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有探索價值但無實質突破的課
一堂有探索價值但無實質突破的課
——我看《輕叩詩歌之門》
蒼南龍港十中 吳世廣
一、教學內容的梳理。
下面我就這堂課的主要環節進行仔細地分析,並提出我的看法和疑問。
1、生活中到處有詩,廣告是詩,「悠悠歲月酒,滴滴沱牌情;吆喝是詩,「嗨——芝麻糊哦!」中國是詩歌的國度,讀讀詩可以引發人們許多的感悟。展示「聞」、「悶」兩字,學生說說看到這兩個字想到了什麼。
開頭的幾句話
2、這兩個字都和門有關,其實詩也有一扇門,讓我們去輕叩。我們先做一個文字遊戲。展示一首詩《叩門》
詩有一扇門
等等你去叩開
門外是______(我想像的事物)
_________(同上)
_________(想像的聲音)
你要用心輕叩
叩開那扇門
_______(夢想的景物)
學生展示教師點評,展示教師的作品,並說,有個詩人說想像里才有詩,我說夢想里才有詩。這是寫詩的第一個秘笈,就是大膽的想像。
教學內容:詩歌的想像。用鏤空的形式讓學生填空,等於讓學生髮揮想像,自己創作。從自己的實踐當中明白詩歌的一個重要特點:想像。這是比較有效的作法,但這首詩是在嚴格的框架下填補的,在現代詩歌當中能不能得到驗證呢?
3、展示顧城的《楊樹》
我失去了一隻臂膀
就睜開了一隻眼睛。
師:為什麼失去臂膀會睜開眼睛?臂膀和眼睛有什麼關係?
生:「樹枝被砍去了,留下了一個疤痕,像一隻眼睛。」
師:能不能把「留下一個疤痕「這句話添上呢?
(教師課件展示添上後的詩,進行比讀)
生:不能。不僅僅指疤痕,也可以指困難,眼睛是失去後的啟發。
師:要給人留下想像的空間,不能把什麼都說白了。這就是叫詩歌的跳躍性。
教學內容:詩歌的跳躍性。
4、師:這樣一跳躍,就會產生讓讀者許多深刻的聯想。
一學生談自己的聯想。
師:真是受傷的心啊,你會長出眼睛。……
教學內容:巧妙的聯想,對生命產生的頓悟。我覺得這是本節課最精彩的一個環節,通過一比讀,就很輕鬆地概括出詩歌的跳躍性。這利益於所選的這首詩較為典型,也是顧城8歲時的作品比較貼近學生的實際。通過繼續的討論,學生明白:正是這種跳躍性,讓詩歌有了張力,讓讀者有了更大空間,有了更多的聯想,為詩歌的多元解讀提供可能。
5、展示顧城的《感覺》,
天是灰色的
路是灰色的
樓是灰色的
雨是灰色的
在一片死灰之中
走過兩個孩子
一個____
一個____
鏤空最後兩句,讓學生填寫。四位學生展示了自己的填法,分為兩種:一種是用色彩的,一種是直接表達情感的。
教學內容:心靈的感覺。走在路上,詩人看到的一切:天、路、樓、雨都是灰色的,眼前的景象像是在一片死灰中一樣。而這,在生活中是不可能發生的,詩人之所以說這一切是灰的,是以為他在詩中融入了個人的情感。也許是心理的壓抑苦悶使路上的景物全部被籠罩上一層灰色,詩歌的字裡行間蘊含著詩人的情感、知覺,以及想像,表現了文學言語的心理蘊含性。用這首詩來說明詩歌是注重心靈的感覺的,是合適的。
6、這首詩要怎麼讀?
教學內容;詩歌的朗讀。
7、展示顧城的《安慰》
青青的野葡萄
淡黃的小月亮
媽媽發愁了
怎麼做果醬
我說:
別加糖
在早晨的籬笆上
有一枚甜甜的
紅太陽
問:太陽怎麼是甜甜的?
教學內容:神奇的通感。藉此來了解詩歌中的常用的修辭。
8、
討論:能不能說時間是一頭牛?
教學內容:貼切的意象。現代詩歌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自我意識在詩歌中的不斷強化,使藝術世界成為一個為自我意識所浸染的世界,詩人們著力於自然的「人化」而不是自我的「物化」。也就是說,是意象為人所用,僅僅是表情達意的手段和媒介。因此,意象的合理貼切與否,主要看能否恰當地表情達意。而且,一些曾經有著固定傾向的意象,也被現代詩人們陌生化,賦予了新的內涵,比如次郎的《一九三三年十月二十三日一蒼蠅投水自殺》和陳時的《流行型的太陽》。所以,時間的「牛馬之爭」的評判依據只能是要表達的情感或意圖,而不能是「馬跑得比牛快捷」,「馬蹄的『得得』和鬧鐘的『嘀嗒』很接近等。如果想表達時間不管人的讚美或批評,總是永不停息地向前,難道用「牛」來表達不也很貼切嗎?
9、展示北島的《生活》
網
顧城這首詩只有一個字,你是怎麼理解的?
教學內容:豐富的象徵。
從教學內容上看,這節課的教學內容無疑是正確的,都是詩歌欣賞所要了解的內容,也是符合這節詩的意圖的:「輕叩詩歌之門」。從教學內容的範疇來看,這節課的教學內容主要有三方面:詩歌的本質(心靈的感覺、對生活的頓悟)、詩歌的特點(大膽的想像、詩歌的跳躍性)、詩歌的表現手法(神奇的通感、貼切的意象、豐富的象徵)、讀詩的策略(朗讀)。這麼多的內容,幾乎涵蓋了詩歌欣賞的絕大部分內容,要在一節課里全都呈現,那就只有一個結果,學生只能浮光掠影式地獲得一點印象,對相關能力的形成並無助益。我不由地產生一個疑問:難道一定要在一節課里將所有的內容都教完嗎?為什麼不能深入地讓學生好好掌握一兩個內容?難道真的是「輕叩」而已,那麼教學的有效性何在?
二、一節有探索價值的課
正如
也正如金老師所說,「我現在教學是為學生而教,而不是為了追求解讀的深度」。確實,一些老師為了追求所謂獨到的解讀,在一些細節上糾纏不清,破壞了現代詩歌欣賞的整體性原則,這是和教學改革相悖的。從這節課所選的幾首現代詩歌來看,都是比較淺顯又特點鮮明的,而且契合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和欣賞水平。這一點,也是為我們的教學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範例。
三、從教育學角度就課堂操作進行商榷
儘管我認為在當下的現代詩歌教學背景下,
1、課堂理念。
從課堂理念的角度來看,我認為
2、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
單就這堂課而言,
3、學生的提問能力。
從整節課來看,教師一開始就問學生「看到聞和悶兩個字會有怎樣的聯想」,而且自始至終沒有給學生提問的機會,學生始終處於接受教師提出的問題和傳輸的信息的被動狀態中。當然,由於學生的年齡、閱歷、思維能力等等的限制,有些問題學生是提不出來的,必
4、兩個細節。
首先,這節課的課題是「輕叩詩歌之門」,詩歌是包括古典詩歌和現代詩歌的,那麼要「輕叩」的是古典詩歌的門還是現代詩歌的門呢?從教學的內容來看,是完全屬於現代詩歌的,所以,應改為「輕叩新詩之門」或「輕叩現代詩歌之門」會更為貼切。
其次,《叩門》一詩中,「詩有一扇門/等待你去叩開/門外是……」叩開一扇門,是從外往裡走,怎麼看到的卻是門外的東西呢?到底是想進入現代詩歌的大門還是要從裡面往外走?這有點不合邏輯。
四、一點困惑。
現行教材的編排是按照主題編元的,忽視新詩知識的系統性,而且課程標準也沒有對新詩的教學內容作出較明確的規定,在這樣的背景下,怎麼樣才能明確初中階段的新詩教學內容?並且形成一個有序的系統?而且又不和現行的考試製度衝突?是不是只有一條路,就是編寫校本課程?在應付考試的夾縫中求得生存?這是一種怎樣的無奈啊!
推薦閱讀:
※【情商】五步探索,挖掘「真實的你」
※中央電視台[探索發現]宇宙大爆炸(解說詞記錄)4-1
※圖蟲探索攝影:經珠不動凝兩眉,鉛華銷盡見天真?
※詩歌探索:換韻格律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