髖臼骨摺合併骨盆環骨折的診治

髖臼骨摺合併骨盆環骨折的發生率要遠遠高於既往人們的認識,其發生率可以高達 15.7%。最近的研究認為該聯合損傷的發生率與側方壓縮和前後壓縮型骨盆骨折相似,而髖臼橫行和雙柱骨折是聯合損傷中最常見的髖臼骨折類型。

和單純骨盆骨折或髖臼損傷相比,髖臼骨摺合併骨盆環骨折的聯合損傷通常由高能量損傷造成,患者的創傷嚴重評分較高,收縮壓更低,更多的需要輸血,文獻報道其死亡率在 1.5% 至 13% 之間。對該種類型的患者,需要進行多學科的綜合治療。

首先需要通過高級創傷生命支持程序來完成復甦,當患者生命體征穩定後,再對髖臼骨折和骨盆環骨折進行個體化評估,從而選擇最佳的手術治療方案。與此同時,骨折的手術治療方案需要與患者整體的治療方案相結合以達到最佳的治療目的。單純的髖臼骨折或骨盆環骨折的治療結果文獻報道較多,但是目前髖臼骨摺合併骨盆環骨折的臨床報道比較少。

自從 Judet 等人開創性的開展了關於髖臼骨折的一系列的治療方法研究,髖臼骨折的治療也從非手術治療轉為手術治療。同時,隨著對骨盆環骨折的深入理解以及複位固定技巧的不斷改進,骨盆環骨折的處理也取得了進步。因此,遭受此類潛在災難性損傷的患者的臨床療效也有了顯著提高。

目前,很少有人對髖臼骨摺合併骨盆環骨折的這種聯合損傷進行研究。此類損傷病例往往被歸類在骨盆骨折或髖臼骨折中,從公開的文獻數據上很難了解其準確的發病情況,但是該類聯合損傷屬於髖臼和骨盆骨折的獨特的一個亞型,在最初的處理和最終的治療方面需要得到特別的關注。由於固定一處損傷往往會直接影響另一處損傷的固定,因此對於髖臼骨摺合併骨盆環骨折的手術治療也比較特別。

單純髖臼骨折和骨盆環骨折

髖臼骨折和骨盆環損傷的發生率大約佔到全身骨折的 3% 至 8%。根據 OTA/AO 分型,從部位上劃分,骨盆環骨折屬於 61,髖臼骨折則為 62。骨盆環損傷則可進一步的分為穩定的 61-A 型,部分穩定的 61-B 型,和不穩定 61-C 型。

既往骨盆環損傷可按照解剖部位(Judet 分型)、損傷機制(Young-Burgess 分型)、或穩定性(Tile 分型)進行分型。Pennal 等人首先提出根據損傷機制進行分型,而這一分型在後期得到了 Young 和 Burgess 等人的進一步的改進。

根據 Young-Burgess 分型,骨盆環損傷可以根據造成損傷的暴力方向進行分型:前後暴力壓縮型(APC)、側方暴力壓縮型(LC)、垂直剪切型以及複合損傷型。對損傷類型的了解可以幫助骨科醫生了解骨盆環哪種方向存在不穩,從而有利於治療方案的選擇。

骨盆環可被視為由前側部分(如:恥骨聯合、恥骨上下支)和後側部分(如骶髂關節、骶骨、以及將骶骨連接到骨盆上的韌帶結構)組成。當骨盆環前側部分和後側部分同時受到破壞時,整個骨盆環的穩定性會受到影響。

Judet 分型是髖臼骨折的最常用骨折分型,它將髖臼骨折分為五種單一骨折基礎類型以及 5 種聯合骨折類型(譯者補充:前者暴力後壁、後柱、前壁、前柱、和橫行骨折;後者包括:後柱和後壁聯合性骨折、橫行和後壁聯合性骨折、T 形骨折、前柱和後柱半橫行聯合型骨折和雙柱骨折)。對髖臼 Judet 分型的理解可以方便醫生了解骨折是如何發生的。

Judet 等人根據髖臼和股骨頭上覆蓋的軟骨並不完全匹配的理論來描述髖臼骨折的病理生物力學。股骨頭受到的應力傳到至髖臼的相應應力點,股骨頭的應力隨著受力傳導方式(如:大轉子的側方推擠,沿股骨軸線的軸向載荷)和股骨頭位置(例如屈曲、外展、旋轉)的不同而發生變化。

因此,髖臼不同部位受到的暴力傳導將會產生不同的髖臼骨折類型。雖然 Judet 等人沒有詳細描述所有單純髖臼骨折或複雜骨折類型時的病理受傷機制,但是他們的工作仍是我們現在理解髖臼骨折病理生物力學的指南性研究(表 1)。在最初的 Judet 分型中也並沒有介紹雙柱髖臼骨折的損傷機制。

表 1 Judet 等人描敘的髖臼骨折損傷機制

Dakin 等學者使用機動車碰撞數據以及直接撞擊試驗驗證了 Judet 等人的大部分理論。他們發現前側撞擊(如股骨軸嚮應力)主要造成髖臼後側骨折,而非軸向暴力則主要造成橫行後壁骨折。其他的骨折類型,包括雙柱骨折、前壁骨折、橫行骨折、T 型骨折則主要是由於側方或經轉子撞擊暴力造成。

根據 OTA/AO 分型,髖臼骨折可分為部分關節面 / 單柱骨折(62-A),橫行骨折(62-B)和雙柱骨折(62-C)。合併骶髂關節損傷的髖臼骨折被歸為最嚴重的 62-C3 型。需要注意的是,根據 OTA/AO 分型,橫行髖臼骨折和部分雙柱髖臼骨折被認為屬於髖臼骨折而不是骨盆環損傷,但是出現該種骨折時骨盆環的穩定性就被破壞。

骨折的治療目的是恢復功能,但不同的骨折類型需要不同的治療方法。對於髖臼骨折的處理首要目的是恢復髖臼的平整和穩定,恢復髖關節的功能,減少創傷性關節炎的發生,近期一項手術治療 816 例各種類型髖臼骨折的研究發現:在術後 20 年隨訪時有 79% 的患者可以保留自身髖臼結構。次要目的包括促進患者早期活動、減少髖部疼痛,同時避免深靜脈栓塞、出血、坐骨神經損傷、異位骨化、股骨頭壞死等併發症。

骨盆環骨折手術的治療目的為了穩定不穩定骨折患者的血流動力學,重建骨盆環解剖結構。同時,重建骨盆環解剖結構有利於減少遠期併發症。其遠期併發症主要包括:骨折畸形癒合、坐或行走困難、(骨盆前方或後方的)持續性疼痛、功能受限、泌尿系或婦科併發症以及神經系統問題。

髖臼骨摺合併骨盆環損傷

很難準確評估髖臼骨摺合併骨盆環損傷的發生率,但是根據目前病例報道,其發生率範圍在 5% 至 15.7% 之間。其發生率顯著差異的原因可能在於缺少何種骨折屬於髖臼骨摺合併骨盆環損傷這種聯合損傷的準確定義,也有可能是由於這種聯合損傷的發表偏倚。例如:Suzuki 等學者僅研究和報道了不穩定性骨盆環損傷合併手術治療的髖臼骨折。

Osgood 等人對骨折資料庫進行整理,回顧性研究「骨盆環骨折」和「髖臼骨折」患者,並確認了其中存在骨盆環骨摺合並髖臼骨折的患者。Tibbs 等人也發現 14.1% 的骨盆骨折患者存在骨盆環骨摺合並髖臼骨折情況,但對此類患者醫生並沒有對髖臼骨折類型或骨盆環損傷做進一步的分型和了解。

一般來說,較低的髖臼前壁骨折或涉及髖臼的恥骨上支骨折被認為是骨盆環部位損傷,而不能歸為骨盆環損傷合併髖臼骨折。髖臼橫行骨折或 T 型骨摺合並同側骶髂關節增寬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被認為屬於單純的髖臼骨折而不是骨盆環損傷。然而根據文獻,目前如何評估認定上述損傷尚未達成共識。

但是,一旦骨盆環骨折需要手術處理,不管髖臼骨折是否需要固定,則應被認為屬於髖臼骨摺合併骨盆環骨折這種聯合損傷類型。應對骨盆環損傷和髖臼骨折分別評估,根據不同類型選擇治療方案(圖 1)。因此髖臼骨摺合併骨盆環損傷的發生率應遠遠高於 Tile 和 Olson 等人的認識,Tile 等人認為「大多數髖臼移位骨折... 伴有合併骨盆環骨折,或者合併骶髂關節脫位」。

圖 1 髖臼骨摺合併骨盆環損傷患者的治療流程,如果假定一個患者在生理上無法耐受骨盆或髖臼骨折手術,那麼按照上述治療流程進行處理會比較恰當

合併骨盆環損傷的髖臼骨折其骨折類型和單純的髖臼骨折明顯不同。單純的髖臼骨折中後壁骨折類型非常常見,但是在合併骨盆環損傷的髖臼骨折中卻很少見到後壁骨折。Suzuki 等學者研究 82 例髖臼骨摺合併骨盆環損傷的患者,其中只有 1 例患者為後壁骨折。

Osgood 等學者的研究也發現在 40 例髖臼骨摺合併骨盆環損傷患者中也只有 2 例髖臼骨折為後壁骨折,而且沒有發現存在髖臼後柱骨折。

和單純的髖臼骨折不同,合併骨盆環骨折的髖臼骨折類型主要為橫行骨折和雙柱骨折。聯合損傷的發生情況與導致雙側髖臼骨折以及骨盆環損傷的受傷機制有關。對合併骨盆環損傷的最常見髖臼類型進行研究分析將利於發現可能導致該類聯合損傷的生物力學原因。

後壁骨折和後柱骨折在該類聯合損傷中非常少見,因此,像經典描述的從前向後的直接暴力似乎不太可能造成髖臼骨摺合併骨盆環損傷。人們由此推斷大多數的髖臼骨摺合併骨盆環損傷是由側方直接暴力或者外旋暴力在複雜暴力機制下對骨盆及髖臼造成的損傷。

既往認為,外側直接暴力導致半側骨盆向內矢狀位內旋,這是導致出現髖臼骨摺合並骶髂關節損傷的最主要原因。但有兩項最近的研究發現前後壓縮型和側方壓縮型骨盆骨折中出現髖臼骨摺合併骨盆環損傷的發生率相似,但垂直剪力型損傷很少會發生髖臼骨摺合併骨盆環損傷。但是大多數的髖臼骨折仍像 Judet 和 Letournel 經典描述的一樣是由外側直接暴力所造成。

髖臼骨摺合並骶髂關節損傷的受傷機制可能為側方高能量撞擊暴力造成髖臼骨折後,按照側方壓縮受傷機制或對未損傷的髖臼表面遭受外旋應力影響從而造成同側骨盆環損傷。但是仍然很難根據暴力方向將髖臼骨折和骨盆環損傷類型進行分類,這表明發生髖臼骨摺合併骨盆環損傷的受傷機制非常複雜。目前對該聯合損傷類型的研究文獻見表 2.

表 2 研究髖臼骨摺合併骨盆環損傷的文獻

初期處理

髖臼骨摺合併骨盆環損傷的患者多為多部位損傷,因此,早期必需根據高級創傷生命支持流程對致命性損傷進行多學科的聯合救治(見圖 1)。該型損傷多因高能量暴力如交通事故導致,低能量損傷如平地摔倒很少會造成髖臼骨摺合併骨盆環損傷。有兩項最新的研究發現髖臼骨摺合併骨盆環損傷患者的平均創傷嚴重情況評分(ISSs)為 27.9 和 29.3。

和單純髖臼骨折相比,髖臼骨摺合併骨盆環損傷患者的創傷嚴重情況評分顯著升高,收縮壓更低,更多需要輸血治療。Magnussen 等人研究證實 59% 的髖臼骨摺合併骨盆環損傷患者需要輸血,而只有 35% 的單純髖臼骨折和 24% 的單純骨盆環損傷患者需要輸血。

髖臼骨摺合併骨盆環損傷患者如果存在血流動力學不穩,則其治療非常困難。骨牽引有助於恢復骨盆環的解剖外形,對髖臼骨折和脫位進行複位。雖然骨盆複位固定帶、外固定架也能用於幫助穩定骨盆環,但在使用過程中可能同時會增大髖臼骨折畸形,尤其是橫行髖臼骨摺合並股骨頭向內脫位的骨折類型。

而且,外固定架所使用的螺釘可能影響後期骨折手術切口的選擇。從理論上來講,不管骨折類型和最終的手術入路如何,使用外固定架都會增加髖臼骨折手術的感染風險。

目前,對骨盆環損傷血液動力學不穩的患者常常進行血管造影等操作,但是最近的研究表明使用血管栓塞技術會增加某些髖臼骨折手術傷口併發症和感染的風險。因此,骨科醫生需要和創傷、影像學專家一起討論決定是否一定需要進行血管栓塞。不應對所有患者進行血管栓塞,而應有所選擇的進行血管栓塞。

主治醫師需要根據個人喜好和觀點對後側骨盆進行損傷控制的固定,確定是進行一次性進行最終固定,還是臨時固定等待患者生命體征平穩後再進行二次固定手術。

普遍認為單純骨盆環損傷患者的死亡率要高於單純髖臼骨折(單純髖臼骨折死亡率在 1.5% 至 13% 之間)。一旦出現休克,患者的死亡率將高達 25% 至 52%。文獻報道髖臼骨摺合併骨盆環損傷患者的死亡率為 13%(見表 2)。

髖臼骨摺合併骨盆環損傷患者的創傷嚴重情況評分更高,更多需要輸血,但目前並不清楚為什麼該聯合損傷類型患者的死亡率和單純骨盆環損傷相似。

其原因可能是由於髖臼骨摺合併骨盆環損傷的定義不清,相關文獻較少。例如:單純的前後壓縮型 III 度骨盆環損傷對患者的影響和橫行髖臼骨摺合並前後壓縮型骨盆環損傷會有明顯不同。

Tibbs 等人研究髖臼骨摺合併骨盆環損傷,發現平均 Glasgow 昏迷評分 8.6 和嚴重創傷情況評分 33.7 的患者會出現死亡,平均 Glasgow 昏迷評分 14 和 ISS 評分 17.5 的患者能夠生存。

與此相反,Dalal 等人研究發現髖臼骨摺合併骨盆環損傷患者顱腦損傷的發生率明顯低於側方壓縮 I 型和前後壓縮 I 型骨盆骨折,同時發生聯合損傷的患者其脾臟、肝臟、腸道的損傷發生率也較低,患者的死亡率為 1.5%。

遺憾的是,Dalal 等人僅僅只對髖臼骨摺合併骨盆環損傷患者與側方壓縮 I 型和前後壓縮 I 型骨盆骨折患者進行比較,並沒有對合併髖臼骨折的骨盆環損傷進行定義和分類。

需要特別注意後側骨盆環損傷合併髖關節脫位,該種損傷主要發生在橫行髖臼骨折中。由於骨盆不穩,標準的複位方法可能不能糾正髖關節脫位,需要助手幫助穩定骨盆後進行複位操作。如果無法在急診科複位髖關節,建議進行急診手術處理結合早期穩定固定來重建髖臼穩定性,避免髖關節長期脫位對股骨頭造成影響、或其他併發症。

最終治療

根據患者的生理情況、復甦狀態以及相關損傷情況確定髖臼骨摺合併骨盆環損傷患者的最終手術時間和處理方式。骨科醫生、普外科醫生以及其他專科醫生(如:神經外科醫生、整形外科醫生)需要對病情進行討論,從而使這種多發損傷和嚴重損傷的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療方案。

如果存在其他部位的損傷,手術方案的制定也應考慮這些損傷的手術時間、患者體位、手術入路以及固定方式和方法。當患者生理情況允許以後,應儘快進行骨盆環和髖臼骨折的固定手術。

Vallier 等人回顧性研究 645 例髖臼骨折或骨盆環損傷的患者,發現其中 40 例患者為髖臼骨摺合併骨盆環損傷。輸過超過 10 個單位的庫存血的多發損傷患者,以及進行了早期(24 小時內)手術固定的患者,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症和肺部併發症的發生率較低,較少出現多器官衰竭。

其他的一些研究也證實早期處理骨盆和髖臼損傷可以減少肺部併發症、器官衰竭的發生率,降低住院時間,控制出血、減少輸血,降低患者死亡率。必需在傷後 2 周內對髖臼骨折進行固定,一旦超過 2 周,很難解剖複位髖臼骨折。

Tile 和 Olson 認為對於髖臼骨摺合併骨盆環損傷患者應對髖臼和骨盆環損傷分別做獨立評估和相應處理。仔細閱讀術前骨盆正位片、Judet 位片、入口、出口位骨盆片以及 CT 對於了解髖臼骨摺合併骨盆環損傷的骨折性質和特點非常重要。

因為髖臼骨摺合併骨盆環損傷存在各種不同情況的骨折損傷情況,很難針對每一種聯合損傷類型制定一個明確的治療流程,目前有助於指導手術流程處理的文獻也較少。將聯合損傷中的每個部位的損傷當做單純的骨折來進行分析處理有利於確認最佳的治療方案。通常,如果聯合損傷中的各部位損傷均可以接受單獨保守治療的話,那麼就可以考慮對該患者進行非手術治療。

髖臼骨摺合併骨盆環損傷的典型類型為髖臼橫行骨摺合並同側骶髂關節增寬,通過分別做相應手術治療可以得到最佳治療。作者的經驗是通過非手術方法糾正骶髂關節增寬恢復骨盆環穩定性,然後進行髖臼骨折的切開複位內固定手術(見圖 2)。對於這種聯合損傷,因為通常存在髖臼骨折,對骶髂關節增寬進行固定並不能促進患者早期負重減少康復時間。

但是必須密切注意後側骨盆環情況,因為貌似並不明顯的骶髂關節增寬有時也會阻礙髖臼骨折的準確複位,在髖臼骨折複位固定後骶髂關節還會存在增寬。在做術前計劃時,需要仔細了解這種髖臼骨摺合併骨盆環損傷的情況,制定相應手術策略以處理複位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困難。

圖 2 A 骨盆前後位片顯示橫行髖臼骨折(箭頭處)伴有同側骶髂關節增寬 B 同一患者的 CT 片顯示同側骶髂關節增寬 (箭頭處)

髖臼骨摺合併骨盆環損傷的手術適應症和單純髖臼骨折或骨盆環損傷相同,但和後者在手術技巧和處理方面有所不同。髖臼骨折的手術適應症包括:關節面骨折移位>5mm,有些文獻甚至建議移位超過 2mm 就應手術處理;髖關節半脫位或不穩;後壁骨折顯示髖關節不穩定;關節內存在骨折塊;正位片或 Judet 片上頂弧角小於 45°;開放性骨折;進行性神經損傷;無法複位的髖關節脫位。

在髖臼骨摺合併骨盆損傷損傷這種類型中,骨盆環損傷的具體情況非常複雜,其手術的適應症一般為骨盆環的穩定性被廣泛破壞,包括骨盆環不穩,或者是需要複位和穩定髖臼骨折。

骨盆環損傷比髖臼骨折更加致命,首先需要穩定骨盆環,然後分期處理髖臼骨折。如果因為麻醉因素、困難複雜病例、術中出血量較大等原因,不能在同次手術中一起處理骨盆環損傷和髖臼骨折,則應對髖臼骨折和骨盆環重建進行分期手術處理。Suzuki 等人研究發現 17.6% 的髖臼骨摺合併骨盆損傷損傷患者因為失血、手術時間、或血氧低等原因而需要進行分期手術。

理想的內固定方式應是從後向前(圖 3)和從外(外周)向內(中央)進行固定。不管是使用切開複位內固定還是經皮螺釘固定後骨盆環,都必須要保證骨盆環結構穩定,利於進行髖臼骨折的固定手術。根據骨盆後側損傷情況,確定患者體位(仰卧還是側卧)和複位方式(切開複位還是閉合複位)。

手術操作步驟除了考慮髖臼骨折的處理(如:前路還是後路)以外,還需要考慮患者的生理情況以及其他部位的合併損傷。例如:一個患者的骶骨骨折需要切開複位,但同時合併胸部創傷,肺部通氣功能較差,因此不能耐受長期俯卧位手術。如果可以的話,

盡量選擇一個切口進行手術,例如通過腹股溝入路的外側窗切開複位骶髂關節,同時經腹股溝入路複位固定髖臼。有些時候不能通過一個切口同時處理髖臼骨折和骨盆環損傷,例如移位的骶骨骨折需要後側切開複位,而髖臼骨折則需要通過腹股溝入路進行手術,那麼則需要先將患者俯卧位完成手術複位固定後側骨盆,然後調整患者為平卧位,進行隨後的髖臼骨折手術。

使用同一個切口或體位進行手術便於醫生同時處理骨盆環損傷和髖臼骨折,通過對骨折進行輕柔的操作可以改善和提高整體骨盆骨折的複位效果。對於需要優先固定骨盆環損傷的患者,必需對後側骨盆環進行準確複位,因為殘留的後側骨盆移位可能會阻擋影響髖臼骨折的滿意複位。

圖 3 A. 骨盆正位片顯示左側髖臼橫行骨摺合併骨盆環損傷。黑色箭頭指示雙側骶髂關節間隙增寬和恥骨聯合損傷。因為患者生命體征不穩定,先使用前側外固定架進行骨盆固定,當生命體征平穩後,對骨盆環和髖臼進行了手術治療,先進行骨盆環固定的手術。B 術後骨盆正位片顯示髖臼及骨盆環均得到了複位和固定

術前計劃需要將髖臼骨折和骨盆環作為單獨獨立的個體進行研究來選擇最佳的手術入路。髖臼後側骨折最好通過 Kocher-Langenbeck 入路或者改良 K-L 入路(如 Gibson 入路或股骨轉子截骨入路)進行處理,而最好是通過腹股溝入路進行前方髖臼骨折手術。

一旦確定髖臼骨折的最佳手術入路以後,手術醫生還需要考慮通過該入路能否同時進行骨盆環的最佳固定。如:使用前側入路治療髖臼骨折,醫生必需考慮是否能夠通過前側入路處理骨盆環損傷。對髖臼骨折和骨盆環損傷的徹底理解對於詳細的術前計劃非常重要。

有些後側骨盆環損傷很難通過經皮固定,有些時候由於其他部位損傷或原因無法優先進行骨盆環切開複位時,則需要先對髖臼骨折進行複位固定(圖 4)。作者認為,一般情況下,患者的臨床療效主要和髖臼骨折的準確複位有關,骨盆環的治療結果相對次要。後側骨盆環移位超過 1cm 在臨床上也是可以接受的。但是髖臼骨折內固定術後如果骨折存在 2mm 以上的台階或者關節不匹配則會導致功能不良。

因此,作者認為,雖然不應忽視解剖複位骨盆環的重要性,但是如果(因患者體位等原因)不能取得骨盆環的即刻穩定性,不必強求骨盆環的複位質量,而必須重點保證髖臼的解剖複位效果。一些回顧性研究表明,對骨盆環損傷進行手術處理,改善和恢復骨盆環解剖結構可以明顯改善患者的功能結果。

因此,手術治療髖臼骨折的同時,治療骨盆環損傷的目的是通過複位骨折或脫位來恢復骨盆環的解剖結構。作者對於髖臼骨摺合併骨盆環損傷的治療流程見圖 1。

圖 4 骨盆正位片顯示後側骨盆環損傷(黑箭頭處)合併右側髖臼骨折(白箭頭處),考慮到右側後方骨盆骨折和髖臼的連續性,首先處理髖臼以確認複位,然後固定骨盆環。術後 CT 顯示後側骨盆環(B)和髖臼(C)複位良好。

臨床結果

文獻報道髖臼骨摺合併骨盆環損傷患者的臨床結果比單純髖臼骨折或單純骨盆環損傷要差很多。但是,很少有研究對髖臼骨摺合併骨盆環損傷患者的功能結果做具體的研究。事實上,絕大多數研究髖臼或骨盆環損傷的文獻都明確限定了納入標準和排除標準,將髖臼骨摺合併骨盆環損傷排除出研究,因此很難對這種聯合損傷的臨床結果進行評估。

作者認為患者的臨床結果首先和髖臼骨折的複位質量有關。Matta 的研究確實證實髖臼影像學上的複位效果對功能療效非常重要。治療髖臼骨折的擇期手術日期距離受傷時間越長,患者的臨床療效就越差。

有一項研究表明,當手術日期大於受傷後 8.4 天時,患者的臨床療效會變差,當手術日期大於受傷後 3 周時,患者的臨床結果會更差。但是由於這種聯合類型損傷的患者常常為多發損傷,不太可能很快的進行骨折手術。手術干預和治療的時間由患者的生理狀態決定,但是重點在於及早進行手術。

骨盆環損傷對患者臨床療效也很重要。通過手術治療的骨盆環損傷患者在術後 2 年隨訪時的醫療結果研究 36 簡表和 11 項生活滿意度問卷評分均低於普通人群,嚴重骨盆骨折患者的情況則更差。Rommens 和 Hessmann 發現 81.9% 的 Tile B 型骨折手術治療臨床療效優良,而只有 71.6%的 Tile C型骨折手術患者臨床療效優良。

有學者認為骶髂關節的準確複位對臨床療效非常重要。但是解剖複位骶髂關節的必要性,尤其是通過後側入路進行複位在目前還存在爭議,很難準確的定義後側骨盆環損傷的可接受的複位標準。文獻資料顯示對整個骨盆環進行重建可以改善臨床功能,因此作者建議手術醫生應儘可能的糾正多平面的畸形(如:屈/伸,縱向平移,內旋/外旋)取得骨盆環的解剖複位。

和存在較多的單純骨盆環損傷的研究文獻不同,由於數量太少,可能無法了解和推斷合併髖臼骨折時骨盆環損傷對患者功能結果的影響。

目前尚缺少骨盆或髖臼骨折的專有的功能評分標準,想要了解和評估上述骨折對患者功能評分影響非常困難。絕大多數髖臼骨摺合併骨盆環損傷的患者為多部位損傷,因此患者的整體活動功能、疼痛、精神障礙和日常生活能力都與患者整體損傷情況有關,而不一定是僅僅受到髖臼骨折和骨盆環損傷的影響。

因此很難確定究竟是骨盆環損傷、髖臼骨折獨自或一起作用導致患者出現殘疾。今後需要對單純髖臼骨折、骨盆環損傷以及髖臼骨摺合併骨盆環損傷對臨床結果評分的影響做進一步的研究。

有學者對髖臼骨摺合併骨盆環損傷的髖臼影像進行了研究,按照 Matta、Suzuki 等人介紹的髖臼複位標準進行評定,41.2% 的患者達到解剖複位,45.6% 的患者良好複位,11.8% 的患者複位不良。骨盆環後側移位、年齡較高以及T型髖臼骨折的患者的髖臼複位情況較差。

68 例患者進行內固定治療,9 例患者出現傷口感染(其中1例為開放性骨折),1 例患者出現深靜脈栓塞,1 例患者出現術後坐骨神經麻痹。今後需要對髖臼骨摺合併骨盆環損傷患者的長期影像學及臨床結果進行進一步研究,並和單純髖臼骨折和骨盆骨折進行比較。

總結

髖臼骨摺合併骨盆環損傷對於骨科醫生而言非常具有挑戰性。合併其他部位的嚴重損傷在臨床中也非常常見,因此需要多學科的聯合救治。骨科醫生應該早期介入以幫助制定治療策略。

一旦患者生命體征穩定,則治療重點應轉為對髖臼骨摺合併骨盆環損傷進行最終的固定。對髖臼骨折和骨盆環損傷應進行獨立的細緻的分析和評估,但在制定整體治療策略時應將髖臼骨折和骨盆環損傷的評估結果進行結合。

雖然作者提出了一個治療流程,但是髖臼骨摺合併骨盆環損傷的複雜性決定了每個患者需要不同的個體化治療。骨科醫生應努力將髖臼骨折及骨盆環損傷解剖複位。

和普通人群相比,單純的髖臼骨折和骨盆環損傷已經可以明顯的影響患者的功能結果。由於資料有限,今後需要對髖臼骨摺合併骨盆環損傷患者的影像學表現、臨床結果以及併發症情況做進一步研究,並了解發現其與單純髖臼骨折或骨盆骨折存在哪些不同。


推薦閱讀:

骨盆微創-骶髂螺釘那些事
不良體態下能否繼續力量訓練?如骨盆前傾+O型腿能否繼續進行下半身的力量訓練,如負重下蹲、硬拉之類的?
為什麼做產後骨盆修復?
六招助你遠離骨盆前傾!
長短腳骨盆傾斜自我療法

TAG:骨折 | 骨盆 | 合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