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隔代教育的家庭攻略
導語:上網輸入「隔代教育」4個字,我們不難發現這樣一組數據:目前上海0~6歲的孩子中有50%~60%屬於隔代教育;廣州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佔總數的一半;在北京,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多達70%。而且孩子的年齡越小,與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比例就越高。
幼兒期是孩子身心發育的關鍵時期,需要父母投入極大的精力,對孩子進行全方位的撫養和教育。實行隔代教育的家庭數目如此龐大,自然難免滋生一些問題,於是近年來,很多人都開始指責隔代教育,把家庭教育中出現的不良後果都歸咎其中,認為隔代教育給孩子成長帶來的都是負面影響。還有學者斷言,隔代教育質量的總體水平絕對低於父母的家庭教育水平。
但據調查,隔代教育並不像有些媒體報道的那樣,遠如傑出的英國數學家、哲學家羅素,近有勇奪奧運金牌的劉翔,都是隔代教育下孩子取得成功的典範。
可見,隔代教育未必是一場註定會輸的「仗」,只要注意方法,成功「闖關」,一樣會給孩子帶來美好的未來。因此,我們悉心為選擇隔代教育的家庭打造了攻略,以幫助父母在隔代教育中贏得三代人各得其所的三贏局面。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隔代教育的優勢,就是它本身的「利器」。
聲音:隔代教育是無奈之舉,也是優勢所在
不少父母之所以選擇隔代教育,除了雙職工時間、精力不足,專業育兒機構缺乏,保姆行業遠非職業化,經濟能力有限的社會現實,以及諸如住房緊張、出外學習工作等客觀因素外,隔代教育本身所具有的優勢,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首先,隔代父母為年輕父母全身心投入工作奠定了「後方基礎」,他們對孫輩所具有的親情關愛,是任何育兒機構或保姆都無法比擬的,這有利於孩子獲得心理上的支持和情感上的安定,使父母解除後顧之憂。值得一提的是,城市中高居不下的離婚率使很多孩子成長在單親家庭里,隔代父母能很好地彌補這類家庭中的性別角色缺失,給孩子提供可模仿的性別特徵,使他獲得同性的心理支持,這對孩子健康的性別認知有著正面的作用。
其次,隔代父母在撫養和教育孩子方面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能充分了解孩子各個年齡段的生理和心理變化。他們有充裕的時間和精力,而且樂於為孩子奉獻,這使孩子在生活照料和人身安全等方面有了實質的保障,也為孩子接受早期教育奠定了物質基礎。他們能夠耐心傾聽孩子的心聲,和孩子進行交流、溝通,了解孩子各方面的需要。隔代父母在長期生活實踐中積累的社會閱歷和人生感悟,對孫輩的成長也有著潛移默化的積極作用。
當今社會競爭激烈,生存壓力增大,不少年輕父母都會不自覺地把緊張氣氛帶入家庭,過早地使孩子參與競爭,剝奪了他童年本應有的快樂。而隔代父母大多已經退出了社會競爭的主流,擁有相對平和的心態,他們更容易冷靜、客觀地分析孩子的需要,使孩子擁有輕鬆快樂的童年。
我們民族有許多優秀的文化傳統和藝術瑰寶,成功的隔代教育,會使孩子對此有所了解,並使其得到有效的傳承和發展。另外,經濟的高速發展使社會風氣變得日漸浮華,成年人不免會沾染上諸如急功近利、鋪張浪費等不良習氣,老一輩樸素、堅毅、不怕困難、樂於奉獻等優秀品質,在當今社會裡也就越發顯得可貴,能夠為孩子灌輸更多做人的道理。
前車之鑒,後事之師。隔代教育取得成功的普通家庭,值得我們學習。
搜索:成功個案就在身邊
劉女士(28歲):我和丈夫工作都很忙,孩子出生後請過幾個保姆,不是文化程度特別低就是為人不可靠,很多事情我們只能親力親為,經濟狀況又不允許我做「全職媽媽」,真有點焦頭爛額的感覺。剛好我母親從小學教師的崗位上退休,我就請她來帶孩子。有了她的幫助我安心很多,她撫養和教育孩子的經驗都很豐富,孩子愛衛生、講禮貌之類的好習慣都是她教的。她還經常給孩子講故事,陪孩子讀書,回答孩子希奇古怪的問題。現在孩子求知慾很強,知識面也挺廣,說話做事有條理,比很多同齡人顯得成熟。
張爺爺(62歲):兒子和兒媳都是獨生子女,本身的生活能力比較差,下班後經常下館子,家務也是請鐘點工做。孫子東東出生以後,他們一方面沒有經驗,另一方面也不夠勤快,有些手忙腳亂,所以弄得東東常挨餓,還動不動生病。我和老伴看到這種情況,就主動請纓把東東接回來了。兒子兒媳下班後和周末也過來,跟著我們學帶孩子。現在東東在我們這裡一年多了,身體很好,個頭也長了不少,和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很親。
明明(6歲):幼兒園的小朋友都說我搭積木特別漂亮,老師也說我以後肯定能做建築師,其實這都是外公教的。我外公是在英國留過學的建築設計師,城裡許多高樓都是他設計的。外公退休以後經常陪著我,除了搭積木,他還教我下國際象棋,現在我是小「棋士」,能下贏許多大孩子。外公還經常和我練習英語會話,教會我好多單詞和句子,上個月就輔導我在市裡的兒童英語演講中得了獎。好多小朋友都羨慕我能跟外公一起住呢。
黃先生(37歲):暑假時我把上一年級的兒子放到鄉下老家,假期結束後發現他以前浪費的壞習慣沒有了,不再是果汁喝一半就倒掉,米飯吃兩口就不要。我感嘆孩子懂事了,兒子卻說是跟爺爺學的。我們現在工作壓力大,又要交際應酬,回家後真沒什麼精力和孩子「周旋」,對他的一些壞習慣,常常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上一代人很多純樸的個性,在現在這個浮躁的社會非常難得,讓孩子多跟老人接觸,確實能讓他學到一些良好的品性。我覺得適當的隔代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是有好處的。
教育得法,事半功倍。隔代教育需要父母多用腦子而不是力氣。
措施:一切為了孩子
事物都有兩面性,隔代教育有著親子教育無法比擬的各種優勢,也必然會存在一些問題和弊端。但無論存在怎樣的弊病,隔代教育的初衷始終是樸素善良的。曾經有位爺爺對當父親的說:「孩子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到底還是孩子自己的。」所以,只要以孩子的健康成長為出發點,兩代父母共同努力「查漏補缺」,隔代教育就一定能夠做得更好。
查漏:一些老人把生活的重心放在孫輩身上,對孩子過於溺愛,為孩子「全方位服務」,不管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都予以滿足,容易使孩子刁蠻任性、意志薄弱、缺乏獨立性、以自我為中心,日後難以與人相處。
補缺:年輕父母要及時和老人溝通,提醒老人注意對孩子的態度,幫助老人做到摯愛但不溺愛孩子。
老人要把養育的態度從單純的「疼」轉化為「教」,對孩子要滿足有限,幫忙有忌,適當鍛煉孩子的動手能力,注意培養他獨立的人格和堅強的生活意志。
查漏:隔代父母一般觀念陳舊、知識老化,容易固守塵封,教育孩子的觀念和方式過於傳統,影響孩子接受新知識的速度,不利於孩子形成創造性思維和自我超越的性格。
補缺:年輕父母思想解放,觀念更新快,而且是社會主流的活躍分子,接受的知識信息更多,因此在給老人創造機會更新思維的同時,也要親力親為,培養孩子富於創造性、知識結構合理和容納性強的思維方式。
用知識和經驗澆灌孩子的同時,隔代父母要注意擯棄不良的舊習慣,不要盲目迷信經驗,要善於聽取年輕人的意見,通過書籍、電視節目和相關培訓自覺更新觀念,在教育手法和理念上緊跟時代步伐。
查漏:隔代教育容易造成年輕父母的責任缺失,使親子間關係淡漠,並演變為「親子隔閡」。
補缺:把孩子培養成人,是父母的責任和義務。即使工作再忙,父母回到家裡也要多陪伴孩子,及時了解孩子在幼兒園、學校的情況,和孩子交流想法。這樣才能增強與孩子的互動,感受孩子的喜怒哀樂,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
老人要清楚自己的定位,可以協助料理孩子的生活和教育,但不能代替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主導作用。要為親子間的交流創造機會,重視「父母之愛」對孩子健康成長的必要作用。
查漏:老年人體力有限,出於對安全的考慮,會對孩子的活動範圍和內容過多限制,不利於孩子健康體魄的形成,孩子也會因此減少與人溝通的機會,而隔代父母步入晚年後的抑鬱、憂愁、焦慮等負面心理傾向,還會對孩子的個性形成產生不良影響。
補缺:在隔代父母體力不足的家庭中,年輕父母要特別注意補充給孩子的戶外活動。周末或假期要多帶孩子出門,或報名各類培訓班,給孩子提供體育鍛煉和與同齡人相處的機會。
不方便出門的隔代父母可以邀請其他有孩子的家庭來做客,年輕父母也要多帶孩子去朋友、親戚家做客,讓孩子學會與人交際溝通。年輕父母要多用自己的活力來感染老人和孩子,老人也應調整自我心態,努力在孩子面前展現出積極樂觀的健康情緒。
查漏:由於年齡和文化程度的差距,年輕父母和老人間容易就孩子的教育方式產生分歧,父母一個要求,祖輩一個說法,常使孩子無所適從,甚至成為小「兩面派」。
補缺:兩代父母要注意協調關係,有分歧私下解決,不要給孩子造成家庭不和睦的印象。要以孩子的健康成長為出發點,積極溝通協商,解決矛盾糾紛,一定要在教育孩子的原則問題上達成共識,協調出給孩子的共同標準。
推薦閱讀:
※沒人天生就是優秀的父母,可是那些正確的、先進的育兒知識是何時積累的呢?
※歹徒衝進學校,砍傷了23個孩子全部是留守兒童
※加速當代女性衰老的元兇是什麼?陪孩子寫作業!
※茅於軾:公民教育與民主政治
※你不教育孩子,這個世界會狠狠教育他