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著】《張文茂與責任教育》選登——對學生負責(下)
給每一名學生提供浸潤心靈的關愛。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者的關注和愛護在學生的心靈上會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高爾基也曾指出:「誰愛孩子,孩子就愛誰。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高中生經過胎兒、嬰兒、幼兒、兒童、青春期等階段的連續發展,生理髮育逐漸成熟,智力發展也接近成人水平,心理特徵也更加豐富。特別是,隨著自我意識的急劇發展,他們自尊心空前膨脹,獨立個性更加凸顯,情緒狀態更為激進,關注他人和被人關注的慾望不斷增長,對外界的刺激往往反應迅速而且敏感,再加上升學壓力、價值困惑以及人際交往障礙等問題,更加劇了高中生對溫暖情感的需求和渴望。因此,高中教育要特別著重增加對學生的情感教育,調動積極情感給予學生溫暖關懷,優化教育手段給予學生有效引領,促進學生健康心理與人格的和諧發展。
1.用真情關心學生的生活學習。夏丐尊老先生曾說:「教育上的水是什麼?就是情,就是愛。教育沒有了情愛,就成了無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罷、圓形也罷,總逃不出一個空虛。」可以說,教師對學生多一份關愛、多一份寬容、多一份尊重,就會讓學生多一份自信、多一份激情、多一份溫暖。我經常告誡我們的老師,「先有父母心,再做教書人」,老師們一定要做到心中有學生、真正愛學生,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講的是學生想的,乾的是學生盼的,改的是學生怨的,時時想在學生前,處處跑在學生前,事事干在學生前,用一流的服務溫暖和感動學生,他們才會「親其師,信其道」。要用無私的付出和真誠的關愛,全面了解和信任學生,既要了解學生的過去和現在,又要了解學生的父母和家庭,既要了解學生外在的優缺點,又要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更多地給予學生尊重、激勵、夢想,不斷引領學生生髮高尚道德,鑄就堅毅品質,堅定精神信仰,使其進一步增強對生命價值的體驗感受和認知理解,更加自覺地學習,更加主動地發展,更加昂揚地走向生命領地,不斷提高自身的生命質量。
2.用真誠關愛學生的習慣養成。威廉·詹姆士認為:「播下一個行動,你將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你將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你將收穫一種命運。」葉聖陶先生指出:「教育是什麼,往簡單方面說,只需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播種幸福的教育,就要從良好習慣的養成開始。如良好的思維習慣、學習習慣、行為習慣、衛生習慣、禮儀習慣、勞動習慣和安全習慣等,當學生擁有了這些好的習慣,就懂得了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學習和生活,良好的習慣將伴隨學生一生的成長,使其變得更加陽光、更加健康和快樂。習慣永遠比知識更重要,但一流的習慣要靠一流的常規來養成。因此,任何一所學校都要認真抓好教育教學常規,要根據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制定可操作的具體措施,如《學生一日常規》、《學生學習常規》等,對於這些常規,要常抓不懈,常抓常新,以此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習慣。其間,務必要嚴格管理,但必須嚴慈相濟。「如果學校把自己的工作建立在恐嚇和人為製造的權威上,那是最糟糕不過的了,這樣的反常制度會扼殺學生的健康情感和直率性格,挫傷學生的自信心」。因此,各種常規的落實,要嚴而有理,嚴而有度,嚴而有方,嚴而有恆,不縱容學生,不放任學生,不溺愛學生,使其有利於學生的生理心理健康,有利於學生學業的進步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這種真誠的關愛和付出,必將強烈持久地感化學生,使他們感悟人生,不斷走向幸福人生。
3.用真心關懷學生的心理成長。當前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處於青春期的高中生,面對成績、升學等壓力以及各種各樣的誘惑,很容易產生焦慮、抑鬱、羞愧、孤僻等不良心理,長此以往會極大地影響成長,影響學習,危害身心健康,甚至走向極端。教育部《關於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一步加強中小學德育工作的意見》中指出:「各級教育部門和中小學校要認真落實《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全面推進心理健康教育。」《教育部2014年工作要點》也明確指出:「實施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爭創計劃。」因此,教師要對學生心理施與積極的影響,滿足每個學生享受師愛的心理渴望,這樣學生就會感到情緒和心靈上的滿足,這是學生生活與成長中非常重要的精神力量。學校也必須把心理健康教育放在一個重要的位置,捨得下功夫、花氣力,科學規劃、創新形式、豐富內容,通過開展一系列特色心育活動,完善心理健康諮詢和預警機制等措施,加強對老師特別是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養,切實增強對學生心靈的關注,使校園裡的「心靈關懷」如空氣般無處不在,以此潛移默化地滋潤他們的心田,助力學生逐漸提高心理素質,塑造陽光心靈,最終獲得身心和諧發展。
給每一名學生提供人生出彩的機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讓中國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同樣,高中生的成長慾望強,發展需求大,學校也應該為學生創設更好的發展條件,提供更大的成長舞台,讓校園處處都有展示的舞台,時時都有出彩的機會,讓學生充分張揚自己的個性,淋漓盡致展示自己的才華,助力其實現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
1.要把成長舞台創設給學生。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我認為,教會學生自己教育自己,這是一種最高級的技巧和藝術。」學生才是自己成長和學習上的主體,所以在接受教師正確教育引導的基礎上,理應享有更多的發展自主權。學校要敢放手、會放手,真正把成長的權利、舞台和發展的空間、過程還給學生,讓他們在自我管理之中,進行自主選擇、自我服務,達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要充分發揮團委和學生會等學生組織的力量,積極開展環境衛生保護、就餐秩序維持等主題活動,要精心挑選學生可獨立承擔,或是教師協助可承擔的工作讓學生自己親自處理,如設計主題班會、舉辦沙龍等。這樣,一些使學生終身受益的學習、行為習慣和心理品質,在班級自主管理過程中就會悄然養成,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也就水到渠成了。
2.要把活動平台提供給學生。多一把尺子,就會多一批優秀學生;多一個舞台,就會多成就一批人才。實踐證明,用富有生命力的活動吸引學生的主動參與,在活動過程中巧妙融入多元的教育意圖,才能最大限度激發學生的夢想,才能使學生的個性得到自由生長。學校不能因為高中生面對高考的巨大壓力,就剝奪他們展現風采的舞台,而是要在根植課堂教書育人的基礎上,敢於衝破陳舊觀念的束縛,拿出時間和精力,根據學校和學生實際有序組織各種精彩的活動,讓學生享受更多演繹精彩的成長舞台和鍛煉機會。在精彩紛呈的主題活動中,不僅可以有效傳遞深刻的教育內容,更為重要的是,學生的面貌會變得更加昂揚,校園生活也會變得更加精彩。
3.要把社會實踐歸還給學生。當代中學生是在校園中長大的一代,他們大都缺少社會實踐的磨鍊和鍛煉,缺乏對當前國情、民情的實際了解和認識。毋庸置疑,對於中學生來說,各項社會實踐,不僅有利於提高思想道德素質,有利於其明確自己的歷史使命,有利於其形成健全人格,而且還是自我鍛煉的良好平台,是他們認識社會的有效途徑,是學生成長成才的必然要求。但是,由於當前各項社會實踐活動不宜組織,特別是安全問題,學校和老師所擔負的責任太大。因此,很多學校對此項工作患得患失,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每一所有責任感和使命感的學校,都要以高度的自覺意識對學生負責,在把安全隱患和事故減少到最低限度的基礎上,大力支持並組織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讓學生人人有機會、有條件參與其中,親身感受社會實際,親耳聆聽改革成果,在火熱的實踐中磨礪意志、增長才幹,在千磨萬擊中歷練人生、收穫成功,開拓生命的價值和意義。由此,學生們在展現自己的智慧與膽略、體能與心理的同時,練就了較強的生活本領和自理自立能力,培養了強烈的責任意識、競爭與合作意識,這對造就一個個精彩的人生至為關鍵,對培養符合社會發展、滿足社會需求的合格人才意義重大。
推薦閱讀:
※「山雞哥」居然養出暖男兒子Jasper,可家長暴脾氣真的無所謂嗎?
※觸屏時代,家長和老師應該如何正確引導孩子讀書?
※怎麼看待西電通信學院建立官方家長群並群發簡訊要求家長加群的行為?
※2017北大物理營考察方向回顧
※群里有人聊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