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米習慣養成:好習慣為啥你總不能堅持

我曾經有很多想法,學記憶法,學思維導圖,學英語、學速讀……每次都是剛開始熱情飽滿,對未來充滿希望和幻想。想起來,鬥志昂揚,恨不得馬上學會。可真正堅持下來的,並沒有多少。戰術上的忙碌,不能掩飾戰略上的懶惰;表面上的嘩眾取寵,自我成長未實質進步。

很快這股熱情勁兒就熄滅了,要麼是被突如其來的家庭事務、工作打亂計劃,要麼拖延症,要麼自我疲憊鬆懈放棄了。一直堅持的習慣也就是「和娃一起成長」的成長故事了,即使是二寶做月子期間也沒有停歇。

我們如何解決好習慣的堅持問題呢,首先我們需要從本質出發,了解本質去解決問題。

一、站在個人成長和自我管理的層面看習慣養成

我們從「道」術「「器」三個角度分別來做分析 , 從「道」的角度來講,我們養成習慣是為了個人成長,為了價值的積累;從「術」的角度來講,養成習慣是為了自我管理,為了解決投入成本來解決價值積累的效能問題;從「器」的角度來講,養成好習慣,是一種有效的自我管理手段,是一種投入產出比最高的手段。

So,習慣為啥重要?養成一個好習慣,自我管理會變得輕鬆,個人成長會快,價值積累、價值轉換、價值變現會快,你說重要不重要?!

二、從行為本質出發看習慣養成

1、《象和騎象人》

象與騎象人,即感性與理性。大象即感性,騎象人為理性。當騎象人想前行時,大象不走,騎象人會很焦灼、暴躁;大象和騎象人達到同步一致時,就變得和諧美好。感性的動機比喻為大象,特別生動形象。大象龐大難以撼動,當我們的理性難以對抗感性時,好習慣就很難堅持下來。

如果大象不想動,你真的能讓大象動起來嗎?

如果大象跑著跑著停下來了,你能讓它再動起來嗎?

如果感性不想動,你用再多的理性也是沒有用的。

有時候,理性要求我們要有所改變,有所作為,可我們總是不能理性的走出心理的舒適區,感性與理性的衝突是導致好習慣難以堅持的本質原因。

2、習慣的本質—TMBRT模型(甜麵包熱湯模型)

TMBRT模型即「觸發器-動機-行為-獎勵-觸發器敏銳度」的一個閉環模型。生活中的某些事情會觸發我們有改變的意願,做出改變的計劃;當我們完成計劃得到一定的獎勵,就會使得觸發器更加敏銳,進而改變的行為持續進行,由此一個好習慣養成。

為什麼好習慣不能堅持,是因為我們常在TMBRT模型的各個環節犯錯誤。比如,近一年,我的發展方向不明確,導致小目標不穩定,想要養成的習慣也就變成了在腦海中的曇花。很多時候,想要養成一個習慣,總是沒有想得很深,比如養成這個習慣能給自己帶來什麼價值,沒有深刻思考培養這個習慣的真正目的。由此,觸發器變得凌亂而無效,所以放棄也來得特別容易。再者,在堅持養成習慣的過程中,沒有做風險評估,導致未知的風險無法做出合理的防範,容易導致中斷。比如,做月子期間,已經堅持兩個月多月的英語口語練習就因為沒有提前做出防範,最終100天計劃夭折。

而孩子的成長故事,我能堅持到現在,一是,我想記錄孩子的成長點滴(動機),二是,我能時刻給自己提醒,關注孩子的心理發育和成長,讓我能提供高質量的陪伴(行為),三是,在陪伴的過程中,親子關係越來越融洽,育兒育己,我和孩子都獲得了成長和進步;同時,這份成長故事將是我送給孩子的一份最貴重的禮物(獎勵);四是,在記錄過程中,對風險進行了預防和防範,如果哪天忘記記錄,我會在隔天補上記錄;由此,良性循環,我能堅持每天記錄成長故事。

如果一項習慣的養成需要用「堅持」來完成,這個習慣往往是不能持久的。「堅持」一詞給人壓力,會給人帶來負面的情緒。我們總是說要「堅持,堅持,再堅持」,大多時候變成了沒什麼卵用的口號,還無形給自己施加了不少壓力,彷彿一件事不堅持,你就註定是失敗的,是無用的。習慣養成有個說法是「安靜、持續的投入」,這句話在我看來非常受用,它道出了「堅持」背後的本質:持續的投入。

三、如何解決不能堅持的問題—if-then思維編程法

掌握一個模型,解決一系列的問題。if-then思維編程法,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工具,能有效解決好習慣不能堅持的問題。然而,工具簡單並不代表背後的原理簡單。思維編程法是要求我們潛在的不明確的事情,認真反思並記錄下來。當我們在堅持習慣清單時,遇到問題時就使用思維編程法,問題就迎刃而解。比如,如果我要早點休息,那麼我就得高效率的完成習慣養成任務;如果我想刷手機,那就先看20頁的書。

if-then思維編程法,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工具,很好上手。不行,你也試試看。

推薦閱讀:

媒介精英 養成攻略
盧勤:把孩子培養成財富
幼兒養成教育
螺旋藻的營養價值和營養成分
僧格的養成與完善

TAG:習慣 | 堅持 | 養成 | 好習慣 | 習慣養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