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畫派 :明 . 浙派《戴進、吳偉》
愚雅軒祝朋友們全家幸福安康中國古代畫派:明.浙派《戴進、吳偉》
中國畫派—浙派:「浙派」最早形成於明代,浙派大家為:戴進、吳偉。錢塘人戴進以其非凡的創造力和獨特的風格創立了「浙派」,成為中國美術史上第一個以地別命名的繪畫流派。自此,「浙派」和浙籍書畫家飲譽海內外。明清以來,「浙派」書畫經過徐渭、任頤、吳昌碩、潘天壽等歷代大師的承接,已逐漸形成了一種地域文化特色明顯的獨特筆墨形態,其產生的價值和意義遠遠超越了繪畫流派本身。浙派,亦稱「浙江畫派」。中國畫流派之一。明代前期主要畫家戴進開創。戴進(1388~1462),字文進,號靜庵,又號玉泉山人。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作畫受李唐、馬遠影響很大,取法南宋畫院體格。擅山水、人物、花果、翎毛,畫藝很高,風行一時,從學者甚多,逐漸形成「浙派」。後江夏(今湖北武昌)人吳偉(1459~1508),學戴進而更為豪放,也有不少人追蹤他的畫風,又形成浙江派的支流——「江夏派」。浙派、江夏派的著名畫家有張路、蔣三松、謝樹臣、藍瑛等。明代中葉後,吳派興起,主宰畫壇。至明末「浙派」不再出現於畫壇。戴進早年為金銀首飾工匠,後改工書畫。宣德間(1426—1435)以畫供奉內廷,官直仁殿待詔。後因遭讒言被放歸,浪跡江湖。擅畫山水、人物、花鳥、蟲草。山水師法馬遠、夏圭,中年猶守陳法,晚年縱逸出蹊徑,卓然一家。所作雄俊高爽,蒼鬱渾厚,用筆勁挺方硬;畫人物筆法嫻熟,頓挫間風度益著;所作花鳥、蟲草亦饒有生意。為浙派開山鼻祖。作品有《春山積翠圖》《風雨歸舟圖》《三顧茅廬圖》《達摩至惠能六代像》等。代表作品代表山水作品有《金台送別圖》、《春遊積翠圖》、《關山行旅圖》等。有《春山積翠圖》、《風雨歸舟圖》、《三顧茅廬圖》、《達摩至惠能六代像》、《南屏雅集圖》、《歸田祝壽圖》、《葵石峽蝶圖》、《三鷺圖》等傳世。吳偉(1459—1508),明代著名畫家,字次翁,又字士英、魯夫、號小仙。江夏(今湖北武漢)人,畫院待詔,孝宗時授錦衣衛百戶及賜「畫狀元」的圖章。齠齡流落至海虞(今江蘇常熟),收養於錢昕家,伴其子讀,時竊弄筆墨,畫山水人物之狀,錢見而奇之,曰:「若作畫工耶?」即與筆札厚給養之。弱冠至金陵畫名遂起。相傳偉性戇直,有氣岸而豪放,嘗遇龐老人擊石得髓,偉飲其半,遂以畫名。成國朱公延至幕下,以小仙呼之,因以為號。憲宗時待詔仁智殿,好劇飲狎妓,人慾得偉畫者,則載酒攜妓往。一日被詔正醉,中官扶掖入殿,命作松泉圖。偉跪翻墨汁,信手塗抹,憲宗嘆曰:「真仙筆也。」又孝宗命畫稱旨,授錦衣百戶,賜印章曰「畫狀元」。畫人物出自吳道子,縱筆不甚經意,而奇逸瀟洒動人,山水樹石俱作斧劈皴。白描尤佳。嘗游杏花村酒渴,從老嫗索茗,明年復過之,老嫗已謝世。援筆追寫其像,其子見之大慟,乞而藏之。又嘗飲友人家,酒間作畫,戲取蓮房濡墨印紙上數處,莫測其用意,忽起縱筆揮灑成捕蟹圖,最為神妙。孝宗喜馬、夏畫風,而畫院戴進、吳偉均承繼馬、夏,成為一時風尚,號為「浙派」。吳偉亦號「江夏派」。其後吳派既盛,浙派漸歸澌滅。他最後一次被召是武宗即位時,未就道而因飲酒過量醉死,享年僅五十歲。傳世作品善畫水墨寫意、人物、山水。取法南宋畫院體格,筆墨恣肆,神韻俱足,為明代中葉創新畫家。早年畫法比較工細,中年後變為蒼勁豪放、潑墨淋漓一格。吳偉是戴進之後的「浙派」名將,追隨者眾,形成興盛一時浙派山水中的「江夏派」。畫法與戴進相似。精山水,落筆健壯,最長於白描人物。時與杜堇、沈周、郭翊齊名。用筆奔放,畫時潑墨如雲,旁觀者駭,巨細曲折,各有條理,人皆為之嘆服。傳其畫法的有蔣嵩、張路、宋臣、蔣貴、宋澄春、王儀等,被稱為「江夏派」。代表作品有:《采芝圖》、《仙蹤侶鶴圖》、《芝仙圖》、《溪山漁艇圖》以及白描《人物圖》、《神仙圖》等。
月夜訪友圖.【名稱】明戴進月夜訪友圖【年代】明代【簡介】設色,絹本,立軸,一四三八年作,47.5×73.6厘米。款識:正統三年(1438年)四月望後一日錢塘戴文進筆。鈐印:文進。展覽:「明代繪畫と雪舟」,日本東京根津美術館。
風雨歸舟圖【名稱】明戴進風雨歸舟圖軸【年代】明代【簡介】絹本淺設色,縱143、橫81.8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這幅畫描繪暴雨降臨的瞬間,風雨交加,江面上小舟顛簸擺盪,行人迎風而行的情景。為了捕捉這大自然戲劇性的一刻,戴進運用寬闊的濕筆,快速斜掃過畫面,表現大雨滂沱如潑、雨霧翻騰的撼人氣勢,同時他也畫出翻折的樹葉、蘆葦,和逆風行走的小舟形成一種垂直逆向,加強整幅畫的動勢。戴進這幅畫以自然中的風雨雲霧為創作主題,可以追溯到南宋夏珪的傳統。不過,和宋代繪畫相比,戴進的構圖動勢更強烈,筆墨也更加奔放縱恣,這件《風雨歸舟軸》影響了後來的明代宮廷畫家,成為他們描繪這類風雨山水圖的典範。
關山行旅圖【名稱】明戴進關山行旅圖【年代】明代【簡介】立軸,絹本,縱61.8厘米,橫29.7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葵石蛺蝶圖【名稱】明戴進葵石蛺蝶圖【年代】明代【簡介】紙本,設色,縱115厘米,橫39.8厘米。故宮博物院藏。此圖為戴進極少見的工筆設色花卉作品,詩情濃郁,耐人尋味。圖中一棵蜀葵亭亭玉立,莖幹直挺,綠葉扶疏中綻開著朵朵素凈妍麗的花冠。兩隻翩翩飛舞的彩蝶,則打破了由於花枝凜然獨立所造成的冷漠古板,為畫面平添了活潑的氣息和無窮的意味。此畫狀物準確,造型質樸,筆致細柔,敷色清麗,既繼承了宋代「院體」花鳥的工筆法,又融入了元代「沒骨設色法」,形成工緻而不濃艷,秀麗而不柔媚的風格。款署:「靜庵為奎齋寫。」鈐「錢塘戴氏文進」印。畫幅上方有明劉泰等四家題跋。鑒藏印鈐「朱之赤」等。
靈谷春雲圖【名稱】明戴進靈谷春雲圖【年代】明代【簡介】長卷,絹本,設色,縱31.6厘米,橫124.2厘米。(德)柏林東亞美術館藏。全卷繪畫層巒疊嶂,千岩競秀,蒼松屹立,山間白雲,清泉飛瀑,草廬柴扉。畫家運用青綠法,勾線填色,略施皴擦點染,更為落落大方,瀟洒自如。用色濃妍而又沉穩,特別是山間白雲以淡彩暈染,點線交織的樹木在雲中隱約可見,更顯蔥鬱華滋,山色空漾,為明代早期極成功的青綠山水畫作品。
三顧草廬圖.【名稱】明戴進三顧草廬圖軸【年代】明代【簡介】絹本,設色,縱172.2cm,橫107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用「招賢納士」為題材的歷史故事畫在明代宮廷畫中佔有相當比重,以表現皇帝納賢的迫切心情。此畫即取自家喻戶曉的劉備「三顧茅廬」拜訪諸葛亮的故事。畫面描繪的生動而細緻,人物的神情動態自然而傳神。在畫法上,顯示出畫家對於南宋畫風的繼承和發展,用筆簡勁。墨色清雅,風格獨特。
涉水返家圖.【名稱】明戴進涉水返家圖【年代】明代【簡介】軸,絹本,水墨淡彩。167.7×82.5厘米。大都會博物館。
溪邊隱士圖【名稱】明戴進溪邊隱士圖【年代】明代【簡介】軸,絹本,水墨淡彩。137.9×75.1厘米。美國克利夫蘭美術館藏。
雪景山水圖【名稱】明戴進雪景山水圖【年代】明代【簡介】絹本,設色,縱144.2厘米,橫78.1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此圖寫雪景山水。圖中山峰峻拔,岩石硬厚,山巒白雪皚皚,叢樹凋零,近景高大松樹蒼鬱挺立。山溪涓流,溪橋橫架。山坳問,城樓重疊,儼似雄關一座。行旅人物頂風冒雪,一隊正行走在溪橋上,一隊已達城樓前。全景構圖。畫山石筆墨放縱,線條外形多變,側中鋒兼用,畫樹木則硬筆剛線。畫法融馬、夏之筆意,又自具蒼勁雄渾之貌。
月下泊舟圖.【名稱】明戴進月下泊舟圖【年代】明代【簡介】軸,絹本,水墨淡彩。59.5×42.5厘米。明德堂,美國。
長江萬里圖1【名稱】明吳偉長江萬里圖【年代】明代【簡介】長卷,絹本,墨筆,縱:27.8厘米,橫:976.2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長江萬里圖2
長江萬里圖3
長江萬里圖4此圖為吳偉傳世水墨寫意山水畫中僅見的長卷巨制,描繪了萬里長江沿途的壯麗雲山、幽谷山村、城鄉屋宇、江上風帆等。長卷構圖,起伏多變;意境浩蕩而含蓄,江山壯美而顯生機。用筆筒逸蒼勁,橫塗直抹,峰壑畢露,枯濕濃淡,一氣呵成,痛快淋漓。集中反映了畫家以氣勢取勝的藝術特色。
東方朔偷桃圖【名稱】明吳偉東方朔偷桃圖【年代】明代【簡介】立軸,絹本,水墨,淡設色。縱134.6厘米,橫87.6厘米。美國馬薩諸塞州美術館藏。東方朔為西漢名士,擅長辭賦,性詼諧,後世常以東方朔逸事為畫題進行創作。此圖描繪東方朔從西王母處偷得仙桃後,匆匆逃跑的情景。畫中未作任何背景,僅繪銀髮長髯的東方朔左手捧著碩大的仙桃,右手緊握書卷,一邊疾步奔走一邊轉首回望,其緊張與機敏之態,栩栩如生。以散亂的筆觸和淋漓的運墨表現出腰間所圍毛皮的蓬鬆;頓挫跌宕的運筆又令衣袍、帽帶在風中自如地飄舉翻轉,呈現出作家吳偉寫意白描豪放縱逸的畫風。
歌舞圖.【名稱】明吳偉歌舞圖【年代】明代【簡介】紙本墨筆,縱118.9厘米,橫64.9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吳偉是戴進之後的浙派名將。是「江夏派」的倡導者。早年畫法比較工細,中年後變為蒼勁豪放、潑墨淋漓一格。畫面正中的歌舞女孩,為青樓歌妓李奴奴,年僅十歲,嬌小玲瓏,能歌善舞,周圍眾人正傾心觀賞。此圖用白描法,線條纖細,略加頓挫,形象清秀,帶有拙味。繼承了宋元以來的工筆白描人物畫傳統,屬於作者工細一路的人物畫風格。畫面上有唐寅、祝枝山等六家題詩,占畫面大半。
江山漁樂圖.【名稱】明吳偉江山漁樂圖【年代】明代【簡介】紙本,設色,縱:270厘米,橫:173.5厘米。台北故宮博物院藏。畫家少時生活孤苦,由常熟錢昕收養,後流落於南京,因而對民間漁民的生活抱有極強的同情心,作品的生活氣息很濃厚,在表現技法上較清新和自由。此畫在空間處理上,真實而濃重,遠景虛淡,更接近真實的自然風景,整幅作品畫法比較粗縱,當屬畫家中年以後的作品。《江山漁樂圖》表現的是江南的秀色和漁民生活。江邊高樹坡石,其上遠山層疊,江中漁舟有停泊,一幅秀潤美麗的江山漁樂圖卷。吳偉所繪。浙派畫家常畫魚翁、農民、販夫、走卒,且把漁、樵、耕、讀畫在一起,稱之為「四樂」。此幅《江山漁樂圖》即是這一類題材中的典型作品。圖繪湖邊高樹坡石,中遠景山灣盤曲蜿蜒,峰巒層疊,雲氣迷濛,水天相接。江邊停有許多漁艇。漁民有的在備炊,有的在閑談。江中還有不少漁民或在下網,或在收船。漁民均粗衣短衫,滿面風霜,形象純樸,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此圖畫法從南宋院體馬遠、夏圭一路變化而來,山石作斧劈皴,連皴帶染,筆墨奔放,縱橫揮灑,但比之馬、夏的剛硬靜穆,則略顯柔軟騷動。
琵琶美人圖【名稱】明吳偉琵琶美人圖【年代】明代【簡介】立軸,紙本,水墨,縱:124.5厘米,橫:61.2厘米。美國印地安那波里斯美術館藏。在表現技法上,吳偉此畫屬與工筆白描一體,略似北宋李公麟。但是較之畫家早年的《鐵笛圖》,更加流暢秀潤,風神俊爽。《畫史會要》、《明畫錄》等著錄。畫一位手抱琵琶的女子,側面低首,神情幽怨哀愁。畫家用近折描的簡略筆墨勾畫出人物形象,衣飾線條轉折流暢,似行雲流水,僅在某些局部以淡墨略加渲染。畫面無任何背景,主體突出,簡潔明快。畫幅上有孫一元、黃姬水等三題的詩跋,稱「江夏茲圖,允為神品」。
吳偉 人物 圖.jpg
武陵春圖.【名稱】明吳偉武陵春圖【年代】明代【簡介】卷,縱27.5厘米,橫93.9厘米。故宮博物院藏。武陵春是當時江南名妓,原名齊慧貞,自幼喜讀書,能詩,且能譜曲。相傳她曾與傳生相愛,後傳生獲罪被徙,她傾其資財營救不得,竟哀傷成疾而逝。此圖背景和陳設都很洗鍊,武陵春坐於石案前,低首凝思。案上放有筆、硯、書、琴。以極簡潔的象徵手法襯托出這位才女的高尚情操。人物純以白描勾勒,筆法細膩,但已與其二十六歲是繪製的《鐵笛圖》不同,此畫顯得更加流暢秀潤。畫上無名款。鈐「小仙」、「次翁」二印。有洞涇居士題二行。/
推薦閱讀:
※台灣的演變歷史就是「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這句話的完美注釋
※未富先老的中國將不堪重負
※羅素《中國之問題》摘句
※我的中國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