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城市考古新發現填補城市空白
正定開元寺考古發掘、平山縣王母村罕見豪華平民墓、石邑城考古發掘為神秘中山國再添文字資料……1月19日,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考古業務彙報會完滿落幕,2017年,石家莊的許多精彩而富有價值的考古發掘項目和文物保護成果也呈現出了諸多亮點。
正定開元寺南廣場遺址:河北省首次城市考古
正定開元寺南廣場遺址位於正定古城中部偏南,開元寺現址的南側和西側,面積約12000平方米。2016年11月-2017年4月,經國家文物局批准,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對開元寺南廣場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發掘面積1035平方米。
正定開元寺考古發掘工作主要圍繞歷代開元寺建築布局、晚唐五代時期夯土城牆、宋金至明清時期居民生活遺存三個重點進行。發現了唐、五代、北宋、金、元、明、清等7個歷史時期的文化層疊壓以及大量的遺迹現象和以瓷器為主的2000餘件可復原器物,為冀中南地區唐代以來的考古學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考古學材料。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漢唐考古研究室副研究員陳偉介紹說,此次考古發掘共發現各類遺迹94處,包括開元寺寺廟建築系統、晚唐五代城牆防禦系統、宋金至明清民居街巷系統三個遺存系統。共出土了跨越唐五代至明清時期的2000餘件可復原器物,包括日常生活用具、建築構件、宗教遺物、手工業商業遺物等四大類。其中,日常生活用具以瓷器為主,出土的眾多瓷器時代跨越唐五代至明清,品種繁多,涉及井陘窯、定窯、磁州窯、邢窯、景德鎮窯、鈞窯、龍泉窯、耀州窯等窯口,基本囊括了各時代最具代表性的器型和裝飾技法。遺址中發現的產自各窯口的瓷器也從側面反映出了當時商業貿易的繁盛。
據悉,考古發掘更多是田野考古,作為河北省首次城市考古,正定開元寺考古收穫頗大,一方面正定是歷史名城,過去發現的多是地上建築,通過此次考古,能夠對正定的地下遺存有新認識,進而可將地上建築的歷史向更早追溯。另一方面此次出土的文物製作精美,能生動反映普通群眾的生活,就目前出土的實用器和流通商品文物來看,當時民眾的生產、生活已較為豐富。
陳偉總結說,去年的考古發掘主要收穫有:「首先發現了不同時期開元寺寺廟建築遺存,明確了開元寺的南界自唐至今經歷了一個不斷向北退縮的過程。其次,晚唐五代時期的城牆和宋金至明清時期的居民建築遺存的發現展現了里坊制度破壞、開放型街巷發展的過程,為了解正定古城城市布局的演變提供了重要資料。2000餘件出土文物是本次考古發掘最為重要的收穫之一,為研究晚唐至明清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探討正定古城的商業活動以及當時的商貿路線提供了重要線索。」他透露,正定開元寺南廣場遺址發掘今年還將繼續:「最終目的是探明開元寺各時期的布局,弄清它在唐代、宋代、金元究竟什麼樣子,盡量找到當時的建築遺存。」
正定 晚唐五代時期城牆城台
平山唐代墓:平民墓中發現多個「罕見」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對平山縣王母村唐代崔氏墓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經考證,墓主為南宮縣知縣的母親崔氏。雖然是知縣的母親,但並無功名封號,只是一介百姓。只因身處亂世,僭越盛行,加之其子身為知縣,有一定經濟實力,墓葬建造得不同尋常,是非常罕見的平民墓。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史前考古研究室副研究員韓金秋博士介紹說,這是家族墓地中的一座,本身這個家族墓規模就很大,這座墓是發掘的第一座。墓室布置不同尋常。墓中還有仿木構建築。
「這座墓超出了當時一般平民墓葬的規制,而與高級官員墓相當。」韓金秋介紹說,更早的墓葬中的通屏山水畫僅見於韓休墓,更晚的則見於五代王處直墓,非丞相即封疆大吏。說明墓葬內部裝飾顯然僭越了等級,這是唐末中央控制力式微,社會秩序混亂,禮崩樂壞使然。
從考古學角度看,墓葬的仿木構建築和同出的壁畫皆與五代及宋代相似,在未發現墓誌時專家多認為是五代或宋墓。這座墓葬為此類裝飾風格找到了來源,將其出現的時間提早到唐末。同時也樹立了晚唐磚室壁畫墓的標尺。韓金秋說,墓中的通屏水墨山水畫是目前我國發現最早的一幅。雖然為民間畫工繪製,但其繪畫手法、意境等均是當時繪畫發展的客觀反映,對探究水墨山水畫的形成過程具有重要意義。此外,墓主可能信仰佛教,墓中的佛教因素較多,斗拱上的彩繪也與河北北朝石窟和靜志寺塔基地宮壁畫斗拱上的彩色斑點一致,這與唐代佛教的興盛有關,也能從中觀察到佛教對民間喪葬習俗的影響。
石邑城考古:為神秘中山國再添「解讀」
石邑城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名城,大部分時間屬中山國,史籍多有記載,《史記·趙世家》謂武靈王二十一年(前305年)「攻中山,取高邑、封龍、石邑、東垣」。石邑城地處太行山東麓,南靠封龍山,北臨洨河,井陘隘口以東,位於晉地通往燕、趙、齊的交通節點,地理位置突出,是晉、魏、趙爭奪的軍事要地。
石家莊市南繞城高速公路是河北省石家莊市高速公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向西與石太高速相連,向東與青銀、京港澳高速相接。工程起於石太高速良都互通處,東延至終點新建京港澳高速公路。2011年、2016年進行過兩次考古調查,為配合工程建設,2017年7月-11月,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會同石家莊市文物研究所、鹿泉區文物保護管理所組成聯合考古隊,對公路所涉石邑城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商周考古研究室副研究員郭濟橋介紹說,此次考古發掘總面積200平方米,發掘灰坑25個,水井7個,陶窯1座,道路1條,水溝2條,城牆1處。發掘出土小件250餘件組,質地銅、鐵、石、陶、瓷、骨等,分為建築構件、制陶一冶煉設備、生產工具、生活用品。通過發掘,可以確定該城址即為石邑故城,《括地誌》記載「石邑故城在恆州鹿泉縣南三十二五里」,位置符合記載。發掘展示了其戰國、西漢興盛階段的面貌,部分出土文物年代到達春秋時期。
經調查、勘探,石邑城整體面貌初步顯現。城址為洨河和護城河環繞,南城牆、東城牆各開1道城門。城內以南北向隔牆分城址為東西城,東大西小。東城為工業作坊區,西城主要分布官署、軍營、馬場。其東西兩城包括東城北部有石山,均和中山國都城靈壽城相仿,頗值得進一步研究。
考古發掘中發現有「藺氏」圓肩圓足布、「安陽」平足布,發現1枚殘三孔布。「這枚布幣面文,為首次發現,為三孔布的鑒定,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標型器。」郭濟橋介紹說,此外,還發掘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為石邑城的進一步研究增添了資料。出土的大量戰國刻字及戳印文字,補充了中山國、趙國的文字資料。
(燕趙都市報 記者 楊佳薇)
推薦閱讀:
※廣西象州發現中級大地
※研究人員發現可導致白血病複發的25種分子
※發現已知與尼安德特人血緣最近的現代人
※算命過程中發現:邪淫的真實危害--學佛網
※準備賣房子離婚發現懷孕了,想複合時老公一席話讓我心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