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不該呆在小地方?
配圖|月牙讀書
文字|小月
記住,回復「晚安」
讀一段最暖心的語音
伴你入睡
生活在北京的,都對帝都的霧霾,因有餘悸,霧霾圍城之時,幾米開外,看不清人臉,後面車看不清前面的車牌。
那天出去剪髮,聽兩個洗頭的妹子的一段對話,讓我對老家與北京的區別有了更新的認識。
一個妹子說:老家的天是藍的,水是清的,晚上是能夠看見星星的。
我問她,那你想回去嗎?
她說,老家是好,可是太窮了,村裡的年輕人都出來了,出來還能漲很多的見識,人還是得在大的地方多獃獃。
另外一個妹子也說,是啊,我就是喜歡北京,熱鬧。在老家,換個男朋友,都有人說你作風不好,太落後。
是的,小地方有小地方的優勢,消費水平低,環境不會太差,起碼不會像帝都一樣的堵車,瓜果梨桃無公害(前提是自己種的)。
舒服嗎?當然舒服。
可是人生這些就夠了嗎?
小地方給我們的是一個封閉的,老年化的,今天就可以看到退休後自己的人生。
精彩的人生應該是有趣,自由,充滿未知的。
每個人在讀書的時候,都會產生一種想法,就是不想做批量生產的人。起碼我在上高中的時候這種想法是挺強烈的,這就叫少年輕狂。隨著歲月的變化,大部分人都被磨平了稜角,呆在小地方就是最容易磨平稜角的方式。
小地方固然有他自己的美,不過對一個上進的年輕人,更多的是弊病。
不自由,沒有寬容。
求穩定,封閉,守舊,是小地方的一個玻璃罩,一切都是以面子為最重,表面上的風光,比實際更重要。在小地方,很多孩子大學畢業後,托關係花錢找人進國企,或者考上了初級公務員,一個月拿著兩三千的工資,父母感覺面子上非常榮光,因為孩子有了一個所謂穩定的工作。
任何的個性都被壓制,任何對權威的挑戰都被認為是叛逆,即使有叛逆精神創新精神的人,也慢慢的被這種無形的環境消磨。
思想不開放,道德綁架,窺私成風。生活就是一場表演,每個人都是沒有作品的演員。
文化匱乏
人文精神的缺乏,文化環境的落後,社交圈子的局限。
以前有一部顧長衛拍的電影《立春》,裡面愛唱歌劇的女主角就是最好的力爭。
在小縣城,看話劇,會有人說你裝。因為沒有過,所以也就不存在。
環境變成了一個火鍋,慢慢的,下的菜,也給煮成了湯料。
醬缸文化,在小地方盛行。
無論能力高低,只看關係。
不論是非曲直,只看潛規則。
不分高下,只看你的背景。
奮鬥,除了拼爹就是拼關係,時間浪費在後門裡。
世界是反的。
反文藝,
反思想,
反知識。
態度好壞,比真相更重要。
犬儒主義橫行,不僅自己不奮鬥,反而願意以過來人的身份嘲諷奮鬥者。
產生了一種怪異的審美哲學。以粗鄙不堪為美德,以墮落無底線為常態,以無知為個性。
生活沒有任何質感。
娛樂生活匱乏,除了麻將,就是喝酒,淘寶和圍觀大城市人的生活。
八卦成性,長舌婦遍地。
缺乏邊界感。
你為什麼還不結婚?你一個月掙多少錢啊?怎麼還不要孩子?
你家車啥牌子的?
你新買的房子多少錢一平,裝修花了多少錢?
有對象了嗎?
平庸小市民心態橫行。
拜金主義,拜權主義。
不相信夢想,不相信才華
只相信錢是萬能的,永遠關注的都是:誰的官更大,誰的錢更多,氣人有笑人無。
以上所有的例子,只要是在小地方生活過的都會心有感觸。
人,是社會關係的總和。你的社會關係決定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
在寬容的環境中,任何人都是夢想的實現著。
在守舊的環境中,任何人都可能慢慢變成夢想的嘲笑者。
津巴多說情境的力量,就是隨著環境的改變,規則也會隨著變化,人的價值觀,人生觀都會跟著改變。
莫羅說:「我們都是自身情境的囚徒。」
如果你不想過一個毫無懸念的人生,不想夢想被磨滅,請不要呆在小城市。
去一個更廣闊的天地,那裡肯定不都是鮮花,甚至會更加冷漠,更加功利,不過那裡有最起碼的自由。因為你自由,所以,長出什麼樣,完全取決於你自己。
犯錯了,那裡有機會重來。
那裡不一定有人會關注你的私生活,因為每個人都在為了生存奮鬥,沒空關注別人。
肯定有人會說,小地方也有人才啊,比如湖南湘潭某農民的兒子。可是大家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問題,他是很早就走出大山,接受新教育,他的一切價值觀人生觀都不是在他那個小地方養成的。
大地方有大地方的弊端,不過我還是認為,年輕人一定不要在小地方,要在北上廣這樣的大都市生活,我們才能更遵從我們的心生活。
推薦閱讀:
※西藏最接近神的十個地方 你去過幾個?
※又到了賞花季節,這些地方的油菜花有看頭!
※去那遙遠的地方啊
※中國秋色最美的六個地方
※恭喜你 這些地方「好」說明你腎氣足
TAG: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