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懷有一顆孝敬之心
尊重長輩,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詩經》上有一句"哀哀父母,生我劬勞",感嘆和讚美了父母的養育之恩。唐朝孟郊詩云:"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更是表達了孝敬父母的渴望。而"祭而豐不如養之厚,悔之晚何若謹於前"的古訓,則督促後輩履行對父母的贍養和孝敬。可以說,以愛護幼兒和孝敬長輩為核心的家庭美德,幾千年來代代相傳,形成了中華民族倫理觀念和道德品質的精華部分。
新世紀的家庭教育,應該更加重視孩子的孝敬教育。我們培養的是現代社會的文明人,對於精神文明有著極高的要求。不難理解,一個不懂得孝敬父母、不具備起碼道德觀的孩子,其精神世界無疑是有缺陷的,而人格不完善,也就無法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現代人。從小培養孩子尊老、孝敬的美德,對於促進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促進孩子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其意義和作用非同尋常。
一、 孩子們的種種"不孝之舉"催人警醒 在今天的現實生活中,孩子們的種種"不孝之舉"令人吃驚。 一名小學四年級男生,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連自己的床鋪都要由母親來整理。某日,母親生病卧床,要他獨自去樓下的快餐店解決吃飯問題,且自己鋪床。一聽說家務得由自己動手,該男生竟大發雷霆,對著病床上的母親大發脾氣。 一名初一年級的男生,明知下崗的父親僅僅依靠修理自行車獲得微薄的收入,花錢仍然大手大腳,經常向父親索取零花錢。除了出入遊戲機房,他每天放學後還在校門口買上五串羊肉串,吃得滿嘴流油。而當疲憊的父親要他打一盆洗臉水、取一條毛巾時,他要麼以"正在做作業"為由懶得動手,要麼嘟嘟囔囔,沒有好聲氣。 一名小學五年級女生曾在周記中透露,自從年邁的奶奶住進她家之後,她從未主動拿出自己的零食給奶奶吃;而疼愛她的奶奶幾次為她買了零食,反被她譏之為"太次"、"老土",並把零食扔進了垃圾桶…… 上述這些"不孝之舉"屢見不鮮,但還有更讓人震驚、讓人難以接受的"不孝之舉"不時見諸報端,如辱罵父母、虐待老人……父母們坐在一起,聊起各自孩子的日常表現,最感失望的往往不是成績不理想,而是孩子對父母的不理解、不尊重、不孝,這幾乎成為不少父母的最大憂慮。一位15歲男孩的母親說:"我簡直難以想像,孩子長大了,對我們父母的態度竟會變得如此惡劣!好像讀了初中之後,他再也沒有客客氣氣地跟我們說過話。我們那時候,哪敢這樣對待父母啊!"另一位16歲女孩的母親說:"我已不指望年老的時候把她當做我生活的依靠,我只擔心她的未來。因為不懂尊重父母的人,必定得不到別人的尊重。"而一位一氣之下體罰了孩子的父親則說:"看到他竟然如此沒有孝順之心,真覺得耗在他身上的心血全白費了。我知道我不該採取這樣粗暴的教育方法,可俗話不是說』百行孝居先』、』孝為德之本』嘛!假如不及時教育他,任憑他誤入歧途,那是害了他。" 粗暴的教育方法於事無補,甚至適得其反。如今,父母們和社會各界對孩子"不孝之舉"的害處,已經有了更為清晰的認識。然而,如果探究孩子"不孝之舉"的源頭,父母們卻難辭其咎。現在的孩子,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降生之後即生活在一個優越的環境中,長輩們恩寵有加,一味地讓他們享受物質生活,接受來自父母的愛甚至袒護,而忽略了他感恩、回報之心的養成。清代黃宗羲說:"愛其子而不教,猶為不愛也;教而不以善,猶為不教也。"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有意無意地把孩子培養成"小皇帝",忽視孩子的孝敬教育,這是家教的一大失誤,也是孩子產生"不孝之舉"的最重要根源。另外,父母對孩子祖輩的不尊重、不孝敬,乃至逃避贍養義務、虐待及遺棄老人的做法,也扭曲了孩子的心靈。現實生活中的諸多實例證明,一個生活在不以孝敬為美德的家庭里的孩子,無法自覺養成尊老孝敬之心。而孩子一旦在幼時積弊成習,將直接妨礙他優良品格的形成和人格的完善。
二、 抓好孝敬教育的實踐與思考 孩子們種種"不孝之舉"催人警醒。鑒於此,一些父母已經著手加強孩子的孝敬教育,並在實踐上積累了一些經驗。比如把對孩子生活的照料和對其品格的培養看得同樣重要,在家庭成員之間達成一致意見,行動一致;比如從孩子尚在母親的懷中、膝頭,即開始淺顯易懂的孝敬教育;比如從點滴抓起,以實際行動代替泛泛而談的大道理;比如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凡重視孝敬教育的父母都有個深切體會,那就是必須祛除過分的寵愛,必須捨得讓孩子付諸行動。有的父母口口聲聲要孩子懂得孝敬,可當孩子為父母倒水、端飯、倒煙灰缸時,又心疼得不行。孩子剛想表達孝心,父母就已忙不迭地讓孩子放下手中的活,說:"讓我來,讓我來。"不少父母認為,如此做法不僅無法成功地培養孩子的孝心,而且還助長了孩子的懶惰習氣和對家庭事務"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冷漠心態。 孝道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重要內容,但在今天,適當地借鑒國外的某些先進的教育觀念和手段,極有裨益。美國法律只規定父母撫養子女是必盡的義務,沒有規定子女必須贍養父母。事實上,在個人退休金和社會保險制度極其完善的美國,老人的晚年生活自然無虞。然而,子女與父母之間的親情沒有因此而沖淡,子女也沒有因父母早早地讓自己過上了獨立生活而逃避孝敬。相反,他們把自己的獨立生活看成是向父母表達孝敬的形式,不希望父母成為自己的"保姆"。他們常回家看看,陪父母聊天,和父母郊遊等,他們樂此不疲,還從中體味出了幸福。"孝心的表達不僅是子女的責任,也是人類的責任"的觀念,已得到很多美國青年的認同。 值得高興的是,如今,除了父母們已著手加強孩子的孝敬教育,很多中小學也紛紛通過各種途徑,強化以孝敬為主要內容的道德教育,浙江省東陽市第二中學就是其中的一個典型。該校從1996年起,即在各班級開設了"孝敬課"。經過幾年的探索和實踐,已初步建立起一套以孝敬教育為支點的中學德育教育的創新模式,並為父母、孩子和社會所肯定。他們的主要做法是,把"尊重老人,孝敬父母"作為青少年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切入口和著力點,把中華民族"崇孝"的傳統美德植入學生的心中,把學生愛父母、愛家庭的感情有意識地擴大到愛他人、愛學校、愛社會、愛祖國的崇高境界中。長年的堅持終於有了回報,東陽二中湧現出無數尊重老人、孝敬父母的好人好事,對社會良好風氣的形成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開始還擔心孝敬教育會妨礙孩子學業的父母們,後來紛紛成了這項教育的熱心支持者,他們從中嘗到了甜頭。 當然,嘗到更多甜頭的還是孩子。東陽二中和其他開展孝敬教育的學校的學生以及在家庭中接受孝敬教育的孩子,都認為獲益匪淺。好多孩子說,有關孝敬的道理,以前從未這麼系統地學習過,學了,才懂了;懂了,才會努力去做。有的孩子深有感觸地說:"以前以為不孝敬父母只是我不夠乖,算不上是一個乖孩子。明白了孝敬的道理,我才知道不孝敬、不尊老,其實是一件可恥的事。我愛爸爸媽媽,我愛爺爺奶奶,應該通過孝敬的言行體現出來。"孩子們普遍認為,"孝敬課"是他們人生中的第一課,而且是無法忘記的最重要一課。
三、 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抓好孝敬教育 在大力倡導社會主義家庭美德的今天,我們所說的"孝敬"早已不是昔日以維護封建統治為目的的"孝道"了。"愚孝"不是我們之所需,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讓孩子具有高尚的品行和人格魅力,才是我們孝敬教育的根本目的。2004年4月,黨中央和國務院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對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提出了極高的要求,胡錦濤總書記也多次強調要大力開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和文明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從2004年開始,每年的9月份已被確定為"中小學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毫無疑問,在青少年中廣泛深入地開展孝敬教育,正是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和文明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家庭是塑造孩子心靈最重要的場所,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師。在如何有針對性地開展孝敬教育這一課題上,筆者認為,必須根據孩子的個性特點,通過多種有效的形式,言傳身教,持之以恆。習慣的養成尚需時日,更何況是對一種品格和精神的造就。具體說來,以下幾方面做法可供父母們參考。 1.讓孩子理解父母的艱辛。如今,不少孩子聚在一起,往往吹噓自己的父母地位怎麼顯赫,怎麼日進斗金,卻不願講起父母真實的工作狀況。事實上,很多孩子根本不知道父母從事著怎樣的工作,更不知道父母的錢是何等的來之不易。由於不了解,所以不理解,也就談不上孝敬了。在這種情況下,有意識地把孩子帶到父母的工作現場,讓其親身感受父母工作的艱辛,以至自然而然地心生敬意,這一做法常能奏效。如有可能,還可以讓孩子適當地參與父母的勞動,以加深其體會。那名對已下崗的父親嗤之以鼻的男生,有一天,陪父親在街頭替人修自行車,還在父親手把手的指導下擰了幾下扳手。他回家後默不作聲,臉上寫滿了愧疚。從此,每當父親回家,他必定倒好一盆溫水,絞乾毛巾塞到父親手裡。那份真誠的孝心,出自對父親艱辛的感激和敬重,絕非來自所謂父母的顯赫和不凡。 2.讓孩子從小事做起。《新三字經》里的"能溫席,小黃香,愛父母,意深長",指的是漢朝時期因孝敬父母而聞名的孩子黃香。黃香9歲喪母后,非常孝敬父親。每當夏夜臨睡前,小黃香就坐在父親的床上把蚊子驅走,把蚊帳掛好,再用扇子把席子扇涼;而每當冬夜,他就先睡進父親的被窩,用自己的體溫焐熱,再請父親睡下。不僅如此,小黃香在學業上還十分出色,當時就有"天下無雙,江夏黃香"之說。顯然,小黃香表達孝心都體現在細節上。在日常生活中,細節確實最能表達孝心。因此,對孝心的培養也應從細微處入手。為父母倒一杯水、給父母捶一次背,讓疲憊的父母欣賞一段音樂,有好吃的東西請父母先嘗嘗……點滴小事既比較可行,又可以持之以恆,還容易養成習慣,父母們不妨一試。 3.讓孩子獲得表達孝心的機會。孩子表達孝心需要實踐,如果一直沒有恰當的機會,縱有滿腔孝心也無從表現,久而久之,那顆孝心便被掩藏乃至泯滅了。前文中提到的"捨得教育"之意,即是指父母不要因為擔心孩子"疲勞"、擔心孩子"做不好"、擔心孩子"學習分心"而不給他們表達的機會。曾有一位母親卧病在床,14歲的兒子主動要求為母親熬藥、做飯,但這位母親猶豫再三,最後不但硬撐著下床親手熬藥,還自己動手做飯端給兒子吃。母親即使生病了也用不著我的幫助!我沒有必要太關心母親、太像一個孝子的!男孩的心中產生了這樣的想法,日常生活中對父母的勞累和難處就變得不聞不問。其實,增強孩子對家庭的責任感,讓他們有更多的參與家庭事務的機會,久而久之,才有可能培養出孩子的孝心,才能使孝心在孩子身上紮根。 4.讓孩子在父母的言傳身教中受到熏陶。父母言傳身教的作用無須多說,但應當指出,這種言傳身教必須發自真心,而不是為了做給孩子看。真孝心還是假孝心,瞞不過孩子。孩子一旦發現父母對於長輩的孝心竟是一種偽裝,是為了讓孩子變得孝順而粉飾上去的,那麼,它對於塑造孩子的心靈將是毀滅性的打擊。另外,以父母的言傳身教來啟發和培養孩子的孝心,這一過程也非一朝一夕之功。那種以為"講清道理,做過一遍就行了"的想法,是非常可笑而有害的。 5.讓孩子感受孝敬父母時的幸福感。千萬不要讓孩子覺得孝敬父母是一種強迫性的勞動,是一種額外的負擔。孝順之舉本應發自內心,豈能被迫地表達?在棍棒威逼之下是不可能培養出孝心的。孝心,只有在家庭融洽的氛圍中,在互相理解的基礎上,在愛心的驅使下,慢慢地養成,並逐漸成為一種自覺的行為。一旦孩子表達了孝心,父母應該及時表現出欣慰和滿足,必要時還應給予必要的鼓勵,讓孩子覺得孝心的表達非常值得,非常快樂,非常幸福。毋庸贅言,孩子若能懷著滿腔幸福感一次次地表達孝心,那麼,離這一傳統美德的最終養成,已經為期不遠了
推薦閱讀:
※人大附中校長翟小寧:父母真愛孩子,應做到這14件事|特別關注
※言傳身教給孩子一顆「感恩的心」
※想要個男孩,生男孩子有秘訣!!!
※如何幫助孩子進行英語有效輸入?
※孩子也會出現焦慮情緒?年齡、父母都對其有影響
TAG: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