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菩薩眉心一點的由來?白毫的意義?
這個叫做「白毫相光」,也叫「白毫」,佛教傳入中土為東漢時期,當時佛像眉中就有「點丹」(「白毫」)。現存早期實物中確有眉中點「白毫」的佛像,現藏於拉合爾博物館公元1~2世紀釋迦牟尼的肖像,額中就有「白毫」。
「白毫」之意,是佛教造像所規定的三十二相之一相。佛教造像要遵守的基本要求要符合「三十二種大人相」,佛之所以「妙相莊嚴」,就是因為具備了這三十二相。三十二項是指佛陀生來就有的三十二種神異之說,如「手過膝相」、「眉間白毫相」、「頂高髻相」等,佛像眉間這個點,而且一般都是透明的或者白色的。
在《阿彌陀贊》裡面有「白毫宛轉五須彌」,而在《彌勒菩薩上升經》裡面也記載了眉間白毫。眉間白毫是佛陀的一種特殊標識。
根據佛經記載,白毫相是指佛的眉間有白毛,柔軟如兜羅綿,其色雪白,光潔清凈,長一丈五尺,右旋卷收。這是佛在因位時,見眾生修三學,稱讚其美而不毀訾,有謗者則遮制守護而感得的妙相。能見到此相者,可除去百億那由他恆河沙劫的生死之罪。
在佛教造像中,白毫相雖然看似簡單,實際上卻不能隨意為之。繪製白毫相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繪製出其中的「右旋」特徵。佛教講究右旋與右繞,這種動態的旋與繞,實際上體現著佛教的特定的宇宙觀與時空觀。而「旋相」就是這一觀念在佛像上的具體表徵,佛經中記載白毫相「引長一尋,右旋螺如真珠,大放光明」,這裡特彆強調右旋,就是意圖強調一種宇宙在生滅之間的動態。
佛法常識:三十二相是佛陀所具有的莊嚴德相,由長劫修習善行而感得。其他修行人可具有某些莊嚴特徵,但只有佛陀及真正意義上的轉輪聖王(即金輪王、銀輪王、鐵輪王和銅輪王這四輪王)才能具足三十二種勝相。
推薦閱讀:
※燒香拜佛時,記得要跟佛菩薩說這兩個字!
※梵網經菩薩戒略注 :背大向小戒
※農曆七月廿九,恭迎地藏菩薩聖誕日
※第十章 普覺菩薩
※菩薩行證第十二、唯識家無著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