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慢性踝關節不穩定的理論機制與康復訓練
?那麼對於一些已經演變為慢性踝關節不穩的患者,其踝關節不穩的原因是什麼,這種不穩定又該如何去康復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慢性踝關節不穩問題。要了解這些問題,首先我們得知道踝關節的基本解剖結構。踝關節解剖結構踝關節,又稱距小腿關節或距上關節,是人體負重最大的屈戌關節,站立時全身重量均落在踝關節上,行走時的負荷為體重的5倍。踝關節主要包括兩個韌帶複合體(如下圖所示),分別為下脛腓複合體及內外側副韌帶系統,下脛腓複合體即前韌帶和後韌帶,均起於外踝,主要作用是穩定小腿下方遠端,防止脛、腓骨移位;內側韌帶是位於踝關節內側強韌的三角韌帶,主要作用是限制足過度外翻;外側副韌帶位於外側,主要有距腓前韌帶、跟腓韌帶和距腓後韌帶,主要作用是防止小腿移位和限制足過度內翻。踝關節是單軸關節,可繞冠狀軸作屈(又稱跖屈、綳腳尖)伸(又稱背屈、勾腳尖)運動。
?踝關節不穩的機制在了解踝關節的解剖結構之後,通過對文獻搜集和閱讀,整理出了如下造成踝關節不穩的機制:1、踝關節本體感受能力下降
?正常水平的踝關節本體感覺能力是人體維持踝關節穩定、保持身體平衡的重要先決條件。而踝關節的反覆損傷會造成踝部韌帶、肌肉以及內部機械性刺激感受器感受能力下降,減弱身體產生及時、有效的防禦性信號來保護踝部,賈為宗、張靜等人研究得出慢性踝關節不穩者的患側的肌肉激活時間與健側和正常組患者相比均延長。Dingenen 等(2015)的研究也得出踝關節不穩患者均存在明顯的肌肉激活時間延長現象,但通過後期的功能鍛煉,可以有效的治療踝關節不穩,從而縮短肌肉激活時間,提高本體感覺能力。2、踝關節周圍肌群力量下降
?踝關節的穩定性依賴踝關節周圍韌帶和肌肉群,並且踝關節周圍肌肉群發揮著最大的作用,一旦關節周圍肌群力量下降,穩定性便會受到嚴重影響。張陽、張秋霞等人採用CONTREX多關節等速力量測試系統對受試者進行踝關節內外翻肌力的測試,獲得兩側踝關節內外翻肌力的相對峰值和力矩值,得出單側功能性踝關節不穩者患側踝的內外翻肌力明顯小於健側踝。慢性踝關節不穩的康復手段針對慢性踝關節不穩的問題,康復手段主要有兩種:1、肌肉力量練習(1)站姿多角度提踵
?
?
?站立位,足尖從內旋、外旋、正前方,三個方向上抬高腳跟,腳尖撐地,維持3秒,放下,反覆循環,練習時,每天3組,每組每個方向10-20次。(2)踝關節背屈抗阻練習
?採用坐位,並把患側腿伸直,彈力帶經過前腳掌繞成環,彈力帶固定於一物體上,踝用力背屈(勾腳背)將彈力帶拉緊,然後緩慢放鬆踝關節,練習時,每天3組,每組10-15次。(3)踝關節內翻抗阻練習
?採用?坐位,把患側腿伸直併疊放在健側腿上方,彈力帶套在腳掌,患側腳用力向下向對側拉緊彈力帶,然後緩慢放鬆踝關節,練習時,每天3組,每組10-15次。(4)踝關節外翻抗阻練習
???採用坐位,把患側腿伸直併疊放在健側腿上方,彈力帶繞過健側腳,雙手抓緊兩端並拉直,患側腳的前腳掌踩住彈力帶,患側腳用力向下向外側拉緊彈力帶,然後緩慢放鬆踝關節,練習時,每天3組,每組10-15次.2、本體感覺與神經控制訓練(1)單腳平衡站立
?單腳站立保持穩定,持續30s即可,每天3組。能力提高後,可以通過閉眼提升難度。(2)平衡軟墊單腳站立
?單腳站在平衡軟墊上即可,保持身體平衡,持續30s,每天3組,可通過閉眼提升難度。(3)平衡氣墊單腳站立
?單腳站在平衡氣墊上即可,保持身體平衡,持續30s,每天3組,可通過閉眼提升難度。(4)動態穩定性及力量訓練
?單腿硬拉:如圖所示,單腳支撐完成硬拉動作,每組15次,每天3組,可通過增加啞鈴的重量增加難度。3、動態彈性訓練注意這一階段的訓練需要放在具備力量和神經控制能力的基礎上在進行
?(1)雙腳起跳落地練習: 如上圖所示,雙腳平行站立,腳尖朝向正前方,從半蹲位開始雙腿蹬伸向上跳起,然後從腳尖過渡到腳後跟柔軟的落地,每側完成10次,每天做3組
?(2)剪刀式開合跳:如上圖所示,雙腳前後開立,腳尖朝向正前方,雙腿蹬伸向上跳起,在空中雙腳前後交換,最後從腳尖過渡到腳後跟柔軟的落地,每側完成10次,每天做3組
?(3)單腳跳: 如上圖所示,單腳站立,腳尖朝向正前方,下蹲蹬伸然後向上跳起,從腳尖過渡到腳後跟柔軟的落地,每側完成10次,每天做3組參考文獻[1] 馬雪,楊珍,胡亞哲.功能鍛煉對慢性踝關節不穩定的臨床療效研究[J].華南國防醫學雜誌,2016,30(09):571-573.[2] 高娜. 踝關節平衡裝置訓練對功能性踝關節不穩患者腓骨長肌反應時的影響[D].泰山醫學院,2014.[3] 汪嘉鴻,封旭華,華英匯.機械性踝關節不穩定患者中腓骨肌功能的表面肌電研究[J].生物醫學工程研究,2011,30(04):229-231+247.[4] 骨骼肌肉功能解剖學-2版[M].(美)諾依曼原著;劉穎,師玉濤,閆琪主譯,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5] 運動解剖學[M].運動解剖學編寫組編.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3.8[6] 張陽,張秋霞,金超.單側功能性踝關節不穩者的單足靜態平衡能力[J].體育學刊,2014,21(05):131-135.[7] 張陽,張秋霞.單側功能性踝關節不穩者兩側踝內外翻等速肌力差異性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3,36(12):88-92.[8] 孟慶華,鮑春雨,陳超,徐倩漪.男性青年踝關節外側副韌帶損傷後行走步態分析[J].醫用生物力學,2014,29(04):65-71.????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