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風帆時代的巔峰對決 ---特拉法加大海戰
前言
風帆海戰時代始於十七世紀的英荷戰爭,這場戰爭是現代海軍力量產生的起點。由於種種的原因,曾經創造過輝煌戰爭歷史的中國,與風帆海戰的大時代失之交臂。明清兩朝錯過了人類文明進程中至關重要的大航海時代。
當眾多西方國家將地理大發現和海外殖民擴張進行得如火如荼的時候,我們卻選擇了閉關自守。由於明清統治者對海洋權益的漠視,導致中國從十九世紀開始全面落後於西方國家,為隨後近百年備受欺辱的慘痛歷史埋下了伏筆。
▼
今天筆者給大家介紹風帆時代最偉大的海戰—「特拉法加」大海戰。特拉法爾加海戰是帆船海戰史上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也是風帆戰艦時代最後一次大規模的海戰。這次海戰徹底擊碎了拿破崙征服英國的夢想,奠定了英國從十九世紀初開始,長達百年的海上霸主地位。
戰役背景
1789年7月14日,在法國爆發的革命,統治法國多個世紀的波旁王朝被推翻。1793年1月,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將國王路易十六公開處決,英國以此為由驅逐法國駐英大使。英國聯合奧地利、普魯士、那不勒斯和撒丁王國組成反法聯盟,雙方在陸地和海洋展開了激烈的戰鬥。
1799年11月9日,拿破崙發動軍事政變,一手掌握法國的軍政大權。
1800年6月,拿破崙擊敗奧地利軍隊戰勝,獲得了著名的馬倫哥戰役大捷。俄國、土耳其等國家紛紛與法國締結和約,第二次歐洲反法聯盟徹底解體,英法兩國簽訂《亞眠和約》暫時休戰。
▼
1803年5月16日,英法兩國戰火重燃,拿破崙的目標是避開英國海軍,用其精銳的陸軍直接登陸進攻英國本土。英國為了防止法國軍隊的入侵,一直密切監視著英吉利海峽,並派出戰艦封鎖法國及其盟國西班牙的重要港口。拿破崙在法國西北部的布洛涅集結了大批陸軍和平底船,準備橫渡海峽進攻英國,為此命令各港口的法軍戰艦設法突破英國海軍的封鎖,到西印度群島的馬提尼克島會合。
▼
英國著名海軍將領納爾遜率領的地中海艦隊,負責封鎖位於法國土倫和卡爾塔基拉的港口。法國海軍上將維爾納夫遵照拿破崙的命令,成功擺脫了納爾遜的監視,秘密地駛離了土倫港。
為了攔截維爾納夫艦隊,納爾遜日夜兼程對其追蹤,並趕在他們與其他艦隊會合之前出現在西印度群島。維爾納夫因害怕被英國艦隊追擊,不敢單獨直接駛往多佛爾被迫折返西班牙的加的斯港。
▼
納爾遜率領艦隊與科林伍德上將指揮的艦隊會合後,向維爾納夫艦隊藏身的西班牙加的斯港快速逼近。1805年10月20日,維爾納夫率領由33艘戰艦組成的法西聯合艦隊悄悄駛出加的斯港,企圖不經戰鬥秘密潛入地中海。21日拂曉,當維爾納夫艦隊成一列縱隊取東南航向行駛時,正好與納爾遜率領的英軍艦隊遭遇,特拉法加海戰的序幕由此拉開。
戰役全程
此次戰役,參戰的英法海軍艦隊實力大體相當。法西聯合艦隊共有戰列艦33艘,其中一艘是當時最大的四層火炮甲板戰列艦「三叉戟」號、3艘三層甲板戰列艦、6艘80門炮船、22艘74門炮船、1艘64門炮船、共有火炮2626門,參戰官兵21580名。此外,法西艦隊中還編有13艘巡洋艦。
英國艦隊共有27艘戰列艦,其中7艘是三層火炮甲板戰艦,其餘20艘為雙層火炮甲板戰艦,合計火炮2148門,官兵16820人。另外還有4艘巡洋艦和幾艘輔助船。
▼
1805年10月21日拂曉,雙方艦隊已接近至12英里。6時10分,納爾遜發出「成兩路縱隊前進」的命令,並且下令全體人員準備戰鬥。法西聯合艦隊司令維爾納夫知道戰鬥已經不可避免,為了便於艦隊作戰不利時撤入加的斯港,他下令艦隊進行180度大轉向,使加的斯港位於艦隊的下風位置。維爾納夫採取這種未戰先怯的戰術,不僅嚴重挫傷了全體官兵的士氣,而且造成聯合艦隊的隊形陷入混亂。
▼
在法西聯合艦隊因調轉方向陷入混亂時,納爾遜抓住戰機下令進攻。英軍艦隊分成兩個縱隊,分別由納爾遜乘坐的「勝利」號和科林伍德乘坐的「王權」號擔任先導艦。「勝利」號上升起了著名的「英國要求艦隊全體將士盡忠職守」信號,隨後又升起了「進一步接敵」的旗語,英國艦隊在一片歡呼聲中向法西聯合艦隊直插過去。
▼
上午11時45分,法西聯合艦隊「弗高克斯」號向「王權」號開炮,英軍戰艦隨即開炮還擊。英法西三國艦艇同時升起國旗,各艦鼓樂齊鳴,士兵舉槍敬禮。
當「弗高克斯」號向「王權」號開炮時,「王權」號快速切入法艦「弗高克斯」號和西班牙艦「聖安拉」號之間。「王權」號用左舷炮轟「聖安拉」號的船尾,使之遭受重創。
接著又對著「弗高克斯」號發射右舷的火炮,此後又駛近「聖安拉」號的右後段,再向它射擊。經過40分鐘的猛烈轟擊之後,「王權」號已變成了一個無法控制的空船殼,只能由巡洋艦「歐亞拉斯」號拖曳著行駛了。下午2時20分,西班牙艦「聖安拉」號已經完全喪失了戰鬥力,乘員死亡104人,傷236人,只能向英軍投降。
▼
英艦「貝里島」號和「王權」號一樣,從「弗高克斯」號的後面切入敵軍陣線,它立即被幾艘敵艦所包圍。「貝里島」號主桅被炸斷,有段時間連一炮都發射不出來。雖然如此,它卻把軍旗釘到後桅杆上,繼續不屈地奮戰。
在「貝里島」號發起攻擊一刻鐘後,「火星」號也投入了戰鬥。其後每一艘英軍戰艦都以同樣的方式切入敵軍陣線,向首尾兩端的敵艦用兩側舷炮猛烈開火,使每艘敵艦都受到了連續的集中火力打擊。
當柯林伍德指揮的最後一艘戰列艦「親王」號發動攻擊時,已經是下午3時。與柯林伍德交戰的共有15艘法西軍艦,1艘被擊沉,4艘逃走,另外10艘被俘。西班牙海軍上將格拉維拉乘坐的旗艦「奧國王子」號也被英軍俘獲。
▼
在柯林伍德縱隊開始作戰25分鐘後,納爾遜縱隊以不規則的魚貫隊形向法西聯合艦隊發起進攻。納爾遜親乘旗艦「勝利」號,率領「提米萊爾」號和海王星」號3艘三層甲板戰列艦向敵軍的前衛中央挺進。
納爾遜認為敵軍統帥維爾納夫在最大的四層甲板軍艦「三叉戟」號上。當「勝利」號向「三叉戟」號前進時,發現法國兩層甲板戰艦「布森陶爾」號上掛著總司令的將旗。「勝利」號冒著敵艦猛烈的炮火,一頭鑽到「布森陶爾」號的後方,用船頭上的68磅短炮和側舷的火炮,向「布森陶爾」號的舷窗猛烈開火,使其受到了極大的損毀。
▼
當英艦「海王星」號和「征服者」號接近「布森陶爾」號之後。「勝利」號和法艦「敬畏」號糾纏在一起,雙方乘員都準備躍上對方甲板,但是法國人的企圖被英軍的火力所制止。當納爾遜正在後甲板上與艦長哈迪一同行走時,被從「敬畏」號船桅上射來一顆子彈擊中。他掙扎著爬起來說:「他們終於把我解決了。哈迪……我的背脊骨已經被射穿了。」
▼
下午4時30分,納爾遜得知會戰已勝利的消息後說:「我感到滿意。」他親吻了哈迪艦長:「感謝上帝,我總算盡了我的職責。」不久之後,納爾遜的心臟停止了跳動。「在最後一場戰鬥中,被最後一顆子彈打死。」英國皇家海軍之魂納爾遜上將,以軍人最理想的方式結束了他的生命。
英軍「勝利」號、「提米萊爾」號和「海王星」號圍攻法軍的巨型四層甲板戰艦「三叉戟」號。一個半小時後,「三叉戟」號乘員戰死245人,負傷173人,這艘巨艦最終向英軍投降。
▼
英軍「不列顛」號接著也跟上來,其後是「巨人」號和「征服者」號,三艘英軍戰艦一起圍攻法軍「布森陶爾」號。下午2時5分,法西聯合艦隊統帥維爾納夫終於堅持不住,下令「布森陶爾」號降旗投降,他本人也成了英軍的俘虜。「征服者」號上的英軍上尉記載:「「布森陶爾」號甲板上到處都是死屍,景象非常之凄慘。死傷總數在四百人以上,多數屍體都沒有腦袋。」
杜馬羅爾的支隊處於法西聯軍艦隊的前衛。當下午12時30分,納爾遜鑽入了聯軍的中心之後,維爾納夫即發出了一個通令,要求所有尚未參加作戰的船隻,一律自動地投入戰鬥。杜馬羅爾對維爾納夫的通令毫無反應,仍然徑直向北方航行。
▼
等到杜馬羅爾好不容易調過頭來南下時,法西聯合艦隊統帥維爾納夫已經投降。但杜馬羅爾還是作了最後的反擊,他把10艘軍艦分為兩部分先後投入戰鬥。結果,第一批5艘軍艦中有4艘被迫向英艦投降,另1艘逃往加的斯。第二批5艘軍艦有1艘被迫投降,其餘4艘向南逃逸,其中包括杜馬羅爾的旗艦「恐怖」號。
▼
作為海戰的尾聲,下午3時30分,在海戰已經進行了2個多小時後,由迪馬努瓦海軍少將率領的聯合艦隊前衛返回了戰場。面對嚴陣以待的英國艦隊,這次短命的反擊只持續了20分鐘就告失敗。「勝利」號對掉頭逃跑的法西聯合艦隊進行了一次齊射,用鳴禮炮的方式慶祝勝利,納爾遜上將也在炮聲中與世長辭。
▼
下午4時30分,炮聲終於停了下來,硝煙和濃重的火藥味籠罩著戰場,鮮血染紅了海面,軍艦燃燒的火光映紅了天空。此次會戰,英軍死亡449人,傷1214人。法軍死亡3373人,傷1155人。西班牙軍死亡1022人,傷1383人。法西兩軍被俘三千多人,斃傷俘共計1.4萬人。法西聯合艦隊的33艘戰列艦中,12艘被俘,8艘沉沒,13艘逃走。而英國皇家海軍在整個戰役中沒有一艘戰艦被擊沉。
▼
10月27日,柯林伍德派拉皮羅提爾中尉所指揮的小船「皮克爾」號回國報捷。11月6日清晨1時,拉皮羅提爾趕到海軍部。他見到英國海軍部長的第一句話是:「報告!我們獲得了一次偉大的勝利,但是失去了納爾遜勛爵!」
戰役的啟示和思考
特拉法加海戰徹底粉碎了拿破崙進攻英國本土的計劃,確立了英國此後100年中的海上霸權。此次戰役的勝利極大振奮了普魯士、俄國、奧地利等國君主的信心。
客觀上促成了全新反法同盟的建立,為拿破崙的軍事失敗埋下了伏筆。正如英國歷史學家威爾遜在《劍橋近代史》中所說的那樣:「特拉法加海戰在1799年到1813年的拿破崙戰爭中,是一場有著決定性意義的會戰。」
▼
英國傳奇海軍將領納爾遜高超的指揮藝術,是英國皇家海軍戰勝法西聯合艦隊的關鍵原因。
他在這場海戰中敢於突破陳舊的戰鬥序列理論,運用靈活機動的戰術,完勝維爾納夫指揮的法西聯合艦隊。英吉利民族為他而深感自豪,他的敵人拿破崙對他也是推崇備至。當聽到納爾遜的死訊後,拿破崙當即命令在每艘法國的軍艦上,必須掛上納爾遜的畫像。拿破崙此舉不僅是為紀念這位海軍名將,同時也是以他作為法國海軍學習的榜樣。
▼
法西聯合艦隊統帥維爾納夫僵化教條、左右搖擺的拙劣指揮,是導致法西聯軍慘重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我們不能人云亦云的將特拉法加海戰的失敗,完全歸咎於維爾納夫的錯誤指揮。
法國海軍初建以來就一直存在的種種弊端,也在此次戰役中暴露無遺。海軍的指揮完全服從陸上統帥的安排,缺乏來自海軍參謀部的專業性建議。拿破崙甚至要求海軍任何時刻都能嚴格按計划到達指定海域,完全忽視風、流等因素對風帆時代海軍的巨大影響。以大陸體系為基礎建立的法國海軍,在對抗英國為爭奪海洋霸權建立起來的海軍時難免不以失敗告終。
▼
英法兩國艦隊進行特拉法加海戰時,兩國海軍所使用的作戰裝備差別不大,法國海軍的失利更多在於其官兵素質的低下。英軍海上指揮官納爾遜12歲時就加入海軍,常年在海上作戰,對艦隊的指揮作戰得心應手,手下官兵也具備豐富的航海和實戰經驗。
法國海軍基層官兵也因常年被封鎖在港內疏于海戰,難以適應大風浪條件下的海上作戰。維爾納夫在戰前曾寫道:「同樣惡劣的氣象條件,對納爾遜毫無影響,我們卻不行。」不難看出,這場海戰的結果,早在戰前就已經註定。
▼
綜上所述,英國皇家海軍取得特拉法加海戰的完勝絕非偶然,這是「強大的海權國家」對「傳統的陸權國家」又一次壓倒性的勝利。縱觀世界幾千年的海戰史,僅有極少幾次陸權國家成功擊敗海權國家的戰例。
建設一支強大的海軍是百年工程,僅憑先進的艦艇和威力強大的武器是絕對不夠的。培養一個優秀的高級海軍將領是非常困難的,需要常年在海上航行和訓練的經驗,才能在艦隊的指揮和作戰行動中得心應手。他手下的官兵也必須具備豐富的航海和作戰經驗,才能有效應對複雜的航行和作戰行動。
歷史上傳統的海權國家,湧現出無數位傑出的海軍將領
▼
英國皇家海軍的薩繆爾·胡德、喬治·蒙克、霍雷肖·納爾遜、卡斯伯特·柯林伍德、戴維·貝蒂和路易斯·蒙巴頓等等。俗話說皇家海軍無弱將,這些人物僅僅是其眾多傑出將領的九牛一毛而已。
▼
美國海軍的切斯特·尼米茲、雷蒙德·斯普魯恩斯、小威廉·哈爾西和阿利·伯克等等,美國海軍在二戰中強勢崛起,成就了美國二戰後的世界海上霸權。
▼
日本帝國海軍的西鄉從道、伊東祐亨、東鄉平八郎和山本五十六等等。日本帝國海軍在明治維新之後異軍突起,成為亞洲唯一的世界級海軍力量。帝國海軍雖然取得過不俗的戰績,但是作為軍國主義擴張侵略的工具,其最終覆滅的命運早已註定。(選取帝國海軍將領僅為說明觀點,絕非贊同或宣揚這些戰爭販子的功績,請大家正確理解)。
而傳統的陸權國家德國、法國、俄羅斯和中國等,這些國家在陸地戰場創造過無數輝煌的戰例。但是在與傳統海權國家的海上較量中,幾乎沒有取得過值得稱道的勝利。
法國和德國海軍在與英國皇家海軍的百年戰爭幾乎從無勝績,俄羅斯海軍數次慘敗於初出茅廬的日本帝國海軍,大清朝苦心經營的北洋海軍被日本帝國海軍輕鬆擊敗。為什麼傳統陸權國家在與海權國家的海上較量中屢次慘敗,其中的深層次原因值得我們仔細研究。
▼
再度崛起的中國需要建設一支能夠與西方最先進海軍相匹敵的強大海軍力量。近些年來,中國海軍在各種先進艦艇的建造和高端武器的裝備方面進步明顯。但是與建設一支擁有強大戰鬥力的現代海軍的目標仍有很大差距。
這種差距集中表現在海軍高級指揮員極度缺乏常年在海上航行和戰爭的經驗,基層官兵也不具備嫻熟的航海和作戰經驗。在與海權國家強大的現代化海軍作戰時,這些差距足以決定海戰的最終結果。這也是陸權國家在海上較量中屢屢慘敗於海權國家的關鍵原因。
▼
中國海軍如何避免重蹈陸權國家始終無法戰勝海權國家的覆轍,是關係到中國能否在二十一世紀成功崛起的重要課題。這個問題急需國家領導人和海軍高層認真面對和解決。
END文字 |草廬評天下
圖片 | 網路
軍武酷出品,轉載請至後台詢問
推薦閱讀:
※日本海軍興衰史(十九):八八艦隊,遙遠的夢想
※甲午大東溝海戰後,李中堂「保船避戰」錯了嗎?
※日本海軍興衰史(二十):「一戰」爆發,先和德意志過過招
※1937年鮮為人知的中日虎門海戰
※涅普頓的黃昏:日德蘭海戰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