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口瘡的臨床癥狀及預防冶療方法
羊口瘡,學名羊傳染性膿皰,是由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屬的羊傳染性膿皰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接觸性人畜共患病,此病雖然死亡率不高,但傳播速度快。因此,發生該病後應迅速採取措施,控制病情。
1""發病情況
榕江縣某羊場2007年10月6日從四川省南江縣引進種羊1133隻,其中公羊33隻,母羊1100隻,下車時發現4隻母羊和1隻公羊發病,由於環境有限,加之飼養員經驗不足,上報不及時,1個星期後,大部分羊只感染,發病率達52%。
2""流行特點
羊口瘡多發於春秋兩季,群發於3~6月齡羊,成年羊也可感染,但發病較少,呈散發性流行。病程一般2~3周。病羊多因採食困難而衰竭死亡,嚴重影響著養羊業的發展,給養羊戶造成極大的損失。
3""發病原因
病羊和帶毒羊是主要傳染源,自然感染主要是購人帶毒羊傳入,或是利用受污染的畜舍及草地而感染。
4""臨床癥狀
病羊以口唇感染為主要癥狀。首先在口角、上唇或鼻鏡上發生散在的小紅斑點,以後逐漸變為丘疹,結節,繼而形成小皰或膿皰,蔓延至整個口唇周圍及顏面、眼瞼和耳唇等部,形成大面積具龜裂、易出血的污穢痂垢,痂垢下肉芽組織增生,嘴唇腫大外翻呈桑葚狀突起,口腔黏膜也常受損害,黏膜潮紅。在口唇內面、齒齦、頰部、舌及軟齶黏膜上也常發生水皰,繼而發生膿皰和爛斑。若伴有壞死桿菌等繼發感染,則惡化成大面積的潰瘍,深部組織壞死,口腔惡臭。病羊由於疼痛而不願採食,表現流涎、精神不振,食慾減退或廢絕,反芻減少,被毛粗亂無光,日漸消瘦。體溫可達40℃以上,病情嚴重的,卧地不起,最後死亡。
5""病理變化
病變開始為表皮細胞腫脹、變性和水腫。後表皮細胞增長並發生水泡變性,氣球樣變溶解壞死,形成多房的小水泡,有些可融合成大水泡。真皮內淤血的血管周圍有大量單核細胞和中性粒細胞浸潤;隨著中性粒細胞向表皮移行並聚集在表皮的水泡內,水泡逐漸轉變為膿瘡。真皮淺層無明顯變化,真皮深層含有若干個充滿紅色角蛋白的腔,大小不一,呈橢圓形或圓形,有些角蛋白呈實心狀。隨著病理的發展,角質層白包囊越集越多,最後與表皮一起形成瘤腫塊。
6""羊口瘡的治療
(1)首先隔離病羊,對圈舍、運動場進行徹底消毒。
(2)給病羊柔軟、易消化、適口性好的飼料,保證充足的清潔飲水。
(3)用碘伏100ml+紫藥水100ml,然後加入敵百蟲酒精溶液(其中敵百蟲10g,酒精10ml)混勻,外用。用時先把痂垢清除乾淨,然後用1%高錳酸鉀清洗傷口,早晚各1次,3d即可。此方法效果顯著,且易操作,適宜於普遍推廣。
(4)在病羊嘴角四周皮下注射油劑土霉素4針,每針注射1ml,共注射4ml,注射時從嘴角向中間注射,讓其形成1個菱形的封閉圈。此方法一次見效,但技術含量較高。
(5)中藥輔助治療。用車前草20g、龍膽草10g、苦參10g、柴胡15g、葛根15g、黃連10g,熬湯候溫灌服,或讓羊自行飲用。
7""羊口瘡的預防
(1)嚴禁從疫區引進羊只,發現可疑病羊要及時隔離,對引進的羊只隔離觀察15d以上,確認無病後,再混群飼養。
(2)羊口瘡主要通過受傷的皮膚和黏膜傳染,因此要保護好羊的皮膚和黏膜,不使其發生損傷,盡量不喂干硬的飼草,挑出其中的雜質、尖硬物。給羊加喂適量食鹽,以減少羊啃牆損傷口腔。
(3)平時做好環境衛生和圈舍的消毒工作。在此病流行地區,用羊口瘡弱毒疫苗進行免疫接種。
8""注意事項
(1)羊口瘡沒有特效藥,通常採取對症治療。
(2)控制羊口瘡的發生,重點在預防,發病後要及時治療,防止疫情暴發、蔓延。
(3)該病易複發,平常應加強飼養管理和環境衛生。
(4)該病可感染人,飼養員須注意自身防護。
推薦閱讀:
※【中醫康復】神經發育推拿法 操作方法
※癌症90%的患者死於轉移,這樣的方法能夠有效抑制轉移
※打坐靜修「以毒攻毒」的方法
※占卜的主要方法
※9,手上濕疹、腳氣、牛皮癬怎麼治?治皮膚病病要選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