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理論家鮑昆先生談—攝影的狀況與未來的攝影走向 - 攝影沙龍 - 奎屯論壇|北疆中心奎屯...
07-22
攝影理論家鮑昆先生談—攝影的狀況與未來的攝影走向
近日湖南我的一位「色友」湖南省警察攝影家協會秘書長趙先生.收集並整理了中國著名攝影理論家、評論家、策展人鮑昆先生的講話。鮑昆先生的講話高度概括了我國目前的攝影狀況,我相信會對我們有所啟發。現在攝影的狀況與未來的攝影走向 應湖南攝影家協會邀請,中國著名攝影理論家、評論家、策展人鮑昆先生於十一月七日下午來湘講課。鮑昆1953年10月出生於北京。中國攝影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攝影年鑒》編纂委員會委員。1997年任中央電視台大型記錄片《黃河》策劃人。2002年任中國攝影家協會理事會理事。鮑昆先生是最早將河北壩上風光攝影推出的。1982年他在上大學時從散文中發現有人把壩上描寫的令人如醉如痴,就和好友騎摩托兩天到了壩上,拍攝出來的作品馬上在全國引起轟動。鮑昆講課題目是:《現在攝影的狀況與未來的攝影走向》。 關於攝影的現狀問題由於攝影的中產階級化,產生了大量的圖像,正式走向讀圖時代,而這些圖像實際控制在攝影器材製造商手裡,攝影器材是現代資本主義製造出來的產品,是一種娛樂文化。這種文化和現代政治的關係密切,製造一種穩定情緒,有娛樂,麻醉的神經的作用。就如同湖南衛視推出的《快樂大本營》、《超級女聲》節目一樣。1、公司指導消費,推廣品牌代理。90年代產生大量的風光攝影,推廣超廣角鏡頭,把大家狠狠地忽悠了一把,其結果是中國風光攝影發生大的撞車現象,同一個影賽竟然有200多張同一角度,用相同焦距段拍的作品。如廣西北海攝影大賽,收到參賽作品2萬多張。有一張獲獎作品是在黎明前海灘用20秒的慢門拍攝海浪,拍攝出來的海浪效果如輕霧薄紗,然而,類似同一地點、同一時間、同一焦段、同一技術指標的作品有200多幅。 2、風光攝影大行其道的另一個原因是,攝影設備的普及化和交通設備的普及化,以前只有攝影家才可以掌握的攝影技術,現在攝影技術都有相機廠方來做,攝影者只要按下快門,其他的工作交給後期公司。然後,比的就是設備的精良,在設備上面大做文章,當然,收穫最大的就是生產廠家。2005年以後,由於數碼相機和數碼技術PS的興起,廣大攝影者拍攝的水平有飛躍發展,然而,很少有人能說出究竟用了什麼技術指標,技術手段來拍攝。3、90年代末開始,每年的長假,旅遊的興起,產生了大量的圖像,產生了圖像審美的疲勞。人人都是風光攝影家,嚴肅意義上的攝影被掩蓋了。攝影是一門入門容易,深化極其難的技術。以往80年代初,一些強勢媒體的攝影記者有充足的後勤保障力量能夠到西藏、雲南拍攝出令人驚嘆的雪山、梯田等作品,馬上成為大作,而現在社會的發展,許多人都可以拍攝出那種作品。你忙吧,有機會再聊關於攝影的走向問題在攝影上還有多少你可以做的事?可以體現你的存在?怎樣看待攝影,怎樣去攝影,是偏向於想像的還是紀實的題材,要做別人沒有做過的事。關於後期,不要把它當作玩具,應該是提升品質和儘可能的讓顧客多出錢的理由,而絕不是畫蛇添足,數字遊戲。紀實攝影,現在也存在著另一種沙龍攝影,雷同化,應該先從題材中勝出,做別人沒有做過的事,不要跟風。鮑昆在講課中專門播放了部分攝影者創作的當今反映現實主義的,沒有修飾的、不同風格的紀實攝影作品。鮑昆預言,目前全國有100多家(個)攝影院校系,培養起來的80後,90後攝影人後生可畏,實力強大,將很快成為中國攝影界的生力軍。 最近,著名攝影家陳長芬來湖南講學。陳長芬,湖南衡山人(現為衡東縣大浦鎮),1941年出生於湖南省;1959年開始從事攝影,現為中國攝影家協會常務理事;1965年開始拍攝長城至今。1987年《關山萬里》作為封面照片,獲端士圖形攝影87年鑒專業攝影最佳獎;1989年8月,被美國《TIME》雜誌評為攝影術發明150年來世界十大攝影名人之 一,其肖像被刊登在該雜誌的封面上;1989年10月榮獲首屆中國攝影藝術「金像獎」;1990年在日本出版大型《長城》攝影畫冊;1992年獲中國政府特殊津貼;1997年1月編入《世界攝影史》,書中認為「陳長芬對攝影美學潛力的領會,在他的航拍的大地、日月等照片中,把現代美學觀念和古老的哲學思想融合起來」。 攝影藝術家陳長芬來湖南講學非常謙遜,他一不要掛橫幅;二不設講台,而是和攝影界朋友面對面座談交流,採用提問對話方法進行。關於中國當代攝影作品國際化的問題,陳長芬說,我們的文化藝術作品國際上不了解,有的是用他們的尺子量,我們怎麼不用中國的尺子量一量他們的作品?我不是狹隘民族主義者,我們中國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基礎,世界上有的攝影地貌風光我們都有,我們有他們還沒有,中華民族在世界攝影界有這麼豐富的攝影資源,沒有人能比。攝影上中國人完全有能力在世界上佔有一席之地。一對匈牙利夫婦來看我,我招待他們吃中國菜,他們驚訝中國菜怎麼這麼好吃?我說,中國這麼大,歷史這麼悠久,民族這麼多,一個省、一個民族、一個朝代一道菜,怎麼不出好菜。2003年,我的長城作品在美國展覽,一個以色列人看了7遍,他說看到作品和八達嶺長城不一樣,看了流淚,看到的是中國人百折不饒的精神。 關於創作的環境問題,陳長芬說,我們國家是非常重視文化藝術的,現在國家拿錢修建了這麼多的博物館,但是國家不能拿錢來支持你創作,創作那是你自己的事情。在美國收藏館是靠個人捐錢建立起來的,但中國沒有,美國有一位富人遺孀一下捐了70億美圓給博物館收藏藝術作品。我們現在的藝術創作環境已經是非常寬鬆的,你到北京798去看一看,就可以知道寬鬆的不能再寬鬆了(陳老師舉了兩個798的前衛藝術作品例子聽了讓人感到驚心動魄----編者)。我們現在面臨的是一個偉大的時代,民族進步,經濟發展,政治寬鬆,你創作不出好的作品,只能說明你沒有本事。你沒有條件租飛機拍攝洞庭湖,但你可以拍攝洞庭湖的荷花,「文革」時連荷花都不能拍,更不能拍攝殘荷,那是小資產階級情調,拍殘荷更加是對新社會的污衊。老人家在的時候說,文學藝術家要深入生活。你藝術家不關心社會、不關心人,光拍攝會議,拍攝的再好也沒有用。藝術家深入生活是藝術創作的源泉。四川有一個攝影家叫陳佳章,他就拍攝一個題材------大三線,堅持了好多年,他定購了5萬美元的膠片,專門拍攝大三線的後遺症,拍攝的內容很平實,美國一家收藏機構一下子就收藏了500付,每幅平均500美元。你的工夫到了,自然會有人找上門來的,你什麼會員也不是也不要緊。藝術家要關心政治,作品要參與政治,但不能干預政治。試問,現在的藝術家有幾人有「離騷」、「天問」那種精神?關於設備器材的問題。陳長芬說,我的索尼A900是2400萬象素,列印出1.5米寬的作品和大畫幅機器沒有很大差別。數碼廠家老闆天天都在想顛覆中國的錢,一台哈蘇等於一台寶馬,還天天打廣告,廣告費都是我們消費者的。C、N、S賺足了中國人的錢。拼設備,沒有意思。藝術的東西不一定在於工具,美國人拍攝了華山上的一塊石頭,取名叫《華山》,是500萬像素的機器拍攝的,顆粒很粗,我們沒有權利去反對人家,攝影是一種心態的宣洩,什麼工具都可以用,可以用大畫幅的機器拍攝,也可以用小機器拍攝。 關於攝影分流派問題。陳長芬說,有人說朗靜山是風光攝影家,但我認為他是藝術家,他用藝術的手法,用山水畫的風格來做他的作品,當然他還借用了德國的攝影洗印技術。把攝影分為藝術攝影、紀實攝影、風光攝影,這是自己給自己套的一個圈。以前沒有這個概念,但作為一個展覽活動,這樣分類是對的,但是你不能輕易把攝影師這麼分類。你拍攝新聞是關心社會,但你不能說拍攝風光就不關心社會。拍攝戰爭、拍攝災難,這是和媒體簽約的、有合同的,你不能分那麼明顯,藝術是相通的。作品都有文化、藝術、社會和商業價值。關於藝術的生命力問題。陳長芬說,藝術的生命力是藝術作品後面的故事。藝術最大的特點是浪漫、有生活氣味、有情感因素。畢加索作品的內涵是正常人發現不了的,他藝術思維是多元化,是特異功能。你是攝影藝術家,你必須有現場應變能力,你不能在好的場景面前被只能用ISO100拍攝嚇退,不能沒有U2燈下次再來,不能下雨了我不拍了。一個好的攝影者應該是全天候的。攝影沒有固定模式,為什麼風光攝影受抨擊多,就是100多年來已經形成固定的思想成見模式。怎麼拍,是個人的事,不能干預,這是對人尊重的問題。關於人體攝影問題。陳長芬說,好在中國有了人體攝影。80年代我到東德,很多攝影家拿來人體攝影作品,問中國可以拍攝人體作品嗎?我認為人體攝影是聖潔的,把人體當人肉拍攝,以為人體拍攝的越精細越好是不對的。人體是有生命有靈魂的,東方的人體美,美在什麼地方要去研究、去打造、去刻畫。人體藝術是神聖的藝術殿堂,作品不是神聖的,怎麼走進藝術,怎麼走進殿堂。 |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