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共讀】《論語》衛靈公篇第十二

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譯文】

孔子說:「一個人沒有長遠的考慮,一定會有眼前的憂患。」

錢穆說

此章遠近有兩解:一以地言,人之所履,容足之外,皆若無用,而不可廢。故慮不在千里之外,則患常在幾席之下矣。一以時言,凡事不作久遠之慮,則必有日近頃敗之憂。兩解皆可通。依常義,從後說為允。惟所謂遠慮者,乃正謀,非私計。如古人戒蓄財多害,蓄財似亦為遠慮,實則非。

南師說

《論語》的編排,把這兩句話擺在這裡,正好作本文的小結論。從事政治、個人作人,都要以這兩句話作根據,隨時隨地要有深慮遠見,不要眼光短視,否則很快就會有憂患到來。小而言之,個人是如此,大而言之,國家的前途也是如此。

傅佩榮說

遠跟近是就時間上相對的來說,其實長遠的考慮是一個習慣,你不做長遠的考慮,眼前的問題就是你過去沒有長遠考慮所留下來的。那你今天還沒有長遠的考慮,將來又會有你今天沒有考慮所造成的結果,這個時候就要了解人生應該做整體的規劃。所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就是希望你做長遠的考慮,做任何決定之前,都要想將來的後果。如果你不能承擔那個後果就先不要答應,你一旦上了這個船,就一路往前走,不要再回頭,這就是人生。學習儒家的時候看到各種說法,你要慢慢把它變成一種對整個人生的引導,像「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聽起來很容易,但你真的做到的話,身體健康心智正常發展,精神方面也覺得很愉快,因為你沒有什麼值得憂或者慮的事情了。

編者悟

做人做事要看得長遠,才不會被一時的眼前利益所羈絆。

推薦閱讀:

《論語 · 為政第二》講要選錄-02
【共讀】《論語》堯曰篇第三
論語行為準則
細講《論語》菁華錄

TAG:論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