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偉 | 現代性轉型是文明對野蠻的超越

劉亞偉

筆名亞子,1953年生於山東曲阜,北師大研究生學歷。自由作家,獨立學者。著有《我是一個兵》《五十年謀殺》《拾麥女》《旱》《吉他手》《報社》《今夜與誰同眠》等長中短篇小說,歷史紀實《孔府大劫難》等,另有散文、隨筆、文學評論等散見於各報刊雜誌。近期有微講座《自我啟蒙與救贖》系列。

愛護和保有中國文化的最好方式,不是把它封存起來,避免與其他文化接觸,而是以一種開放、寬容、謙卑、平等的心態,通過與其他文化的互動——交流、學習,吸收其有價值的部分,自我調整,促進融合或轉化,從而促使本民族文化的發展。

全盤西化是個偽命題

我主張,在這次中國社會現代性轉型中,應該放下原生原發文明的優越心態,改變一直被別人模仿學習的習慣,適應自己國家在全球化時代的世界格局裡的後發外生文明的新身份。

通俗點說,就是破除過去習慣了做先生的觀念,現在要學習做好一個學生。

學生超越老師,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是常見的,也是非常可能的。但這需要先把老師的本事學到手之後。當自己還處於學習模仿階段時,以將來會超越老師為理由來拒絕學習模仿,不僅幼稚可笑,更會愚蠢自誤。

全盤西化是人們臆想出來的偽命題。

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學習的主體是中華民族,學來引進的東西是在中國這片土地上,在中國人的腦子裡,在中國文化的環境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在這個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會與這片土地上原有的一切進行互動,經過一系列碰撞、接納、融合、調整、創新、轉化而成的果實中,中國元素必然是題中應有之義,不必強調提出,刻意為之。

如果這時強調特殊性,實際上等於拒絕。

但對此舉也不必大驚小怪,抗拒的反應也是自然的,完全的不對抗反而會讓人對主體的生命活力產生疑慮。由對抗到認同、接納……正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必由之路。

中國的發展不可能脫出人類文明進步的主流之外。

在中國社會的現代化轉型中,首先是制度的轉型,其次是社會的重建和文化的轉化。

在這個過程中,表面看上去似乎是西方文化同中國傳統文化的對立,實質上是人類文明兩個發展階段的碰撞,是現代性與傳統性的對抗,是落後的禮制身份社會為先進的法理社會取代時本能的反抗。

最後要實現的,是文明對野蠻的替代和超越。

其中包含著的文化轉型,也並不是要用西方文化取代中華民族的文化,而是人類文明發展過程中,文明與野蠻以及不同文化文明之間,正常的必要的也是必然的互動。

任何文化都應是一個開放的系統,文化的互動交流以及轉化,並不能摒棄或摧毀這種文化的民族性,相反,它會促進本民族文化的發展。

愛護和保有中國文化的最好方式,不是把它封存起來,避免與其他文化接觸,而是以一種開放、寬容、謙卑、平等的心態,通過與其他文化的互動——交流、學習,吸收其有價值的部分,自我調整,促進融合或轉化,從而促使本民族文化的發展。

我每日更新,都是初級產品,

完成她,需要大家分享傳播。加油!

推薦閱讀:

HER2陽性轉移性乳腺癌的九種新藥用法 | 與癌共舞
國際航班轉機全攻略 | 從此任性轉機,告別轉機簽證
[轉載]性力分析及如何把性轉化為正面的巨大力量
儒家倫理在高科技時代的局限性及創造性轉化

TAG:文明 | 超越 | 現代 | 轉型 | 性轉 | 現代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