓誌》曰潛卒於後趙建武十二年(345年)九月二十一日,「墓在高決橋陌西行一千四百廿步,南下去陌一百七十步,故魏武帝陵西北角西行卌三步。」墓誌發現於西高穴村西亂土中,而且魯潛墓又無詳確之處。該志雖言及魏武帝陵,但未必能證明所發現的西高穴村大墓即曹操高陵。

  同時代的墓葬構造由於遵循同一禮制,因而存在著某些相同的特徵。參照東漢王侯墓制推斷西高穴村古墓的年代,雖然在學理上行得通,然出土文物刻字並無確切的紀年,所依據的其他考古材料只能作參證。西高穴村大墓風格樸素無雕飾,這與曹操禁厚葬、倡薄葬的思想主張是一致的。「斂以時服」、「躬御綴衣」、「璽不存身,唯紼是荷。明器無飾,陶素是嘉」可與大墓風格相印證。但在諸多文獻中又言及「西陵煙樹」、地面建築和標誌物,這與「因高為基,不封不樹」有些不一致。大墓已經多次被盜,是真的「無藏金玉珍寶」,還是被竊一空,這也是無法確定的,況且墓中還遺留有金、銀、玉石等物,也與文獻稍有出入。

  由以上依據可以認為:西高穴大墓有可能是曹操高陵,甚至可以說是鄴地考古發現中最具可能的一座古墓。然其可信程度未滿,疑點、漏洞不少,在現有的情況下,作出「確認」,似乎有些過急。若要確認,一些關鍵證據應有掌握,相關證據仍需補充,關於曹操的深入研究亦應跟進。

三、確認曹操高陵仍需補充的證據

  西高穴大墓究竟是否為曹操高陵?最關鍵的證據有兩條:一是大墓的確切年代應為建安二十五年二月;二是能夠直接說明墓主即魏武王曹操的文字資料。如果缺乏這兩項關鍵證據,還可尋找下列證據進行確證:

  1、高陵是一座合葬墓,除了曹操,還有其妻子卞氏,夫婦前後去世,相隔十年,卞氏死後也葬於高陵。《三國志·明帝紀》曰:「祔葬」,同書《后妃傳》曰:「合葬」。西高穴大墓有三具骨骼,一男二女,男性60歲左右,女性分別為20多歲和40多歲,二女年歲與卞氏不符。卞氏生於東漢延熹三年(160年)十二月,卒於魏太和四年(230年)五月,終年71歲。那麼,這二女是誰呢?曹操原配妻子為丁氏,又有劉氏。劉氏早終,丁氏於建安初被廢,死葬許城南。此二女有可能是丁氏、劉氏。二人先於曹操去世,可能於曹操死後遷葬高陵。曹操有25男,妻妾除了丁氏、卞氏、劉氏外,見於史書的還有環夫人、杜夫人、秦夫人、尹夫人、王昭儀、孫姬、李姬、周姬、劉姬、宗姬、趙姬,二女或許為她們中間的二位。然她們的卒年不清楚,曹操一貫主張葬制儉樸,不大可能讓夫人、愛姬為之殉葬。卞氏卒時為太皇太后,「祔葬」高陵,從其身份及生前與曹操的感情上推測,不大可能在其死後把曹操墓打開合葬,似應於高陵旁再造一墓。西高穴大墓旁還有一墓,如果此墓的主人能確定為卞氏,大墓則可確認為高陵無疑。

  2、《終令》曰:「《周禮》冢人掌公墓之地。凡諸侯居左右以前,卿大夫居後,漢制亦謂之陪陵。其公卿大臣列將有功者,宜陪壽陵,其廣為兆域,使足相容。」高陵不是一座孤墓,而是以之為中心的一個墓群,若能在其前後左右發現曹魏公卿大臣陪葬墓,也能推定「高陵」的真實性。文昭甄皇后朝陽陵、陳留王曹奐墓均在鄴,其方位與高陵也當有昭穆關係,夏侯惇、王粲、陳琳、應瑒、劉楨等均葬鄴,其墓址多在鄴西。從不同時代的墓群分布看,高陵兆域範圍頗具規模。

  3、西高穴古墓坐西朝東,這樣的朝向與《遺令》月旦十五銅雀台作伎樂、子臣時時西望墓田的安排是一致的。令曰:「吾卑妾與伎人皆勤苦,使著銅雀台,善待之。於台堂上安六尺床,施繐帳,朝晡上脯糒之屬,月旦十五日,自朝至午,輒向帳中作伎樂。汝等時時登銅雀台,望吾西陵墓田。」從陰陽堪輿的角度看,高陵居高崗台地,頭枕西山,面向銅雀台,觀婕妤歌妓,接受子臣奠祭朝拜,而且偏東北又是太陽升起的地方,墓葬取向朝陽,符合傳統的風水意識。甄后朝陽陵、陳留王曹奐墓亦當是如此朝向。

  4、墓中男性骨骼年齡與曹操相仿,可提取其標本,利用現代科技手段作DNA實驗,再與其血緣親屬作比對。1951年6月平原省文物管理委員會清理髮掘東阿曹植墓,墓中存有部分骨骼,若能找到曹植的遺骨,可以作為DNA標本,比對西高穴墓男性骨骼,如果試樣一致,亦可證明此墓為高陵。

  5、《終令》、《遺令》都提到西門豹祠,高陵在祠之西,如能確定西門豹祠所在的具體位置,則高陵的地址便能大體推斷出來。然魏晉以來,該祠屢經興廢,地址前後有所變動。而且西門廟又非一處,如明代安陽縣有西門大夫廟,「在大夫村,北齊天保間建。」同時臨漳縣也有西門大夫廟,「在仁壽里,去縣二十五里」(均見嘉靖《彰德府志》卷4)。究竟何處為曹魏時期的西門豹祠?仍有待考證。

  綜括文獻與考古資料,西高穴大墓只能初步推定為曹操墓,但還需作進一步的確證。隨著考古工作的進展,有價值的文物不斷發現,文獻與考古互證,曹操高陵的疑團終將被解開。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


推薦閱讀:

邯鄲臨漳「東太平漢墓」就是曹操墓?
向孔子學做人,跟曹操學做事
曹操燒信
《顛覆曹操墓》
曹操傳(一)

TAG:曹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